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藏龙百瀑景区位于浙江省安吉县东南部(又名太平天国“小梁山”),距县城18公里,南连临安“小九寨沟”风景区,西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相连,湖州通向临安的临青省道横穿藏龙百瀑景区,藏龙百瀑景区方圆30多平方公里,进入景区沿途两岸千米高山对峙,森林茂密,路边飞瀑流泉,可见悬崖叠障,奇峰林立,瞬间迎面而翠竹连绵。[1]藏龙百瀑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有三折重叠,落差为60多米的“长龙飞瀑”,有彩虹横卧的“ 虹贯龙门”(人称小黄果树),更有神形皆备的“神龟听瀑”——真可谓瀑瀑相连,一步一景。
景观
小梁山
藏龙百瀑(又名太平天国“小梁山”)距县城18公里,可见悬崖叠嶂,奇峰林立,瞬间迎面而翠竹连绵。藏龙百瀑是浙江最大的瀑布群,有三折重叠,落差为60多米的“长龙飞瀑”,有彩虹横卧的“ 虹贯龙门”(人称小黄果树),更有神形皆备的“神龟听瀑”——真可谓瀑瀑相连,一步一景。藏龙百瀑不仅以瀑布众多而闻名,同时还有一块万吨巨石在七千万年前就悬挂在两座悬崖之间,人称“仙人桥”,有千钧一发之险,望仙石、老鹰石、天生悬石,石石相望,形象逼真。俗话说深山藏宝,景区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和近百种国家保护树种。夏天天气凉爽,宁静幽雅,有十里不打伞之奇,峡谷无蚊之妙;冬天百瀑冰凌,天造奇观,雪景迷人,堪称“江南哈尔滨”。从山顶俯瞰,只见一个山谷,口狭肚大,呈宝葫芦形,山谷之中有一村落,名为“藏龙山寨”[2]。
内的藏龙山寨,村子不大,约300余人,建村历史不长,仅两百年左右。据当地老人介绍,该村祖先与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村中居民以李、翁、施三姓为主,祖先均为太平军余部。由于山寨位于湖州、临安两市交界处,成了兵家割据一隅的理想场所。因七千万年前的冰川运动,在两市交界处形成了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屯兵扎寨的首选之地。藏龙百瀑地势之险以长龙山为最,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忠王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在长龙山上演绎了一场“长毛战清妖”的英雄故事,那高山之中的层层梯田是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佐证,那“太平洞”是当年太平军打造兵器的“兵工厂”,那“看灯台”是太平军将士用以观察敌情的“哨所”。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长龙山上,太平军将士用他们的铮铮铁骨、盖天豪情坚持战斗了四年零五个月,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壮丽悲歌,为中国历史写上了辉煌的一笔。后为纪念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业绩,改长龙山为太平天国“小梁山”。
仙人桥
系天目山麓支脉,是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山石峥嵘,林木葱茏,流泉飞瀑,涧深壑幽,有一种原始古朴锺灵毓秀的韵味。游程中有6大景点包含25个小景点,每个景点各具特色,大有一步一景,步步形胜之妙趣。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纤巧奇特。春夏秋冬皆景色宜人,令游者赏心悦目,堪称“江南一绝”。
传说
这里还有“太平天国——小梁山”的历史故事,那层层梯田,是太平军留下的历史陈迹,在游览景区的同时,缅怀古人,会给你增添一份豪情。
景区集“奇、特、险、幽、秀”于一体,展示在世人面前。欢迎各地游客光临我景区游览,留下你美好的记忆。让游客“沾一点祥瑞紫气,得一生平安洪福”。
物产
尢以四大“仙物”闻名,其一谓“仙茶”,岩上沃地、茶叶满枝、滋味甘醇、清香浓郁,在遍缀山坡的野生茶园里有一株“白茶王”。传说这株白茶王古称“仙草茶”。家住杭州西湖的白娘娘为救夫命去南方仙境盗仙草,在盗得仙草后被白鹤童子发现。白娘娘边战边逃,慌乱中来到藏龙百瀑景区上空时,不慎掉下一棵仙草。着地生根长成现在的“白茶王”,当地百姓视白茶为圣灵。其二谓“仙水”,藏龙百瀑景区不但山涧泉水长年不止,而且岩石顶上不乏山泉,在“小梁山”顶上有一山泉,名为藏龙山泉,是天荒坪电站的唯一水源,也是上海人民的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之一。其三谓“仙桃”,藏龙百瀑连绵的山核桃林上万亩,据《安吉志》记载,嘉靖十年间,安吉山核桃被征为朝廷贡品,其中藏龙百瀑的山核桃更为上品,成为衙门首选。其四谓“仙药”,据查藏龙百瀑景区内有珍稀药材近百种。尢以接骨木、野三七、金银花等闻名于世,相传明代名医李时珍曾到此采药。
藏龙百瀑集奇、特、险、幽、秀于一体,是原始生态与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的景区。
交通
藏龙百瀑景区地址:浙江省湖州安吉县东南部
藏龙百瀑景区自驾车路线:
3.从大竹海到藏龙百瀑:
从大竹海到藏龙百瀑,先乘从大竹海到浙江安吉(递铺)的车,在青山下车,在路边等天荒坪到浙江安吉(递铺)的车,到天荒坪,到了天荒坪然后再乘天荒坪到大溪的车。到了大溪就到了藏龙百瀑。
藏龙百瀑景区乘车路线:
汽车:从杭州汽车东站至安吉汽车站后需转乘到天荒坪的小巴,到天荒坪后再乘到大溪的小巴(这段车资6元/人)即达。(或自行选择)
交通图
1、从安吉乘往到临安北站方向的中巴车,在过天荒坪电站约10公里的大溪乡下车即到。
2、上海到安吉藏龙百瀑乘车路线:
(1)上海至安吉 上海老北站--安吉客运中心。
(2)上海沪太路站--安吉客运中心
(3)上海浦东川沙站---安吉客运中心
景点地址: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东南部
二,天一阁
简介
宁波市天一街5号2路、9路、10路、12路、14路、15路、19路、821路等公交线路停靠站距本馆均在500米之内。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
夏令时:8:00—17:30
冬令时:8: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天一街5号
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
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
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市城市口号与天一阁有关: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是:
历史
天一阁于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
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明清以来,文人学者都为能登此楼阅览而自豪。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如女子不得上楼。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公元180
8年(嘉庆十三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民国初,又有人指使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大量的藏书,运往上海倒卖。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范钦的私人藏书历经十三世,保存四百余年,虽然也有过几次大的失窃,但事后范氏族人又会想方法不惜重金赎回。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阁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还规定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违反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天一阁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
入阁”一条,使得天一阁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阁第一人。允许黄宗羲登阁的是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自此以后天一阁才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仍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会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公元1665年(康熙四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清代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曾获准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将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将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藏书记
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自科举之学兴,士人抱兔园寒陋十数册故书,崛起白屋之下,取富贵而有余。读书者一生之精力,埋没敝纸渝墨之中。相寻于寒苦而不足。每见其人有志读书,类有物以败之,故曰:“读书难”。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欧阳公曰:“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二者正复难兼。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之间,稍清之而为奇器,再清之而为法书名画,至矣。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易得有不易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好也。故曰:“藏书尤难。”
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余独以为不然。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以余所见者言之:越中藏书之家,纽五溪世学楼其著也。余见其小说家目录亦数百种,商氏之《稗海》皆从彼借刻。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余仅从故书铺得十余部而已。辛巳,余在南中,闻焦氏书欲卖,急往询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为售主。时冯邺仙官南纳言,余以为书归邺仙犹归我也,邺仙大喜。及余归而不果,后来闻亦散去。庚寅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繙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歙溪郑氏丛桂堂,亦藏书家也。辛丑,在武林捃拾程雪楼、马石田集数部,其余都不可问。甲辰,馆语溪,槜李高氏以书求售二千余,大略皆钞本也。余劝吴孟举收之。余在语溪三年,阅之殆遍。此书固他乡寒故也。江右陈士业颇好藏书,自言所积不甚寂寞。乙己,寄吊其家,其子陈澎书来言兵火之后,故书之存者惟熊勿轩一集而已。语溪吕及父,吴兴潘氏婿也,言昭度欲改《宋史》,曾弗人、徐巨源草创而未就,网罗宋室野史甚富,缄固十余簏在家。约余往观,先以所改历志见示。未见而及父死矣,此愿未遂,不知至今如故否也?祁氏旷园之书,初庋家中,不甚发视,余每借观,惟德公知其首尾,按目录而取之,俄顷即得。乱后迁至化鹿寺,往往散见市肆。丙午,余与书贾入山翻阅三昼夜。余载十捆而出,经学近百种,稗官百十册,而宋元文集已无存者。途中又为书贾窃去卫湿湜《礼记集说》、《东都事略》。山中所存,唯举业讲章、各省志书,尚二大橱也。丙辰,至海盐,胡孝辕考索精详,意其家必有藏书,。访其子令修,慨然发其故箧,亦有宋元集十余种,然皆余所见者。孝辕笔记称引《姚牧庵集》,令修亦言有其书,一时索之不能即得,余书则多残本矣。吾邑孙月峰亦称藏书而无异本,后归硕肤。丙戌之乱,为火所尽。余从邻家得其残缺实录,三分之一耳。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司马殁后,封闭甚严。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楼,悉发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广者纱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钞之。友仲曰诺。荏苒七年,未蹈前言。然余之书目,遂为好事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友仲之子左垣,仍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书籍之厄,不必兵火,无力者既不能聚,聚者亦以无力而散,故所在空虚。屈指大江以南,以藏书名者不过三四家。千顷斋之书。余宗兄比部明立所聚。自庚午讫辛巳,余往南中,未尝不借其书观也。余闻虞稷好事过于其父,无由一见之。曹秋岳倦圃之书,累约观之而未果。据秋岳所数,亦无甚异也。余门人自昆山来者,多言健庵所积之富,亦未寓目。三家之外,即数范氏。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
自科举之学兴,士人抱兔园寒陋十数册故书,崛起白屋之下,取富贵而有余。读书者一生之精力,埋没敝纸渝墨之中。相寻于寒苦而不足。每见其人有志读书,类有物以败之,故曰:“读书难”。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欧阳公曰:“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二者正复难兼。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无以应,母夫人以所畜牝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而于寻常之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之间,稍清之而为奇器,再清之而为法书名画,至矣。苟非尽捐狗马声色字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易得有不易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好也。故曰:“藏书尤难。”
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余独以为不然。古今书籍之厄,不可胜计。以余所见者言之:越中藏书之家,纽五溪世学楼其著也。余见其小说家目录亦数百种,商氏之《稗海》皆从彼借刻。崇祯庚午间,其书初散,余仅从故书铺得十余部而已。辛巳,余在南中,闻焦氏书欲卖,急往询之,不受奇零之值,二千金方得为售主。时冯邺仙官南纳言,余以为书归邺仙犹归我也,邺仙大喜。及余归而不果,后来闻亦散去。庚寅三月,余访钱牧斋,馆于绛云楼下,因得繙其书籍,凡余之所欲见者无不在焉。牧斋约余为读书伴侣,闭关三年,余喜过望。方欲践约,而绛云一炬,收归东壁矣!歙溪郑氏丛桂堂,亦藏书家也。辛丑,在武林捃拾程雪楼、马石田集数部,其余都不可问。甲辰,馆语溪,槜李高氏以书求售二千余,大略皆钞本也。余劝吴孟举收之。余在语溪三年,阅之殆遍。此书固他乡寒故也。江右陈士业颇好藏书,自言所积不甚寂寞。乙己,寄吊其家,其子陈澎书来言兵火之后,故书之存者惟熊勿轩一集而已。语溪吕及父,吴兴潘氏婿也,言昭度欲改《宋史》,曾弗人、徐巨源草创而未就,网罗宋室野史甚富,缄固十余簏在家。约余往观,先以所改历志见示。未见而及父死矣,此愿未遂,不知至今如故否也?祁氏旷园之书,初庋家中,不甚发视,余每借观,惟德公知其首尾,按目录而取之,俄顷即得。乱后迁至化鹿寺,往往散见市肆。丙午,余与书贾入山翻阅三昼夜。余载十捆而出,经学近百种,稗官百十册,而宋元文集已无存者。途中又为书贾窃去卫湿湜《礼记集说》、《东都事略》。山中所存,唯举业讲章、各省志书,尚二大橱也。丙辰,至海盐,胡孝辕考索精详,意其家必有藏书,。访其子令修,慨然发其故箧,亦有宋元集十余种,然皆余所见者。孝辕笔记称引《姚牧庵集》,令修亦言有其书,一时索之不能即得,余书则多残本矣。吾邑孙月峰亦称藏书而无异本,后归硕肤。丙戌之乱,为火所尽。余从邻家得其残缺实录,三分之一耳。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者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灾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司马殁后,封闭甚严。癸丑,余至甬上,范友仲破戒引余登楼,悉发其藏。余取其流通未广者纱为书目,凡经、史、地志、类书坊间易得者及时人之集三式之书,皆不在此列。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仲,犹冀以暇日握管怀铅,拣卷小书短者钞之。友仲曰诺。荏苒七年,未蹈前言。然余之书目,遂为好事流传。昆山徐健庵使其门生誊写去者不知凡几。友仲之子左垣,仍并前所未列者重定一书目,介吾友王文三求为藏书记。书籍之厄,不必兵火,无力者既不能聚,聚者亦以无力而散,故所在空虚。屈指大江以南,以藏书名者不过三四家。千顷斋之书。余宗兄比部明立所聚。自庚午讫辛巳,余往南中,未尝不借其书观也。余闻虞稷好事过于其父,无由一见之。曹秋岳倦圃之书,累约观之而未果。据秋岳所数,亦无甚异也。余门人自昆山来者,多言健庵所积之富,亦未寓目。三家之外,即数范氏。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则震川覆护之言,又未必不然也。
——《黄宗羲诗文选择》
译文:我曾感叹藏书难,藏得久并且不散失,更是难上加难。藏书不是既爱好书同时又有财力的人是不能做到的,杨东里年轻时贫穷不能买书,想得到《史略》《释文》《十书直言》,市价不过一百钱,却没有能力买,他的母亲把养的母鸡卖了才买到,东里特地把这事记述在书后。这是真正爱好书的啊,如果对于普通的书籍尚且没有财力买,更何况他呢?有财力的人的爱好,大都在犬马声色之间,稍微高尚一点的,爱好收藏珍奇器物,再高尚一些的,爱好收藏碑帖书法名画,这就是钉了。若不完全抛弃对犬马声色字画奇器的爱好,那么它即使爱好书也一定不会专,爱好书心思却不在书上,也无从知道书有的容易得到有的不容易得到,不懂装懂的人用几百金买了书坊里的书捆载回来,便自称如有百城之富,这不能叫做爱好书,所以说藏书难。
归有光说:“书籍藏聚在一起,哪儿就像有金宝之气,祥瑞的彩云也会来环绕覆护在他的上面。”我却不以为然。古今书籍的灾难,不可胜数。那我看到的来说吧:“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的世学楼是著名的,崇祯庚午年间,这里的书开始失散,我仅从旧书铺里买的十余部而已。庚寅三月,我看望钱牧斋,住在他的绛云楼下,因而有翻阅他的书籍的机会,凡是我所想读的书没有找不到的,牧斋约我做读书伴侣,闭门三年,我喜出望外,刚想践约,绛云楼却被一把火烧光,图书归到天上主管星宿东壁星哪儿去了。由此看来,书籍是上天很嫉妒的,不仅不庇护它,还这样降灾于它,所以说藏之久而不丧失。是难上加难了。
天一阁的书,是范司马收藏的,从嘉靖至今大概已一百五十年了,司马亡故后,封藏紧闭得很严密,。癸丑年我到宁波,范友仲破戒引我上楼,收藏的书全部向我开放,我择取那些流传不广的抄成书目,凡经史地方志,类书,书坊中容易得到的和当事人的集子,术数家的书,都不在此列,我没有财力,几乎与杨东里年轻时差不多,还希望在空隙阿里带着笔墨纸砚去拣卷少数薄的抄写。友仲的儿子左垣变合并以前没有抄列的重定了一份书目,通过我的朋友王文三介绍请求我做藏书记。
韩宣子被鲁国聘用,在太史处看书,见到了易象与鲁春秋,说:“周礼全在鲁了。”范氏能世代继承藏书,礼不就在范氏了吗?希望不要把他等同于过眼云烟,时代子孙对他都如保护眼睛一样,那么归有光说的有祥瑞的彩云覆护的话,又未必不对了
归有光说:“书籍藏聚在一起,哪儿就像有金宝之气,祥瑞的彩云也会来环绕覆护在他的上面。”我却不以为然。古今书籍的灾难,不可胜数。那我看到的来说吧:“越中藏书之家,钮石溪的世学楼是著名的,崇祯庚午年间,这里的书开始失散,我仅从旧书铺里买的十余部而已。庚寅三月,我看望钱牧斋,住在他的绛云楼下,因而有翻阅他的书籍的机会,凡是我所想读的书没有找不到的,牧斋约我做读书伴侣,闭门三年,我喜出望外,刚想践约,绛云楼却被一把火烧光,图书归到天上主管星宿东壁星哪儿去了。由此看来,书籍是上天很嫉妒的,不仅不庇护它,还这样降灾于它,所以说藏之久而不丧失。是难上加难了。
天一阁的书,是范司马收藏的,从嘉靖至今大概已一百五十年了,司马亡故后,封藏紧闭得很严密,。癸丑年我到宁波,范友仲破戒引我上楼,收藏的书全部向我开放,我择取那些流传不广的抄成书目,凡经史地方志,类书,书坊中容易得到的和当事人的集子,术数家的书,都不在此列,我没有财力,几乎与杨东里年轻时差不多,还希望在空隙阿里带着笔墨纸砚去拣卷少数薄的抄写。友仲的儿子左垣变合并以前没有抄列的重定了一份书目,通过我的朋友王文三介绍请求我做藏书记。
韩宣子被鲁国聘用,在太史处看书,见到了易象与鲁春秋,说:“周礼全在鲁了。”范氏能世代继承藏书,礼不就在范氏了吗?希望不要把他等同于过眼云烟,时代子孙对他都如保护眼睛一样,那么归有光说的有祥瑞的彩云覆护的话,又未必不对了
布局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
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博物馆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
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它环境幽雅。 天一阁藏书楼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天一阁事业发展迅速。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中国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中国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
组织沿革
一、建阁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三、1949—1993年
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
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分别恢复建制。6月,天一阁建立独立机构,全称为“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9月,市委任命邱嗣斌为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后蔡灿臻、骆兆平先后任所长。
四、1994年以后
1994年11月,市编委办公室批复市文化局,同意将宁波市博物馆并入天一阁,并更称“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人员定编35人,内设部门7个,办公室、基建办公室、研究室、藏品部、保卫部、群工部、古玩交易所。同时私人藏书楼伏跗室划归天一阁管理。1995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孟建耀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1996年,人员编制增加到43人。1998年,成立中国地方志珍藏馆。2004年,天封塔、白云庄、鼓楼等外设文保点划归该馆管理,外设文保点增至5处。1998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徐良雄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2005年8月,市文化局任命虞浩旭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2007年5月,该馆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为7个部门:办公室、保卫部、典藏研究部、社会教育部、陈列展览部、藏品修复部、文物保护部。
藏品介绍
宁波天一阁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之一,与历代大学者、大文豪有着不解之缘,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袁枚等文化名人均曾登临天一阁,为其作文吟诗,倾诉仰慕之情。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写出《风雨天一阁》,更使天一阁名震一时。
天一阁现收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收藏现代作家铁凝、黄亚洲、叶辛、高洪波、雷达、王宏甲、王剑冰、韩作荣、陈源斌、王旭峰、叶文玲、陈祖芬等12位作家的书稿,计14部23卷,是天一阁迄今第一次成批量收藏当代通俗类文学作品。徐良雄认为,这是古老的藏书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增进社会参与性的需要。
藏书楼是千百年来中国士子文人永久的精神家园和圣殿,“文心向天,毕生如一”,“心清如水,肃然起敬”,是这些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大腕”来到天一阁的第一感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著名作家铁凝表示,能将自己的作品与天一阁历代藏书“共存于一个空间”,给了她荣幸和自信。让文学结缘藏书,让藏书楼与藏书文化薪火相传留芳百代,则是作家们对天一阁的共同祝愿。
天一阁博物馆接受了新昌县儒岙镇横山村村民王世朝、王世恒赠送的《天姥王氏宗谱》一箱十册。天一阁已经接受市民捐赠各类家谱十部,分别有:吕氏后人捐赠的《吕氏宗谱》一部;东阳史氏后人捐赠的《史氏宗谱(八行堂)》一部;江苏徐州郑氏后人郑在君捐赠的《荒里郑氏谱族》一部;宁海张林光捐赠的《张氏宗谱》一部;余姚邵九华捐赠的《兰风邵氏宗族》一部;《河南鹿邑丁氏宗谱》一部;广西《范阳卢氏支谱》一部;象山《墙头蒋氏宗谱》一部;乐清王定光捐赠的《左原王氏史料集(宗谱类)》;杭州张泉根捐赠的《滨江张氏宗谱》一部;新昌金樟兴捐赠的《彭城射圃金氏宗谱》一部等等。
家谱的捐赠极大地丰富了天一阁此类藏品的数量,使其成为科举录和地方志之外天一阁收藏的又一亮点。随着天一阁博物馆“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得确立,天一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献的收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天一阁新老家谱的数量已接近五百五十部,内容涵盖了一百余个姓氏,已经成为浙东第一家谱收藏中心。
周边环境
清康熙四年(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书楼前后环绕水池堆叠假山,筑亭架桥,环植竹木,使之具有了江南园林的风貌。1933年,天一阁的东墙被台风吹倒,范氏后人无力维修。于是地方人士组成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筹款修缮天一阁,并把原来在宁波孔庙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的一批宋代至清代碑刻,一齐迁建于天一阁的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
1986年和1997年,当地政府又分别在藏书楼的东南侧和西南侧修建了两座附属园林,使整个天一阁建筑群的占地面积达到了25000平方米左右. 与天一阁紧邻的有一座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至1925年。祠堂面积约2165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以照壁、门厅、戏台、正楼、后殿等形成南北中轴线,左右两侧建有厢房。在装饰上,它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多种传统民间工艺,并且题材丰富,造型优美,是宁波民居建筑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尤以朱金木雕最为出众,典型建筑为戏台。戏台的屋顶为单檐歇山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穹形藻井用近千块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梁柱上雕刻各种人物故事,刷以紫漆,外贴金箔,得金碧辉煌之效果,故称朱金木雕。整个戏台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是祠堂中最华丽的建筑。秦氏支祠在1949年以前的每年都要举行祭祖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被当作厂房和仓库,直到1981年才开始加以保护,1991年维修后,并入了天一阁,作为统一的博物馆对外开放.
藏书文化
“藏书之富,甲于天下”,2003年开幕的首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展示了宁波人引为自豪的城市“文化招牌”:藏书文化。
宁波历来是中华藏书文化的重地,特别是自宋代以来,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名楼迭出,历代著名的藏书楼有80余座。历经430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生动象征,如今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
陈列按照时代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明代的藏书楼”、“清代的藏书楼”、“民国时期的藏书楼”和“新建纪念性藏书楼”。每一个藏书楼的介绍除了采用照片和中英文对照的文字外,有些还配有场景展示。
在展厅内,参观者欣喜地看到:冰裂纹的花格窗后隐隐透出书桌的一角,黝黑的书版看似随意地排放着,书箱中的线装书有些已经打开了翻在某一页……这样的由书版、书箱、书桌组成的场景展示大概有10来组,它们与64幅卷轴式巨幅画面以及古建筑环境一起,形成了别出心裁的开放式的陈列,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藏书文化节上,70岁的秦秉年算得上是重要的新闻人物。他再次将其家藏的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天一阁博物馆,捐赠的171件精美的明清瓷器将在天一阁展览。
秦秉年先生祖籍宁波,1933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天一阁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其高祖秦祖安、曾祖秦际瀚和祖父秦伟楚,三代均为经商致富的“宁波帮”商人。秦祖安所建的秦氏支祠现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亲秦康祥为近代上海著名的篆刻家、收藏家,以收藏名家竹刻、玺印驰誉海内。
秦秉年先生就遵从其父遗愿将收藏的101件珍贵明清竹刻捐赠给了家乡的天一阁博物馆。这次他捐赠的瓷器,包括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31件,如明崇祯青花人物莲子罐、清雍正豇豆红盘、清龙泉窑贯耳壁瓶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历任领导
主要党政领导一览表
(1949年—2007年)
时 间 |
姓 名 |
职 务 |
1949年—1951年9月 |
宁波市古物陈列所主任 | |
,
1951年9月—1959年3月 |
宁波市古物陈列所负责人 | |
1959年4月—1960年5月 |
邱嗣斌 |
宁波市古物陈列所所长 |
1960年6月—1970年2月 |
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 | |
1962年11月—1971年7月 |
虞逸仲 |
中共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支部书记 |
1971年7月—1978年9月 |
方秉 |
宁波图书文物馆支部书记革命领导小组组长 |
1982年10月—1989年5月 |
邱嗣斌 |
中共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党支部书记 |
1978年9月—1991年2月 |
邱嗣斌 |
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 |
1989年5月—1992年7月 |
邬向东 |
中共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党支部书记 |
1991年2月—1992年5月 |
蔡灿臻 |
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 |
1992年5月—1994年11月 |
中共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 |
1995年5月—1998年4月 |
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 |
1995年5月—2000年12月 |
中共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 |
1998年5月—2005年7月 |
徐良雄 |
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
2000年12月—2002年6月 |
邬向东 |
中共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
2002年6月—2005年7月 |
徐炯明 |
中共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 |
2005年8月—2007年12月 |
中共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 |
2005年8月— |
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 |
2007年12月— |
袁芳芳 |
中共天一阁博物馆党支部书记 |
旅游信息
门票:
学生15元
成人30元
小学生免票(没学生证也可以,需有老师带领)
70岁以上老人免费
如要导游,50元。不接受预订。
宁波效实中学和风志愿队每周日都会在天一阁进行志愿活动,免费为游客导游。
开放时间:
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交通:
宁波市天一街5号。
乘2路、9路、10路、12路、14路、15路、19路、821路、371路等公交车均停靠站距该馆均在500米之内。
旅游注意事项
2、爱护馆藏书籍,阅览时必须带手套(手套由馆内提供,阅毕后归还),轻拿轻放轻翻,不得在书上涂写、批点、折角、撕页、不得用指甲抓纸或用唾液揭书、不得用腕臂搁置书上。
3、抄摘资料时只可使用铅笔(笔纸均由馆内提供)。须大段或全部抄录、复制者必须事先经该馆同意。
4、馆内书籍只能在馆内指定场地阅览,不得携带出馆外。
天一阁申遗
2012年10月9日从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证实滕王阁(南昌市)、岳阳楼(岳阳市)、黄鹤楼(武汉市)、鹳雀楼(山西永济市)、蓬莱阁(山东蓬莱市)、大观楼(昆明市)、阅江楼(南京市)、天心阁(长沙市)、钟鼓楼(西安市)、天一阁(宁波市)等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2]
天一阁博物馆简介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三,天童寺
简介
天童寺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
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少白岭
少白岭是去天童寺参观游览必经之地。少白岭上建有五佛镇蟒塔,俗称少白塔。相传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有巨蟒作崇,吞噬行
人,心镜禅师以石馒头诱杀除害,镇于塔下,故俗称铁蛇关。
深径回松
凤岗修竹
在寺东山脚幽径旁,有一片翠绿竹林,遮蔽云天,山风起时,秀竹婆娑弄影。传说曾有凤来仪,故称“凤岗修竹”,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盛夏来此,清凉沁人。在此路上还有清关桥,山
上之水汇聚于万工池流经清关桥注入溪流中。每当大雨过后,桥下溪流飞溅,喷涌似雪团,与万松、铁蛇合称“天童三关”。此处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称“清关喷雪”。
双池印景
是指天童寺前的内外两个万工池,旧为放生池。池水清澈,碧瓦朱墙倒映入池,更添佳趣,池上方有琵琶石,以足顿之,铿锵发音如琵琶声。这也是“天童十景”之一,就是“双池印景”。
天童寺掩映于茂林修筑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太白山麓(现属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境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天童寺
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宁波东部地区最著名的两大古代寺庙之一(另一座为阿育王寺)。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当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来护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禅师建太白精舍,后人称之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禅师将寺迁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肃宗赐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赐“天寿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寺僧惟白多次与神宗皇帝研讨佛理,宋徽宗敕赐他“佛国禅师”称号,并御书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禅师正觉(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传曹洞宗教义,倡导“默照禅”。1134年,寺内修建容纳千人僧堂,继而扩大山门为佛阁,内供千佛。中建卢舍那阁,置五十三善智识像,称“千佛阁”。
寺内常住僧人上千,被称为中兴时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日本僧人荣西本寺习禅,承临济法脉,回国后创立日本临济宗。宋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赐“太白名山”四字。绍兴四年(1134年)虚庵禅师来寺住持,扩建千佛阁,高3层12丈,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间被列为“禅院五山”之第三山。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
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天王殿高19.6米,宽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总高7.77米,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现存佛殿为1635年(明崇祯八年)建,系寺内最古建筑,殿高21.5米,宽39米,深29.25米,殿内三世佛坐像3尊,总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
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法堂改建于1931年,上层为藏经楼,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刀工精细,形象生动,传说在水灾时,这18罗汉拯救了此寺、。从天王殿到法堂,两侧有庑廊与配殿相连。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又西为大鉴堂。中轴线东有钟楼、御书楼、御碑亭等。登上台阶,从上面望去枣黑色的屋瓦像波浪一般伸展开来,煞是出色。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曹洞宗”是日本佛教重要派别之一,其开山祖师道元禅师曾在该寺参禅得法。日本“临济宗”始祖千光荣西,也曾来此参学,并从日本募大批百围巨木,建成千佛阁。此外,日本一代绘画巨匠雪舟和尚,还曾任过天童寺首座。以后代有日僧来此学禅。天童寺景区正在进行旧房拆迁和环境整治,这是景区多年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此后,寺院外围综合性的绿化、修路、布景等建设也将启动,让这个闻名海内外的“东南佛国”环境更加优美,旅游设施更加完备。
寺院环境
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天童寺,曾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
山”,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天童寺占地近6万平方米,傍山而筑,梯级布局,有建筑物720间。宋代王安石曾写诗赞美:“二十里松林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但天童寺山门外建筑物杂乱无章,有的树木面临枯萎,环境脏乱差,与风景名胜很不协调。鄞州区政府决定出资对景区外围进行大规模拆迁整治,当地村民对这一重大工程也给予了积极配合。拆迁工程已经过半,全长1175米的三塘村新的绕村道路也已基本完工。据悉,此次天童寺景区集中整治需拆迁各类建筑物的面积共计2.1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天童伏虎亭周边,有民房、厂房、宾馆、饭店、农用房、集体用房等,性质复杂。对此,东吴镇干部对有关的天童、三塘村村民进行政策宣传与思想引导,先后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讲清景区整治的现实意义,同时,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到杭州灵隐寺(梅家坞)参观考察。在拆迁过程中,镇里还请了专业的评估单位会同村民进行全面丈量评估,此举也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自全面动迁以来,已累计拆除房屋1.29余万平方米。
历史
西晋期间
西晋永康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
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唐朝期间
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称之为古天童。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宗弼、县聪等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
唐会昌元年(841年)镜禅师住持天童寺,创建镇莽塔,寺院进一步扩展,宋代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
宋朝期间
中国的禅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也成为禅宗之名刹。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帝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神宗帝即位后,召寺僧惟白人禁问道,三登高座。并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赐惟白金紫衣一袭。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微宗帝敕赐惟白“佛国禅师”号,并御制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觉禅师继席,住山30年,复弘曹洞宗风,僧人常住千人以上,为天童禅寺中兴时期。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建成能容纳千人的僧堂,前后14间、20架、三过廊、二天井,纵200尺广16丈。继而扩大山门,成为巍峨杰阁,安奉千佛。中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智识像,名为“千佛阁”。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右丞相永国公史浩奏请,孝宗帝翰挥“太白名山”四字赐寺。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鸠工庀材,历三寒署。扩建后的千佛阁高三层12丈,飞异,隐接云霄,宏丽甲东南。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太师右丞相史弥远奏请定“禅院五山十刹”,天童禅寺列为五山之第三山。
元朝期间
元大德三年(公元1301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殿。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祥师”号。
明朝期间
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立天下寺名时,定名为天童禅寺,
到神宗年间,寺院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七月二十一日,鄞县发生特大水灾,风雨骤作,山洪暴发,天童禅寺殿宇尽圮,础砾无存。是年岁冬住持因怀在废墟上重建殿堂。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密云禅师住持天童,鼎力重兴。于崇祯八年(公元1653年)建佛殿、天王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建云水堂、供应堂、延寿堂;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建西禅堂、东西两客堂;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建东禅堂、新新堂、迥光阁、返照楼,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
时为寺院的鼎盛时期,现存的铸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千僧锅右以佐证,该锅直径2.36米,深1.07米,重4000公斤。
清朝期间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弘觉禅师”号,并赐银印一颗,重40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弘觉禅师之印”,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9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3年),世宗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民国期间
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930-1936年)住持天童6年,使古刹更为壮严,由他主持铸成的大铜钟高2.76米,下口径1.86米,钟面铸有81卷《华严经》,重达1.5万斤,现挂钟楼上。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同时发扬“农禅并重”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又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究禅理,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
传说
由来传说
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禅寺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恢宏,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
寺名传说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
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胜景传说
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 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
旅游出行
住
行
旅游路线:天童寺据宁波市区约30公里,乘公交车需75-90分钟左右。游客可事先乘车到宁波汽车东站,然后向西北方步行约100米(可在附近打听一下)到宁波公交福明站(世纪大道旁),在此乘坐前往天童寺的直达车空调162路(约10-15分钟一班)。票价3元。
公交162路: 公交福明站 -福明街道- 福明张隘 - 张隘明东经济园区 - 田央 - 引发工业小区-盛垫- 羊毛衫市场 -浦根村- 邱隘民营工业区 -项家村- 钢材市场 - 五乡工业园区-四安村- 五乡集贸市场 -蟠龙路- 五乡镇政府 - 仁久村 - 逸夫中学 -雅庄村- 宝幢 - 宝幢市场 -明伦村-阿育王寺- 沙堰村委会 -沙堰村- 河头工业区 -东吴镇 -河头村- 东吴中学 - 东吴市场 -东村- 东吴中学绕行重复站 - 河头村 -东吴镇- 蔡家 - 少白村陈家 - 少白村王家 - 少白村徐家 -童一村- 天童菜场 - 天童村 - 天童新村 - 天童
首末班车时间:5:45--18:15
票价:3元
自驾出行的朋友可参考:
(1)舟山方向前来:经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在蛟川互通转入宁波绕城高速东段(北仑、金华、象山方向),在五乡互通转北仑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转向东南(出门右转),经少白岭隧道后,根据旅游提示,转向路左边即可。
(2)杭州前来:经杭甬高速,过宁波东出口后,沿同三高速直行(北仑方向),由育王出口下即可,其余与上同。
(3)上海/嘉兴方向前来:经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在宁波北沿宁波绕城高速转舟山方向,在蛟川互通转北仑方向,其余与舟山方向同。
(4)温州、台州方向前来:经甬台温高速,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5)由金华方向前来:经甬金高速,在宁波西出口转宁波绕城高速,朝北仑方向,在育王出口下高速。
(6)由通途路在东外环路口,转向南方,经宁穿路,在沙堰村路口转向东南,根据指示行车即可。
(7)沿鄞县大道(横(街)少(白)线)一直向东,过三溪浦水库后即达。
游
下面主要介绍下天王殿、大雄宝殿,以供拜佛人参考。
天王殿:正门供养弥勒菩萨,许合家平安愿;反面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
韦陀菩萨——背靠弥勒佛、手持降魔杵,面朝大雄宝殿的佛祖。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陀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意为持法护法,驱除邪魔。他常在东、西、南三洲巡游,守护佛法,故称“三洲感应”,是寺庙的守护神。
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谐音“调”的是东方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象征“雨”,用于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他是群龙领袖。合起来的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雄宝殿:中央供养佛祖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代表东、中、西三方空间世界,故称“横三世佛”。右面的药师佛人们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佛。左面的这尊佛是西方极乐世界净土门之教主的阿弥陀佛。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
三世佛背后为海岛观音,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生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过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参访53个名师,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得道后成为观音的胁持。中间为手执净水瓶的观音菩萨,观音大慈大悲,最能接受告急信息,又肯助人为乐,所以受到了众多信徒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