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人生的起点,这起点是两层意义的,一是身体诞生于父母,二是伴随身体成长所突出的心理和精神的发育,家庭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是对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决定作用的关键时期,这一点在心理学流派中都有着趋于一致的共识。 母亲的爱 评判启蒙教育的优劣不在于教育进行当时所显现的暂时性的效果,而在于后期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后续发展潜力,尤其是个体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与完善。 自我教育的效果也不是立即展现的,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则可以作为自我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参照,自我教育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层次越高,自我教育能力就越显得重要,从教育阶段来说,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出现了自我教育的萌芽,只是此时的自我教育依然是外力作用的,倡导式的,如果个体对于学习没有形成很好的自觉性,自我教育就永远没有形成。 天鹅和幼仔 培养个体的自我学习能力,尤其是注重学习的实践功能,可以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供长久而有力的平台,以此发端,初中阶段是静态的量变时期,在高中时期自我学习能力就开始显现出效果来了,这一阶段,不同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自大学以上甚至到社会,对于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个体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教育的学习能力机制,是很难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进步是以思维结构的转变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思维结构的变化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实质,在教育层次递进的过程中,思维结构也发生着阶段性有差异的转变,思维结构的有效性过渡转变,对新的教育层次的适应,家庭教育此时的作用?尤其是在启蒙教育时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和忽视的。 在没有科学教育理念的农村,教育问题很突出,如果说要发现问题的源头的话,那么源头就在启蒙教育的落后上,中国的启蒙教育在农村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或者农村的家长对于子女的启蒙教育是不以为意的,甚至有逃避早期教育的嫌疑,因为生计,他们甚至推卸作为父母的启蒙教育的责任,认为子女一进学校,学习的效果好歹无非是学校和子女自身的责任,与自己无关,自己只需要提供物质和适量的形式性的问候就可以,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很笃信水到渠成的教育理念,认为很对东西就算学校不教会,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和学习阶段,就能够无师自通,倒是秉承了“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而对于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启蒙教育之后的诸多问题,要么是束手无策,要么就是妄加揣测,把问题推给子女,什么不用功,上了不好的团伙,或者谈恋爱影响学习之类,而不会想到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后果,也很少会想到自己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子女“小时聪明,大时了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