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奇闻趣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3800岁“楼兰美女”将亮相

10月17日,是河南博物院的休息日。经过许可,记者进入了河南博物院的东展厅,这里正在进行《丝路遗韵——新疆出土文物大展》的布展工作。在布展现场,记者见到了很多“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文物,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传说中的“楼兰美女”。这个由河南博物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推出的大展,将于20日上午10:00免费与观众见面,“楼兰美女”将向厚重中原露出神秘芳容。

  

  恒温恒湿展柜中的“楼兰美女”,已经3800多岁

  当日下午,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小心呵护下,覆盖着层层白布、软纸的“楼兰美女”露出了神秘的芳容。

  她躺在特制的恒温恒湿的玻璃展柜中,看上去有些娇小,但据介绍,年龄却已有3800多岁了。新疆博物馆副馆长刘炜介绍说,“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的古尸中年代最早的一具,“美女”死时年龄在40~45岁之间,身长1.52米,生前身高1.56米,目前体重10.7千克,O型血。

  她全身被粗质毛织物和羊皮包裹,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头戴尖顶毡帽,帽插数支翎毛,栗色长发披肩。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呈红褐色。面目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睫毛细长,下巴尖翘。可以想象,生前定是一位美貌的女子,而且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刘炜说,1979~1980年,中日两国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时进入楼兰遗址,随行的考古学者在楼兰故城北部铁板河三角洲的沙海里发现一具女性干尸,由此引起世人的关注。1992年到日本巡展时引起轰动,被誉为“楼兰美女”。自此,“楼兰美女”的名字流传开来。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次展览中,还有另外两具干尸,其中的“且末男尸”保存非常完好。而另一具女尸则出自著名的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消失又重现,给出重重待解之谜 

  在展览现场,记者发现几幅硕大的照片,一座椭圆形的沙山,沙山表面密密丛丛矗立胡杨木柱百余根,远远望去,犹如沙海中的一片丛林。这是胡杨林吗?

  刘炜说,这不是胡杨林,而是著名的小河墓地。墓地年代距今3650~3450年,是新疆青铜时代早期墓地之一。小河墓地位于若羌县孔雀河南部支流小河东侧约4公里处。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的引导下抵达墓地,墓地原本无名,小河之名系贝格曼根据墓地旁边的无名小河所起。此后60余年间,小河墓地仿佛凭空消失在茫茫沙海,竟没有任何考察者能再次走进这片神秘的墓地。

  2000年底,《中国西域大漠行》摄制组借助地球卫星定位仪进入小河墓地。后经新疆文物部门的科学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遗物,有毛织物、革制品、草篓、弓箭、木雕、玉石、铜片等珍贵文物,采集古尸标本30多具,其遗存保存之好,反映的文化现象之奇特为世界考古所罕见。

刘炜说,小河墓地留下的谜团很多,照片上的木柱不是胡杨林,而是木棺前竖立的不同形制的立木。女性棺前和男性棺前的立木形状颜色不同,很可能是“男根”和“女阴”的象征物,这种葬俗可能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盗墓笔记》中的“精绝国”,这里也有它的文物 

  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图书《盗墓笔记》中,曾多次提到古代西域的“精绝国”,精绝国的文物到底什么样呢?

  这次展览中,就展出了一些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晋时期的精绝国文物。展出的锦枕套与“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出土于尼雅遗址精绝国国王墓。枕套图案主题为云气动物纹,从右到左织有铭文,色彩丰富,画面生动,非常精美。

  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护膊在各种花纹中间织出隶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并且在“五”字后起每隔三字织有三色同心圆饰。这种内容和风格的织锦,在国内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的《尚书》,但古代所称的“中国”,并非国名,而是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的正统朝代。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的汉晋正统,表达的是祝福中国吉祥顺利的意思。

  不过令人稍感遗憾的是,这次来中原展出的护膊是件复制品,因为原件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的国宝文物之一,轻易是不离开库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