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构与礼制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地各级的孔庙逐渐的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
制庙宇,孔子后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从祭祀的角度说,孔庙主祭孔子外,又有四配、十二哲以及历代先贤先儒、各地乡贤名宦等。孔庙祭祀仪式也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唐宋以后逐渐形成一套专用于孔庙的祭仪“释奠”。
“释奠”又称“丁祭”,这种祭仪规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举行。
孔庙类型
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
1、孔氏家庙
历史上中国有两座孔氏家庙。最早的孔氏家庙,就是现在称之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次年他的弟子将其居住的三间小屋改造成庙堂,由孔氏族人供奉之,其间经历了283年的家庙历史。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后,家庙开始向国庙过渡。第二座孔氏家庙就是宋室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建立的孔氏南宗家庙。孔氏家庙分南宗和北宗,南庙和北庙。南宗南庙指孔子后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迁至浙江衢州而建立的衙州家庙。北宗指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孔瑶袭封衍圣公,称北宗。
2、国庙
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它们与“学校”没有关系,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曲阜孔庙是中国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孔庙,北京孔庙是专为清代帝王祭孔的专用庙宇。国庙重在“国”字上,曲阜孔庙由中央政府委派孔氏衍圣公(朝廷命官)来管理,并由国家出资维修的专为祭祀孔子的国家级礼制性庙宇。北京孔庙也由朝廷命官来管理,祭祀人员往往是皇帝本人或政府主要官员。在古代中国,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是国家的一种精神象征。
3、学庙
学庙或称庙学,在古代中国就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学庙重在“学”字。除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中国其他的孔庙都属学庙性质。包括历朝历代的京师太学或国子监。作为学庙的孔庙,它是一座古代儒学教育的殿堂。中国古代的正统官学是儒学。儒学是古代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支柱。具体表现为三大支柱:一是朝廷的治国理论;二是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三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庙学宫。三者互为联系,互为因果。
历史沿革
中国最早且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修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据《左传·哀公十六年》,在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建筑规模和内容都非常简朴。
到了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12月自淮南还途径鲁地时,亲自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后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家学说成为显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扩建孔庙之风随之兴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扩修,到了清代已发展到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殿宇466间。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与故宫的太和殿、岱庙的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北魏孝明帝太和十三年(489年),在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了第一座位于京城的孔庙,然后各郡、县大力修庙祀孔。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各地。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衍圣公孔端友奉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画像南下,宋高宗赐其安居于浙江衢州,1253年建立孔氏家庙,即所谓“南宗孔庙”。
蒙古元朝在平定西南完成统一后,大尊儒术,要以文来治理国家,14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袭历代旧典,命人在当时的都城北京修建宣圣庙。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京师正式修建孔子庙。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廷颁发“大成乐”专祀孔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祭孔乐舞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扩大规格祭祀孔子。
清代更是尊崇孔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康熙皇帝亲自到曲阜孔庙行叩拜大礼,雍正时期破格准许只能是帝王宫殿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用在各地的孔庙建筑之上。
利用现状
中国历代连续不断的尊孔崇儒,在明代,孔庙已有1560余座,清代孔庙有2000余座。这些孔庙分布于全国各地,至今保存尚好的还有数百座,截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全国大约建造了各级学校文庙1749所。现在遗存的文庙大约有509所,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约有60所,基本完整的约有109所,保存中心一组的约有53所,保存大成殿等零星建筑的约有287所。幸存下来的文庙和孔子庙大部分都被公布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市(州、盟)、县(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曲阜孔子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各地孔庙的保护利用上,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文庙大部分被改做了博物馆,小部分被学校或其他单位占用,只有零星遗存的文庙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
展望
孔庙本来就是最高的文化殿堂,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着文化艺术,每一座孔庙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其建筑、碑刻、礼器、乐器以及祭祀礼仪、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越来越重要,文化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要,孔庙的功能也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孔庙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双重功能。
二,长岛
山东长岛
概述
长岛建有中国北方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固长岛又称庙岛群岛,位于胶东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南临蓬莱,北倚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其中以南、北长山两岛为主岛,并以大桥相连接。岛陆总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4.40万人。九十年代初,通过“耕海牧渔”发展战略,成为全国较早的小康县。几经起伏,海岛旅游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占总人口的1/4,全县GDP的37%来自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的60%以上。
长岛是中国唯一的海岛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海岛、最佳避暑胜地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素有“海上仙山、候鸟驿站”之美誉,长岛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是天然的“氧吧”;长岛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岛上人文历史遗迹众多,有距今6000多年被誉为“东半坡”文化的大黑山北庄遗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中国北方建造最早的妈祖庙—距今880多年的庙岛显应宫等。长岛海域辽阔,周围海域一直保持着国家一类海水标准,水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
长岛属亚洲东部季风区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42天。 全县森林覆盖率53.21%,独特的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之成为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途经的候鸟有200余种,百万只之多,享有候鸟“驿站”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南临蓬莱,北接旅顺,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屿周围有星罗棋布的港湾,众多的海水浴场,还有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素有“海
上仙境”之称,它与蓬莱被列为蓬莱长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岛无岛不秀,无岛不奇,是一处天然的海上大花园。著名的景点有:九丈崖(月牙湾)、庙岛、龙爪山、宝塔礁、珍珠门、砣叽岛、万鸟岛等。为加速长岛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批新的景点如林海峰山景区、望福礁民俗风情公园等又相继向游人开放。 长岛东西窄,南北长,地图上看又瘦又长,所以叫长岛。也有人说秦皇汉武认为登上此岛即可长生,便将它取名长生不老岛,即长岛。
历史沿革
长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朝属黄县,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归蓬莱县管辖。1929年设长山岛行政区,隶属山东省府。1945年8月,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属。1949年8月长岛解放后,仍设长山岛特区。1956年5月,长岛县隶属莱阳专区,后隶属烟台专区。1963年10月恢复长岛县,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11月隶属烟台市。政区划分:现辖8个乡镇,40个行政村,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政区人口
全县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40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口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9万人。人口出生率4.13‰,死亡率6.99‰,自然增长率-2.86‰。[1]有少数民族10个,36人。
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亿元,增长1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5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17.9%。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51∶9∶4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现财政总收入0.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7亿元,比年初增加0.9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加0.5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亿元,比年初增加-0.06亿元。
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2亿元,增长5.8%。农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16.5%。粮食总产397吨,比上年增长-50.6%;水果总产785吨,增长-14.3%;蔬菜总产54吨,增长-80%。肉类总产23吨,禽蛋总产357吨。水产品总产20.6万吨,增长0.4%。全县拥有林地28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3%?。
工 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实现出口交货值1.6亿元,增长51.3%。产品销售率达104.34%,比上年提高2.4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8亿元,增长35.6%;实现利润0.14亿元,增长96.9%;实现利税0.3亿元,增长1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77%,比上年提高37.65个百分点。
地理位置
财税金融
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为56:12:3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减少28.4%。实现财政总收入0.5亿元,增长33%。税收总收入0.6亿元,增长21.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2亿元,比年初增加0.95亿元。
商贸投资
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进出口总值3036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3007万美元。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项,合同外资额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万美元。
特色产业
长岛海产品品种多、质量好,特别是海参、鲍鱼、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国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盛产30 多种经济鱼类和200 多种贝藻类水产品,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
建设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更新改造投资200万元;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7家,实现增加值1592万元,增长90.2%;实现利税0.06亿元,增长147.7%。完成投资额2.1万元,增长5%。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1.8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31.2万人、53.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2.3%和-50.2%;水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27.2万人、1594.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6%和-20.3%。公路货物运输量19.2万吨、周转量75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1%和-53.1%;水路货物运输量171万吨、周转量215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8.8%和?8.8%?。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73.7万吨,增长?10.6%?。客运量158万人次,增长-22.9%。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01万元,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1027万元,增长1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0.9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2万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商品交易市场2处,同比持平,成交额1.01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进出口总额40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5%,其中出口3850万美元,增长61.7%。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项;合同外资额2992万美元,增长233.1%;实际利用外资324万美元,增长-
12%。主要旅游景点有月牙湾、林海、九丈崖、显应官等景点景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实现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增长-6.3%。
教科文卫
有各类学校17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在校生0.0954万人,小学13所,在校生0.33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500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10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专利申请量2件,比上年增长-33.3%;授权专利2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1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7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1张,卫生技术人员240人,其中医生115人。
社会生活
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02元,增长2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8元,比上年增长20.9%;生活消费支出3247元,增长-2.7%;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100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167人,增长51.8%;农村220人,增长25%。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3个,床位70张,收养20人,社会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人员4人。
旅游
长岛旅游景点
九丈崖
九丈崖位于北长山岛的西北角,西依珍珠门水道,北邻国际航线长山水道,距长岛县城11公里。山崖险峻,水深流急,岩礁棋布,自然景观独树一帜。崖壁绵延400余米,尤以其崖壁罕见的石质组合和高峻险要而著称,在全国众多海蚀崖中独占鳌头。景区集山、海、礁、崖、洞及古迹于一体,融奇、雄、秀、美、险、神于一身,具有很高旅游和美学价值。
九丈崖主要景点有:峭壁燕梭(九丈崖),高69.7米,是一绵延几百米的巨崖,由于千万年来风浪的侵蚀,石崖渐成了上凸下凹之势,壁面犬牙交错,石窟、石穴鳞次栉比,是众多水鸟栖息的乐园。九叠石塔,由九层节理明显的石英岩堆成,久经海浪磨蚀雕凿,塔崖石纹清晰,层次分明,形态别致,与九丈崖组成一对”母子崖“。水门赏古,珍珠门东侧大西山脚下有块平缓地,当地人叫”平滩“,据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游民季节性居住,经北京大学与长岛博物馆两次挖掘,发现多处窑坑、灰坑和葬墓,出土了青铜戈、石刀、石锤、骨锥、骨匙和大量红褐色、灰褐色面陶器及纹饰陶器。八仙石洞,为两处海蚀大洞,大的深30余米,宽5米,洞顶近似拱门,传说当年八仙曾在此聚会,洞内石英岩面凹凸错落,玲珑剔透。大洞毗邻处有一小洞,宽1米多,深20余米,洞内设有石桌、石床,上开两扇天窗,传说是何仙姑的寝室。龙舌垂钓,因一礁石酷似龙舌伸出海面而得名。龙舌与门槛礁、鞭杆礁、蜘蛛礁、猴子礁天然形成一个良好的垂钓场,这里海水通畅,洞穴密集,是钓鱼的理想之地。
月牙湾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位于北长山岛的最北端,长约2千米,宛如一勾巨大的新月。步入月牙湾,最惹人眼球的便是百米长的球石滩了。这里的石头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每一块石头都让人爱不释手。1979年,叶剑英来长岛,欣然为月牙湾题词:“内长山岛月儿湾,勤车渔农并石田,昂价球石生异彩,妇孺岂情指头艰。”月牙湾主要看点有月牙海滩、海豹苑、张健横渡渤海海峡图片展馆、苏东坡塑像、抗非典纪念碑及国家领导人题词纪念碑和全国十三次海岛联席会议纪念碑等看点。
庙岛妈祖
庙岛显应宫位于庙岛东北部,距长岛县城2.5海里,占地90亩。始建于宋微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国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妈祖庙,长岛渔民祖祖辈辈敬称“海神娘娘”庙。明宗祯元年,崇祯皇帝御赐庙额“显应宫”。
显应宫大殿是全庙最大的建筑,为硬山式结构。殿内,妈祖坐像居正中神龛龙墩上。殿两侧有14尊站班,其中有4尊武将分别是千里眼、顺风耳、黄峰兵帅和白马将军;8尊文官有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等;另有老少两尊站班。殿外两侧房内存有碑、碣、匾200余块和历史船模300余艘。后宫建筑风格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点。宫内殿正位神台有铜铸镀金天后圣母像及2米高的9花青铜穿衣镜一面,各种服饰用品及床帐、摆设应有尽有。2002年10月,台湾信众护送一黑脸妈祖在显应宫落户。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每年的元宵节和娘娘生日,显应宫便有万余人朝拜。
妈祖庙之所以建于庙岛,是因为庙岛形若凤凰,其身北的烧饼岛形如太阳,两岛相映,状若“丹凤朝阳”,属上上风水宝地。1969年文革期间原庙被毁,仅存一象一镜。1983年重修,1985年对游人开放。在此还可以观赏关帝庙.
望夫礁公园
长岛望夫礁公园自1995年5月开始投入建设,共有五大风景区、36个景点,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工程建设总面积2000平方米,这里集山、水、林于一隅,融岛屿、礁岩、滩石和美丽的传说于一体,显示了自然景观迷人的文化内涵。
望夫礁公园是长岛旅游景点之一,主要看点有:在青州云门山有号称“天下第一寿”的寿字, "寿"字高7.5米,宽3.7米,望夫礁山坡上的“福”字高21.9米,宽16.3米,比“第一寿”更大,可谓“天下第一福”了。观音亭、奥运碑、第一“福”、地质博物馆等,这个大福字一下把“福源头”的氛围烘托出来了。
望夫礁的位置又与庙岛显应宫几乎在同一纬度,海岛人认为是海神娘娘庇护海上行船,巡游至此,为船家期盼福运,因此,望夫礁又称为妈祖石。望夫石是一块天然形成的石头,没有经过人工雕刻,是由页岩与石英岩石交替叠压形成的。
长岛周围被大海环绕,有四海福地之称,望夫礁景区就是一处充满福气的地方。公园坐落在南长山岛的脚下,那里有一礁石迎风而立,形状像一妇女头戴围巾,怀抱婴儿,人称此礁为“望夫礁”。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一位渔夫被迫出海打渔,突遇风浪而一去不返,他结婚一年多的妻子悲痛欲绝,整天抱着不满月的孩子站在海边,希望有一天奇迹出现,她的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地质公园
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坐落在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间的长岛,由32个岛屿组成,是我国唯一的海岛国家地质公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长期的地质作用,使长山列岛广泛呈现出黄渤海天然分界线,连接胶辽二半岛的生物交, , 通线,多种海蚀、海积等地质遗迹景观。多样性的地质资源分布于诸岛陆地上,完美的地质组合在国内外独一无二,海蚀、海积、火山、黄土形成的纷繁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国内也实属罕见。
随外可遇的海蚀崖、洞、柱、石、象形礁、象形石、彩石岸、球石等惟妙惟肖,叹为观止,被地质专家称为东方奇观。特别是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及清晰的黄渤海分界线,保存及其完好,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岛内的蓬莱群地层、玄武岩堆积物、下更新统至全新统的松散堆积物以及所含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址等为我国东部渤海地区和胶辽半岛的区域地质历史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证据。[4]
林海公园
长岛林海公园位于长岛县城东南端,北含烽山凌空的鸟展馆,南衔玉滩堆雪的长山尾(黄渤海分界线),占地154.2公顷。这里山峦起伏,千亩松涛,百鸟栖息,浪绿波翠,因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而闻名,有“森林氧吧”之称。199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区。
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陆地植物780余种,海洋动植物278种,每年途经这里的候鸟315种,10万多只。1984年国家投资在这里建起“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成为国, 内外环志研究的重要基地。
游林海公园,可循环山、环海两条线游览。
走环山路,须先登八卦台。八卦台位于林海公园的中心部位,登上台来,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顿觉天高地阔,心胸豁然开朗。传说全真道教的丘处机曾专程从栖霞来此采气,只可惜已很难找到他的足迹了。
八卦台向北,有一“拂云亭”,亭子不大,却尽融险与奇。远远望去,小亭本已悬于崖上,却偏偏还要探身崖外,真若拂袖云中,极撩拨人们的兴致。踏进小亭,如在空中俯瞰大海,大竹、小竹、万鸟、高山诸岛尽收眼底。有幸者还可领略海上奇观:海滋、海市、平流雾等。
林海公园的尽南,即是著名的黄、渤海分界线--长山尾。长山尾由珠矶卵石堆积而成,由阔而尖,弯曲飘逸,形似“马尾”。长山尾将一碧海分为两个世界,泾渭分明,令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常年波涌流急,即使风平浪静,长山尾也是浪花翻腾,旋涡团转,涛声盈耳。当风、流相向的东风本流或西风东流时,东边黄海的浪向西涌,西边渤海的浪向东奔,两浪相击,水势澎湃,大有千军万马对峙之势;当风、流相背的东风东流或西风西流时,两边浪头攒动,形成的“S”形的风痕浪迹分外壮观,远望犹如蛟龙戏水,又似沙鸥翩翩起舞,步行其中,可感受到一脚踏两海的豪情。
沿山石小径曲折而下,便是环海路了。路的两边,一是碧海轻波,一是绿树满崖,充盈着无限的青春活力。海中的一对鸳鸯石,相依相偎,窃窃私语。岸上有一鸳鸯洞,深幽而恬静。
踏入环海路,最难为的是要面对攀登“369级海天梯”的考验。所谓“海天梯”就是从海边潮痕处拾级369级道台阶至崖顶。3、6、9有凡事一帆风顺的寓意,攀登“海天梯”,既是何勇的锻炼,又是吉祥相伴,游者都要一拭身手。
海天梯向南还有黄渤海分界线 在海水的颜色上可谓“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
景区内还有:岛展馆、雄鹰展翅、水晶洞、蛇园、“大风车”(风力发电工程)等景点都令游人驻足观赏。
三,孔林
孔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至圣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占地3000余亩。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孔林简介
孔林又名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宗族墓葬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修建历史
孔林(Confucius Cemetry)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规模 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县城北2公里处,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有大大小小坟包20余万个。 林墙全部用灰砖砌成,高达三、四米,长达7.3公里,占地3000亩,墙中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因而树种极多。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蚁成群,除孔子、孔鲤、孔伋这祖孙三代墓葬和建筑外,还有孔令贻、孔毓圻、孔闻韶、孔尚任墓等。这里的墓碑除去一批著名的汉代石碑被移入孔庙之外,尚存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历代大书法家的亲笔题碑,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孔林中神道长达1000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甪端等石兽。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明人黄养正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子墓前东侧有三亭,是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跸亭”。 墓南二百米处的亭殿后,有子贡亲手栽植的楷树遗迹和“子贡庐墓处”。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要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这位于氏夫人原来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当时满汉不通婚,皇帝便将女儿过继给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子女名义下嫁给衍圣公,故称于氏坊。
孔林里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因著《桃花扇》一书而名盛一时。墓穴位于内圈外侧的东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为康熙皇帝导游孔庙和孔林,由于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
扩建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1684年)将孔林
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帝八年(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有当代作家陈运和写的《孔子及子孙三代之墓》一诗:“孔子高寿,抱子携孙 已2500多岁 久居在一部《论语》里 仍能出游,仍能动嘴 穿的还是鲁国服装 吃的还是山东口味 乡音始终未改 进进出出于亿万人的心扉 坟墓不属一生的句号埋在史页 坟墓只属撒播的种籽绿遍后辈”。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因为以前不能踏上孔子墓,所以就被看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墓。
自然地理
自泰山发脉,石骨走二百里,至曲阜结穴,洙泗二水会于其前,孔林数百亩,筑城围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南门正对峄山,石羊石虎皆低小,埋土中。伯鱼墓,孔子所葬,南面居中,前有享堂,堂右横去数十武,为宣圣墓。墓坐一小阜,右有小屋三楹,上书“子贡庐墓处”。墓前近案,对一小山,其前即葬子思父子孙三墓,所隔不远,马鬣之封不用石砌,土堆而已。林中树以千数,惟一楷木老本,有石碑刻“子贡手植楷”,其下小楷生植甚繁。此外合抱之树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辨其名者,盖孔子弟子异国人,皆持其国中树来种者。林以内不生荆棘,并无刺人之草。 摘自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碑坊
万古长春坊
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孔林大门(至圣林坊)
孔至圣林门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位于万古长春坊北,大林门前。建于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间重修。坊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长11.35米,宽4.40米,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镌的石狮一对。
孔林二门
洙水桥
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的北墙外护城河,后成为泗水的分支合流,在曲阜北形成洙、泗二水,因孔子当年
讲学于洙泗之间,故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随着孔林的扩建,洙水部分河段被圈入孔林内。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乃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孔子墓甬道
孔子墓
子贡手植楷
子墓
享殿
位于墓门后,孔子墓前。五间九檩歇山黄瓦顶,前出廊,长24.18米,宽13.18米。明弘治十年(1494年)始
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1977年重建。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
孔令贻墓
位于孔林东北部林路东侧。封土东西13.00米,南北9.00米,高2.80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篆书“孔子七
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墓燕庭先生之墓”。碑雕麦穗额、龙边,前设石雕供案、石鼎、帛池、酒池各一件。
孔尚任墓
位于孔林东北部,距林北墙约150米,封土东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为中型坟冢。墓前石碑圆
首,雕二龙戏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
于氏坊
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
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2]
旅游景点
碑林
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3]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
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
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 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神道
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洙水桥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 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洙水桥桥上有青石雕栏,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堂广3间,东西3间厢房,为当年祭孔时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大量后世文人赞颂孔林的石碑,如“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荆棘不生茔域地,鸟巢长避楷林风”等等。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享殿
洙水桥北,先是一座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挡墓门,后面就到了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去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两对石兽为宋宣和年间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甬道正面是享殿,殿广5间,黄瓦 歇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内召开过军事会议。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 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绿瓦所复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 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是黄帝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亭内尚有当时的石碑。
孔尚任墓及周边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茂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由此向西,有一座上书 “鸾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谦、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汉墓群西行还有明墓群,那里墓冢点点,碑碣累累,石兽成群,明代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写的碑石立于其间。当代诗人陈运和为孔尚任墓写过短诗《想》。漫步孔林深处,饱览林内瑰宝,使人感叹不已。
扁鹊行医图
扁鹊行医图,采自曲阜汉画像石,其中的扁鹊是人首鸟身,这说明,人们在追怀一代神医时,都不约而同地根据“扁鹊”二字,将他神话成了一只不辞辛苦、走遍天下、处处为人留下福音的“鹊”。
扁鹊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精湛的医术不仅惠及当时,他所总结出的科学的中医理论,更是泽被后世。见过他的人,当然不会把他当作鸟;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容的人,特别是他身后的历代人民,在追念神医时,根据传统的文化积淀,将其神化为“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孔林坟坛刻石册
孔林坟坛刻石册纵:19.5cm,横:25.5cm,为清拓本。墨页,三开跋二开半,黄易鉴藏,题跋并钤“小松所得金石”、“汉画室”印。 此册包括况其卿坟坛字与上谷府卿坟坛字。石刻年代为新莽居摄二年(7年)。石上铭文记汉上谷郡丞和况其县丞造坛祭祀之事。篆书古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石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此石系我国发现的最早刻石之一。宋时虽有著录,但未有宋拓本流传。字文刻在石中深坎下,小不易当地特产。
楷雕
楷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楷雕始于西汉初年,清代,楷雕工艺渐臻完美,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1851年(清咸丰元年),曲阜有徐、颜、李、孔四家从事楷雕业。1911年曲阜的楷雕作品群仙祝寿、百子如意,在巴黎博览会得金牌。1922年,文楷手杖、百寿如意,在山东省博物展览会上分别获得甲乙奖牌。建国后,楷雕艺人逐步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化生产,创造了一批优秀作品。1954年,雕刻品群仙降龙、五谊、八仙祝寿、鹿鹤、手杖等,在上海、北京及国外展出,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奖励。1958年,园雕品“西厢记、惊艳”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青年作品展。1979年楷雕工艺品仕女、罗汉、如意等,参加广交会,进入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尼山砚
尼山砚因取材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而得名。乾隆时的县志中,就有生产尼山砚的记载。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杜花纹,石面精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砚质朴大方,一方砚石,巧用自然,略加点缀,情趣盎然。杜花砚,石色褐黄,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纹,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开墨堂墨池,砚额得杜花纹剔成浮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1976年,曲阜工艺美术厂在尼山五志峰下又找到了这种砚石,于是采用新工艺继续生产。1978年,尼山砚作为直砚的一个品种,在北京直砚汇报展览会展出。1980年,尼山砚到日本的东京、大阪进行展销。
碑贴
碑贴,是从碑石上用纸和墨捶拓而成的。曲阜是我国碑贴的主要产地之一 。这里碑贴资源丰富,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块,是我国石碑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曲阜拓碑的技法很多,但不外乎擦拓和扑拓两种,而且是以扑拓为主,其拓本清细精美,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