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福建省名胜四

一,九曲溪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它全长约9.5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中文名: 九曲溪
类别: 5A级风景区
地点: 福建省武夷山
沿河特色景点: 秀美美景,悬棺,竹排

基本介绍

九曲溪

九曲溪(4张)
福建省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而武夷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的西北角,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汇水面积)526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流至武夷宫汇入崇阳溪。52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列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有125平方公里,列入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有37平方公里,以及九曲溪生态保护区364平方公里。

九曲溪

九曲溪自然美景写真

九曲溪自然美景写真(12张)
武夷宫前,睛川一带为一曲。一曲就在九曲溪的最下游景色畅旷豁达,附近有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观音岩大王峰雄踞溪北,摩霄凌云,雄伟壮观,为武夷36峰之首。山峰顶大腰小,四周崖壁如削,唯有从峰南一条裂缝中攀援木梯才能到达峰顶。登顶四望,武夷36峰皆朝拱此峰,俨然“王者到尊”,难怪古人云:“不登大王峰,有负武夷游”。与大王峰相连者是幔亭峰,这里有一块叫汉祀台的方石,据说是汉武帝遣使臣来此祭祀武安君之处。 主要景点有:大王峰、幔亭峰铁板嶂、水光石等;
右折,从浴香潭北上,是为二曲。二曲一段幽深险峭的峡谷,武夷36峰中最迷人的玉女峰就在二曲西侧,与大王隔溪相对伫立在溪水旁。玉女峰南边有武夷山胜景“一线天”,它在灵岩伏义洞深处。主要景点有:玉女峰、仙榜岩仙馆岩等;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九曲溪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经雷磕滩,溪水折而向南,形成一人湾环,是为三曲。三曲南崖的小藏峰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据考证,船棺大约出自距今3400多年前的青铜器的时代,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葬俗。架于千仞绝壁之上,未知是如何架上去的,谜也。主要景点有:小藏峰、仙游岩、升日峰等;
卧龙潭,向北至古锥滩,为四曲。四曲胜景是隔溪对峙地两座巍巍巨岩,东为在藏峰,西为西钓台。然大藏峰横空盘立,倒影碧波,飞翠流霞。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绝。西钓台临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边垂钓。主要景点有:大藏峰仙钓台御茶园、小九曲等;
从题诗岩、小九曲北上至平林渡口,是为五曲。五曲是九曲中最为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林木葱郁的平林洲,洲上有隐屏峰、接笋峰玉华峰等名峰。隐屏峰下有著名的紫阳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处。玉华峰与隐屏峰相峙而立,风姿独秀。在隐屏峰之西有断续三霍截的接笋峰,峰下有“铁象石”,这里是进

九曲溪自然原生态风光

九曲溪自然原生态风光(17张)
入茶洞、攀登接笋峰门户,在峰顶可见天游峰瀑布。在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之间有“云窝”。这里依崖临水,奇石盘错,每当晨昏,云雾飘泊。主要景点有:云窝、武夷精舍、茶洞、隐屏峰等;
由此经北至老鸦滩为六曲。六曲是九曲溪中最短的一曲,但其景色又为最胜,被称
九曲溪漂流

  九曲溪漂流

为“武夷山第一胜地”的天游峰即在此。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名。峰顶有一览亭,纵目四望,溪、山全势一览无余。这里也是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处。六曲北岸苍屏峰下有水流迅疾的“松鼠涧”。沿溪上行500米即可到达武夷洞天佳境的桃源洞,宋代陈石堂、吴正理等曾隐居在此。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主要景点有:天游峰晒布岩仙掌峰响声岩等;
经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的獭控滩,是为七曲。七曲其北岸有武夷山风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54米。在峰顶四望武夷全景,座座山峰皆翘首向东,千山万壑尽皆匍匐脚下。主要景点有:三仰峰、天壶峰、琅岩等;
芙蓉滩东西为八曲。八曲水天空阔,碧水中怪石争奇斗巧,有上水狮石、下水龟石等石景 。 此曲有“水上动物园”之称。主要景点有:上水狮石、上、下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猫儿石、海蚧石等;
从幛岩附近的浅滩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九曲尽头是星村,放眼四望,平畴沃野,豁然开朗。 主要景点有: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等。
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曲序逆流而上。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从此逆流而上直至齐云峰下的星村镇,是为九曲。沿途无处不成景。所乘之舟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吃水浅、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漂流而下,当地人又把武夷山称为"四菜一汤",这起其中的"一汤"代表的就是九曲溪。

文学作品

1962年郭沫若曾作《游武夷山泛舟九曲》诗曰: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刘康毅 《 九曲溪 》
九曲溪

  九曲溪

九曲山溪泛竹舟, 人间仙景眼底收。蛤蟆吞天金龟梦, 象鼻吸水猿人头。
铁壁屏嶂玉女怨, 青剑裂石志士酬。三三六六一欸乃, 空谷萧鼓落日休。
青峰作杯水当酒, 醉我童心溪中游。飞翠流霞十五里, 杭州西湖应愧羞。

民间传说

相传唐尧时彭祖率领族人来到崇安居住,当时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俩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们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 ,并在九曲溪汇入崇阳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宫。

旅游资源

竹筏

游览九曲溪的水上工具是古朴的竹筏(古时"箄",当地人叫竹排)。坐筏观山,极目皆图画,丹
九曲溪竹筏

  九曲溪竹筏

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呈现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美。沿途看到奇峰相叠、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那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展示了大自然中极富韵味的参差美。武夷山以竹筏为游览交通工具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驾驭。它可以平稳地漂过深潭,也可飞快地滑下浅滩;可以灵巧地避开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剧地转弯。人坐筏上无遮无拦,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无噪音、无污染,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可以说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舟",即使是白发翁妪,仍可尽情漫游,遍览山水之美。[1]

漂流

是从武夷宫按曲序逆流而上。自崇桐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更加轻快、迅疾。游九曲,所乘之舟为8-9根去皮毛竹烤后扎成。吃水浅、浮力大,游人乘坐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九曲溪漂流而下,疾徐相间,既轻松惬意,又有惊无险,是现代旅游中颇带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悬棺

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经过碳14测定,白岩观音岩保存完好的两具船棺距今已 有三千多年,随葬的龟形木盘是具有商周青铜文化特征的遗物。
据考证,当年中国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扰,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悬空的绝壁上的呢?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推测为悬索吊下。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据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记载,当时浙江瑞安至福建连江一带的“安家之民”和“台湾土著”、“夷州民”在饮食起居、风俗习惯上非常相近,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在台湾偏僻的小岛兰屿的雅美人中间,这种葬俗保留至今。

交通

铁路

福州、厦门和泉州每天各有一班空调快速列车直达武夷山。从上海去武夷山已有直达火车,每天两班,(去福州的途经武夷山)不用再从上绕换车。火车站到景区的面的一般开价是20元
九曲溪悬棺

  九曲溪悬棺

,不过可以砍到10元。 没有火车直达武夷山的地方,可以先乘火车到福建邵武火车站或江西上饶火车站下车;然后可在邵武转乘巴士,1.5小时左右,或在上饶转乘巴士,4小时左右,就可抵达武夷山了。邵武至武夷山票价为20元左右,每1小时一班,空调豪华班车,时间为5:00-17:30;上饶至武夷山票价为30元左右,空调豪华班车,每1小时一班车,时间为5:30-17:30。邵武汽车站在火车站正对面,约100米距离;上饶汽车站离火车站较远,可坐三轮车或面的至上饶长途汽车站。

公路

福建省的南平、邵武和江西省的上饶是进出武夷山的口子,每天都有客车往返,其中从上饶到武夷山的班车票价为30元左右,4小时可到达;从邵武到武夷山车程3小时,票价20元左右。武夷山市区到各处距离(公里)
 
 
 
 
 
 
 
 
 
 
 
 
 
 
 
 
 
二,胡里山炮台
 
 
景区风光  
景区风光
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当初修筑此炮台用了五年时间。寨墙台基系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构筑的,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花了白银5万两才购得。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 1997年9月,胡里山炮台设立了荣光宝藏博物院,其中展出的一门小炮是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4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这样,胡里山炮台就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

简介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寨墙台基系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与泥沙搅拌构筑,坚固异常。炮台依山临海,视野宽广,隔海与屿仔尾互为犄角,控扼厦门港。东西长1.5公里,连同城堡占地1.3万平方米。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十分坚固。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炮台原装备着2门克虏伯主炮,及副炮2门,小炮10门,配炮兵140名。现存东炮台的主炮炮身长13.96米,炮口内径28公分,炮重48974公斤,全重59888公斤,有效射程1646米,经专家认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克虏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称。1989年底,在附近海中还捞起一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推入海中的我国自制铁炮,后来又在城堡北门地下挖出两门德国克虏伯公司1881年制造的小钢炮。
近百年来,胡里山炮台一直是军事禁区,1984年才对外开放。1986年,在胡里山炮台的前沿新建望归亭、盼归台,游客可以通过望远镜瞭望金门所辖的大担、二担诸岛。同时利用清兵营房兴办“世界古炮、宝剑、奇石、火枪陈列馆”。炮台后山岩石上有明隆庆六年,即1572年的七绝诗刻,为厦门现存最早的诗刻之一。

基本情况

胡里山炮台历史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2张)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日,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日。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胡里山炮台又叫荣光宝藏博物院,在厦门岛东部、厦门大学附近的胡里山上。始建于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鸦片战争中被毁。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募得白银10万余两进行重建,历时5年建成。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击沉日军“箬竹”型舰[2]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 地理位置重要,东距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是主炮台、指挥台,是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中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但是按照日方史料,该舰并非在1937年损失,而是抗战后期在附近海域被美军飞机炸沉。
克虏伯大炮的基本情况
二、战坪区主炮位——28生(280毫米)克虏伯大炮的基本情况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1888年9月,光绪帝旨允厦门要塞建造新式炮台,并饬令闽浙总督卞宝第“与洋商订购二十八生后膛炮两尊。”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厂,比较了各国工厂制造的大炮,最后决定购买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火炮。1893年,胡里山炮台两门克虏伯大炮自德国埃森港由“洋轮(埃森号)运至闽江口,起(调安)顿船厂,再造方舟,运抵厦门胡里山炮台安装妥当。在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编号为L/40C/86(毁于1957年)和L/40C/87(现仅存一尊)。

相关数据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大炮炮管尾部阴刻编号:No:6 FRIED KRUPP
*生产年代:
28生主炮:为1893年(清光绪19年)生产
15生副炮:为1881年(清光绪7年)生产
*大炮全炮重量:87123kg(不含缺损件)
*大炮体积:大炮总长度为13.13米;高4.6米;宽5.29米。
*大炮口径:28生;即280毫米(15生即150毫米)
*大炮膛线:84条
*大炮管长(毫米):11200
*大炮炮身重:(含炮闩、瞄准仪等辅件)48110kg

胡里山炮台各式大炮

胡里山炮台各式大炮(20张)
*大炮身管重:(不含炮闩、瞄准仪等辅件)44000kg
*弹丸(头)重:270~345kg *弹药装量:71.0~75.2kg
*炮轮轨道直径:7.36米
*大炮方向射角:360度
* 大炮弹(丸)、(火)药装填角度:-4度
* 大炮高低射角:0度~30度
* 大炮射速:每分钟发射炮弹数量1~2发
* 大炮发射量:可连续发射上百发以上。
* 大炮射程:7030-19760米(射击仰角在5度~30度)
* 两炮厂价:16万两白银有奇
* 海运及保险费(德国至闽江口):4万两白银(以厂价的25%计)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 二次搬运费(闽江口至胡里山):15079两白银
* 现存炮弹:28生弹头28颗(其中14颗穿甲爆破弹,14颗开花爆破弹。)
*兵员配备:清朝将弁120人;民国官兵133人。
厦门港炮台建成后,由于布局合理,火力强大,外国人称之为“厦门要塞”,而胡里山炮台的竣工,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厦门港航道的突出部,各种装备最优而成为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

项目介绍

一期工程各项目介绍

(一)兵营区硅像馆
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突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地位,在演武厅(官厅)一楼通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利用高仿真(硅胶)机器人,真实再现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
1、正厅(即作战指挥室),以沙盘方式展示厦门八大炮台特别是胡里山炮台的重要战略性地理位置,沙盘由清代厦门全图、厦门地形图、厦门附近地形图及海图等相关历史资料(主要是地图)拼接,缩放比例为1:2000000,采取技术手段为“光电”技术。
沙盘展示的主要内容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厦门岛东南沿海有白石头炮台、曾厝垵炮台、胡里山炮台、鸟坑园炮台、磐石炮台和武口炮台;龙海一侧有屿仔尾炮台和龙角尾炮台。八座炮台从1874年到1894年相继建成,在大大小小的海战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胡里山炮台修筑时间最长。胡里山炮台自清同治13年(1874年)清政府开始建造新式炮台,由于经费问题,炮台的修筑和大炮的购置一波二折,历尽艰难。在三任闽浙总督卞宝第、谭钟麟和边宝泉的共同努力下,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始“议办”,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筹办”、“展办”、“延办”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兴工”以及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竣工”,经过了二十二年,终于“凑集成数”,筑成炮台。
军事挂图、“震威”、“奋武”字幅出自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手笔,浓墨重彩地烘托出他们的鸿鹄之志、浩然之气,给人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2、议事厅(硅像的主要陈列场所)
主位为督建胡里山炮台的重要历史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依照他本人的画像,通过高仿真的硅胶塑造技术,还原出了一个“再生”的清朝水师提督,鲜活的展现出当时杨岐珍来台听汇报、查敌情、布置指挥的议事场景。仿古桌椅、八仙案几造型粗犷,通过他们的眼神和对话,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氛围。
副位为时任四大炮台台长,其中左手第一位为时任胡里山炮台台长纪升。
硅像馆特点
“一期工程重点项目—硅像馆”不同于传统蜡像馆。在材质方面,放弃传统蜡像材料,创新使用最新的高分子硅像材料,皮肤质感、面目神情与真人一般;在表现形式方面,采用超级写实主义表现形式;在工艺方面,有机联姻机器人科技与雕塑艺术,首次在国内景点、博物馆业内以“世界一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

流、中国第一”的硅像高仿真机器人(二尊)再现历史场景;在科技含量方面,硅像馆内的高仿真硅像机器人通过眨眼、说话、摇头、摆手等方式,生动再现清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增添硅像馆的活力和生命力。
3、台长室
驻台首领查阅战报、修憩的场所,摆放简单生活用品,“山还水活”字幅为杨岐珍亲笔提字的复制品。
4、接待室
将领小聚、接待来台传达战报将士和访客的地方,设置必备生活用品及工具,“墨梅图”为彭楚汉原作的仿制品。彭楚汉是筹建胡里山炮台的重要历史人物,籍着这支梅花,或许守台官兵和将领在作战间隙总是能想起家乡的后院吧。
5、勤务室
传令士兵和首领随侍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生活用具造型简洁,摆放必备武器,整体感受有序、洗练,呈现严谨、质朴、硬朗的战地作风。
配套工程战坪区部分
(二)历史再现一期配套工程战坪区部分
1、历史看墙:通过影雕形式,以“历史告诉我们”为主题展示克虏伯大炮鲜为人知的历史史料及厦门抗英抗日保卫战的情景。
2、克虏伯大炮炮弹展示区:模拟弹头、弹药分解展示。
3、克虏伯大炮弹头赏析室(暗道内):图文并茂解析克虏伯大炮专用弹头(即开花爆破弹和穿甲爆破弹)的构造和功能。
4、克虏伯大炮装配发射演示室:按军标通过多媒体三维演示方式展示克虏伯大炮11个组成部件装配及发射过程。
配套工程后山区部分
(三)历史再现一期配套工程后山区部分
1、击沉日舰史料馆:用闽南影雕展示当年中日报纸有关击沉日本“箬竹”型军舰的史料陈列场馆,集中反映了胡里山炮台炮作为主炮在1937年厦门抗日保卫战中击沉入侵厦门的日舰的光荣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智慧,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铁模”、铁炮陈列区:(文字介绍和实物)详细讲述“铁模”、铁炮构造、发射等情况。
3、朱批奏折:五幅奏折较集中反映出胡里山炮台从“议办”、“筹办”、“展办”、“延办”到“兴工”、“竣工”历时二十二年(1874年-1896年)的艰难过程。
4、山顶了望台:观海面、传旗语,为炮台的制高点。
5、红夷火炮区及真人操演:展示红夷炮阵及日常操练。
6、大弹药库:克虏伯大炮炮弹专门存放药包、药囊的库房。
7、考工(军)石互动场:有奖互动项目,饶有趣味地表现出当时入选炮台的炮兵必须经过的考试,每一位游客都可以小试身手,不仅有精致证书一本,还有奖金一笔,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量力而为。

二期工程各项目介绍

概述
历史再现项目未来二期工程在二十年文物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顺利通过的基础上,采取高科技手段、现代工艺和表现手法,建设幻影成像影厅、4D影院、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情缘资料馆、仿制红夷大炮发射表演区四个重点项目,充分展示胡里山炮台历史场景。
1、幻影成像剧场
(反映胡里山炮台购炮筑台和抗日战争
幻影成像剧场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半透镜特有的物理特性,运用实拍或三维技术手段,实现真实的模型场景和虚拟的幻影角色表演的结合,通过两幕场景回到当年如何建炮台,怎样运送组装大炮,到发射克虏伯大炮的镜头。并以厦门保卫战为史实,突出表现胡里山炮台和克虏伯大炮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这种新颖的历史重现,证明胡里山炮台所具有的军事意义和在中国海防史上的意义。
2、4D影院
(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厦门抗英保卫战)
4D特效电影是通过实景拍摄加上先进的数字立体三维制作技术,将声、光、电等各种虚拟现实环境巧妙结合,表现胡里山炮台抗英保卫战的光辉历史,逼真的战争场面将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深刻地感受胡里山炮台的历史印迹。
3、红夷大炮发射表演
(创新品牌)
“二期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红夷大炮清兵操演”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潜心打造的一项旅游产品,它以整个炮台为表演场地。该项目以胡里山炮台清兵操演红夷大炮作为崭新切入点,反映了明清时期厦门港炮台当年的军事盛况,仿古操演开创了亚、欧、美三大洲的“唯一”。红夷大炮清兵的历史原型为清朝八旗军中正红旗、正黄旗仪仗队列和操炮演示。其内容和形式运用背景音乐、八旗服装、盔甲、佩刀、战鼓和青龙大旗等,通过情景表演再现清代红夷大炮炮兵操演及发射(仿古演示弹)的过程。发射过程共11个口令,都是真实的。因为是演练,实际操演中采用示意过程。在实际操演中整个表演历时15分钟,共16名演员。为了还原红夷大炮的历史真实面目,我们三上北京,在故宫博物院广场测出了“天启年间”遗留的红夷大炮的实际尺寸,并用钢质金属材料仿制。大炮重达4吨,它放在炮台北侧的山岗上。竖立于胡里山炮台后山山顶了望厅原址的旗杆和醒目的青龙旗,是我们丰富再现历史场景的新文化创意。它是仿造清朝年间中国东南沿海炮台最高口径,最大的大清国青龙旗旗杆。此次仿造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尺度。旗杆高度16米,底部直径为39厘米,顶部直径为20厘米,祥云吊斗离地10.3米,青龙旗旗帜面积达12平方米,称得上“江南第一旗”。它将成为厦门港南岸的一个标志性景观。旗杆、青龙旗同红夷大炮清兵操演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品位,丰富了景区的产品结构。作为文化遗产地景区,把固态的文化遗产和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激活百年遗迹。
4、德国克虏伯图片展
图片展充分展示出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
至此,胡里山炮台形成了“两个核心品牌”和“三个中心”,两个核心就是我们的老品牌——克虏伯大炮和创新品牌——红夷火炮操演,三个中心:硅像馆、4D影院和幻影成像剧场。

建造历史

鉴于胡里山炮台被毁,同治13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考虑选址建造新炮台。后来,几任闽浙总督在其给皇帝的奏折中,都提到要在厦门建造新炮台。如光绪11年(1885年)6月闽浙总督杨易浚就在一分奏折中说:"闻厦门炮亦无多,当与巡抚提督诸臣商酌,次第办理"。
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9月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建议在福建建造新式炮台,购买克虏伯大炮,当时着重在闽江口及厦门港。光绪皇帝依准,这是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第二年,卞宝第着手筹办。他一方面委托皋司(即按察使)奎俊与德商上海信义洋行谈判购买大炮事宜。
不久,卞宝第死于任上,胡里山炮台的建造和购炮便无下文,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费。据当年估计,建造炮台、购买大炮,共需要30万两以上的大银。那时,兵饷积欠累累,京饷不能周转,福建银根很紧。于是,继任的闽浙总督谭钟麟决定停购大炮。没料到,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商人害怕利益受损,竟怂恿德国使臣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外交部兼外贸部)施加压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则以“合同已立,未便更张"为理由,责成谭钟麟 "妥筹办理"。 谭钟麟与同僚商量,请求清廷参照山东的做法,截留新海防捐税来补充购买大炮不足的资金。获得皇帝批准后,便改"停购"为"展办"。展办了2年,至光绪19年(公元1893年)5月,已有资金加上所截留的捐税还是不够买炮。于是,他一方面请清廷将新海防捐捐展延一年;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就是这样,资金还是不足,只好又向德商上海德华银行贷一部分款。正在此时,谭钟麟调任,他的继任人边宝泉依此照办,凑足经费。尽管购炮合同推迟了两三年才履行,但谭钟麟认为:凑足了购炮资金,购买了克虏伯大炮,对于加强海防有所帮助,而且也履行了合同,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底,2门28生克虏伯大炮由洋轮运抵闽江口起顿船厂暂放,再造方舟,于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转运厦门,由2艘军舰"琛航"、"靖远"号护航,由候补知县李麟瑞押运,监工张启正带着器具、工料和工匠到厦门,起驳上台、安置完妥。现在大炮炮筒尾部上端,清晰地刻着克虏伯兵工厂的徽标、厂名、编号、阴文"1893"及中文"左"、"右"、"后退"等字样,可见,这是专为中国生产的。
边宝泉于光绪23年(公元1897年)3月台票8日,邀请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北洋水师教习沙尔(德国人)及经销商上海信义洋行行主罗先苞(德国人)等人,前来胡里山炮台联合验收,得出炮台及大炮完全合乎要求的的结论,当即将新安装的28生克虏伯大炮每门演放3发,炮弹落在大担海面,致远25-26里,炮台毫无损伤,确属工坚料实。边宝泉于这一年12月18日,向光绪摆皇帝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2000年6月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处,给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寄来了一份德国克虏伯公司历史档案馆保存的资料-《1871-1912年出售给中国的大炮统计表》,资料表明,胡里山炮台的2门28生大炮为1892年订货,1893年出厂,编号为L/40C/86和L/40C/87;来函还附有5名中国清朝军官于1890年在克虏伯公司学习操纵大炮的照片。
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吸取了西欧各国特别是德国建造炮台的经验和长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成了一座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的大型炮台。台面不用岩石、水泥,而采用厦门民间的"三合土",以防止敌方炮弹飞来,岩石、水泥被炸,成为杀伤的"弹片"。"三合土"即灰、沙、土拌以乌樟树汁、糯米浆、红糖、草纸巾,黏性极好,坚固无比,闽南称为"红糖三合土"。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炮台,既是欧洲款式,又保留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兵营 内22间房那拱券式的屋顶),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建设者们还考察、比较了各国各厂生产的大炮,最后决定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以秘密方法炼制精钢,所有构件一律用全钢,并为后膛炮,炮门另用横闩。价格虽然贵了一点,但不易损坏,经久耐用。所以,他们决定采购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

主要数据

胡里山炮台主要数据
1、胡里山炮台数据
l 动工时间 清光绪20年(公元1894年)3月初8日
l 竣工时间 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11月初8日,工期2年8个月。
l 炮台规模 东西2个炮座,台面宽35丈8尺5寸。清制每尺0.32米,合114.72米;台后阔22丈4尺,合71.68米。
l 城堡面积 13000多平方米。
l 附属设施 东西护炮炮座、暗道、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围墙、城门、石沟、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
l 工料费 86950余两银(应为库平纹银,而非规银,下同;1纹银:1.096规银,备考)。
2、28生克虏伯大炮数据
l 生产年代 公元1893年(清光绪19年),15生生护炮及双轮小钢炮为1881年(清光绪7年)生产。
l 口径 28生,即内径280毫米。
l 膛线 84条。
l 炮重 82700余斤,清制,每关平斤为604.53克,合49979.745公斤,即50吨(不包括炮轮轨道、炮架零件起重机器、千斤柱、铁炸钉等)。
l 炮长 合36尺9寸,清制,每海关尺为0.3558米13.13米。
l 炮轮轨道直径 7.36米。
l 炮高 4.2米
l 炮宽 5.29米。
l 现存炮弹 29颗。
l 方向射角 360度。
l 射程 16000米。
l 两炮厂价 16万两银。
l 海运及保险费 (德国至闽江口)以厂价的25%计算。
l 二次搬运费 (闽江口至胡里山)15079两银。
军事价值
胡里山炮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炮台规模较大,设备完整良好,成为中心炮台、指挥台,外国人称它为"厦门要塞"。现在将能查到的各炮台的配备向各位介绍一下: 胡里山炮台 28生大炮2门,15生护炮2门,双轮小钢炮12门。磐石炮台 21生大炮2门。白石头炮台18生大炮1门。
屿仔尾炮台 18生大炮1门。
以上大炮均为克虏伯兵工厂生产,其余炮台配备自制铁炮。
从厦门港古炮台及其大炮之多、之大、之精、之坚,可证明厦门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说它是"八闽门户,南天锁钥",毫不夸张。厦门港古炮台遗址,是研究我国近代史、军事史、海防史、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

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9年冬至2000年春,应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管理处之邀,国家文物局专家任杰、中国历史博物馆王冠倬研究员、中国革命博物馆肖贵洞研究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阮家新研究员、韩奎元副研究员、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鉴定小组组长郑国珍副研究员、副组长林存琪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先后到胡里山炮台实地考察、调查研究。
学者们以其学术专长、深厚功力和丰富阅历为基础,在大量查阅中、英、德、日、法、俄多国文献资料后,一致认为:胡里山炮台珍藏的28生克虏伯大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早、最完整、保留在炮台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最大,指现存地面火炮中,其重量、体积、长度最大;最早,指其制造年代为近代大口径火炮中之最早者(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门克虏伯大炮,1884年生产,但口径只有240毫米);最完整,指其全部结构,包括炮身、炮架、滑轨及炮台工事,都完好无缺,至今还能上下左右转动自如;海岸炮,指其设置地点与用途,以区别于舰载火炮。结论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岸炮",可以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军事史和火炮发展史上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据此,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胡里山炮台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经过审核,2000年8月24日,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珍藏的28生克虏伯大炮,以"现存最大的海岸炮"文物资格,荣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这是我国文物申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获得成功的第一例(查《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记载,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列为"规模最大的墓葬",是以"建筑与结构"类项申报而不是以"文物"类项申报的。)2000年9月25日,在经过领导、专家、群众广泛评选、投票之后,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厦门市20名景","胡里炮王"榜上有名。

历经沧桑

清光绪年间,胡里山炮台编制炮兵140名,由守备(相当于团长)率领,设管带(相当于台长)1 名,左、右旗官(即左、右炮长)各1名。清政府被推翻后,胡里山炮台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所属的海军接管,民国3年(公元1914年)以后,炮兵编制为120名,由总带(上校)率领,设台长(少校)1人,左、右炮长各1人。
1900年8月间,日军曾企图借口厦门的日本寺庙东本原寺被焚事件,突然派海军陆战队登陆海口,布岗设哨,妄图独占厦门。此举激起厦门人民的义愤,群起反对日军的侵略行径。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官兵们立即脱下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和海面上的日本军舰,并发出通牒:日军陆战队如果不立即撤兵回舰,就立刻开炮,把日本领事馆炸平,把日舰击沉。在其他国家驻厦领事馆官员的调停下,日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平息了这一事件。事后,厦门人民纷纷到胡里山炮台向官兵们表示慰问。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广州总统府,公开背叛孙中山。广州革命政府曾派代表到胡里山炮台动员官兵不要追随陈炯明,继续效忠革命政府。炮台官兵立即响应,宣布脱离陈炯明,支持孙中山。
1923年4月孙中山先生派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李烈钧乘"永丰"号军舰(后改名"中山"舰)来厦门,会晤驻军司令臧致平,商讨闽粤军务,并视察胡里山炮台,检阅炮兵作战演习。李烈钧对胡里山炮台装备之强及炮兵训练之精熟非常称赞,誉为全国第一;对炮台官兵效忠革命政府表示感谢和慰问。
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任命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臧致平宣布对孙传芳(北洋军阀政府任命的福建督军)独立,并与浙江卢永祥联络,企图驱逐孙传芳出福建。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杜锡圭命令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率领"海容"、"应瑞"2艘巡洋舰和陆战队前来攻打厦门。7月30日上午,胡里山炮台发炮迎击,有一发炮弹几乎击中"海容"号舰尾,2艘军舰慑于炮台火力,快速开往鼓浪屿后停泊,藉公共租界作为屏障。2天后(8月1日),2艘乘微雾之夜,悄悄离开厦门海域。
1924年4月,臧致平撤兵离离厦,准备与杨化昭合兵,取道漳州、龙岩、长汀进入江西。胡里山炮台发炮射击与之对立的屿仔尾守军王献臣军队,掩护臧致平部队乘帆船顺利渡海。
1928年5月,奉系军阀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率领"海圻"、"海琛"、"肇和"3艘巡洋舰南下,想攻取厦门,以扩展奉系在南方的势力。因慑于胡里山炮台大炮的威力,不敢贸然进港,停泊在金门海面。5月12日深夜,"海圻"、"肇和"2艘突然驶近厦门港,胡里山炮台立即发炮阻击,磐石炮台和白石头炮台也接着发炮。双方炮战1小时,2舰不敢前进。第二天,这支舰队就掉头北上了。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派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厦门,遭到胡里山炮台的猛烈还击,打中日舰一艘。日军进攻失败,拖着受伤的军舰离去。在这次战斗中,炮台受到日机轰炸,当场牺牲5人,受伤12人。为安全起见,炮台官兵就用嵩屿铁路遗弃的铁轨拌以水泥,给炮座加了围墙和顶盖。
1938年5月,日军再次进攻厦门。这次不敢从南部正面进攻,改从东北部的何厝、泥金、五通一带偷袭登陆,攻下厦门岛。当时,厦门-集美海峡被日军封锁,国民党守军逃无退路,一部分败兵躲进胡里山炮台,凭借克虏伯大炮及坚固的工事进行抵抗,日军久攻不下。后来,国民党政府只好求救于各国驻厦领事馆协助,最后由英、美两国派舰船把胡里山炮台的守军运走,炮台就陷落敌手。日军占领炮台之后,保留2门主炮,把护炮拆毁搬走,又在后山修筑了一个榴弹炮台,炮口对着厦门市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又重新接管胡里山炮台。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胡里山炮台。当时,2门克虏伯大炮完好无损,炮台内存有各种炮弹100多发。西炮的炮筒上还刻着:"昭和25年大日本皇军松本连队占领全厦要塞"字样。解放军战士见了,将这些字刮掉,重新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阳部队于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纪念"的字样。
1952年以后,胡里山炮台由陆军移防给海军岸炮部队驻守;1958年以后,海军岸炮部队撤走,由陆军接防。驻军先后在炮台前沿加修了"三合土"的掩体工事,至今尚基本完好。
1957年间,厦门铁工厂(叉车石前身)建石初期,缺乏原材料,经厦门造船厂介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准备再拆东炮时,消息传到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出面制止,东炮得以保存下来。西炮被拆解后,大部分另行加工,改造为机器部件。另尚余一段收缩筒,于1983年7月保存到厦门市博物馆
1958年西炮座曾设立广播站;1973年,西炮座顶端建了了望台。
1984年5月23日,为了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旅游业,经过批准,驻军撤离炮台,交给厦门市旅游局开辟为旅游点正式对外开放。

其他相关

炮台园林

站在城墙上,史见整座城堡被古榕、相思树和绿草掩覆着,外有护城河,内有巡逻道,城墙上下互通,战壕内外相接,城中有城,门内有门。南半部炮台兵营区,从"震"、"奋武"两门进出。正对两门,有一幅巨型辉绿岩浮雕,再现当年炮台建造、巨炮安装的宏伟历史场面。东城门到"震威"门之间,有两株古榕从石壁间破隙而出,盘根错节,凌空而上,俨然是"榕根浮雕"。正对东城门的瀑布叠泉,与波涛海浪应和,在雄浑中增加几分妩媚。
北半部是炮台园林,绿地、小品、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点缀其间。西侧,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首七绝: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
这首诗的作者丁一中,号少鹤山人,江苏省丹阳人,1567年任泉州府同知,撰书镌刻此诗的年代为明隆庆6年(公元1572年)秋9月6日(丁一中在鼓浪屿日光岩巨石上镌刻"鼓浪洞天"为公元1573年,即晚了1年)。可见,胡里山在作为军事要塞的同时,又是一个登山观海、寻芳探胜的大好去处,古人早就发现并重视它的价值

克虏伯大炮数据

*大炮炮管尾部阴刻编号
No:6 FRIED KRUPP
* 生产年代:
28生主炮: 为1893年(清光绪19年)生产
15生副炮: 为1881年(清光绪7年)生产
* 大炮全炮重量: 87123kg(不含缺损件)
* 大炮体积: 大炮总长度为13.13米;高4.6米;宽5.29米。
* 大炮口径: 28生;即280毫米(15生即150毫米)
* 大炮膛线: 84条
* 大炮管长(毫米): 11200
* 大炮炮身重:(含炮闩、瞄准仪等辅件) 48110kg
* 大炮身管重:(不含炮闩、瞄准仪等辅件) 44000kg
* 弹丸(头)重: 270~345kg
* 弹药装量:71.0~75.2kg
* 炮轮轨道直径:7.36米
* 大炮方向射角:360度
* 大炮弹(丸)、药装填角度:-4度
* 大炮高低射角:0度~30度
* 大炮射速:每分钟发射炮弹数量1~2发
* 大炮发射量:可连续发射上百发以上。
* 大炮射程:7030-19760米(射击仰角在5度~30度)
* 两炮厂价:16万两白银有奇
* 海运及保险费(德国至闽江口):4万两白银(以厂价的25%计)
* 二次搬运费(闽江口至胡里山):15079两白银
* 现存炮弹:28生弹头28颗(其中14颗穿甲爆破弹,14颗开花爆破弹。)
* 兵员配备:清朝将弁120人;
民国官兵133人。
本表根据德国克虏伯档案馆提供的《280/L/40数据一览表》,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兵器研究所的《胡里山炮台280mm克虏伯火炮11个部件和全炮重量一览表》(大炮实物测绘计算),并参阅《光绪朱批奏折》和清朝《克虏伯炮说》、《克虏伯炮操法》、《克虏伯海台炮管理法》等文史材料整理而成。
交通线路:2路、35路、86路、47路、503路、20路、859路、659路

相关荣誉

1999年冬2000年春,中国文物专家、军事科学学者,多次莅临炮台考察,认定胡里山炮台的28生克虏伯大钢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海岸炮,“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入《2000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大全》,并于2000年8月24日在上海“2000年大世界基尼斯记录颁证晚会”上公布,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这是中国以文物申报基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的第一例。

旅游指南

交通
公交35、135、96、812、616、618、531、503、811、809、87、86、48、47、29、22、501路、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胡里山炮台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厦2线、厦20线、厦59线都可到达。
门票:25元
开放时间:07:30 - 18:00
清兵巡道表演时间:每天早上10:30分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位置:厦门市思明区曾厝安路2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胡里山上
最佳旅游时节:春秋最佳。初夏也不错,冬季较温暖,每年8月前后,是台风多发季节,要多关注气候情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