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江西省名胜四

一,含鄱口

简介

含鄱口

含鄱口(2张)
庐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庐山观日处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只
含鄱口

  含鄱口

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 含鄱口的奇妙就在于一个“函”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岭函”的气势。宽敞的空间 ,辽阔的视野,低舒的葱茏,山的静止,水的流动等种种情致极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对照、相互辉映、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幻妙与旷达是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 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岭中部有一座雕梁画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望鄱亭往北40米还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林“藏”、“露”结合的特色,高高耸立在岭脊上,但又被山脊、林木所排映,显得格外和谐自然,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漫步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 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这大概便是游人若鹜的主要原因。[1]
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观着云海和日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下当你兴致勃勃地观看岭下风光时,霎时间,薄薄的雾自湖中缓缓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大,转而变成白絮,变成云烟向山岗上涌来,攸忽间,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人在雾中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混浊世界,使你感到迷蒙,茫然。明代诗人王世懋对此深有体味,他在《度含鄱口》诗中云: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微茫勺水明。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至于含鄱口的险要,则要数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时最真切: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不吸吸鄱湖。
黎明前,登上含鄱岭,临亭凭栏远眺鄱阳湖,开始天空是很浅的蓝色,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晕,缓缓慢地亮起来,当亮到耀眼时,太阳便冉冉地升上水面,湖面很快就被染上了橙黄色。带着色彩的波光,特别耀眼,特别璀璨。一会儿,太阳全部跳出湖面,一片深红色。照亮了青山,染红了碧水,呈现出“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壮丽图景。

含鄱风光

含鄱风光(15张)
岭西,汉阳、五老两峰如两角相对,而犁头尖山正界其中,这座由第四纪冰川刻切的角峰,如一快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耕耘。含鄱岭东南,为太乙峰,峰下是颇有盛名的太乙村。
逶迤的含鄱岭,处山峰、谷之枢,汇雾、霭、泉、湖之趣,盛享“遨游乐境”、“纵览万千”之美誉

旅游小贴士

1、含鄱岭上雕梁画栋的楼台,是观看日出的绝佳地点,名为“望鄱亭”。
2、如果住在牯岭镇,想要赶到望鄱亭看日出,需要有早起的决心。
3、由黄龙潭前行4、5里可达。
交通:庐山游的二线景点,一般打车、或包车游玩;最好能搭伴租车较划算。

含鄱口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庐山君的女儿七姑娘生性活泼,爱说爱唱,喜欢热闹,最过不惯天宫那寂寞无聊的生活。她常常瞒着父亲,独个儿偷偷地下到鄱阳湖边去游玩。鄱阳湖风光绮丽,白帆点点,渔歌阵阵,特别是一条条渔船上,女掌舵,男撒网,欢声笑语,飘荡在湖面,令七姑娘羡慕极了。多好的人间乐园啊!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她看得入神,常常乐而忘返,恨不得即刻变成一个民女才好啊!
 
 
 
二,绳金塔
 

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绳金塔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自唐代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绳金塔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

中文名: 绳金塔
拼音: sheng jin ta
所在地: 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
建造时间: 公元904~907年
历史: 一千一百多年

 

 

 

 

编辑本段简介

名称由来

绳金塔,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南昌市绳金塔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特点

绳金塔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层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绳金塔自唐代始建至今年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年古塔:南昌绳金塔

  千年古塔:南昌绳金塔

塔刹高3米,最大直径1.75米,内以樟木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维修拆卸塔刹时发现,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刘坤——《重修绳金塔记》)。由此可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匀称,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是不多见的。塔以须弥座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湖山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声彻大江寒”(明、吴国伦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绳金塔风光(1)

绳金塔风光(1)(20张)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维修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千佛寺内)。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历史

绳金塔

绳金塔(3张)
老照片:上世纪20年代的绳金塔

  老照片:上世纪20年代的绳金塔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兴屡毁。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多次建筑。
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
第二次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重建,现在的塔体就是那时所建。
此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
1985年,国家文物局、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空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
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焕勃勃生机。

 

 

传说

搓绳献金

绳金塔夜景

  绳金塔夜景

相传,古时候的南昌是个水乡泽园。素有“木排之地”之说。常有蛟龙精作怪,闹风、水、火三灾,称为“三害”。被三害夺去生命的人不计其数。当时豫章郡牧刘太守,为了安抚百姓,开仓赈灾。贴榜招贤治理三害。
却说进贤门外一老人,姓金名牛根,生性聪明,略通文墨,还懂得一些风水。以搓牛绳为生,独生儿子丧生于四十年前的火灾之中。金老头立志誓除三害,造福子孙。便一边搓牛绳,一边研究天文地理知识。三年的时间跑遍七门九州十八坡,走遍了三街六市和所有的里巷,考察了三湖九津的地形地势。绘制了豫章地理图和治水图,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除害方法。
一天,金牛根梦一高僧,用禅杖在他家菜地重敲三下,说:“进贤门外,吾佛重地,水火既济,坐镇江城,在此建一塔,便永保平安。”老人立即挖地三尺得铁函一只,函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每一剑柄上镂刻着两个字:“驱风”,“镇火”,“降蛟”;金瓶舍利三百个;竹简一块,上面刻着二十个字的偈语:“一塔镇洪州,千年不漂流。金绳勾地脉,万载永无忧。”
绳金塔局部

  绳金塔局部

次日,金老头便揭榜献策,太守便命人破土动工造塔。经过三年的时间,一座十七丈高,方圆十丈另八尺的七层宝塔和塔下寺终于建成。那四根金绳在塔基底下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勾锁地脉;那三把宝剑高悬在法华殿上;那净重六十两的金瓶和金老头捐的四两黄金一起溶镀在塔顶上;那三百粒珍珠镶嵌在佛台上。因金老头搓绳献金,挖地又挖到金瓶、金绳,所以就命名为“绳金塔”。
正门牌楼上高悬“永镇江城”烫金牌匾,往里看,很通透,一眼能见金塔首层大书一副对联:“深夜珠光浮舍利,半空金色见如来”寓意此塔黄金浇顶,内藏三百粒佛陀舍利。

宝鼎传说

绳金塔巍然耸立在进贤门外已经一千多年了,然而那葫芦形的塔顶却终年熠熠生辉,金黄金黄的光泽永远也不会褪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是一个“宝鼎”。传说在建塔的时候,地仙郭璞用风火宝铜在炼丹炉里锤炼了九九八十一天;安装的时候,禅月大师设坛祭天,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装上去的。此鼎高约二尺八寸,周长一丈一尺八寸,里层是九九八百一十斤风火铜,外层是八八六十四两黄金。鼎内装有八卦,鼎壁画有水族水兽,鼎底刻有“驱风镇火,降妖伏魔”八个大字。因为有了这个宝鼎,南昌才避免了风、火、水三灾。
清朝乾隆年间,南昌来了个新任知府,姓霍名守正。此人本是满洲旗人,生就一副奸臣相,一对贼溜溜的三角眼,配上一个鹰钩鼻子,叫人一看就讨厌。霍守正的为人也确实阴险狼毒,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脸上却常常皮笑肉不笑地对人打哈哈,老百姓都恨透了他。但是,由于他在京为官时,善于吹牛拍马,阿谀奉承,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权贵和珅的庇护,所以谁也奈何他不得。有一年乾隆帝在宫里住腻了,听说江南一带风光秀丽,便带了几个亲信跑到江南一带来游山玩景。当他来到南昌府时,这位霍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他陪着乾隆帝游遍了豫章十景后,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绳金塔寺。乾隆皇帝抬头一看,只见绳金塔顶金光灿灿,便连连说道:“好塔,好塔!”这位霍大人立即趋奉道:“启奏万岁,这个塔顶是件稀世珍宝,它既可驱风,又能镇火,倘遇雷鸣电闪,火球坠落,此鼎就会张开葫芦口,把远远近近的火球一个个吞了进去。有了这个葫芦宝鼎就不怕火了。”乾隆帝听了连连点头,口称“妙哉,妙哉!”霍大人听了眼睛一转,懂得乾隆帝的心思,认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连忙跪下请旨修塔。乾隆点点头答应回京以后再说。
乾隆皇帝回京不久就传下了圣旨,命霍守正择日修塔。霍守正满心欢喜,一面派人四出征收塔捐,乘机捞一笔;一面命西山的钟鼎匠偷偷铸造了一个金质的塔鼎,以备修塔时偷换那只宝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大的事情还能瞒得住么?霍守正想偷换宝鼎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遍了全城。男女老少,怒气冲天,三街六市,奔走相告,塔寺前后挤满了愤怒的人群。大家围着塔寺老方丈,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可是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因为修塔是皇上下的圣旨呀!正当大家争论不休,左右为难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花白胡须的老人。只见他两眼炯炯有神,双手分开众人来到塔前,声音洪亮地说:“别急,别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大家仔细一看,这个老人就是那赫赫有名的西山钟鼎老师傅。他本姓宗,家住西山脚下的宗村,因为他有一手铸造钟鼎的好手艺,因此人人都叫他做“钟老座”。老方丈连忙把钟老座和领头的泥、木工让进了方丈禅房,大家共同商量对付霍守正的办法。钟老座让大家讲完了以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诸位,不瞒你们说,霍守正想偷换宝鼎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他那只金鼎就是我铸造的。我们只要如此这般秘密行事,保险能够保住这个宝鼎。”大家听说金鼎是钟老座造的,先是一怔,后来听了他对付霍守正的办法,都觉得主意很好。于是大家欢天喜地分头准备去了。到了动工修塔的这一天,霍守正坐着绿呢大轿,前呼后拥地来到了塔寺前。他装模作样地登坛拜祭之后,就命钟老座赶快动工,自己则摇摇摆摆来到寺内喝茶。塔寺方丈连忙上前招呼,与他下棋消磨时光。当衙役跑来向他报告宝鼎已经取下时,他高兴得一推棋盘,忙向方丈告辞,命令众人把宝鼎抬到抚台衙门去,自己坐上轿子一闪一闪打道回府。当晚子时时分,命心腹之人把宝鼎、铜钟、蛤蟆石三件宝物一起偷偷装上一只大船,往北京迸发。
来到北京,霍守正首先拜会了和珅大人,然后由和珅把他引进皇宫后院,向乾隆皇帝禀告了送宝到京之事。乾隆听了呵呵大笑,连夸他办事能干。
第二天,文武百官,朝贺已毕。乾隆皇帝一道圣旨下来,命将铜钟和蛤蟆石收藏宝库,将宝鼎抬到天坛南边的祭天台上。然后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到祭天台去拜祭,试一试宝鼎的灵验。这一天,文武百官到齐之后,只见一百个武官骑着高头大马,举着一百个熊熊燃烧着的火把球,站在祭天台旁等候命令。鼓响三通之后,这一百武官环绕着祭天台上的宝鼎转圆圈,把一百个火球向宝鼎掷去。乾隆皇帝和文武百官一个个瞪圆着眼想看看宝鼎吞火球的奇观。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轰的一声烈焰腾空而起,吓得文武百官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等到大火扑灭以后,祭天台早已烧毁了一角。这下霍守正可犯了欺君大罪,乾隆立即下旨将霍打人天牢问罪。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钟师傅在奉命铸造金鼎时,暗暗铸造了一个与金鼎一模一样的铜鼎,霍守正与方丈下棋的时候,就用这只铜鼎冒充宝鼎抬到了知府衙门,把金鼎装上了绳金塔,又把那只真正的宝鼎埋藏在寺后的老槐树下。待霍守正走后,又偷偷将宝鼎挖了出来,装上了绳金塔。然后把换下来的金鼎溶化,重镀菩萨金身。所以宝鼎才得以保全下来。
可是,二百年以后,日寇侵占南昌,有个黑田少佐听说绳金塔鼎是稀世珍宝,便处心积虑地想把它弄到日本的寺院上去,但因为日本人是信仰佛教的,不敢强抢,便铸了一个铁鼎,派了一个连的鬼子兵去,企图换下宝鼎。
这一天,黑田少佐率领大队人马来到绳金塔下,按照塔的外八面形扎架竖梯,命令八个鬼子兵从八个方向爬上塔去。但这八个日本鬼子刚一摸到塔鼎就一个个倒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而死。黑田以为是鬼子兵不小心,嚎嚎乱骂了一通,接着又派/\个鬼子兵爬上去。领头的鬼子喊着“一、二、三!”想抬起宝鼎来,但手一触到宝鼎又倒栽葱掉了下来,黑田默想片刻,嗯了一声说:“有了,有了!”便率领所有的鬼子兵进寺去焚香燃烛,拜敬菩萨,随后又命令十六个鬼子兵再爬上去。可是这一回刚刚爬到塔顶边上,还没等喊完“一、二、三”,就轰隆一声梯倒架散,全部摔了下来,死的死,伤的伤。黑田少佐简直吓懵了,连忙跑进寺院跪地叩头谢罪,请求佛爷宽恕,然后悻悻而归。黑田少佐回到营房坐卧不安,忽然觉得头昏眼花,心口疼痛,不久就患病而死。大家都说这是触犯了神灵的结果。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爱国的京剧武生,在黑田少佐换鼎的头天晚上,从塔内的楼梯上摸到了塔顶,暗地里在宝鼎的底部装了根电线,接通了电源,所以鬼子兵一摸到宝鼎触了电,被打了下来活活摔死,而黑田少佐却是因为受了惊吓,心脏病暴发而死的。

绳金塔

绳金塔(20张)

对联招婿

相传,一千多年以前,南昌绳金塔建成以后,塔高五十九米,七层八面五十六孔。每逢中秋节烧太平塔,绳金塔上也要点灯,一眼望去,四面八方闪光耀眼,甚是壮观。
这年中秋节,豫章刘太守捐灯油五十斤,命家人送往绳金塔寺,要和尚加添绳金塔上灯火。夜晚,带领夫人王氏、女儿瑞莲来到绳金塔寺敬香赏月。和尚把塔上灯火点得通明,侍候刘太守到佛殿上香完毕,请到塔寺前观塔赏月。
一轮明月升起,万家灯火闪闪,全城爆竹声声,好不热闹。瑞莲小姐很有才学,题诗答对,样样精通。今夜来到绳金塔,看见塔上灯火辉煌,华光四射,心情非常激动,随口呛出一副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太守见上联文字不俗,“孔明诸葛(格)亮”引用了先辈名人字号,同音寓意,是副绝对,连声叫好,夫人也很高兴。再问瑞莲下联怎样?瑞莲回答不出来,想了一下,含羞地说道:爹爹,豫章人杰地灵,何不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也算是个才子。女儿我……”太守一听,满心欢喜,知道女儿的心事,心想: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将女儿终身相许,岂不了却我二老的心愿吗?
第二天,刘太守在绳金塔前,贴了一张榜文,上面书写了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豫章才子,若有人对得下联,揭榜招为门婿。榜文一出,看榜的人络绎不绝。官家公子,豪门子弟,城里读书人奔走相告,前往绳金塔看榜,只是没有人敢揭榜。
且说莲塘漆家庄,有位漆公子,名唤子菱,是村上有名的秀才。这日听了消息,赶到城内看榜,见上联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既写了绳金塔的景色,同音寓意,又有前辈人字号,仔细一想,无法对得下联,只好迈步回乡。但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反复在脑子里思考,不得平静。一路走来,不觉过了淡溪,已经累了,在小桥头坐下歇息。忽见一老农民,肩挑一担粪想过桥去。但是桥板狭小,不敢跨步。于是放下粪桶,请子菱抬过桥去,子菱从小生长在农村,对抬粪并不讨厌,于是撩起长衫,抬起粪桶,小心地和农民抬过去一桶。回来又抬过去一桶。老农感激不尽,说道:“相公,你在这里歇息,我到池塘里挖几节藕给你吃。”子菱忙说:“老伯伯,不用,不用。”老农说:“池中藕是我栽的,不要紧。我要选几节好藕给你吃。”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池边,只见荷叶茂盛,一支娇嫩的红莲,迎风怒放,他高兴地说:“莲花欢笑,瑞气盈门,是一朵瑞莲。下面必有好藕。”子菱失声地说:“啊!一朵瑞莲。”“相公,你的彩头不错。刚才跟我抬了两桶‘屎’,两桶为一双,可说是‘双喜’(屎:南昌音呛喜)临门”。说着把莲花摘下,送到子菱手里,子菱满心欢喜。老农顺手拿起丢在塘边的铁锹,挖出一节白嫩的藕,用水洗净,拿在手中称赞说:“相公,你走鸿运,这藕太白了。”子菱正在思考上联,老农的言谈举动,使他惊住了。“池中藕是我栽的,”“一朵瑞莲,”“这藕太白了”这些话重新在脑子中闪过,一副下联正在孕育。这时老农把一节白藕抛上岸来说:“这节藕好,没有带根,根藏在泥里,让我再取第二节。”子菱想:泥里藏根。不觉顿时惊叫起来:“对上啦!对上啦!”带着莲花,转身奔过桥去,老农莫明其妙。
子菱再也不觉疲劳,一口气跑进了城,来到绳金塔揭下榜文。早有家人禀报刘太守,太守请出夫人和小姐瑞莲,大堂落坐。瑞莲坐在帘子后面等侯,传揭榜人进见。子菱迈步进了大堂。太守和夫人见来人眉目清秀,一身文生打扮,年将二十岁左右,心里早有几分欢喜。刘太守和夫人让子菱在一旁坐下,太守问了子菱姓名而后说:“既然揭榜,请把下联对来。”子菱立即对道:“池中栽藕节节太白李长庚。”太守一听:“塔上点灯”,正好对“池中栽藕”,“层层孔明诸葛(格)亮”正好对“节节太白李(里)长(藏)庚(根)。”同音寓意,也是先辈名人字号,不禁失口叫绝。太守高兴,即问下联怎样得来?子菱将遇老农之事说了一遍。太守感叹地说:“乡间出真才。”即令子菱书写下联,与瑞莲上联匹对。子菱书法也是笔走龙蛇,得到太守的赞赏,连声称道:“佳婿,佳婿。”子菱将莲花献给太守,作为聘礼,夫人将这支莲花交给小姐瑞莲,小姐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接过莲花,含羞带笑,随着丫环转至后堂去了。太守夫妇高兴得呵呵大笑,说道:“将对联挂在绳金塔寺,公布于众,择吉完婚。”

狐妖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绳金塔一带非常繁华,游人络绎不绝,四乡农民都在这里交易,因而这里有“猪市”之称。
但是,奇怪的事情也发生了:人们经常在阴雨天气看见塔上有个年青貌美的女子出现,在月朗星灿的晚上听见塔上乐声悠扬;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之夜听到塔上有凄厉的哀鸣……
于是,绳金塔上有狐狸精的消息传开了。没有人登塔纵览风光了,一下子市场变得萧条起来,四乡农民也不来交易了,绳金塔上塔下很快长满了青苔和野草。
绳金塔附近的司马庙有一户渔民,户主赵老汉和唯一的儿子赵龙相依为命,长年累月在抚河上打鱼为生。由于妖精作祟,市场萧条,他们生活非常困苦。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赵老汉因病无钱医治而死去了。临终时,嘱咐儿子一定要将妖精除灭,让父老乡亲重新过上好日子。赵龙含泪将父亲埋葬了。
次日,赵龙腰插尖刀,径直来到绳金塔下。拔出刀,从一层上到七层。突然间,阴风四起,沙尘扑面,在赵龙的面前倏地出现了一个绝色女子,伸出纤指动手扯他。赵龙将刀砍去,女子倏地不见。突然间,一阵狂风把赵龙吹到空中,跌落到塔边的一口水塘里。赵龙带着伤痕,在别人搀扶下回到了家里。
晚上,赵龙躺在床上,朦胧中只见一白发老人把他领到屋后一个洞口边,从怀里取出一面圆镜说:“持此镜沿洞进去,妖精可除灭,”说完不见人影。赵龙突然惊醒,却是一梦。
次晨,赵龙起床,跌伤部位奇怪地好了。他从床底抽出尖刀,忽然发现有一面圆镜在刀旁,他拿起圆镜,插好尖刀,来到屋后,果然发现在乱草丛中有一个盆口大小的洞。他拨开乱草,爬了进去,越往里进,洞口越大越深。不一会儿,水漫到了膝盖,又不久水就齐胸深了。赵龙在黑暗的洞中淌着水,不知走了多久。最后,他发现了亮光,洞口的水也浅多了。他顾不得疲劳,加快脚步来到了有亮光的地方,原来这里有一道拱形门,亮光是从这里照进洞中的。赵龙左手拿镜,右手持刀,摸索着进了拱门。不一会儿,他来到一间石室门口,推门进去一看,只见一个绝色女子躺在一张巨大的石床上,墙角乱七八糟地堆着一些人的骷髅。女子突然惊醒,正在慌乱间,赵龙拿着镜子对他一照,女子竟象被钉子钉住了似的,一动也不能动。赵龙上前一步,一刀往她胸中捅去,鲜血如注,哀鸣声中女子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只麻色大狐狸。
狐狸精除灭了,人们又能安居乐业了。

旅游信息

概况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旅游资源。具体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历史文化为主轴线:包括现有的古塔及重建的塔前寺、剑池、南门石牌楼,把大量荡气回肠的动人传说整理出来。
绳金塔古戏台

  绳金塔古戏台

四大区域

第一大区域是艺林园,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风雨亭等诸多内容和品种,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第二大区域是民俗村,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按照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一个民俗村。里面陈列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让游客观赏为之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4.8亩土地面积上建一座文庙,内在涵意是历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场所,为祭奠孔子及属下门生72贤人、12真人的展示场所。此建筑物落成后,能满足善男信女及当代文人雅士朝拜的一种美好愿望。第四大区域在园区8.4亩土地面积上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每天演出南昌的地方戏。经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在塔前寺演出数台地方戏,吸引了很多观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使用功能

绳金塔入口

  绳金塔入口

绳金塔景区内的使用功能有:让游客登千年古塔,观洪城景观,登至古塔顶层,远眺望西山及梅岭、抚河古道、观洪城夜景、银光闪亮。千佛寺大殿内供奉着有999尊释加牟尼佛像供游客观瞻,还可满足善男信女的朝拜愿望,大殿中央悬挂一7.9吨重吉祥钟,内在涵意是撞世纪钟,许美好心愿。千佛寺大殿两边为文物展厅,第一展厅陈列摆放有绳金塔地宫发掘文物展,古刹文物展。第二展厅陈列摆放有南昌市周边地区及市内大型建设工地出土文物展。千佛寺右前方利用封藏位置,上面增设了一间展销部,供游客购买、观赏。丰富塔前寺内的内容,满足游客需求。
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艺林园、文庙)、一台一村(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 打通一条15米宽250米长由前进路直通沿江路的通道,道路两旁建成仿古小吃一条街,开辟一游览停车场。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建设,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

相关文章

绳金塔赋

豫章落华,古邑西郊,揽一浮屠。得天泽润惠,地灵辅佑,拈金绳四匝,古刃三锋,而富盛名。此赣府洪城之瑰宝----绳金塔。
自进贤门出,举目眺极,朱栏青瓦,垒甃成楼;镏金玉顶,风铃绕梁;金禅舍利,霞光隐映;文鼎墨宝,粘壁而题。高雅清流之声,远播不散,虔诚信念之意,经久长存。真乃“东华上府寻仙处,南域接天礼佛台”。
唐壁开凿,历四百年,浮屠蒙难。明初,太祖挥兵与汉王猎鹿鄱阳之畔,殃及绳金。巍巍神台,尽圮于斯。椽梁桷栋,如铺荛积薪,置于战火。此天不忍顾,佛不欲观,信民之悲,犹煎心于盆,声声泣血。幸天道泽霖,太祖临恩,洪武元年,金身重塑,复享千秋之香爇,发万民之弘愿。天高听卑之德,千古铭篆。

绳金塔风光(2)

绳金塔风光(2)(16张)
又四百年,明陨清兴,战火荼毒。千年之堤,疏于修缮,金塔崩阙,瓦椽无存。康熙朝五十二年,时任巡抚冬国襄经历次上策,得天府隆恩,金身重建。飞檐横壁,悬铃擎钟,祥和玉磬之声复播千里湖山。魔障辟除,沧海归源,祈万世无量之功德
德披四海则命行坎坷,天道蒙瞀至此,灵之殇矣。其后二百余年,尽受荼棘,更仆难数。光绪年九天雷动,文革中愚火焚灼……铜驼荆棘。直至世纪之交,千年之数,金塔重现光明气息。新姿美致,光艳灼人,更有风铃七音,层层叠翠。朽骨重肉,枯木发荣,万象夺目,华夏庆忭。
绳金塔历经千载,已化不朽,堪叹宇内神机。被泽蒙庥者,无计其数。而今河清海晏,普天极乐,愚民寥以此篇以贺玉身一千一百年寿诞,共祈四海昌平,神州大统。

绳金塔记

邻水滕阁,多帝王之气,凌霄绳金,多黎庶之风。塔阁虽并古于唐,然阁因勃赋而名天下,塔则以庙会而蔚人间。故曰:昔之豫章,今之南昌,若论人文名片,滕阁之宏,逊于宝塔之朴。
抚古思今,汉唐气象,明清风物,潜化而绵延。赣鄱洪都,七门犹在,九津何存!幸有西湖活水,凭添一城生动。湖蕴塔古,塔辉湖艳,四海云集,十里繁华。更有塔下佛寺,塔兴寺荣,塔废寺荒,多少戏文说旧盛衰道理。
奇闻异事,自唐多有闻,绳金逸事,亦实亦虚。降蛟镇河妖,不足为怪。镇火防灾,何能?想由元及清,毁建复修多矣!偶因天火雷击,多因战火人为。驱风辟邪,又何能耳!文革劫难,人风猛于战火。塔兴于盛世,衰于国弱,原在人为也。
今之墨角净墙,朱栏青瓦,飞檐铜铃,遵古标新。直视碧湖,下窥新城,皆赖政通人和,重振而恒昌。绳金如是,滕阁亦然。滕断葫芦剪,塔圯豫章残,昔之动荡,民谣亦不安。滕壮葫芦灿,塔矗南昌靓,今之气象,出自民之心志。
千年古绳金,六届新庙会,风情万种,愈演愈烈,愈品愈浓。斯天斯地,斯城斯湖,有其形胜经之,人文纬之,留记于盛世,岂不快哉!

街道

绳金塔街道[Shengjinta]位于南昌市区境西南部,八一大道穿境而过。面积0.7k㎡,人口31
绳金塔

  绳金塔

000人。管理张家山、耶苏堂、站前西路、永叔路、老福山、绳金塔、坝口巷、邮电、公交公司、市二医院等7个社区、3个家委会。办事处驻慧园街。
绳金塔街道因绳金塔(始建于唐代)而得名。1954年成立绳金塔街道,1960年改称公社,1979年复称街道。1997年,面积0.58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绳金塔下、塔北、塔中、塔南、象南、永叔路一、二、坝口巷一、二、站前西路一、二、养济院一、二、耶稣堂、张家山、玉清观、八一大道、福山巷、慧园街19个居委会及邮电、市公交公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个家委会,办事处驻绳金塔街33号。

塔记碑文

豫章故迹,南昌胜景。夫绳金一塔,绰态飞骋。迎面以拨地之势,仰观以卓立之姿。摩天一指,尽收吴楚之山色;穷极八目,旷览天地之云影。烟波浩渺,襟鄱阳而遥对滕王之阁;川岳萦带,枕庐山而牵手梅岭之境。砖木巧构,匠心妙造。四门一围,牖列楹排;七层八面,崇置廊迥。朱栏青瓦,疑是魏邑之雀台;墨角净墙,恰似汉京之凤阁。飞檐翘角,悬挂铜铃。双树影平,雨师临而齐绿,百铃声彻,风伯至而互鸣。古朴秀异,涵, 宗教色彩之浓重;飘逸灵动,融江南建筑之风情。昭彰霄汉,濯大雁之神秀;晖耀日月,挹雷峰之壮采。登斯塔也,诚可含霞饮景,涤烦冗于心胸,荡遗尘于旋静。登高则身气俱净,眺远而神魂皆颖。
浮屠何觅,地处进贤门外;溯史究源,始建天佑年间。铁函一只,掘宝物于地基;舍利三百,结佛缘于慧根。四匝金绳,镌驱风镇火之符;三把古剑,寓降蛟伏虎之意。塔因绳而得名,地无金而铄声。几经焚毁,无片瓦之所存;数..
 
 
 
 
 
三,水观音亭
 

水观音亭位于江西省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玉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水观音亭白墙黛瓦,花梁朱柱,挑檐翘角,漏窗花墙。院内绿树成荫,鲜花怒放,湖石点缀、曲径通幽。在喧嚣繁华的闹市中,在湖光水色的怀抱里,杏花楼轻巧恬静。

基本概况

水观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现南昌市南湖路34号。据传明朝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豪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的别墅,称“杏花楼”,
水观音亭

  水观音亭

内设闲云馆。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在此多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小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
亭周围湖水滢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平方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解放后,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合设于此,举办文物展览。1986年重新维修,并增辟广场、院门,现南昌画院设于其内。

历史沿革

据《南昌府志》记载:杏花楼始建于唐,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
水观音亭

  水观音亭

年),宁王朱宸濠在此为其妻娄妃修建“梳妆台”。娄妃,上饶人,明代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尤以书法精湛。相传她能以秀发蘸墨书写,杏花楼前两块巨石牌上的“屏”、“翰”二字,就出于她的青丝所书。
朱宸濠谋反失败后,万历年间(公元1537~1621年),相国张位将此辟为别墅,改称“杏花楼”,内设“闲云馆”。著名戏曲大师汤显祖,以及刘应秋、吴应宾等文人在此与师对弈吟诗,著书立说,成立“杏花楼社”,著有《闲云馆集》等,时为文人墨客休憩相聚之所。至清初年间,因祀娄妃,居民在其西侧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改称“观音亭”,又因择水而居,俗称“水观音亭”。解放前,著名老艺人范庆云、画家傅抱石、徐悲鸿等都曾在此居住或雕刻、作画。
杏花楼是一幢以四堵风火墙相隔的中间二层厅楼,两旁各以单层厢房、白墙黛瓦、花梁朱柱、悬嵌壁画式结构空透廊屋;在外形上,有重叠的阶梯马头墙,挑檐翘角,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配以轻巧多变的石砌漏窗花墙,尽显古雅之风格。湖岛以太湖石为点缀,小径曲折绕楼而行,极具江南风貌的楼阁。 南昌地名办龚敏春:从《南昌市地名志》分析,观音亭最早叫“因是庵”,后来作为古人张位的别墅时称“杏花楼”,再后叫“观音亭”。对于南昌画院想恢复“杏花楼”命名的想法,不会反对,只要不是凭空杜撰的名称就行。南昌地名办顾问陶端正查看过一张南昌市的古地图,发现娄妃的梳妆台所处位置竟不在南湖,而是在相距数百米的墩子塘。可是,南昌市历史上称之为梳妆台的地方只有一个。因此说,对待历史上的东西,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要自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它允许多说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