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安微省名胜二

一,报恩寺

广东揭阳

报恩寺,原称“明善堂”位于榕城区榕东梅兜村,创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2004年至2009年由光茂法师主持重建一新。
报恩寺

  报恩寺

寺之前身,由大檀越魏集善先生肇创,向以导众奉佛、慈悲济世为宗旨。年久失修,残破不堪。魏族裔孙钦章先生,为秉先哲遗志,虔心访寻大德,谋筹重兴圣境。时闻双峰古寺首座光茂法师,严净毘尼,行止端洁,度人接众,茹苦含辛,自忖能重兴古堂,上报佛恩祖恩,下酬夙愿私愿,则此生无憾矣。于是,魏钦章先生与村委领导暨乡彦耆宿切磋,愿将祖遗佛地明善堂无偿捐献佛门,全权奉交光茂法师筹建并礼请为主持,旋即订立无偿捐赠协约。光茂师特易寺额同“报恩寺”,以寓酬报四恩之深义。师呈报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迅获允登记重建。胜缘当前,光茂师请人精心设计,倾俭积钵资,于2004年奠基兴工,十方信施,踊跃捐输。斯役历期五载,气势恢宏,琳宫焕彩,诸佛妙相,万德庄严。师开堂接众,诲导众生,常礼佛而种善根,勤薰修以明觉路。[1]

四川渠县

位置
天府报恩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报恩乡清河六组,渠县最北端,距县城65公里,距达州市45公里。方圆近百公里唯一一千年古寺,北与达县石梯镇相望,该寺面积300余亩,四面环水,别致典雅。始建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天府报恩寺大雄宝殿

  天府报恩寺大雄宝殿

历史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书碑文《渠县重建白乳高僧塔记》记载:天府报恩寺唐僖宗广明时(公元880年)叫弥唐院,明洪武中期改称报恩寺。
唐末院毁,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佛教信徒吴福舍基在中华大地上广建新院。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渠县报恩寺。据寺僧传承,重建的渠县报恩寺由山门和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吕祖阁等五个主殿,享殿、哈殿、地藏殿三个辅殿组成,均采用琉璃瓦房结构,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殿内供奉着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佛像、菩萨近百尊,另有一吨重青铜大钟一口,千年古树四棵。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钦差大臣严嵩,亲笔重写了“天府报恩寺”五个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门石壁上。
清朝末年,达州知府因其祖父就教于此寺,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乱荒芜,发起重建天府报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后的天府报恩寺成为达州地区佛宗文化知名寺院,先后有宗元、宗广、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59年,在破四旧时期,寺院僧人纷纷逃离,天府报恩寺被拆毁,仅存大雄宝殿一座主院。
重建
2012年,渠县当地佛教信徒王鹏、王海平、周一波携手北京雄视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和东莞雄视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七千余万元,拟在原址上恢复报恩寺、打造四川天府报恩寺风景区。于同年6月正式开始筹备渠县报恩寺的重建工作,在当地政府和众乡亲的支持下,已顺利成立筹备委员会,希望广大信徒积极支持响应,为报恩寺的恢复重建添砖加瓦,广积厚德。[2]

山西汾阳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报恩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报恩寺(第四批省保)
山西汾阳市报恩寺

  山西汾阳市报恩寺

时代:元、明
地址:汾阳市城内卫巷街
俗称姑姑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345.85平方米。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

安徽寿县

安徽寿县报恩寺风光

安徽寿县报恩寺风光(17张)
信步东禅寺, 夕阳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 垣矮如远山。
端坐佛含笑, 颂经僧不闲。
一声清葵动, 明月送人还。
寿县报恩寺

  寿县报恩寺

 
 
 
 
 
 
 
 
 
 
 
 
 
 
 
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

 

 

 

 

 

 

位置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这就是报恩寺了。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建筑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寿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 作跋的两方石刻。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 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3]

安徽巢湖

简介

报恩寺原名海会寺,始建于590年的隋文帝年间。海会寺祖师在周灵王太子晋曾经炼丹成仙的王乔洞内开始凿像建寺,供人礼拜、修行。

景观特色

其洞内凿刻佛、菩萨像两组。前洞口为一组:中央崖壁上刻有韦驼菩萨、迦蓝菩萨;中间两侧刻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方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两旁的是迦叶尊者、阿难尊
巢湖报恩寺

  巢湖报恩寺

者,并立两侧的是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后洞口为一组:右上方凿刻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离光佛、阿弥陀佛三世佛,此组彩绘至今尚存。此外,洞内上下刻有500余尊罗汉像;在佛周围还刻有虎、马、麒麟、狗等动物造像,场面宏伟,佛教称之谓“海会”,即众生闻法(众生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海会寺也因此而得名。
虽然此窟比不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雄浑壮观,但王乔洞石窟以以小见大著称,既是宇宙众生的揽括,也是集寺院殿堂为一体的浓缩,如此绝妙的构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石窟艺术中也仅此一处绝版。
前洞的圆型中央为大雄宝殿区,是礼佛的重要区域。佛、菩萨的周围刻有云气升腾,众生虔诚恭敬的神态,晨钟暮鼓,佛乐梵音,加之洞中雾气飘渺,钟乳石的叮咚滴水声,洞内共鸣似千僧万侣,一片朗朗梵呗振人心宇,如入仙境。相传唐代佛乐高僧道照,来此洞云游,誉此洞为“声韵

安徽巢湖报恩寺风光图

安徽巢湖报恩寺风光图(8张)
锤铃”。

节日

每逢春夏交替季节,正值佛祖圣诞的四月初八和药王菩萨圣诞的四月二十八,十里山道,十里飘香,顺山势而观,那蔓延的紫藤横看似城墙,侧视如蛟龙,壮观中见俊秀,宛延中呈大气,一派紫气升腾。
842年唐武宗即位后,当时道教杰出人物赵归真极力讨好武宗,策划废佛。会昌五年(845)春下达废佛诏敕,结果使得全国境内近4700座寺院、4万多兰若(修行场所)废毁,27万多僧尼还俗故里。这一事件被称为“三武一宗”中灾祸最严重的第三难,即唐武会昌法难。在此期间,海会寺法难当头,被当地道教徒以朝廷诏敕为由,将海会寺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的头部全部凿掉,并赶走僧人,后改为道教的紫微观。
王乔洞的神秘为历代乐者、诗人、画家、佛、道教徒推崇,诗词歌赋甚多,仅选摘三首以描述王乔洞石窟的仙境风遗。
其一,《王子乔》(唐宋之间):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其二,《王乔洞》(明·许国泰):
洞口碧桃花,春风升满树。
不见王子乔,空踏烟霞路。
其三,《王乔仙洞》(清·知县林宗哲):
叶悬丹成骨已仙,飞鸟过此是何年。
千寻紫气寒生地,半点灵光夜烛天。
白鹤几回窥鼎汞,红尘一任变桑田。
人间此是瀛洲景,秘诀何需问稚川。
现代年轻僧人释定果(舒城人)、释定泉(芜湖人)来此洞朝拜,感慨万千,发愿恢复重建此寺,各自辞去河南商丘开元寺南京华山戒幢律寺的要职,经巢湖市政府批准,于1996年12月,在王乔洞原海会寺旁购山地30亩,开山重建。为报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师长恩,而更名为报恩寺,并按隋唐建筑风格总体规划并实施,一展当年海会寺的时代背景,衬映王乔洞石窟艺术文化底蕴。正在建设中的报恩寺将打造一处全木结构的一流殿宇,一流佛教文化圣地,一流道风,一流僧才,一流丛林道场。

四川平武

简介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中部的勅修报恩寺,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
四川平武县报恩寺

  四川平武县报恩寺

群,是平武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报恩寺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奉圣旨主持修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构成,所有建筑沿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对称排列,由于完全仿照北京故宫布局设计,故有“深山宫殿”之称。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贵楠木建成,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结构谨严,建筑精美绝伦,特色浓郁,为国内所仅有,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华严藏中的转轮经藏和泥塑蟠龙,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绘壁画,都是世间罕见的艺术珍品。屋顶瓦片全采用琉璃瓦,屋檐的每片瓦片上都雕刻有龙。据说全寺一共有大大小小9999条龙。报恩寺内还有世界最大的转经筒之一,而且这是世界最大的转经筒中唯一可以转动的,游客转一次50元。 报恩寺原为王玺私自修建的深山皇宫,后被皇帝查知,才匆忙搬来佛像,逃过一劫。但由于太过匆忙,导致寺内佛像的摆放有些错乱。 殿内有一块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上面刻着“当今皇帝万万岁”,这使得报恩寺基本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逃过历史上的劫难,例如文革。 报恩寺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全寺是纯木质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却能完整保存600多年。

报恩寺六绝

一是报恩寺的建筑用材,它的柱、梁、椽、檩等木质材料皆为一色珍贵楠木,有不蛀、不结蛛网之奇效。这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二是在大悲殿内有一尊气势庄严、灵验的千手观音,全身贴金,头戴宝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赤双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体态柔媚,高大匀称,正身以一根千年楠木精雕而成,高9米,身后呈扇形密布1004只手,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叠,互不遮掩,悬空排成15道圆孤,抬头凝望,婉如一朵巨大而怒放的金菊,千姿百态,美丽壮观。
三是华严殿内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高为11米,直径为7米,共分7层,形似一座七级佛塔。佛教认为: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免难,延年益寿。它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为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
四是报恩寺是群龙聚会的场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藻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钮等处,或刻或绘,或铸或塑,无处不突出龙的形象。尤以华严殿内长7米的四条泥塑蟠龙最为精美。全寺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条龙,加上“当今皇帝万万岁”的龙位,共计有一万条龙,又有“深山龙宫”之称。假如你有雅兴,不妨亲自数一数,这些千姿百态的龙,定会使你一饱眼福,增添无穷的乐趣。
五是报恩寺的建筑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一大特色,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建筑上使用斗拱的花样、出跳是有讲究的,而报恩寺的斗拱不仅从数量上、花样上都是全国之最。全寺有奇巧严谨的斗拱36种2000多朵,又有“斗拱博物馆”之称。
六是报恩寺的壁画,在大雄宝殿和万佛阁内现存300多平方米的珍贵明代壁画,这些壁画有身材高大、体态肃穆的帝王君主;有手捧贡品、端庄秀丽的天神玉女;有体形剽悍、面目狰狞的天王力士;还有两手合十、神情谦恭的寺庙僧侣。各种人物画像高达3米,高低错落,左右顾盼,周围衬以流云仙气,并与阁内供奉的金身佛像有如众星拱月,前后呼应,动静相衬,生动地构成了一幅幅庄严的“护法图”。

甘肃皋兰

位置

报恩寺位于皋兰县黑石川乡石青村一社(当地称之为寺上社,原地名为石青洞,后因建报恩寺而被民间
甘肃皋兰县报恩寺

  甘肃皋兰县报恩寺

为寺上)西侧的无量山山顶,东距寺上农舍60多米,南临丘陵地带,西连寺沟,北依荒滩荒坡。
报恩寺,顾名思义,即为报答他人恩情而专门为其修建的寺庙,使后人永不忘记,铭记在心,流芳百世。

报恩寺的由来

众说不一。一是在明代镇守嘉峪关城南门的一亦(易)姓武将,兵败后孤身逃回兰州,跑到张家河口(现属西固区),眼看追兵赶到,遂将马放走,只身来到一张姓人家,恰遇一老媪,细说原委,请求躲避,以免杀身之祸。老媪萌生怜悯之心,,J隋急之下,将此人藏匿于一水缸之中,后追兵赶到,老媪设法掩护,官兵搜寻无果,只好悻悻而归。逃过劫难的亦(易)姓武将对老媪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并一再表示日后定当报答,随即启程。此人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功勋卓著,明朝皇帝对其加官晋爵,赐姓为王。回想当年若无张媪搭救性命,何来今日荣华富贵。他辗转来到张家河口,寻找救命恩人。但为时已晚,老媪已死,他便想在此修寺庙一座,以答谢张姓老媪救命之恩。此时,有一张姓喇嘛,云游此地,巧遇此事。他随说与王姓官员,石青洞有一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两条山脉似二龙,中间无量山似珍珠,有“二龙戏珠”之妙。于是,两人前往石青洞察看。经引荐喇嘛指点,王官员看到果真如此,随即捐银修建。二是相传明末起义军攻陷兰州后,肃王部分家族成员逃到张家河口,因藏匿于一张姓老媪家中,幸免遇难,然而追兵却杀了老媪。肃王族亲为报答张姓老媪救命深恩,改朱姓为张姓,从此遁入佛门,云游青海天祝等地。清初,择石青洞无量山地,建此报恩寺,以报答张媪舍命救人之恩。
报恩寺相传始建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距今约300多年。寺院修建时,在无量山下用石块打成石条台阶,镶嵌为踏步,沿山拾阶而上,约20多米,直达山门。山门坐西向东,“报恩寺”匾额悬挂于寺门上端。大殿内塑老媪坐像一尊,高约3米,神态安详。寺北有一石木结构长20多米的天桥与大佛殿相连。大佛殿坐北向南,木质双层结构,高约10米,宽约2米。琉璃瓦铺顶,起脊卧阁。殿座下层用条砖铺成的通道直达大佛殿,上层是与报恩寺相连的通道。大佛殿为砖木结构的通五间房,绿色琉璃瓦,青色细磨砖,高大雄伟,起脊卧阁,甚为壮观。殿内顶柱粗约1.5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10米。大殿中间释迦牟尼塑像座于莲花台上,高3米多,双眼微闭,似醒非醒,神态安详,造型精美。座像后悬挂如来佛涅盘像,左陪弥勒佛和普贤菩萨,右陪观音菩萨和大世至菩萨巨幅画像,各占一间,画像高约2.5米,宽约1.5米。东、西两边墙上有莲花身班禅、九头护法像。大佛殿左前方有一个四角亭,悬挂铁钟一口,高约2.8米,口径1.7米,吊状呈八角,口周5.3米,重约3000斤,造型别致,发音洪亮,余音十里可闻。此钟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民间相传若遇乌云密布,有冰雹袭来时,只要有人围绕此钟敲击十多分钟,即刻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可防冰雹袭击。大佛殿两旁建有陪殿数间,通道两旁有厢房20多间,厢房内供有各种佛像。泥塑佛像,栩栩如生,菩萨画像,神采奕奕。寺内还藏有经书、古籍、史书、药典等。山门左侧有龙王庙一座,高约7米,内塑龙王站像一尊,高约3米。

建筑

报恩寺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绿瓦红墙,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结构合理,雄伟壮观,艳丽多彩,颇有佛教圣地的特色。建寺几百年来,香火曾经鼎盛一时,名扬百里之外。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宗教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充分反映了当地民间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建寺者的非凡智慧。
寺沟内各小岔现有喇嘛坟多座,均建有喇嘛教式塔。教式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下筑石方基,上着圆青砖,雕刻精美,手法细腻,做工独特,庄严俊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塔的高低,根据喇嘛生前的功绩而定,但结构却大同小异。
报恩寺屡建屡毁。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时重修。1958年拆毁,木料用于修建和平公社,经卷等由当地佛教信徒藏于寺沟内山洞,“文化大革命”中因“破四旧”被付之一炬。
报恩寺崇信藏传佛教,繁荣时僧侣曾达800多人。寺内所藏文物、典籍甚多,后历经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人为毁坏,散失殆尽。(王锡奎)

辽宁安波

安波名刹——报恩寺。在安波东郊二龙山山腰,坐落着建于明代正统

安波报恩寺风景图

安波报恩寺风景图(4张)
年间的报恩寺,取报达佛恩之意。报恩寺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相传二龙山是通往三江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的老龙岗山脉。在寺院围墙之内,松柏参天,古色古香,花草斗艳,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禅房,均为硬山工建筑。大雄宝殿三楹,中座为释加牟尼,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在其大雄宝殿释迦牟尼塑像背后,塑有面北而坐的“倒坐观音”,这种布局实为罕见。

湖北武汉

报恩寺位于湖北省新洲县青龙山。始建于1918年,原址在新洲县仓埠镇。现存建筑为大霞山别传寺住持释本焕及其弟子出资于1992年起开始兴建。其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罗汉墙、放生池、寮房、食堂、花园、方丈室等。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寺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重重叠叠,错落有致,气势磅礴,掩映绿树丛中。
报恩禅寺于1992年筹建,1994年10月20日落成
湖北武汉市报恩寺

  湖北武汉市报恩寺

并佛像开光庆典。

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报恩寺

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报恩寺(10张)
报恩禅寺位于道观河风景旅游区青龙山南麓,道观河水库北岸,占地面积134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禅宗临济宗传人本焕法师捐资兴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全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玉佛殿、法堂、斋堂等组成,其中玉佛殿释加牟尼佛卧像长5.7米,高1.5米、重9.7吨,为整块汉白玉石雕凿而成,堪称神州第一。整个寺院依山临水,层层迭起,庄静肃穆,雄伟壮观。
[4]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报恩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庆典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净慧法师主持了这一盛典。全国各大寺庙的住持、方丈、大师带领海内外弟子前来顶礼膜拜,人数逾万,盛况空前。
报恩禅寺占地84.88亩,气势恢宏,古朴凝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处于同一轴线,在落差数十米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层层迭起,梯次而上,蔚为大观。
寺内珍藏《龙藏》一部,为人所重。

江苏金陵

概况

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 庙,千余年间,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更易。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0),孙权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为江南塔寺之始;晋太康年间(公元
江苏金陵大报恩寺

  江苏金陵大报恩寺

280─289年)复建,名长干寺;南朝陈为报恩寺,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毁于火,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马皇后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实则纪念其生母硕妃,故此不惜代价,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
报恩寺的史料见于唐代:
健康报恩寺
(唐慧仁)
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建德六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健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健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金陵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年间。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塔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仅存一青铜色塔刹(1930年代后失踪)和8米高的石碑。至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一,太平天国内哄中,又以炸药将宝塔彻底炸毁。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顶承露盘一只,后被侵华日军劫去。现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仅余巨碑一座。所幸埋藏于地下的琉璃宝塔构件陆续被发现,虽有损失,但遗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计划利用这些构件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相传建造该塔时曾一式烧制三份琉璃构件,一份用来建塔,两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换。1958年在眼香庙、芙蓉山、窟岗村一带出土的大批琉璃构件上多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后南京市政府开始筹划复建事宜。

毁灭原因

衰败的大报恩寺塔,黯然伫立在南京的土地上。但是,它的伤痛远没有结束。大报恩寺塔终究倒下了,推它倒下的,是中国另一个伟大的发明:火药
大报恩寺塔的毁灭,仍旧是个谜团。一种说法是毁于1854年,那时清军占领了雨花台,为防止清军利用大报恩寺塔的高度优势,太平军先下手为强,“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毁于1856年,正逢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害怕大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下令将塔摧毁,结果塔和寺都被夷为平地。
不管哪种说法更为接近事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战争带给人类文明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历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这两句诗,南京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报恩寺,只是那时候不叫这名字。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历经各朝,有过长干寺、天禧寺等名字,大报恩寺塔的前身则是阿育王塔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说,经过考证,阿育王塔约建于东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极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谦麾下之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官,并以漕运所得经费建庙盖塔。符融为最早见于正史的中国阁楼式佛塔的创始者,后退守故里秣陵,为孙策攻灭。之后的一千年间,大报恩寺几经兴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时间内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用于重建、维修该寺、塔。但是在1408年,该寺、塔被人放火焚毁。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重建工程历时16年(另一说法为19年),动用军夫工匠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把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想要更加直观地读懂这些数字,可以查询一下当时的资料,当时国家一年的总收入不到3000万两,当时每年给官员发的工资总额才66.6万两。
而这时候,朱棣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整修河道以通漕运,开始做迁都准备了。迁都可是国家最大的事情了,而且要花费巨额资金,那么在花大钱建造新都的同时,为何还要进行大报恩寺这样一个巨大工程?
这就是围绕大报恩寺的第一个谜团。明朝正史上说,朱棣此举是为了报答老爹朱元璋和老妈马皇后的养育之恩,但在传说中却不是这么回事。一种说法是朱棣的亲妈并不是马皇后,而是一个来自高丽的妃子,因为朱棣出生时尚未足月,所以朱元璋将她用酷刑处死。朱棣兴建寺塔,其实是为了纪念他的亲生母亲。另一种说法是,朱棣为夺皇位逼得侄儿朱允炆葬身火海,为减轻自己的罪过,他下令修寺建塔。
:与郑和的渊源。监督建造大报恩寺的人,有史料说除了工部侍郎黄立恭,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由于郑和同时身负下西洋的重任,难以全力照顾此事,因此工程进展缓慢,直到朱棣死了都没全部完工。但是,郑和的后裔、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经过考证后提出另一种说法,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而是由另一个宦官汪福主要负责,但是汪福挪用工匠做了别的事情,工程一再拖延,因此在宣德三年,皇帝下旨由郑和接管该事,所以大报恩寺开始并不是郑和督造的,但确实是在他手上完工的。
此后,郑和专门为大报恩寺手书了一卷《妙法莲华经》,经文全用金粉写成,长达四十多米。但是经书刚刚写完,郑和就去世了,死前命人将经书献于寺中。后来,大报恩寺遭了大火,经书就流失出去,后来辗转多年,流落到浙江平湖报本寺中。

建筑

大报恩寺周长达九里十三步,内有金刚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后禅殿、左右观音殿、法堂、祖师堂、无梁殿、伽蓝殿、藏经前殿、藏经殿、左右贮经廊、轮藏殿、禅堂、韦驮殿、经房、东西方丈、三藏殿、钟楼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东西画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间,规模极其宏大。寺中还种有郑和自西洋带回的五谷树、婆娑树等奇花异草。当时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六百三十七函五千余卷收藏于寺内。
大报恩寺大殿俗称硕妃殿,其中供奉有硕妃的碑位,每年由礼部按时祭祀,除此之外终年封闭,不许人进入。

琉璃宝塔

硕妃殿后的琉璃宝塔最为著名。塔高约三十三丈,九层八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砖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层用砖数量均相等,仅体积逐层缩小。每层的复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上塑飞天、飞羊、狮、象等形像,极为生动美观。据说烧制这些琉璃构件时掺入了郑和下西洋带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泽极为润艳。塔顶为重达二千两的黄金宝顶,其下为铁质九极相轮,计重三千六百斤,再下为俯仰对置的一对承露盘,一说为铁质,外裹黄金厚寸许,一说为风磨铜质,直径十二尺,重四千五百斤,内放佛经及大批珠宝金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日夜轮值点灯的少年达百人,每昼夜耗灯油达六十四斤。此塔开了世界琉璃宝塔的先河,当时便号称“第一塔”,“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寺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明末杰出的散文家张岱幽默地称之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近世更被与长城、罗马大剧场、比萨斜塔等并列,誉为“中古时期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尤为可贵的是,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构件及白瓷砖,均烧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时用去一份,另二份编号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损时,根据编号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备件配补。
琉璃宝塔

  琉璃宝塔

琉璃塔,建造于永乐十年,宣德三年竣工,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塔内壁布满佛龛。该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纪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台北

报恩寺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北路,为主祀释迦牟尼佛教庙宇。该建物兴建于1922年
台湾台北市报恩寺

  台湾台北市报恩寺

今为位于台北
士林区之仿古庙宇建筑。另外,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之四月初八

四川东坡

地理概况

东坡区报恩寺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五组(原属罗平镇,罗平镇现已撤消),是研究四川省
眉山东坡区报恩寺

  眉山东坡区报恩寺

内宋元代建筑艺术的极其珍贵、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因其具有重要的宋元建筑艺术价值而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区报恩寺寺周是一片农田,寺门前有一棵葱茏的黄角树。报恩寺寺门非常简陋,跨进寺门,报恩寺一揽无余。门左侧立有两块石碑,小的一块已经严重风化,只隐约还能认清几个字,末尾有“嘉庆五十六月廿五”字样。不知道为什么要刻“嘉庆五十六月”,而不直接说嘉庆某年。嘉庆是1796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位并改年号为“嘉庆”的,如果从他即位算起,“嘉庆五十六月”应该是嘉庆四年(1799年)的八月。高的一块字迹比较清晰,讲述了报恩寺与青神县龙女寺的一些渊源,立碑时间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

历史沿革

报恩寺始建于唐,是一王姓居士为报母恩而建。另一种说法是,唐时一秀才赴京赶考,走到黑龙(今青神黑龙镇,与高丰村仅一河之隔)时突生急病,他便借住在当地一姓龙的员外家

四川东坡区报恩寺风景

四川东坡区报恩寺风景(6张)
中,当时龙员外家里只有女儿和管家。龙员外的女儿精心照料秀才养病,并与秀才日久生情。秀才病好后便赶考去了,外出的龙员外回家后听说女儿与秀才的事,便认为女儿败坏了家风,逼近女儿自尽。秀才在京城考取功名后回到黑龙,本想迎娶龙家女儿,不想龙女已成黄土,悲痛万分的秀才便修建了报恩寺,以纪念和报答龙家女儿的恩情。但这一传说应该说的是青神县的女龙寺。“道光碑”上说,过去,报恩寺和龙女寺的主持都是本玉,本玉是龙女寺辉明和尚的第四代弟子,“一僧理二寺”。后来,本玉身体不好,才令辉明和尚的一名五代弟子“拜本玉为师以管寺(报恩寺)业”。
唐以后,报恩寺历经圯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曾予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予大修。现该寺仅存大殿。1986年后,政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抢救性维修,1991年该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

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貌

报恩寺坐北朝南,占地635平方米,是一座十分典型的川西元代建筑,而且在许多营造手法上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正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12架椽。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为二出挑,左右檐各施斗拱6朵,后照壁施斗拱3朵。明间(外间)施叉手扶脊,斗梁结构精巧,匠心独到,粱上有题记,年号为“……泰定四年……”。
大殿檐柱略有生起和侧脚,柱头卷杀为倒钟形,明间栏额断面近圆形,普柏枋较薄,其下缘砍杀为斜面,莲瓣覆盆式的柱基,蜀柱与梁接合处砍为雀嘴形,大殿明间使用减造柱,在明间正中用四根斜梁支撑上部扶椽,最上两根在脊下相交,然后斜向下部斜梁交于内额蜀柱之栌斗内,下面两根斜梁自该栌斗身下承托下平扶,终止于前后檐斗拱后部。
报恩寺面阔三间,13.65米,进深三间13.45米,通高8.3米。明间面阔6.85米,檐柱高3.7米,檐高4.8米,素面台基高0.4米,前廊宽3.05米。厢房面阔三间13.45米,进深1间4.7米。大殿正中,供奉着道家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两侧也是一些著名的道教尊神。殿中左右两边还有两根柱子,上面各盘踞着一条飞龙。[5]

福建宁德

报恩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城南,元庄禅师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清乾隆年间印良法师重修,最后一次修整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八年间。原属临济宗,现任住持为曹洞宗法嗣。
除古大殿系清朝乾隆元年所建外,新建有大雄宝殿、圆通殿、客堂、僧寮等。重要文物有唐朝石雕佛塔及金星井,为市级保护文物。塔林二座,唐元庄禅师塔最著名,内有唐朝船棺式骨灰盒一只。
现任住持定日法师,六十余岁,福建省宁德市人,一九六○年出家,师从戒亮法师,兼任福建省宁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福建晋江

简介

报恩寺位于晋江市安海镇西垵村东北。规模宏伟,曾是安海名寺之一。

历史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大举南下,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入闽。闰六月,与郑鸿逵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朱聿键称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八月加太师。为表达对隆武帝的忠心,请建报恩寺,隆武帝亲赐“敕建报恩禅寺”匾额。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兵陷仙霞岭,进逼福州,隆武帝奔汀州,被执。十一月郑芝龙降。郑成功揭竿而起,开展抗清斗争。他以金厦两岛为根据地,身先士卒,转战东南沿海,屡败清兵,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清朝特遣内院学士叶成格、理事官阿山等人招抚郑成功。九月,郑成功派人迎清使于安平,会于报恩寺。郑成功在报恩寺周围列营数里显示军威,最后谈判破裂。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厉行迁界,俗称“辛丑播迁”,泉州沿海一带成为废墟,报恩寺被毁。康熙朝复界,因该寺曾为郑成功与清使谈判之所,无人敢为重修,遂成废丘。
二十世纪末,西垵村华侨捐资重建。寺内有联:“沧海变更檐宇再建留古意,星斗转换山门重开见新颜。”

福建福清

“报恩寺”遗址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南曹自然村南部的南山坳(报恩山),岭兜村的金峰山以北,新江公路以东约400米,南港大道南侧约200米。海拔高度约100多米处。现场挖掘出古井,门楣石,假山石,古僧侣用碗碎片(碗壁有类似莲花图案釉彩)等。
《江阴宗教史》记载:报恩祠建于南曹村南山坳(古称报恩山),圮修无考,仅存遗址。《玉屿志.报恩寺》载:“南山之南。故相宰翁公祠堂。其三世孙契臻屠于兴化应天院后,翁德广开鸿基,改额《报恩寺》”。
《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五/寺观/福州府/福清县… …报恩寺唐乾符中建…(上三寺在江阴里。)… …(上二十五寺今废。已上凡二十六寺俱洪武间并入灵石寺。)
又据《淳熙三山志》(又名《长乐志》。成书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五月,现存明崇祯十年(1637年)刻本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正文·卷第三十六(寺观类四、僧寺、福清县)记载:报恩院 江阴里。乾符二年置(公元875年,唐僖宗乙未)。旧产钱一百二十九文。
《江阴宗教史》第六章/第四节自然景观、古迹记载:报恩寺山:因古建有报恩寺而得名,海拔百余米。西抵江阴盐场,东临占泽洋,北延为南曹门前山,南延为金峰山下之岭兜岭,建有隐显之岭兜庵。
以此类推,报恩寺应为乾符二年置(公元875年,唐僖宗乙未年间初建),前身应为“报恩祠”,于公元1190年前后由翁德广改建为“报恩寺”(因翁德广于公元1174年至公元1189年担任龙溪知县,续任山东历城县令后辞官滞留江阴,曾经邀请朱熹到江阴一聚,江阴因此有多次朱熹文迹)。根据江阴《玉屿志》记载:明朝(公元1559年)倭寇进犯江阴,盘踞至公元1560年,期间江阴寺庙大多被烧掠殆尽,报恩寺亦毁于此中。据南曹村《桃溪境续建记》,其后“报恩寺”神像被转移至桃溪境供奉。所以现在南曹村的“二月二迎春游”活动就以“报恩寺”与“桃溪境”的高照偕行。

江苏溧阳

简介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坐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坐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国式风格,四周林木参天,临于烟波浩淼的天目湖北侧。报恩寺点缀其间,给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妙感觉。新旧两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

历史

报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年间。原址在溧城西北50华里处,在今上兴、上沛镇一带。
报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皇帝都笃信佛教,佛教几乎成了“国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对佛教的推动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诗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可以想见当时崇楼峻阁、高台宝塔耸入云天的壮观景象。

四川仁寿

概况

仁寿县报恩寺,着落在素有“成都后花园” 之称的仁寿黑龙滩风景区。这里群峰叠翠,碧海青天,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真不愧为世外桃源。报恩寺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唐朝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毁于“文革”, 重建于1989年。寺内殿阁达21处,建筑物面积110000平米,均为仿古式。华严舍利子塔高耸入云,光彩夺目。殿堂楼阁,巍峨庄严。更有奇特的“显圣观音” 闻名于世。宋朝名人文同(文与可)的石刻“泼水现字”, 堪称为天下一绝。报恩寺现存唐朝镌刻“龙岩”, 身长10米、宽0。5米的石壁卧龙一条。另有明朝摩崖造像9龛100余尊,时代题记两处。报恩寺即是眉山市最隹佛教圣地,也是优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游人如织。

规模

报恩寺现有出家僧人15人,其中大僧6人,二僧9人。自2005年成立民主管理委员会后,寺庙僧人在管委会主任、眉山市和仁寿县政协委员、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心护的带领下,以弘法利生为已任,坚持不懈地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创建和谐社会、积极响声仁寿县委、县政府“打造西部幸福县” 的号召,发扬佛教“慈悲为怀、弘法利生” 的优良传统,用佛教特有的方式,奉献出一份份厚爱之心。
“日行一善 快乐365 ”, 是释兴护及众僧的始终坚持的慈善宗旨和理念。多年来,释心护和众僧积极引导广大佛教居士和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共同为祖国社会公益事业献爱心。因此,多年来在仁寿城乡,到处都能看到释心护和报恩寺的众僧,在赈灾济贫、帮困助残、见义勇为、赡老扶幼等等方面,进行慈善捐赠的身影。
关切教育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仁寿是教育大县,几十年来,先后有21万优秀学子跨入大学,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但这些优秀学子中,有一些贫困学生是在报恩寺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从1990年开始,报恩寺在自己因修建庙宙资金都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挤出10万资金,先后资助了150余名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考上大学,出资12000元资助高店、分水等地失学儿童重返学校。2009年10月20日,释兴护闻讯涂家乡永裕村8组品学兼优的女中学生蒋莉惠,身患重病仍坚持不懈地在家自习功课并考上汪洋高中的动人事迹后,亲自来到她家看望慰问。在向她捐赠800元钱后,鼓励她自强不息,要用乐观的心理对待疾病,配合医生战胜疾病。目前,蒋莉惠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当天,释兴护还代表众佛教信众,来到涂家乡鸭塘村看望慰问了因摔伤致残、80高龄的居士蒋超。据不完全统计,仅释兴护的老家松峰乡,就先后有43名贫困学生、特困户、残疾人受到她与众僧的资助。2007年6月19日,青岗乡少数民族居住村汤加村4组庞金明等4户不幸发生火灾,房屋全被烧毁,损失严重。释兴护闻讯后发动信众捐款3000元,并与县委统战部部长杨克能、民宗局负责人一起,把捐款亲自送别受灾户手中,解决了他们的暂时困难,增强了他们灾后重建的信心。
报恩寺在每年的“3.5” 慈善捐助日活动中,已共捐款25000元。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当时约有600多名居士正在报恩寺烧香和听释心护讲开示。释兴护镇静自若地与众僧们,指挥众居士不要惊慌失措,很快把他们疏散到寺庙外的空地上,做到了无一人受伤。之后,她又亲自驾驶机动船,在黒龙滩风景区船舶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先后12次把这600余名居士安全送到黒龙滩水库大坝车站,并为他们联系好车辆,让他们平安回家。之后,在全县组织的为汶川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在报恩寺寺庙本身就受损急需加固的时候,释兴护与众僧们所想到的更多受灾群众的艰难困苦,也挤出3万元进行捐献。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县委、县政府、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的高度评价。在2009年的台湾省海啸灾难中,释兴护又代表报恩寺众僧和居士捐款1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荆门龙山

龙山报恩寺,位于湖北荆门钟祥郢中镇东约0.5公里的龙山上,始建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1300多年。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书碑文《龙山重建白乳高僧塔记》记载:龙山报恩寺唐僖宗广明时(公元880年)叫弥勒院,明洪武前后改称报恩寺。明洪武二十三年大臣曹国公李景隆镇守安陆州(今郢中)时题寺院所在山为龙山,故“龙山报恩寺”因此得名。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为纪念一高僧,在该寺院西建一“白乳高僧塔”。据民国钟祥县志记载:“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帮人敬礼,累土为浮图弥勒院。”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将土塔改建圆形实心,高48尺,广30尺的砖石塔,塔内藏古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相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在其后几百年间,寺塔相衬,雄一郡,“龙山晓钟”、“白塔穿云”,独得郢中三台十八景中的两大景观。
唐末院毁,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郢中乡人吴福舍基创建新院。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龙山报恩寺。据寺僧传承,重建的龙山报恩寺由山门和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弥勒殿·吕祖阁等五个主殿,享殿、哈殿、地藏殿三个辅殿组成,均采用琉璃瓦房结构,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殿内供奉着大小不等、神态各异的佛菩萨近百尊,另有一吨重大铜钟一口。至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钦差大臣严嵩,亲笔重写了“龙山报恩寺”五个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门上方方砖上。
清朝末年,时任钟祥知府张履春因其祖父就教于寺内地藏殿,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乱荒芜,发起重建龙山报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后的龙山报恩寺是钟祥地区比较知名的寺院,先后有宗广、广净、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39年,日军占领钟祥,一时僧人纷纷逃离,龙山报恩寺也被日军拆毁,仅存一座白乳高僧塔(建国后曾称文峰塔)。1997年由居士任能贵、尹兴琴等人牵头,从当阳玉泉寺请来出家人释宽祥、释宽镜,开始筹备龙山报恩寺的重建工作。2000年5月经钟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临时佛教活动场所。2002年,修建了大雄宝殿,随后又投资修建了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念佛堂、客堂、斋堂、讲经堂、僧客寮综合楼、“聚福塔”和天王殿。
龙山报恩寺内常住僧人7人,居士18人,定期举办佛事活动。
 
 
 
二,甘露寺
 
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中文名: 安徽九华山甘露寺
修建时间: 公元1667年
位置: 安徽池州九华山北路
称誉: 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

甘露寺

无锡三国影视城。甘露寺坐落在吴王宫南侧,坐东朝西,由山门、佛殿、偏佛殿、鼓亭及砖塔、试剑石等景点组成。甘露寺的砖塔与后代佛塔佛塔浅说中国佛塔浅说中国佛塔[1]有明显的不同,是历史上最早的佛塔形式,由汉代的“观”发展而来。甘露寺是《三国演义》中“吴国太相亲”、“刘备、孙权劈石许愿”的拍摄场景,游客可以在这里虔诚拜佛、焚香许愿。[2]

湖北仙桃

甘露寺坐落在湖北省仙桃市区流谭公园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占地五十余亩,寺内有嘉庆皇帝所赐御碑,还有印度僧侣所赠金佛,殿堂栉比,气势宏伟。甘露寺几经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现由广东六祖寺方丈大愿大和尚接管。
仙桃甘露寺

  仙桃甘露寺

甘露寺是沔阳(今仙桃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佛教建筑,历来有老甘露寺和新甘露寺说。对于老甘露寺,史料记十分有限。《仙桃镇志》上的《仙桃地区寺庙宫观一览表》上注明该寺原建于杨家码头,毁于雍正十年。人们津津乐道的甘露寺都是指地址在原河堤街、建于乾隆年间的新甘露寺。
佛教约在公元四纪传入沔阳明清两代寺庙最为鼎盛。但新甘露寺建成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察。光绪志记载:“甘露寺在仙桃镇襄河南岸,滨河耸立,屡经兴修,为十方丛林。”这里也只交待了建筑地点。相传,甘露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此时的甘露寺名声在外。仙桃到外地经商的人,常以仙桃的甘露寺谐音“干螺丝“编造一个离奇的故事,在外乡人面前夸道:“仙桃镇有古庙,名甘露寺,庙宇很大。庭院中曾喂着一个干螺丝。百年来,这个大螺丝老化了,僧侣们把它的壳存放在庙中,装上十八担水。”外乡人听了,都感到很奇特。这些不过是用虚构的故事扩大其在外影响。其实,真正的甘露寺也是颇负盛名。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仙桃才子李皋,曾作《仙桃镇图十二咏》,其中唱道:“ 四月佛生景倍清,甘露寺中多少人,四大金刚威风凛,十八罗汉两边分。”当时,该甘露寺占地约4000平方米,前至解放街(原十全街),后至汉江河堤。寺山门向南,绕寺前集诚书院两侧出解放正街。进山门为弥勒殿,韦驮殿,次为大雄宝殿。大殿前,有藏经阁、钟鼓楼,两侧品立观音殿,再后为念佛堂,最后为戒堂、方丈堂,两侧围屋为僧房客舍。甘露寺西南有个荷花池,面积有50余亩,花种是印度僧侣赠送,无藕耐霜,立夏开花,红白色彩鲜艳。属于甘露寺的还有进百亩庙产,常隹僧侣达数十人。其名声明在江、浙、冀、豫、湘等省都非常大。可见,满清时期的甘露寺香火鼎盛,游人如织。
民国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甘露寺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五内依然是香烟缭绕,僧侣满堂。直到1938年,国民党支128师师长王劲哉把抗日指挥部设在仙桃,在甘露寺开办了一个军事训练大队。于是,佛教净土的安宁环境被告破坏,甘露寺成了部队驻扎和训练的营地。
1939年,日寇攻占沔阳,仙桃沦陷后,甘露寺划入“日化区”。于是,寺庙遭到日军严重破坏,寺内金佛被抛入河中,众僧也四处逃散,甘露寺顿失往日风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寇无条件投降。当时,国民党75军第6师副师长李帮华受命任仙桃受降指挥所长,全面接受日寇投降。指挥所的受降仪式就在原“日化区”内的小洋楼上举行。全县日俘7400多人,徒手进入仙桃镇。由日军原第五步兵旅团司令古贺带领,在仪式上签字,向中国人民投降。所有武器弹药及全部军用物资,一律清点后送入甘露寺封存。
抗日时期的甘露寺已经有名无实,僧侣逃散,门庭冷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甘露寺的方丈常西、同僧一悟、昌明等8人四处化缘募捐,庙宇得以重建。可是,到1947年又遭到国民党保安队破坏,只剩下两殿。至此,甘露寺原建筑已所剩无几。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原甘露寺的废墟上,投资兴办了轧花厂,后扩建为电厂,将两殿拆除。后又兴办成供销社日杂经理部。1998年,又建成仙桃市精英学校。原甘露寺了无痕迹,只是学校在开工奠基之时,于当年12月挖出刻有“甘露寺”的石碑一个,后运抵流潭公园新建的甘露寺内。
流潭公园内的甘露寺是在1995年兴建的。太平盛世,香火鼎盛。这座寺庙的兴建由龙华山办事处的干部傅新章等人提议,后经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湖北省佛教协会同意,由本地寺庙居士组织募捐。募捐活动得到了当地村居、流潭公园管理处人员的支持。得到消息的市内和周边县市的群众纷纷上门捐款。这个由僧侣组织的募捐共收到高达60多万元的捐款。当年,寺庙兴建工作基本完成。
仙桃甘露寺

  仙桃甘露寺

2010年新建大雄宝殿占地980 m²,高约30余米。大殿分三层,第一层为斋堂,高6米;第二层天王殿,搞6.5米;第三层大雄宝殿18米。此大殿是仙桃市地区寺庙之首,是广大信众祈福消灾的场所。

无锡锡山

无锡甘露寺是建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禅院和建于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庙的总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庆六年(公元1561年)大学士华察(字鸿山,俗称华太师)重建,万历丁酋年(公元1597年)僧真觉重建山门大殿。甘露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屡建屡毁,屡圯屡修,代不乏人。寺院内厅堂楼阁、鳞次栉比,众多名人留诗题词,书匾碑石林立其间。庭院深深,古木参天,甘露寺旧址上两棵两人合抱的古银杏见证了寺院兴衰。

甘露禅寺

甘露禅寺(23张)
1992年,无锡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甘露寺。1994年开光落成,并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甘露寺亲笔题名,从而确立了甘露寺作为江南古刹的历史地位。的甘露寺内有烈帝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太平钟楼、鼓楼、圣公圣母殿、天王殿、功德房、星宿殿、地藏王殿、戏楼、古双井、放生池、普渡桥、西花园等明清建筑。已有七名僧人进驻,每天念经诵佛。每月初一、十五两次香汛,另外还有春天的“回头香”和夏季的“莳门香”。甘露寺全年接纳香客60多万人次,收入超百万。

九华山

甘露寺

  甘露寺

著名的九华山佛学院,便设在甘露寺内。甘露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甘露寺风光(1)

甘露寺风光(1)(20张)
,坐落九华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闻之旋即离洞,并得青阳老田村吴尔俊等人资助破土建寺。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两度登坛说戒后,仍归伏虎洞。乾隆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今存大雄宝殿、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寺院。今住持僧宽容。

山东滕州

据清道光滕县古迹志载,“龙山东有甘露寺,元二十年灵岩禅师建。”
甘露寺地处龙山主峰东,层岩秀石,峰豁万千,风景秀美。相传元朝初年,有一僧,云游至龙山。因爱山水之秀美,寓居此山。欲在此建庙奉佛。为了找水源,遍游龙山。饥餐渴饮,随遇而眠,备尝艰辛。正为找不到水源而烦恼发愁时,忽一夜有山灵指点:“你卧下就是甘泉。”晨起,僧以锡杖凿之数尺,果见甘泉涌出。捧之饮,甘洌沁心脾。僧欣喜若狂,遂云游四方化缘募捐,决心在龙山建庙奉佛。并宣传泉之灵应,饮可治病,祈祷可求雨。一时间,信奉者甚多。县令闻之亲往视察,见所言甚灵,对待僧人十分尊敬,以师礼相待。县令赐僧法号曰:“灵岩禅师。”赐其泉名曰:“甘露泉。”并协助灵岩禅师化缘募捐。

甘露寺风光(2)

甘露寺风光(2)(19张)
灵岩禅师经十余年跋山涉水。四处募捐化缘,历尽艰辛。于元二十年庙宇建成。殿阁巍峨宏伟,飞檐斗拱。在甘露泉上建石亭,泉居其中。亭柱雕镌巨龙盘绕,像出没水中。聚僧众百余人,庙田五十顷,县令赐庙号曰:“甘露寺。”自此名传四方,香火不断。

镇江

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可说是一座“三国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山。因为有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公元1205年,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观景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时,刘备来甘露寺招亲,当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滨,水天开阔,风景壮美,不禁赞叹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孙刘联姻往事千年,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孙刘联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浓墨重彩。
甘露寺

  甘露寺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后峰的顶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赤壁大战后,刘备借东吴的荆州不还,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京口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这一天,二人同游,刘备见水池中有一块巨石,便拔出配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手起剑落,石头应声开裂。孙权在旁明知故问。“玄德为何剑劈此石?”刘备自然口是心非。孙权也拔出宝剑,向另一块石头劈去,剑落石开,孙权这一剑问卜的是什么,刘备明知故不问。两人相视,仰天长笑,逐留下了这两块裂开的石头,后人叫它们“试剑石”。
多景楼西侧有一石,形状似羊非羊,腹部镌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夕,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巡览铁瓮城,在后峰的狠石旁,他们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晚唐诗人罗隐有《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云:“紫髯桑盖此沉吟,狠石犹存事可寻,汗鼎未安聊把盏,楚了虽美肯同心?”这可证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广为流传了。这条两面山崖夹峙,中通一线的小径,叫溜马涧。相传,一日孙权与刘备在甘露寺中饮酒,江风浩荡,刘备见江面上的一只小船,在波涛中行驶自如,不禁赞叹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骑,信有之也。”孙权闻言不悦,对刘备说道“谁言南人不善骑”言罢,命左右牵马,孙权离座,飞身上马,沿溜马涧向山下驰骋而去,刘备见状,也不甘落后,飞身打马朝孙权追去,这条岩间小道,因孙刘赛马逞强的故事而得名“溜马涧”。
北固山后峰绝高处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传刘备西征入川后,孙权诡称母病,骗得孙尚香回吴,一日,孙夫人闻刘备兵败,死于军中,悲痛不已,望西遥哭,投江殉情,后人为纪念孙夫人,亦称北固亭为“祭江亭”。

山东临沂

山东省临沂市朱保镇甘露寺始建于南北朝占地四周方圆四十余亩,其中寺庙占地二十余亩.乾隆下江南途经沂州适逢干旱,路到甘露寺膜拜时,见次寺周围露雨蒙蒙,云雾缭绕,故赐名“甘露寺”。
该寺院凭籍蒙山天然河水环绕,承巨龙盘踞雄壮,北拥蒙山大青来定林,西靠岐山峻岭,南对艾山花果,东临沂水之滨。列中枢之位,成通达之势,是自然生态胜区。寺庙座于临沂城西龙盘圣地,左有青龙沂沭河似巨龙腾跃,右有白虎岐山雄踞,前有艾山朱雀展翅,后有蒙山大顶天池玄武水泽,是继泰山圣地又一奇特的地域,且有艾山仰卧龙女千丈法身,昭示于世,实乃浩荡仙苑福地。

三明泰宁

泰宁甘露岩寺位于泰宁金湖西岸,长滩人形山西侧,是泰宁最负盛名的岩寺。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色岩石象一口硕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钟鼓石前有三棵古松,叫“迎客松”,山门前石碑刻有宋代进士邹恕赞甘露岩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岩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岩寺的建筑特色和四周秋季景色。
甘露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这地理上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即一根粗大的柱子落地,撑托起了四幢重楼叠阁,屋顶无需用片瓦,全部建筑木质的,分上殿、蜃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四部分组成,用日本人叫“插拱”的“T”形拱头相连接,没有用铁钉,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雕梁画栋,另具一格,是我国建筑史上一大杰作,闻名中外。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名僧重源法师曾三度入闽考察,学习甘露岩寺的建筑工艺,回国后重建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 大佛殿,大佛殿所大量使用的“T”形头拱即取样于甘露岩寺,被誉为“大佛样”。五十年代,甘露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以前这庙很小,供奉着送子观音,香火很旺。北宋时叶祖洽的母亲特地从城里赶来求子,并许愿道:“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这座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后来果然得子,取名叶祖洽,还高中状元。为偿还母亲的夙愿,叶状元调集天下建筑高手来此建庙。然而,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庙无法建成、一直盖不起来。皇帝派来的建筑师也发愁。有一天,一个名叫周斫头的建筑师看见一壮汉扛着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圆木,平稳地放在抬木头用的“Y”形铁叉之间,正在树荫下休息。他顿受启发,当众宣布:“明日开工,不得有误!”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叶家主事闻讯,忙问设计方案,周斫头便投其所好地说道:“府上状元姓叶,一木四横;这岩下窄上宽,呈倒过来的‘品’字,意为当朝一品官啊!就这样建”。叶家老少听了,无不欢喜,还提议把这柱叫“状元柱”或“如意柱”。所以,这庙的香火更旺了,人们来求子,还都爱抱一抱状元柱,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961春,由于一位住寺老尼的不慎,致该寺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泰宁甘露寺只是后来的仿制品。

潮州甘

甘露寺

  甘露寺

位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彩塘镇金光村,桑浦山玉简峰下狮子岩半山腰的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1987年12月1日被列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兴建亭坊等配套设施,以形成大型旅游区。
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摆着一大香炉石床。再进之,有一尊在底层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弥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它高2.55米,宽4.15米,右侧卧,右手倚着布袋,左手叠放在立起的左膝盖上,它可能凿造于南宋至元初,在中国石窟的大肚弥勒造像中年代较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大佛前置一大石香炉,刻“天古斗”三字。炉下石床右侧刻着“福生甘露地,寿齐玉简天”,左刻着“(明)万历丙辰年(1616)冬吉旦立”。

甘露寺

甘露寺(6张)
甘露寺

  甘露寺

潮州甘露寺在桑浦山狮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处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据《海阳县志》称:该地“前为玉简书院,后改甘露寺”,“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该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寺中石刻可考,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贾宝悌修造。 甘露寺是潮州市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窑寺。位于桑埔山狮子岩。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潮州知府募化修造。
寺置身于天然石室之中,一块700平方米的巨石凌空飞出,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为奇观。寺门由3块巨石叠成品字型,门上“玉简书院”陈迹尚存,“甘露洞天”勒石犹在。寺中有“天笠源流”、“万寿云宫”等摩崖石刻多处。
寺北有“甘露涌泉”,秋冬不竭。明清有许多文人学士在此修学著作,明嘉靖工部侍郎陈一松,在此写出了《玉简山堂集》。

 

住宿信息

甘露寺

  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潮安县桑浦山景区,住宿为沙溪镇星湖度假村,也可住潮州市区的迎宾馆(四星)、潮州宾馆(四星)、汇侨大酒店(三星)等。
沙溪镇星湖度假村
拥有阳光别墅、豪华蒸汽单套、豪华双套、标准房等。健身疗养项目有桑拿浴、蒸汽浴、保健按摩、香熏推油等;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能养颜护肤,强身健体。服务员培训有素,服务热情周到。星湖度假村建筑风格独特,巧妙地将园林风光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集景区酒店、湖光酒店、渡假酒店、疗养酒店于一身,是各企事业、机关单位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潮州宾馆
地处潮州市中心的黄金地带,位于永护路与潮枫路(市区样板路)的交界处,通讯、交通、停车方便。

交通信息

甘露寺位于潮安县桑浦山景区,可在潮州市区乘坐公共汽车到潮安县沙溪镇星湖度假村,然后在搭乘摩托车或三轮车到甘露寺(约三、四公里里)。可能沙溪镇星湖渡假村处搭客摩托车比较少,也可以在潮汕公路镜鸿路口下车,再搭乘摩托车或三轮车。

附近景点

甘露寺

  甘露寺

甘露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坐落九华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闻之旋即离洞,并得青阳老田村吴尔俊等人资助破土建寺。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两度登坛说戒后,仍归伏虎洞。乾隆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今存大雄宝殿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寺院。今住持僧宽容。
南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山是招隐山、黄鹤山、夹山、九华山等诸山的统称,面积约18平方公里(约18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有树木60余种,飞禽70多类。南山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2.5公里,由招隐景区、竹林景区、鹤林景区和文苑组成。这里山峦起伏,绿树葱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既是国家森林公园,也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区。米芾称之为“城市山林”。自南朝以来,倍受历代文人青睐:编著《昭明文选》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著名艺术家戴颙,大诗人苏东坡,创立“米氏云山”画派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都曾先后在此著述和流连。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年轻时也常在此砍柴打鱼贩卖草鞋。这里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骆宾王王昌龄、康熙、乾隆等数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均先后留下了讴歌南山的华章。这里委实是一处怡情悦性的好地方。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为纪念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烈士,在党支部和国家的支持下,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于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镇江市全体共产党31.3万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意抗占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子。空心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阴刻有纪念碑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谭震林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元符万宁宫
始建于唐代,初名潜神庵,简称“印宫”。梁代天监年间(503—519)陶弘景曾结庐于此在“龙池”旁修炼。北宋江宁府奉旨为刘混康修建宫观,历时九载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竣工,赐名为“元符万宁宫”。山门前现有睹星门,亦称石牌坊,原是道士们观星望气之处。门之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填蓝正楷大字。过睹星门拾阶而上,有灵官殿、碑亭、万寿台、老子神像、道教文化长廊等胜景。

酒店

龙华山聚龙大酒店:坐落在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安徽九华山。酒店与山上著名丛林庙宇祗园寺迎面而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旅游赏景的最佳地段,酒店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曲折回转,内部装饰豪华典雅,设有商务中心、康乐中心、健身美容桑拿中心、商场、多功能厅等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拥有大小餐厅、宴会厅、风味厅20个,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并提供正宗徽菜、淮扬菜以及佛教圣地独有的风味斋菜,素有“食在聚龙”的美称。酒店服务功能齐全,服务程序规范,各项管理严格,两个效益突出。酒店自开业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年年被评为“优秀星级酒店”和“省文明单位”。1999年酒店还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殊荣。2005年酒店又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酒店开业以来成功接待了江泽民吴邦国吴仪回良玉王兆国乔石李瑞环李铁映、尉建行、姜春云钱其琛等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酒店以其丰富的多元化接待经验,现代化的饭店设施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将是您旅游度假和举办会议的理想下榻场所。
百岁山庄:位于国家级风景区和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安徽九华山风景区内,是目前九华山内外环境最美和内部设施最先进的一家宾馆。
山庄占地面积约5千平方米,主楼六层,辅楼三层,依山而建,系徽派建筑。室外风景如画,空气清鲜,站在院内和住在客房里可眺望百岁宫、天台等九华山各主要景点。室内装饰豪华、典雅、简洁,配有国内知名品牌高级家具和进口地毯,令人舒适、温馨。
山庄拥有豪华套房二套、高级商务套房一套和数十间高级标准房、三人房。大小宴会厅为当前较为流行的中式装饰风格,大会议室配有九华山唯一最先进的高级投影和音箱设备,贵宾接待室铺有手工织全毛工艺地毯,院内设有大型停车场。
另外,山庄还设有娱乐中心、棋牌室、美容美发厅、商务中心、小卖部、洗衣房等,能满足宾馆的不同需求。

宁夏灵武

简介

甘露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乡临河村马鞍山,西面黄河,东邻陕西,北接内蒙,三面环山。寺坐北朝南,建于土丘山上,居高临下,眼界极为开阔。全寺占地近三十亩,是一座具有传奇历史的著名寺院。
甘露寺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相传,唐代罗通率军扫北,军驻黄河沿岸,(今灵武市临河乡),其姑母随军。战后遂于山上择地建寺,令三女兵出家为尼,留寺常住。故当地有语云:“先有尼姑庵,后有马勒山。”

历史

宋仁宗年间(一○四九年至一○九一年),异军犯境,大将狄青奉命西征,驻军于临河,与异军对峙,隔河相望。两军对阵,互有胜负。当时,宋军粮草由内地运来,因路途遥远,供给不极时,若战事旷日持久,势必难支。狄青意在速快,苦无良策,由是烦闷。一日悃眠,梦中见一神人曰:“汝与异军对敌,只可智取不可力抵,否则难以取胜。”青于梦中惊醒,沉思良久,忽然省悟。次日狄青令将马鞍收集起来,依山势堆放,上覆草席。又令将马粪集中,于同一时间倾入黄河,顿时河面飘满马粪,厚达尺余,对岸及下游异军见了相谓曰:“天朝兵多,光马鞍堆满了一架山,河里飘的马粪有一尺多厚,看来我们难以取胜了。”一时异军军心浮动。狄青又派懂突厥、蒙古等语的兵士潜入敌营散布流言。异军首将闻之,犹豫不决,有意退兵。狄青又出兵讨战,双方阵前理论,狄青向异军晓以大义,喻以爱民之理,双方罢兵言和。狄青因神人指点获得胜利,为酬报神人点化之恩,即在驻这之处择原尼姑庵扩建寺宇,取名“甘露”。“马鞍山”亦因宋兵当年堆入马鞍而得名。至今山内犹有插旗石、马蹄沟等遗迹留存。
甘露寺的再次重建,是由明末近庵和尚发起。近庵,号效心,原为白衣,俗姓李,甘肃庆阳人,移居宁夏五十于年,忽念时光易逝,幻化非坚,便舍亲割爱,初投牛首山静庵和尚披剃,后在海宝塔广东和尚座下完具。本拟南行参学,路经马鞍山,歇足叹曰:“此乃四运通衢,被明末凶岁,以致人烟稀缺,荆棘磺道,过往客商,夏日则望梅漱津,日落则思穴投宿。”近庵和尚触景生情,发宏誓愿作久居想,寻凿井一眼,渐得水,特请广东和尚主持,搬土运石,同建梵刹。从此接待云水禅流,令过客饥者食,劳者息,宿愿遂以始终。因和尚每念一声佛号,便向篮内投一粒豆子,至圆寂时累积豆子百余担,故后人称为“百担豆子和尚”。庵师将圆寂日,怡然而逝,荼毗得舍利百余。终年九十七岁,其徒为之造塔拱养,广东和尚亲为题写碑记,并以偈赞曰:“春秋九十七,百担豆子佛。坐化西方去,上品莲花质。”
自百担豆子和尚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年代久远,尤其同治年间,兵运祸结,许多资料散失,历代住持末见记载。清末至今,甘露寺先后有圣宽、海杰、果芳、界性、果实、法兴、耀正任该寺住持。
一九五四年四月初八日甘露寺开戒坛为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青海等地的僧俗传授三坛大戒,受戒人数达数百人,盛况空前。
“文革”前,甘露寺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堂、念佛堂禅堂、往生堂、僧寮、客房、斋房等建筑,寺内天桥、回廊建筑,结构精巧。每年四月初八宁夏及邻省的佛教信众、香客、游人蜂拥而至。“文革”中,甘露寺各种佛像及殿堂全部被毁,僧人被逐。一九七九年在界性、果实两位法师的倡导下,甘露寺僧人返回原寺挖地窑而暂住,他们清废物、填沟壑、除荆棘、背土垒窑、脱坯烧砖,在灵武、银川、青铜峡等地佛教信众及其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年,先后建起大雄殿、接引殿、天王殿、山门等殿堂及祖堂、念佛堂、僧舍、客房、斋房等各种用四十多间。一九九四年增建了观音殿、地藏殿。一九九五年在耀正法师的主持下,甘露寺筹化一百多万元兴建菩萨顶,从破土动工到主体工程历时二年。菩萨顶建于干旱的砂石山顶,高耸于群山之中。登楼远望,还近景色尽收眼底,十分壮观。一九九七年在有关单位关怀帮助下,由灵武市、河东机场共同投资将直通甘露寺的柏油公路全线铺通,极大地方便了佛教信众及游客朝山拜佛。百年古刹,焕发新的生机。
甘露寺重要文物有历代碑刻三块,分别是狮子碑记、效心和尚碑和蓬公庵塔碑。另有僧塔十五座,最著名的是百担子和尚墓塔和果芳法师墓塔。寺内还珍藏清代《大藏经》一部。

住持

现任住持耀正法师,四十岁,俗名徐名正,原籍宁夏银川大新乡人;一九八一年出家,在法兴和尚座下剃度,一九八三年在大兴善寺法因法座下受具足戒;一九九四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兼任宁夏自治区佛教协会副会长。
寺址:宁夏灵武市临河乡马鞍山

京剧

甘露寺曲谱

  甘露寺曲谱[3]

是京剧《龙凤呈祥》中的一折,为马派的经典剧目之一。
刘备过江之后,吴国太设宴在甘露寺面相刘备,旁有孙权、贾化暗中作梗,幸得国老乔玄从中周旋,为刘备说好话,使得国太进孙尚香配与刘备。本出戏的高潮部分在于乔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演出堪称经典,至今尚无人超越。

网游任务

“密探甘露寺”为御龙在天100级副本,等级在100级以上即可进入,130级以后无副本掉落,根据难度共有1个简单成就、3个普通成就及多个困难成就
地图形状请参照王城·凤仪亭地图
主要BOSS按顺序有孙奶娘、陆逊、曾雅、吴国太孙尚香,次要BOSS按顺序为八大女官,幻·孙策/幻·孙权,小乔[4]

巴彦淖尔

甘露寺,初名观音茅蓬,又名常素庙,始建于民国十八年,即公元一九二九年由本地寂成和尚(俗名裴金维)所创建。一九二九年春,寂成师遵从师父教诲,立志返乡建寺安僧弘法办道,经过一个多月的徒步跋涉,风餐露宿,终于来到哈达淖尔村附近。他坐在水桐树(胡杨树)下休息,忽听得东北方向传来野兔残叫声,走近一看,见一条白蛇将一只野兔紧紧缠住。古人传说“蛇盘兔、必定富”是吉祥之地。他深感因缘殊胜,当即以芨芨草打结作记,次日在此搭茅蓬三间,供奉观音菩萨像,取名观音茅蓬。因僧人常年吃素,故俗称为“常素庙”。
一九三四年,人夏以来,艳阳高照,久旱成灾。李双佳、周二麻等村民久仰寂成和尚道力高超,恳求为之祈雨。法师端坐法台诵经三日,菩萨显灵,普降甘露,故常素庙改名为“甘露寺”。
整个建筑的格局严格按照佛教寺庙的定式,寺门朝南,南北纵向的一条中轴线有正殿三重。一进为三门殿,单层翘角,门楣上镌有“甘露寺”三字,为刘炳森先生所书,山门前雕有2.5米高石狮一对,威武雄壮,稳坐三门;二进为观音殿;三进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殿基高3.3米,上有汉白玉栏杆,石雕图案,清晰美观。殿高21米,面积1320平方米,双重复檐,檐卜斗拱密致。歇山式屋顶,覆盖黄琉璃瓦,翘角悬铃,随风仟响,重檐中间,镌有“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塑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大佛像,高4.5米,佛座4米,背光高8米,用樟木精雕细刻而成,全身贴金,庄严如法。龛后塑有观音海岛,慈祥庄严,栩栩如生,两侧协待为善财、龙女。大殿东西两面塑有18罗汉,墙壁画有500罗汉,起伏坐卧、喜怒哀乐、形态逼
甘露寺

  甘露寺

真、服饰鲜艳、富有艺术美感。正殿两旁建有厢房配殿,东侧自南向北依次有祖师殿、客堂、伽蓝殿、斋堂、上客堂、钟鼓楼;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有报恩堂、功德堂、西归堂、三学堂、钟鼓楼。东外环建有讲经堂、客房、大斋堂。讲经堂内供缅甸玉佛一尊,庄严精美。有经柜四个,收藏大藏经一套共48函,各种经书上千册,供僧众研读。墙壁挂有名人字画数十幅,整个陈设全是有价值的佛教文化汇萃。西外环建有念佛堂五间,供阿弥陀佛一尊,是僧人诵经清修场所,晨钟暮鼓,梵呗相闻。后有玉佛殿,供2.5米高汉白玉佛三尊,东为药师佛,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两旁有阿难迦叶尊者,法相庄严、洁白无暇。佛像装有背光,后墙有大型壁画,为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两侧墙壁绘有十六尊者,雕刻精美、造型古朴。两院僧寮环拥。廊敞轩明,曲经通幽。登高凭眺,全寺殿阁堂历历在目。
甘露寺庄严肃静、树木成阴,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僧侣、居士、旅客纷纷前来礼佛、参观。尤其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大法会上和六月十九的菩萨成道日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最高峰时日接待15万人次以上,全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2005年以来,菩萨成道日已被定为甘露寺观音文化艺术节。其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举办佛教研讨会、笔会等。它不仅是住持三宝的体现,僧人修学的道场,联系信徒的纽带,而且已成为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和陶冶人们情操的旅游胜地。[5]

马鞍山甘露寺

马鞍山甘露寺坐落在临河乡政府东3公里处。"文革"中庙宇被拆毁,据被毁的砖塔中2方墓碑文记载,甘露寺建于明代,原名叫"甘露庵"。
  灵武解放前,甘露寺住和上6名,主持有圣宽、仁杰、果芳等,:"文革"中还俗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介信、妙相、法亮、法语、法惠、发成、果实、大明、润心、碪山等僧众归甘露寺,重建庙宇,面积2100平方米。院落座北向南,进入山门是前殿,内塑弥勒佛像、韦陀佛,再向里是中殿,内塑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释加,最北高台上时后殿,两侧各一配殿,内塑华严三圣:释加、文殊、普贤。殿两侧僧众住房、膳房等。全部殿堂房舍约50间。庙院东部有"多宝塔"砖塔1座。高约7米。甘露寺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陶乐县、银川掌政乡蒙汉群众中颇有影响,远近百十里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每年数万人游拜。[6]
 
 
 
 
三,九华山
 
九华山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概述

九华山

九华山(3张)
九华山古称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于天宝年间(742(壬午年)~756)改名九华山。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皖南斜列的三大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方圆120 公里,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 117°,北纬30°。
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现代诗人肖草《游九华山登天台》诗:“几换坐骑见天台?俯看芙蓉始峤来;舟渡云海捎客去,路断空山随鹤回”,给予九华山天台峰风貌高度的概括。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风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九子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

九华山美景(1)

九华山美景(1)(20张)
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南朝时,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九华山

  九华山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现代肖草《九华山》诗:铺开苍天作卷纸,借来云海换砚池;横挥华峰绘芙蓉,梦忆仙境吟山诗。诗以苍天为纸、以云海为砚、以山峰为笔,绘画吟诗,气势磅礴,是九华山景观的真实写照。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
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地理位置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青阳县境内,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九华山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

气候特征

九华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同时具有高山小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2437.5毫米。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比山下短。
九华山春来迟,秋偏早,夏短冬长。而且海拔越高,这种四季变化的规律就越明显。九华山冬季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0℃左右,冰冻时间长。
春季,春雨潇潇,云雾迷漫。云层一般为90米至400米,如果云层厚度在1000米左右,在天台就可以看到云海。九华山无风时间很少。风速大于17米/秒的大风年年都有。
以5月份出现大风最多,年均19.4天。九华山还经常出现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的山谷风,一年四季,特别是秋、冬两季。

九华山气候特征

九华山气候特征(3张)

水文资源

水文特征

九华山河溪,属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的中、上游段,从山体中心部位呈放射状向外流出,镶嵌在山地、丘陵之间。规模最大的为九华河和青通河,它们均为长江一级支流,沿断层和岩层接触带发育。山南以

九华山美景(2)

九华山美景(2)(15张)
陵阳河和喇叭河规模最大,均向南汇入太平湖,经青弋江入长江。
九华山地流出的河流河谷纵剖面呈阶梯状,多裂点、陡坎,形成许多蔚为壮观的飞瀑,如龙池瀑、九子泉、舒姑泉等。河谷横剖面多呈峡谷和谷中谷状态,两岸奇峰夹峙,显得分外险峻。特别是龙溪(九华河的一段),从龙池到二天门,一连作了五次转折,常在点形成碧水深潭,联贯在一起成晶莹璀璨的串珠,故有“一水自萦绕,五星相贯联”之称。
每年雨季,山水迸泻,形成飞瀑,瀑布奔腾,冲激成潭,潭溢而又成溪泉。古人有诗赞曰:“一夜风雨过,遍山满飞龙。”九华山溪流以五溪最为著名,五溪是龙溪、舒溪、澜溪、漂溪和双溪的合称,汇流注入九华河。汇流处为五溪镇,是出入九华山之门户,青山映绿水,绿水浮青山,一派江南风光。瀑布以碧桃潭最为著名,被誉为九华山第一大瀑。

流域情况

九华河,起源于九华山分水岭北侧,又称五溪河、梅埂河。属长江Ⅰ级支流,跨青阳、贵池两县(市)。九华河发源于九华山七贤峰北麓,众多山峰下的涧水汇成溪水,称为龙溪,向北流经九华山风景区的闵园、九华街、乔庵、龙池、二圣,至青阳县庙前镇,始称九华河。入江段又称梅埂河。因龙溪、漂溪、双溪、舒溪、澜溪汇入九华河,故又称五溪河。河道全长39公里,河床底宽30-60米左右,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水质纯净,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九华河的源头为树枝状分布的溪涧,谷床陡峻,雨过则洪。庙前以下,河床逐渐变平缓。正常年径流量5.41亿立方米,最丰水年份可达8.43亿立方米,最枯水年份为4.22亿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5万亩。河道泄洪能力312立方米/秒。
九华山的山体基岩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山高坡陡,土壤含砂量大,结构力差,极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河道严重淤塞;洪水季节,堤防常被冲溃,形成内涝。为控制水灾并有效地利用水源,上游峡谷处建有多座小型水库和电站。
青通河长江I级支流。源于九华山东麓岔家岭附近的芙蓉溪、九子溪。自南向北流经朱备、蓉城、源桥、粽子店、童埠、新河口至铜陵市境内的大通镇入长江,全长53公里。河床宽20-80米,河口宽200米。河水流速在蓉城附近为0.5-1.5米/秒,最大流量为450立米/秒,最高水位为19.40米。上游河床多砾石、卵石、粗砂;中游河床弯曲,流势平缓;下游湖泊沼泽洼地,流水不畅,淤积严重,汛期长江水顶托至青阳县城蓉城镇,下游沿河两岸水灾频繁。从1971年起,全流域以疏浚河道为主,兼及农田水利建设,修筑青(阳)童(埠)公路,发展黄砂生产和灭螺防病等。
喇叭河:起源于九华山分水岭南侧,青阳县南阳乡境内。源自天台峰南的黄石溪、清阡溪,经南阳湾,汇东溪、华溪、考坑溪诸水,向东南方向至石台县六都注入太平湖。全长28公里,河床宽8-15米,属山涧溪流河,水位暴涨暴落。正常流量在0.2-0.6立方米/秒。河床陡峻,上游建有多梯级电站。两岸发育有石灰岩溶洞,以神仙洞、鱼龙洞最为著名。

地质资源

地质地貌

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白际山系)之一。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核心部位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形态万千、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

土壤

九华山土壤分为五个土类,即: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前两类分布于800-1000米以上地带,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
(1)高山土层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洼处,气候冷湿,植被为茂密的灌丛草地,覆盖度达95%。土体浅薄,厚不足50厘米。土壤质地较强,多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达60%,自表层向下递增。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
棕壤土—分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两类。山地黄棕壤,在九华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落叶成分增加,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是黄红壤向棕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土壤有着较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铝化作用。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且有少量高岭石三水铝石。土壤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较高。
山地梭性棕壤在海拔1000-1300米有分布。植被为山地矮林灌丛,乔木矮小,黄山松稀疏,土壤刻石以棕色为主,上部土层较厚。腐殖质层较厚,30厘米左右,具有固体粒状结构。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很高。
低山土层。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向黄壤或向棕壤过渡的土壤。土壤有着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剖面分异明显。腐殖质层呈暗棕色,粒状或核状结构;淀积层呈黄红色或黄橙色,块状结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
地下水
九华山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多以泉水的形式成为九华山涧溪的源头。尤其在山间盆地的四周,第一次花岗岩侵入与第二次花岗岩侵入的接触带,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温泉往往以群带的形式出露,水温一般在20℃上下,水质味甘美,可作为饮料上等廉价原料,浅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青通河、九华河喇叭河的河谷平原中,地面深6-7米处可见水,水量颇丰。青阳县城的自来水源就是取青通河的河谷平原中的孔隙水。

土地资源

耕地

九华山风景区范围内现有耕地面积约1027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3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平畈和冈丘地带。河谷平畈土地较平整连片,质量较好。分布在山冲、冈丘的耕地零散、坡陡、耕层浅,保肥保水性能差,有“碟子田,筛子塘”之说。耕地中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蔬菜、杂粮、油料、经济作物为主。

园地

九华山周边园地的面积约262公顷。主要有桑园、茶园和果园。桑园主要分布在东部乡镇,茶园主要分布在九华山周围。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阳县境内,以国营林场营造数万亩风景林、风景用材林为基础,于1992年七月由林业部批准成立。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400公顷,其中山场13876公顷,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相互依存,互为依托,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九华山成为观光、科考、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动、休闲度假等综合性旅游胜地。

林地

九华山林地面积约7900公顷。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8.5%,林地主要土壤类型为砂砾岩、石灰岩(页岩发育所形成)。大部分林地土层浅、肥力水平低。主要树种为落叶、阔叶和针叶常绿类型。

社区用地

九华山风景区居民社会用地约600公顷,人均用地182平方米。周边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河流两侧,依山傍水而建。山区受地形限制,傍山脚散落而建,有很大随意性。

其它用地

九华山风景区用地还包括交通与工程用地(约800公顷)、水域(约1467公顷)、草地(约320公顷)、未利用土地(约100公顷)。草地主要在酉华、新河等地,表土层浅,封山育林的树种少,开发为林地十分不易。裸岩地主要分布在笔架山脉及东部的酉华、丁桥等地的石灰岩地区,难以利用。

植物资源

概述

在全省植被分区中,九华山植被属安徽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区、黄山、九华山植被片,是中国东南地区植物荟萃之地。
九华山土壤条件好,海拔600米以下,主要分布黄红壤、红壤性土,600米以上分布暗黄棕壤、黑棕性土,山脊附近有小面积山地草甸土分布,沟谷、盆地有水稻土分布,土壤厚度一般60-70厘米,深处可达1-1.5米,给树木、花卉、药材等各类植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植被是风景游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植被茂密的地区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据调查,九华山共有高等(有胚)植物1463种,其中苔藓类126种,蕨类103种,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1215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分属176科633属

国家二级保护树种

金钱松—九华山中闵园、小天台、九华街、甘露寺等均有金钱松的分布,并且多数是胸径在30厘米以上,最大胸径达80厘米的大乔木。
银杏—九华山主要在真如庵、太白书堂等地有数株古银杏,胸径一般在1米左右,最大的胸径达1.5米以上,均为几百年树龄。
香果树—九华山有分布,但数量极少,目前仅发现在闵园去拜经台的沟谷边有一棵胸径近1米的大树。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植物。
花榈木—九华街东侧可见,但数量极少,一般树高10-12米,胸径0.5米左右。
毛红椿—甘露寺和九华街都可见有,一般树高12-15米,胸径60-80厘米。
紫楠木—九华山的紫楠木一般散生在海拔900米以下阴湿山谷中,闵园的龙溪两侧有少数几棵,树高8-10米。
鹅掌楸—为古老的孑遗植物,对古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叶形奇特,为世界著名观赏绿化树种。九华山仅在小天台发现有鹅掌楸植株。
杜仲—是中国特有的单属科、单种属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科学价值。九华山自然分布极少发现,偶见有零星栽培植株。
红豆树—分布在天台,蜡烛峰一带。高大乔木,树高一般12-17米,树围2.5米左右。其果似鲜艳的红豆,久藏色不变,可做项链、手镯等装饰品。

国家三级保护树种

天女花—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之一。百岁宫附近有3棵,树高10-12米。胸径0.4米左右。
短萼黄—为中国著名传统中药材。九华山上闵园有小片分布。
明党参—名贵药材。九华山外围丘陵地区有分布。
青檀—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对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九华山外围偶见。
猬实—为恶冬科落叶灌木,高2~3米。花大而美丽,园林栽培,供观赏。九华山外围偶有发现。
凹叶厚朴—对研究东亚和北美植物区系及木兰科系统分类有科学意义,同时又为中国用材和贵重药用树种。叶大浓荫,花大而美丽,亦为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九华山小天台、真如庵附近及中闵园发现有栽培或分布植株。
黄山木兰—花果甚美,是城镇园林优良观赏绿化树种。九华山分布极少。

安徽省保护树种

三尖杉—零散分布在小天台、中闵园、甘露寺等处,但数量极少。因三尖杉对某些癌症有疗效而名扬天下,尤其含高三尖杉酯碱,对血癌和淋巴肉瘤有显著疗效。
玉兰—九华山有分布,但极少见,目前仅在中闵园莲花庵附近发现有5株胸径达50厘米以上的大树。

其它名贵树种

青钱柳—分布于九华山小天台、九华街、甘露寺等地,多数为胸径50厘米以上,最大胸径达100厘米的高大乔木。它与“娃娃鱼”(实为东方蝾螈)、“叮当鸟”并称九华山“三宝”。
黄山松—分布于九华山海拨800米以上的闵园、天台、拜金台、真如庵等多处,因树形千姿百态,为著名的天然风景树种。九华山著名的黄山松有“凤凰松”、“黑虎松”等。
青栲—分布在九华山小天台、甘露寺九华街肉身殿附近等处,有数株胸径在1米左右的大树,树冠美丽,值得保护。
黑壳楠—九华山有极少量分布,目前仅发现在甘露寺旁发现两株胸径约70厘米的大树。
枫香—在九华山分布广泛,但仅有甘露寺、九华寺、小天台等处发现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最大胸径达1.5米。
三角枫—九华山分布广泛,但仅在九华街闵公墓附近发现个别胸径达1米的大树。
紫树—九华山有极少量分布,仅在小天台和九华街大悲楼后发现两株胸径在70厘米以上的大树。
檫木—名贵树种。九华街至天台均有分布。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之一。
④ 药用植物:明党参鼠曲草藿香通泉草丹参益母草
五味子、华东驴蹄草、鹅掌草等1000多种,其中华东驴蹄草为九华山特有珍稀草药。
⑤ 观赏花卉:杜鹃安徽杜鹃、四照花、圆锥绣球、秋牡丹木莲山梅花独蒜兰九节菖蒲等100多种,其中安徽杜鹃、秋牡丹、山梅花等分布在九华山海拔800米以上。
⑥ 菌类:分为低等真菌类和高等真菌两大类。类高等真菌类主要有虫草、羊肚菌、黄金银耳毛木耳、木耳、磨菇、香菇等。

酒店住宿

酒店名称
酒店地址
酒店位置
九华山旅友驿站
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游客服务中心旁
九华山/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承德山庄
九华山 柯村新区九华新街( 山下 近九华山长途汽车站)
九华山/山下
九华山涵月大酒店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南庄14栋
九华山/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盛华山庄
九华山风景区凤形新村60号
九华山/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金环酒店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灯塔新村165号
九华山/九华街
九华山登云楼大酒店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
九华山/山下
九华山舜泽大酒店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
九华山/山下
青阳县佛教文化大九华接待中心(溪兰山庄)
五溪山色大酒店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五溪新区五溪桥旁
五溪2公里
青阳县/九华街
是个理想的住宿地方

动物资源

九华山山高林密,利于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据调查统计,已知动物有253种,其中两栖类13种,爬行类24种,鸟类168种,兽类48种,分属28目69科。
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共二类8种,主要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小灵猫、苏门羚、大鲵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共三类6种。

圣山缘起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九华山

  九华山

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王族金乔觉(696 —794年),24岁时削发为僧,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登上九华,于山深无人僻静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几亩或数顷都不在话下,何况只是区区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应允,此时只见金乔觉袈裟轻轻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这使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金乔觉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连新罗国僧众闻说后,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
九华山

  九华山

,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九华山佛教至明初获得显著的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自唐代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真身宝殿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地藏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经两次重修。建筑面积为705平方米。 肉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因地藏为幽冥教主,佛门大菩萨,故地位在阎王之上。这里的地藏像与众不同,身躯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在地藏造像中可谓独一无二。
九华山

  九华山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塔东侧有明刻石碑《地藏圣迹碑记》,为明万历年间刘光复所撰写。与塔基相平处横一巨石,似人工洞顶,南面镌刻“磐石常安”横幅;北面雕着“神光异彩”四字。
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回廊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联,北边是:“誓度群生离苦趣,愿放慈光转法轮”。南边两副,一副题着:“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极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无穷尽,慧同日月常瞻依”。两副对联的首字连读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离地藏、终能修到“福慧”圆满。
佛教圣地九华山

  佛教圣地九华山

此殿庄严雄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宇面阔三间,进深16米,地面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面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有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着“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级石塔。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终年不分昼夜灯火长明。

佛事活动

地藏法会

据佛经记载,农历七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
九华山的肉身宝殿

  九华山的肉身宝殿

,这天,九华山在肉身殿举行隆重庆典,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金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七天,农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团)”等朝山进香。凡人数满百人即可组成一会,称“百子会”。百子会设香首和副香首。朝山途中香首高诵“南无幽冥教主本尊赦罪地藏王菩萨”,余众接诵“阿弥陀佛”。每逢地藏菩萨圣诞期,僧俗二众于肉身塔诵经拜菩萨通霄达旦,常见僧尼和信士一步一跪拜塔不止,求其超度亡灵、赦免罪孽、消除灾障、增加福寿。与此相应,各地还有类似会(团)汇拢九华,如“万胜老会“、“香山胜会“、“同人老会“等。
1978年以来,九华山佛教协会每年都举行“地藏法会”,或称“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悬挂“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法会”飘幡。来山参加地藏法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十方四众弟子及善男信女,逐年增多,盛况空前。今日肉身宝殿,成了朝山进香的香客和游览九华山的游人所必到之地。

追荐亡灵

这在九华山是一种经常可见的小型佛事活动。为人追荐,即超度死人,一般是在晚间举行。参加仪式的僧众多少,由每场佛事活动的申请者结缘(即募捐)多少来定,届时,由一法师率领,僧人分列两旁,敲击法器,焚香、礼忏,口诵《饿鬼经》,死者家属坐在一旁,使死去的人得到超度。

浴佛法会

亦称"浴佛节"或"佛诞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生日。相传释迦生时,有九条龙口吐番水,洗浴佛身。据此,每到佛祖诞生日,佛教徒便在大佛殿上用一盆水供奉太子像(即释迦诞生时像),全寺僧尼及信徒,以香烫沐浴太子像,作为对太子生日的纪念,它是佛教中最大的节日之一。建国前九华山曾多次举行过这个法会,但建国后却一直没有举行过。

旅游景区

甘露寺景区

上接九华街,下连大佛像景区,境内岗峦起伏,翠竹环抱,峰回路转,风光秀美。

大铜像景区

九华山正在开发建设的新景区,位于九华山北麓最大的盆地-柯村盆地南部,景区面积462.39公顷。它以佛教文化及地方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为特色,必将成为九华山国际性佛教道场的标志性景观。

九华街景区

位于九华街,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为香客游人集散地。老街店铺、寺庙林立,僧俗共处,农禅并重,是九华山人文景观荟萃之地。

九子岩景区

位于九华后山,有大小寺庙10余座,双溪寺背山依水,两股清溪环抱。垂云涧从十里高的云谷中奔腾出山,吼声如雷。涧口长200米的梯形悬崖上, 有瀑飞跌,辗转七折,如七匹白练垂空飘舞;由涧口缘石板道上行,斗鸡石、三斧石、象鼻石、“龟兔赛跑”等巧石扑面而来。

莲花峰景区

位于翠盖峰北,西洪岭南,上、中、下3个莲花峰统称莲花峰,最高峰海拔1042米。峰顶岩石极似盛开的莲花,“莲峰云海”为九华古十景之一。

狮子峰景区

位于九华山东北。周围有五指峰、九子峰、独秀峰等,峰形若雄师横卧。峰西峭崖悬空,峰东麓明代建有狮子庵、飞龙洞。

南阳湾景区

是九华山南大门,青山排闼,溪水长流。最著名的景点有神仙洞和鱼龙洞。神仙洞为旱洞,全长约1500米。洞内钟乳石形态殊异,景致集中。有“花海”、“麒麟送子”、“玉树琼林”、“珠玉卷帘”、“睡美人”、“百鸟朝凤”、“仙人列班”等胜景。鱼龙洞与神仙洞相距1000米,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于大中年间曾游览此洞并留下诗作。该洞宏深开阔,分东、南、西、北四海和两厅八宫,水陆兼程,路径平坦,景观疏落有序,移步态。

转身洞景区

地处高山盆地,海拔800米左右,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四周为千米以上的高山环绕,山石峻峭,林木苍翠,溪水淙淙,鸟兽出没,具有浓郁的原始情趣。

花台景区

位于九华山风景区西北部,南连天台景区,西接闵园景区,东部和北部分别是后山景区和河东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花台景区具有非常典型的花岗岩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瑰丽多姿。

天台景区

九华山海拔最高的景区,最高峰十王峰位于该景区。在约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奇峰怪石, 峭壁危崖,高台幽洞,梵宫古刹,建有著名寺院地藏禅林、古拜经台、大悲院、观音峰上院、翠云庵、道僧洞等,可观天台、青龙背、罗汉墩、蜡烛峰、金龟朝北斗、观音峰、钵盂峰、宴仙台、捧日亭、无底洞、太极洞、古佛洞等百余处名胜景点。

旅游景观

综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是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离青阳县杜村乡五阳村10公里,离九华山漂流15公里,去九华山漂流的可以从青阳县杜村五阳村走比较近!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佛教圣地:九华山

  佛教圣地:九华山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
游览九华山最好的季节是3月至11月。

九华街

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主要寺庙也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学校、旅店、商店、农舍,游人可在这里住宿,并以此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
走进这莲花佛国的山门,极
九华山

  九华山

目所望,发现这里所有的寺院与普通的皖南民居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寺院、尼庵与民居好像只有用颜色才能区分。在这里的寺院中也总能找到黛瓦、天井、马头墙,木雕这些鲜明的徽派建筑特点。九华山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这里有一种窗户叫做槛窗,一般的大型建筑上面,或家庭建筑上面都有这种槛窗。寺庙也结合了徽派。为了采光的需要,寺庙窗户比较大,有玻璃。还有一种窗户,这个叫裙板、腰板。上面是采光用的槛窗,再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天井,在徽派建筑中叫做泗水归明堂,一、二、三、四就是四个屋檐落下的水仍然归到明堂里,天井的作用是通气、采光肥水不流到外面去,仍然留在自己的家里,所以虽然是寺庙,但也把儒家的思想和徽派建筑融会在一起。 九华山的建筑,除了粉墙、青瓦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墙体高大的马头墙。在邻家房屋失火时能够阻挡外面的火势,保护自家的安全,因此也叫封火墙。圆通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青阳县城向西南六公里处),“莲花峰”东边山腰的平顶上,系地藏王菩萨金乔觉东渡入唐,卓锡九华一袈裟之地,属九华山佛教协会九十九座开放寺庙之一。
圆通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年间,历史悠久,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战乱时期,来九华山后山,带领将军察看地形,见山势峭拔,四季烟云飘渺,每逢秋高气爽,晨雾缭绕,红叶满山,群峦叠翠,环境优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莲峰云海”美景显灵,实为修道参禅,修身养心的宝地,遂在此建庙供佛。
九华山

  九华山

圆通寺
圆通寺现建有三圣殿;观音殿寮房等。2009年10月缅甸华侨刘国玺全家为寺院捐赠了释迦牟尼缅甸玉佛像,法身长8.48米,高3米,宽1.3米。住持释仁友法师发下宏愿,扩建寺院,先把玉佛从山下运到寺院,然后建设玉佛殿,山门殿;地藏殿;圆通殿;大雄宝殿;斋堂等。力争把圆通寺建设成有一定规模的道场,同时为九华山再添一旅游景点。

化城寺

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位于九华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莲池,名月牙池,传说为当年地藏放生池。

九华河

灵山九华山;圣水九华河。九华河漂流旅游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入口处,上接九华山大佛像景区,下连九华山风景区山门牌坊,(庙前六泉口至五溪望华寺,全长四公里)是进入九华山主景区的必经之地。金乔觉当年即是由此溯九华河而上,卓锡九华的。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九华河曲折蜿蜒,滩浅流急,群山环绕,奇峰林立。或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步不移而景换;或田园村落,粉墙黛瓦,足不至而神往。漂流其上,妙生百趣,无险而有惊;信步村落,风情别致,俗世而无尘。景区内还设有沙滩排球、山歌对唱、农家日子、田园生活等多种体验型、互动性休闲项目,将使您的旅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锦上添花。
“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工夫”。九华河漂流旅游景区必定会给您美好的九华山之旅留下最为美丽的印象!
九华河漂流景区交通:九华山下庙前六泉口——五溪望华寺(入口处:五溪——九华山公路六泉口大桥)。距离

莲花峰

莲花峰

  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九华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顶削尖,万瓣叠嵌,气势峭拔。远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位于翠盖峰北,西洪岭南,上、中、下3个莲花峰统称莲花峰,最高峰海拔1042米。峰顶岩石极似盛开的莲花,“莲峰云海”为九华古十景之一。 主要景点有乔觉禅林、神仙叨酒、云门峰等。

十王峰

九华山最高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
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肛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
九华山大佛像

  九华山大佛像

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天台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使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九华山陵园

九华山陵园距九华山主景区六公里,规划占地500亩,一直坚持以文明殡葬为主题,走特色景区路线、打造一流的生态陵园为目标来发展陵园。现已开发的福位产品有金刚宝座塔、六和塔两座节地型室内存放式建筑,另有系列特色产品罗汉塔、文化墓、寅苑等等。陵园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依据自身独特的山水文化,特邀杭州规划设计院将福位产品的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所有室外产品均掩映于山水之中,目前绿色面积占整个园区的70%,使园内到处都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使得九华山陵园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陵园。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是九华山打造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国际重要佛教道场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萨露天大铜像,地藏圣像突出了五个世界之最,一是地藏圣像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汉白玉莲花;三是选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墙;四是佛光池为世界最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的佛光池堪称世界第一。

民俗风情

进香

九华山居民农历春节为了祈求新年里平安幸福,会备齐香烛到肉身宝殿或住家附近寺庙进香。在进香路上,即使彼此熟识的人,也相顾无言。只有在进香完毕之后,才可以彼此致意,问候新年。

荤年素年

为了表示对寺庙僧侣的尊敬,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会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当地居民吃荤食,是为荤年。但到了第二天,人们就会用草木灰将锅碗瓢勺洗得干干净净,准备素食——在腊月三十日除夕那天吃斋过正年,是为素年。素食会一直持续到大年正月初三。

佛事节日

最主要的有佛诞节、佛成道节、观音会、地藏法会、九华山庙会和自恣日六种。
佛诞节: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在这一天过佛诞节,是佛教最大的节日
时间:农历四月初八;景点:祗园寺
寺庙活动:释迦诞生时,有龙喷出香雨浴其身。因此,逢佛诞节,九华山寺院僧尼齐集大殿供佛、诵经,并以香汤洁洗释迦佛像,称为浴佛法会。浴佛法会期间,寺院除施素供僧外,还举行超度亡魂(放焰口、烧法船)等活动。
佛成道节:意为释迦牟尼成道之日。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风俗习惯:九华山民此日有喝腊八粥的习惯,用红棘、桂圆、香菇、豆类煮粥,或自食、或施舍,以示对佛祖的感恩。
时间:观音诞日(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涅磐日(农历九月十九)
风俗习惯:逢这三个日子女子们就相邀成群,到附近的寺庙烧香拜佛,求签许愿,祈求母子平安。
地藏法会:地藏菩萨诞生日,传说新罗僧金乔觉亦于此日成道。
时间:农历七月三十(月小为廿九);景点:化城寺、肉身宝殿。
法会活动:九华山各寺庙要举行隆重仪式,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称地藏法会, 一般历时七天(七月三十~八月初六)。法会期间,香客们还组织百子会,朝山进香。百子会是说善男信女自动组织起来,虔心素食,挑担举旗,敲锣诵经,结伴进出。人数满百组成会、团,称百子会;达到两百人,则称双百子会。但也有二、三十人一组的,称小百子会。
九华山庙会:起源于唐代,相传唐开元(713~742)末年,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来九华山开辟地藏道场,苦行禅修七十五载,于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圆寂,终年99岁。金乔觉遗体置缸三年后,全身不坏,容貌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依佛经所说,金锁骸鸣,乃是菩萨应世,因而弟子们视其为地藏王菩萨转世,尊其为金地藏,在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景点:天台峰
庙会活动:四方信徒、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拜塔,朝拜天台,许多山民和手工艺者趁此机会互做买卖,民间艺人也来此献艺。
自恣日:意思是自行检查一年来的修行情况,是佛教又一重大节日,又称盂兰盆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节日活动:每逢此节,九华山寺院僧侣及信徒不仅供佛、拜忏、自恣,还会拜“梁皇忏”、拜“地藏忏”,祭祀祖先和超度十方饿鬼。

历代题咏

九华山歌(并序)
刘禹锡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20公里处。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余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见九华,始悔前言之易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累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藉甚乎人间!
送童子下山
释地藏(金乔觉)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梅尧臣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要与云峰近,将野客疏。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何时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郡楼望九华
杜牧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
李白等
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贲阳崖。(韦权舆)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宿化城寺阁
王安石
白云如驱羊,满谷不可量。散作兜罗锦,中藏宝月光。山窗夜闲静,时闻叶鸣廊。僧房杳清寐,佛炉篆余香。吟猿递空壁,宿鸟惊飞霜。起坐四面顾,芙蓉蔚苍苍。人生始得饱,岂必二顷粮。金地黄粒米,当味斋厨香。

九华山旅游注意事项

1、九华山风景区风景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莲花佛国”之称,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到佛教圣地游览,要入乡随俗,尊重宗教信仰,进入寺庙切不可出言不逊,在街上如果遇到僧侣请让他们先行,以示尊敬。不要随意向僧侣打听他们出家的缘由、日常的生活等敏感问题,这是很大的忌讳。
2、九华山风景区名寺名庙,分布较广,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1),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师傅”,对主持僧人称其为“方丈”、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2),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忌谈吐不当: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4),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3、进门:游客应当从左右两边的庙门进去,因为从中间的门槛跨进去,甚至站在或坐在门槛上,都是对佛祖菩萨的大不敬。
4、礼佛:拜佛时先双手合十,然后在佛像前右手蒲团跪下,然后将双手掌心向上与肩同宽,头叩下至蒲团,头抬起来时手掌翻过来伏在地,起身再合十。
5、上香:如果是信徒,不必多说,自然是在香炉里插三根香,所谓“烧三炷高香”。如果仅仅是随缘,也一定要插正,否则会被视为对佛祖不敬的。
6、登山:不要穿硬底皮鞋,较轻便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胶底布鞋才是正选,最好再穿一双厚袜子,防止磨出水泡来。九华山风景区的索道共有两处,百岁宫缆车和天台索道,如果步行上百岁宫则需要一小时,步行下来只需要30分钟,基本上只选择上行就可以了;天台景区主要是为了观赏山顶的天台禅寺,如果完全走上去会非常消耗体力,大约会比乘坐索道多走3.5个小时的上山路,如果乘坐索道,就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剩下的一千多个上山台阶就不那么困难了。
7、用餐时先问清价格再点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8、九华山风景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雾天气较多,景区内酒店条件有限,有条件不好及潮湿之状况,要敬请客人体谅与谅解。
9、九华山风景区内景区交通车属于公交性质,一般是车满才走。如果车没满就是十五分钟一班。
  1. ,九华山住宿要仔细了解情况,有些地方的质量还是较好的,有些地方就不一样,只能说这么多了,建议网上订房较为方便安心。

九华山庙会

九华山庙会

九华山庙会(19张)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山之一,又称“莲花佛国”。山中寺庙林立,香火旺盛,四方游人络绎不绝。每年金秋时节举办的九华庙会更是给予神秘的佛山增添了祥和安乐的气氛。
九华山庙会起源于唐代。相传唐开元(713--742)末年,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来九华山开辟地藏道场,苦行禅修七十五载,于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圆寂,终年九十九岁。遗体置缸三年后,全身不坏,容貌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
依佛经所说,金锁骸鸣,乃是菩萨应世,因而弟子们视其为地藏王菩萨转世,尊其为金地藏,遂在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四方信徒、香客云集九华朝山进香、拜塔、朝拜见天台,许多山民和手工艺才趁此机会互做买卖,民间艺人也趁此献艺,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九华山庙会。
1983年开始,九华山恢复了庙会活动,集大型佛事活动、商贸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每年庙会都吸引了国内外的朝山拜佛信徒和大量游客。
被列为国家旅游局重大节庆活动之一的九华山庙会,以其特有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内容,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旅游者前来九华山观光。
九华山庙会的内容由佛事活动,以旅游招商信息发布会、旅游业务洽谈会为主要内容的经贸交流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有板龙灯会,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梅戏演出、佛教音乐演奏会等。与此同时,九华山风景区还精心设计出旅游线路,让游人全面了解观赏到九华山的神姿。

吃住行游购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安徽九华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九华山是佛教圣地,历史上不仅僧尼要严格戒律,禁荤吃斋,而且严禁山民和游客食荤,千百年来,相沿成习,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久负盛名的九华山“素食”。九华素斋在造型艺术上属“以荤托素类”。既达到了形似,也追求神似,在原料上采用了传承寺院素斋,不纳荤腥,全部素食,而且是无污染绿色原料,体现了重返自然返补归真的神韵。来九华山旅游如果不品尝正宗的九华素斋,当为一大憾事。

九华山住宿条件舒适、齐备,高级宾馆、饭店、普通客栈,遍布全山景区,达200余家,有高、中、低档次的床位近2万张。九华山新街和老街都坐落着很多酒店和家庭旅馆,设施齐全,服务上流,并处于温润、阴凉的小区气候。游客、香客可自由选择,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乡游网上还比较可靠,建议旺季要提前预订。此外,还有含有专供香客住的净地和食用的素斋。[1]

池州到九华山路线:在九华山客运中心站坐池青九公交到柯村,然后在九华山汽车站买上山的公交票。
九华山的交通十分便利,处在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合肥黄山等城市之间,
宁波到九华山自驾路线:
宁波北仑(普陀山)---九华山:全程高速路共599.8公里 从宁波出发——杭甬高速往杭州方向——杭州绕城高速——杭宁高速往南京方向——长兴出入口往安徽方向——广德高速——宣广高速——宣城市——宣芜高速——沿江高速——铜陵市——合铜黄高速——青阳出入口下——直达九华山风景区,全程高速。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王菩萨道场,自唐以来香火鼎盛,现存寺庙99座,僧尼千余人,历代保存佛像1万余尊,居四大佛山之首,各类传世文物2000余件。九华山历代高僧备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尊肉身菩萨。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百岁宫无暇和尚真身被明朝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

九华山僧俗共处,在九华山街上有着众多的商铺,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的采购旅游纪念品。九华山特产中的云雾香茶,以“九华毛峰”、“地藏雀舌”和“东崖雀舌”名气最大;九华折扇在明代就已跻身名扇之林,清代是朝廷的贡品,现在已有20多个品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黄精有许多药用功效,久服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此外,九华山土特产还有金地茶、石耳(石皮)、竹笋、笋尖等,工艺品有竹编工艺品、瓷玉铜器等,也很受游人欢迎。至于佛物,对游客来说,也是来此佛国很好的纪念品。佛物有香袋、佛碗、佛珠、木鱼、经书、佛教音乐带(《五会念佛》、《地藏王》、《观世音》、《释迦牟尼》、《佛缘》)等。[2]

九华山特产

九华佛茶

九华佛茶乃九华山名优特产之一,这里的茶场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九华佛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黄精

黄精。在九华山普遍生长,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鸡头参”、“老虎姜”。加工考究,一般经九蒸九晒工序,通称“九制黄精”。黄精加工成品,油润、气香、味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温、安五脏、强筋骨、止寒热、填精髓之功效,能补诸虚,久服神清气爽,延年益寿之功效。

葛粉

九华山野生植物葛藤,根部富含淀粉,榨洗出白粉即为“葛粉”,其性凉、味甘,洁白如玉,清凉爽口,是夏季消暑的天然绿色食品。食法一般是先用少许凉水将葛粉拌匀后,再冲入开水即成,亦可以制成圆子、粉条等配菜烹饪。常食葛粉能清心明目,消火健身。为上等旅游保健食品。

竹笋

俗名“竹萌”、“芽芽”。九华山盛产毛竹和元竹,冬春笋芽出土,山农将部分不易成竹的笋芽采回,加工成笋干、笋尖、笋衣或笋片。竹笋味鲜可口,历来为九华山名特产。今九华街大小商店销售给旅游者的竹笋制品不仅品种多且数量大,极受欢迎。

竹编工艺

九华山盛产毛竹,质地优良,为竹制品生产和加工提供有充分的条件。传统的竹制品有竹椅、竹床、竹筷、竹碗、竹笔筒等,制作精细,常镌刻寺院、山峰、奇石等图案,久负盛名。香客、游人常选购作纪念品或馈赠礼品。

冰姜

主要原料是生姜的白糖,经过9道工序制成,是人们喜爱的佐茗食品,九华山一些商店和农户均有出售。

石耳

多年生植物,是一种真菌和藻的复合有机体。分布在高山悬崖上,俗称“地皮”。阴雨天像菇,故当地人又称“地菇”。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是高级绿色食品,产量不多,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