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奇闻趣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贵州产蛋崖石头会“下蛋” 地质专家解密

在贵州三都县“产蛋崖”景区,大大小小的“石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陡崖上。

  ———— 观现象 ————

  奇!石头会下蛋

  数十枚足球大小的“石蛋”静卧山间,另有数十枚大大小小的“石蛋”仍镶嵌在崖壁中,等待“出世”……这一“石头下蛋”的地质奇观,出现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的姑鲁产蛋崖。一颗颗的“石蛋”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山崖“产”下的石蛋为圆形或扁圆形,直径一般为30至50厘米,呈青赤色,质地坚硬,比重大且不风化,石蛋上有类似树木年轮的圆形纹路。

  紧靠产蛋崖而居的姑鲁寨,是三都县一个典型的水族村寨,自从一千年前水族的一支迁入至今,这个村寨已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据当地的水族老人介绍,山崖上的“石蛋”每隔30年左右就会脱落一次,过去村民们觉得“石蛋”代表吉祥,都纷纷把它们抱回家珍藏。据不完全统计,村民保存的“石蛋”已有百余枚,目前显露尚未落地的仍有60余枚。

  ———— 猜成因 ————

  谜!众说纷纭

  对于山崖产石蛋的现象,地质专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产蛋崖处在“下泥盆纪”地质层上,在几亿年的时光里,岩石由形成到不断运动挤压,由于原始成分的差异而形成了“石蛋”;有的认为,可能是沉积礴石透镜状岩石与周围岩石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运动变化后形成独立体从原岩石中脱离出来。有的专家猜测,这些“石蛋”可能很久以前是蛋或者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和风沙、水流等地质变化的洗礼,体积慢慢变大,变成现在的“石蛋”;也有猜测说远古时期的贵州是一片汪洋大海,“石蛋”可能是海中的某种物质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还有人认为,“石蛋”的母石,形成于三四亿年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海洋升沉、火山喷发、地质运动等作用,不断摩擦、碰撞、挤压、再造,最后剩下石芯,这些石芯被埋藏在山体内,遇到山体滑坡或雨水冲刷,便以“石蛋”的形态显露、滚落出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访专家 ————

  悟!石蛋是结核

  带着满腹疑问,记者采访了地质年代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荣华教授。

  “石蛋”只有产蛋崖才有?

  许教授表示,据观察,整个产蛋崖长20米,高6米,其上错落的分布着直径为20—40公分的“石蛋”,这些是集中暴露的区域。且据当地村民描述,在产蛋崖周边区域,也存在着类似的“石蛋”,只不过数量较少。所以,许教授推测,有可能在产蛋崖附近区域还存在为数不少的“石蛋”,只不过这些都被埋藏了起来,尚未被人们发现而已。

  “石蛋”会不会是化石?

  那么这些“石蛋”会不会是恐龙蛋,或是我们所不清楚的远古时期的大型生物?许教授明确表示,“石蛋”肯定不会是化石。“从地质上来看,我们初步认定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纪,这个时期只存在少部分的低等生物,不可能存在这么大的动物。另外,化石都有一定的结构,例如恐龙蛋就会有蛋壳等成分,这是我们在‘石蛋’中没有发现的,所以‘化石说’是不可能成立的。”

  “石蛋”可能是结核?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石蛋’很有可能是一些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结核。在寒武纪的时候,产蛋崖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存在很多的二氧化硅胶体,这些二氧化硅在碱性的海水中溶解,随着水流的冲刷,汇集到产蛋崖的这个地方,而恰恰在产蛋崖的某个水深时海水变成了酸性,溶解的二氧化硅胶体发生反应,大量的从水中析出沉淀并且聚集成团,就形成了二氧化硅的结核。经过几亿年的地质变迁,当年的汪洋早已经成为了平地,海洋中的泥质包裹着二氧化硅结核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产蛋崖。”许教授表示,“由于泥质和二氧化硅结核的风化时间不同,前者风化得更快些,导致了泥质更快的被剥落,使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硅结核暴露,并最终掉落出来。”

  为啥结核是蛋形?

  至于结核为什么是蛋形的,许教授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家都知道相同体积所有形状中球形的表面积最小,这样结核形成球状所需要做的功最少,也就是说形成球形是最容易的。此外,长年的海水冲刷也会把结核表面的棱角全都磨平,就好比我们日常见到的河里的鹅卵石一样,大部分都是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

  结核只有贵州有?

  “产蛋崖这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确实比较少见,在国内还没有其他地方报道过。但类似的结核现象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只不过成分有所不同。像在北戴河和新疆的一些地方我们就曾经发现过硫酸钡的结核。在世界各大洋海底也广泛分布着铁锰结核,它们还是很重要的金属矿产,可以提炼丰富的资源。”许教授补充道,“总体来说,结核大部分都形成于寒武纪,我们推断可能寒武纪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结核现象较为有利发生,而这种现象可能遍布世界我们所未知的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

  “石蛋”能带来好运?

  当地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收藏着几颗“石蛋”,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对此许教授表示,“石蛋”就其本身来说只是一些形状怪异些的石头,作为装饰也未尝不可。“好运之说一方面源自当地居民朴实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地有趣的文化。”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保存有完好的水族特有的象形文字——水书,也有被称为刺绣活化石的马尾绣,加上神秘的“石蛋”,不失为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新闻缘起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当地百姓称为“石头下蛋”。“产蛋崖”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近百枚“石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陡崖上,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关于“产蛋崖”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

延伸阅读

  黔南未解之谜

  产蛋崖与千年古歌、冷热洞、风流草、图腾柱、天外来客共同构成了闻名中外的“黔南六大之谜”。

  “千年古歌”。在黔南北部乌江两岸的瓮安、福泉,流传着一首千年古歌:“石笋对石鹅,脚踏乌江河,谁人识得破,金银用马驮。”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寻觅那“金银马驮”的藏宝之地,破解千年古歌玄妙的预言。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阿里巴巴的宝藏”被打开了,千年古歌的预言终于被“猜破”:在“脚踏乌江河”的“石笋石鹅”一带,发现了储量惊人、堪称亚洲第一的磷矿资源,国务院决定在这里建立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冷热洞”。洞中温差极大,人在洞中行走,上身如处盛夏时节,而下身却如处冰窟。有专家认为岩洞中的地面是一个大吸热体,由于山洞空间气流的流动,贴近地面的温度就很低,而距离地面越远温度也就越高。一些地质学家则认为,洞中地表岩石与洞顶岩石结构截然相反,地面岩石是一种奇特的“冰石”,而洞顶岩石却具有释热功能,因而形成了这种温度反差。

  “风流草”。在拉揽乡一带的大山中,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草本植物,这种植物枝茎纤细,呈嫩绿色,看似一般植物无异,但奇妙的是,当水族姑娘们对着它唱起情歌时,它便会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叶片呈分开、交叉、拥抱等形态,动作迷人,让人陶醉。有专家分析说,“风流草”像人一样善解风情,能够识别情趣,是一种生命智能植物。而有的植物学家则认为,“风流草”的枝叶中含有一种能够感受音频的物质,情歌旋律优美,“风流草”正好能感受情歌的音频,当它接收到这种信号后,就能产生共鸣和振动。

  “图腾柱”。在荔波县的一个叫多摩的瑶族村,村寨的墓地中伫立着一根根各式的瑶族人膜拜的图腾柱,柱身雕刻着原始古朴的花纹,中部扎着一对牛角,柱顶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这种瑶族人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图腾崇拜竟和万里之外的美洲印第安部落的图腾柱极为相似。有关图腾柱相似这一谜案,有的学者认为,瑶族与印第安人同是山地民族,鸟与兽都是他们生活中重要内容,加上相似的环境氛围形成了相似的山地文化,因而产生了这种图腾崇拜的巧合。而另一些学者并不赞成“切合说”,他们认为居住于黔南瑶山深处的瑶族有可能进行过大迁移,印第安人就是由中国的西南长途跋涉至美洲的。

  “天外来客”。黔南州的独山县之所以引人注目,无疑和“天外来客”相联系。独山县上空经常发现不明飞行物,几乎每年都要发现一两次,出现频率之高十分罕见。为什么天外来客会频繁出现在独山呢?有人认为独山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唯一着陆基地,还有人认为独山的大地磁场与“外星人”有某种神秘的关系。种种猜测,不一而足。(文·实习生 周英 马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