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前身为蔚县小五台山林场、涿鹿县杨家坪林场及岔道林场的山涧口营林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1983年11月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天然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
保护区管[1]理局为正处级建制,直属河北省林业局。2004年省森林警察总队在保护区成立了小五台山森林警察支队。2006年王喜洞林场划归保护区管理,面积3293 hm。保护区实行管理局、管理区和管护站三级管理体制。即管理局下设杨家坪、山涧口、金河口三个管理区,保护区设有16个管护站,王喜洞设有5个管护站。管理局机关下设8个职能科室即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资源科、宣教科、经营科、防火办。
地理位置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冀西北山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km,南北宽28km总面积21833hm。保护区地处蔚县、涿鹿两县境内,北距张家口市150km,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接壤,距北京市区125km。周边绵延200公里,涉及12个乡镇202多个村,总人口约20万。109国道自东向西、112国道自北向南穿越保护区;西邻张石高速,东接张涿高速;京包、京原铁路南北相间,交通便利、地理区位十分重要。随着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保护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历史文化
保护区所在地涿鹿乃轩辕故里。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仍保留)。炎帝、黄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涿鹿县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态般地聚集了炎、黄、蚩的遗址遗存,在全国也是唯一的一处,涿鹿县也被誉为是“三祖文化”的发祥地。蔚州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自古便是先民聚集之地。商代在此建立代国,并建都于代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代为一郡;汉代刘邦统一全国,分封代国,立兄刘仲为代王。飞狐古道,又名蜚狐陉,太行八陉之一,是历史上燕赵通胡的要道,蔚州乃此商道重镇,商旅必经之地,至今这里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剪纸、铁树花、贡米、小吃等。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小五台山丰富的自然遗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古老画卷。
自然资源
地质地貌
小五台山地处太行山、燕山和恒山三山交汇地带,属大背斜构造,称小五台山大背斜,属恒山余脉,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又因别于山西之五台山,因此而得小五台山之名,其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成因的中、亚高山地貌。它与北部以堆积成因的蔚县盆地地貌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山体剧烈抬升和强烈切割,形成了小五台山区以五个主峰为主体的众多山峰和峡谷,多数山坡坡度在35-70度左右,海拔在2000m以上的山峰有134座,最著名的东、西、南、北、中台五座山峰,海拔均在2600米以上,其中主峰东台海拔2882m,为河北最高峰。
气候水文
保护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夏季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年平均气温6.4℃,一月平均气温-12.3℃,七月平均气温22.1℃。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山麓风速2m/秒,逐渐向山上增大,最大风速可达20m/秒。山下降水量年平均420毫米,山腹以上降水量逐渐增大,最多年达700毫米,雨量集中于7-8两月。初霜9月上旬,晚霜5月下旬,生长季60-80天。
由于海拔较高,山体自下而上气候差别较大,具有四季同时垂直分布现象。海拔1000-1300米低山或丘陵,为暖温气候带,平均温度5-6度,无霜期130—140天;1300-1800米的中山下部,属温湿气候带,平均温度4-5度,无霜期100-120天;1800-2500米的中山上部,属冷温气候带,年均温度2-3度,无霜期80-90天;2500米以上的亚高山,属高寒湿润气候带,年均温度0-2度,无霜期约60天,盛夏始见春色,7中旬繁华正茂,9月中旬初雪,冻结期长达5—6个月。
保护区水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充沛,主要水源是降水、地下水和潜水等。由于谷深坡陡,落差大,常常形成急流和瀑布。五个主峰和东、西灵山成为天然分水岭。北、西两台之水注入定安河。南、中两台之水注入壶流河。定安、壶流河汇流后注入桑干河。东台之水与中台部分流水汇流后注入拒马河,东、西灵山之水汇入永定河。保护区是永定河、大清河的重要源头,每年向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及大清河上游拒马河流域注入大量的清洁水资源,为京津及其周围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保证了本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
森林资源
保护区保存了华北地区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京津冀地区的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787 公顷,占总面积的86%,有林地面积10576.0 公顷,灌木林地2657.0 公顷,非林业用地3046 公顷,占14%,森林覆被率60.6%(1997年),根据保护区调查现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5.4%。森林总面积10907 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83975立方米,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8234 公顷,蓄积448473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272 公顷,蓄积112280 立方米;混合起源的面积401 公顷,蓄积23222 立方米。按优势树种分:桦树林面积6532 公顷,347429 立方米,落叶松林面积1521 公顷,蓄积108379 立方米;油松林面积1385 公顷,蓄积76578 立方米。
保护区的森林和植物群落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甸4个植被型组,31个群系。针叶林包括华北落叶松林、臭冷杉林、白杄林、青杄林、杜松林、油松林、侧柏林,阔叶林包括蒙古栎林、桦树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杂木林等。灌丛灌草丛包括胡枝子灌丛、悬钩子灌丛、绣线菊灌丛、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等。亚高山草甸包括五花草甸、嵩草、苔草草甸。
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明显,形成典型的垂直分布带谱。其植被类型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可划分为下列七个垂直分布带:
(1)亚高山草甸带:位于小五台山垂直带谱的最高部,阳坡2100米以上,阴坡2500米以上均属此带。本带有绝对优势植物种类为草本植物,其特点是随着海拔的增高,植株逐渐矮化,在顶峰部位以莎草科的高山蒿草、矮草和云间地杨梅等为优势种。
(2)亚高山灌草丛带:分布于阴坡2400—2500米,阳坡2000—2100米,位于草甸带与森林带有过渡地带,宽度50m左右。主要树种为硕桦。混生的灌木种类尚有密齿柳、蔷薇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地榆、乌头、蒿草等。
(3)针叶林带:分布于阴坡2000—2400米,有的地方下延至1700米,阳坡分布于1900—2000米。建群树种为华北落叶松、云杉和冷杉。杜松在此带呈零星分布。
(4)针阔混交林带:此带在山地阴坡的宽度较窄,约界于1700---2000米之间,而在阳坡则分布于1400---2000米的海拔范围内。主要树种有华北落叶松、云杉、臭冷杉、白桦以及辽东栎等。
(5)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300—1700米山地的阴坡。建群种为白桦,其间零星分布有云杉。
(6)油松林带:分布于1200—1600米之间的阴坡、山梁和半阳坡,是落叶阔叶林带被破坏后,人工栽培形成的暖温性常绿针叶林带。
(7)次生灌草丛带:分布于1200—1400米的低山梁顶、阴坡和阳坡山麓,是原始落叶阔叶林遭毁灭性破坏后形成的灌草丛。
植物资源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植物区系的中心地带,使该区不仅有华北植物区系的代表植物,而且还有东北和华中植物区系的植物以及一些具有热带亲缘的植物。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是华北保存自然植被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06科486属1350种,占河北全省总数的50%。种子植物多达1292种,隶属于94科383属,其中草本植物622种;木本植物143种,蕨类植物47种,裸子植物11种。共记录真菌和粘菌135属468种,其中新种7个,国内新记录种36个,新组合种1个。
众多植物种类中包括小五台山特有种小五台蚤缀、小五台紫堇、小五台风毛菊、小五台柴胡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除野大豆、核桃楸、刺五加、草黄麻、北重楼、小丛红景天、膜荚黄耆、蒙古黄芪、软枣猕猴桃、木贼黄麻、胡桃等之外还有兰科植物16种,如手参、二叶兜被兰、大花杓兰、斑花杓兰、北方红门兰、沼兰、尖唇鸟巢兰、小斑叶兰等;河北重点保护植物白杄、文冠果、美蔷薇、芍药、白头翁、银莲花、金莲花、油松、三籽两型豆、绣线菊、红景天、野罂粟、华北珍稀植物臭冷杉、杜松、青杄、等70余种。资源植物多达16类,其中药用植物多达713种,如刺五加、党参、桔梗、秦艽、沙参、花楸、山楂、木贼黄麻、单子黄麻、独活、大黄、防风、苍术等。
动物资源
野生陆生脊椎动物有4纲18目49科137种,其中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2400只左右)、金钱豹(20只左右)、金雕、白肩雕、大鸨5种,国家Ⅱ类保护动物有大鵟、鸢、苍鹰、雀鹰、白尾鹞、鹊鹞、燕隼、红隼、勺鸡、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黑卷尾、豺、兔狲、斑羚16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中杜鹃、绿啄木鸟、黑枕黄鹂、狐、貉等41种。
昆虫资源
据初步调查昆虫资源有1500余种,隶属16目130科。其中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居多,占总种数的52%。其中豹蠹天蛾、深色白眉天蛾、北方兰目天蛾、暗脉粉蝶、台湾雄蜂等100余种昆虫,为河北省新纪录。其区系属古北区中亚亚区及东北亚区。
科研科普
1.科学研究
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现已建成野生动植物救护站、森林防火监测中心、气象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监测指挥中心、标本馆、展厅等技术基础设施,并对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社会经济等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了《褐马鸡能量代谢研究》、《褐马鸡生境选择与生境质量评价研究》等课题研究。2010年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完成了“小五台山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研究,撰写了《小五台山植物志》。聘请徐志华高级工程师,组织完成小五台山昆虫资源调查,撰写了《小五台山昆虫资源》。
2.科普活动
保护区除了保护、研究外,还肩负着科学普及的任务,多年来,保护区面向学生和自然爱好者,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习、夏令营和科考活动。先后被张家口市科协、省科协、宋庆龄基金会等部门命名为“张家口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宋庆龄基金会野生生物基金管理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院校将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3.对外交流
2007年9月16日,保护区同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六个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单位成立了中国姊妹保护区,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并商讨制定了《中国褐马鸡姊妹保护区章程》。形成保护褐马鸡的共同体,旨在争取国际国内项目援助,促进与国际国内组织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褐马鸡的保护地位和保护区的知名度,逐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共同发展。
二,燕塞湖
燕塞湖,地处燕山脚下,位于旅游名城山海关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典雅,是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山海关火车站六公里,秦皇岛火车站十公里,交通方便,是秦皇岛市旅游开发较早的景区之一,1984年被定为河北省旅游定点单位。 经过不断开发和完善,景区迅速成长,己具备国家4A级景区水平,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简介
燕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7华里的峡谷间,是万里长城东起的第一座人工湖。亦称石河水库,是1974年筑坝断流蓄水而成。因地处燕山要塞而得名;15平方公里宽阔的
湖区,宛如画境:两岸的峭壁悬崖、重峦叠嶂,映得湖心苍翠晶莹;崖畔怪石嶙峋,又恰似石林景色,使人且不暇接。鸟语林位于燕塞湖风景区。拥有100余种珍稀鸟类。燕塞湖是万里长城东起的第一座人工湖。亦称石河水库,是1974年筑坝断流蓄水而成。石河,原是一条害河,每年夏秋两季,群山峡谷间的洪水在峭壁悬崖间狭窄弯曲的河床里奔出山口,泛滥成灾,冲毁庄田,断阻行人。但石河又是山海关城这座军事要塞的一道天堑。隋、唐、辽金时期的民族军事冲突多发生在这里。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20万大军与明蓟辽总兵吴三桂和清将多尔衮大战在石河两岸;北洋时期的两次直奉战争也发生在这里;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华北,爱国将领何柱国将军奋起抗战也在这里。
燕塞湖不仅有佳山丽水,更有奇石异景。有湖心孤岛的洞山剑峰,有碧波涟漪的杏林纯晓,有绿荫醉卧的神女浴日,有秀石嶙峋的小灵塔崖,有山花灿烂的杏岭银屏,有情趣横生的乌龟入水,还有云横雾绕中的华佗采药和仙人竖指等。诗人赞叹燕塞湖的山水既有桂林山水之秀丽,又有长江三峡之险峻,不愧为北方游览胜地。她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巨龙长城一侧,为城隘增添了奇光异彩。
建国后,当地人民仅用三年时间,劈山筑坝,蓄水为湖,把往昔横流的石河水,锁在山谷之中。从此,塞上新湖,为北国增添了秀丽的风光。而今的燕塞湖,15公里的湖区,宛如画境,两岸是葱郁的悬崖,映得湖心苍翠晶莹,泛舟往来,时而狭窄无路,恰如三峡,时而豁然开朗,一片汪洋。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一般的韵味。
燕塞湖原名石河水库,1975年建成,库容量68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是我地四大水库之一。1979年辟为旅游区,更名燕塞湖。1985年修建登山索道,长300米,最大高度60米。1998年建成“鸟语林”,占地1.5万平方米,放养黑天鹅,丹顶鹤,白鹭等珍稀鸟类百余种,三千多只。
现状
燕塞湖环绕在深山峡谷之中,延伸三十华里,沿岸悬崖峭壁千姿百态、
惟妙惟肖,自然景观星罗棋布,苍松翠柏、野杏山桃,映入水中如翠如碧,蕴尽诗情画意,素有北方“小桂林”、 “小三峡”之美称。
经过不断开发和完善,景区迅速成长,己具备国家4A级景区水平,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建有功能齐全的游客中心、医护中心,内设触摸屏式声像导游设备、婴儿车、轮椅、便民伞等温情服务;救援预案齐备,并有专人接待。景区导游图、游览路线、冷饮厅、饭店、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登千余米盘山路,览奇山俊水,休闲健身。
坐吊椅索道、驱管轨滑车,移位换景,俯瞰燕塞风光,现代科技与秀美山色相融,韵味当殊。
清风亭、燕春亭、喷泉式园林小品,歇脚观赏,别有韵味。
鸟语林、松鼠园,集训养、保护、繁殖、科普为一体,临其境,鸟欢、鼠俏,祥和怡然;观兽技,演艺精彩,天工神韵。
乘坐环保游船,行程三十华里,碧水萦回,峰林山岩。洞山剑峰、神女浴日、金蟾戏水等十八处胜景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映入眼帘,让人陶醉!
景区
冬日燕塞湖,是户外运动的好去处。从这里出发,东可达长寿山,北可达团圆寺,暖泉,白庄子,后寺,西北可达蟠桃峪,西南可达外域,美美的过把穿越瘾!冬日燕塞湖还是垂钓者的乐园,把冰面凿成一个窟窿,放入一根较短的钩线,小鱼就会源源而上,收获多少无关紧要,享受一次寒江独钓翁的乐趣才是真谛。
燕塞湖不仅有佳山丽水,更有奇石异景。有湖心孤岛的洞山剑峰,有碧波涟漪的杏林
春晓,有绿茵醉卧的神女浴日,有秀石嶙峋的小灵塔崖,有山花绚烂的杏岭银屏,有情趣横生的乌龟入水,还有云横雾绕中的华佗采药和仙人竖指等。诗人赞叹燕塞湖的山水既有桂林之秀丽,又有长江三峡之险峻,不愧为北方游览胜地。她象一颗明珠镶嵌在巨龙长城一侧,为城隘增添了奇光异彩。
燕塞湖内的湖心岛,名为“洞山剑峰”。石河两支涧水汇于山前形成深潭,其上半壁悬崖,青峰峭拨,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深邃莫测,常有蛇蟒出没。洞窟下绝壁濒临深渊,旁有樵夫小径可通山顶。传说石洞是“吕洞宾斗苍龙”之地,洞为苍龙钻山所撞而成,剑峰为吕洞宾劈山后留下的宝剑形成的剑形山石。现因水位升高,大半个山和石洞已被湖水淹没,只剩下一片青翠苍碧的湖心岛和“剑
峰”供人们览胜。
在湖的腹部有一座半岛,形如一弯新月,岛下湖水如镜,在湖中望岛呈半圆形,山影倒悬,月色幽静,形影合一,恰恰构成一个圆,大诗人田间送其名为“山中月镜”。 在莲浴沟山麓,一块椭圆形巨石,俨若千年乌龟,正小心翼翼俯视涧底,崖下潭水淙淙,浪痕斑驳,奇石异曲,耐人寻味。人称“龟石千秋”。
交通
秦皇岛市内各旅游景点间均有公共汽车或旅游专线车前往,主要来往于景点间的公交车有: 3\4路山海关、南门、秦皇岛、火车站、长城酒店、市政府、华联汽车站、白塔岭、燕山大学、野生动物园、北戴河、汽车站 21路鸽子窝公园、金山商场、月季园、海滨饭店、书画展览馆、莲花石、西山公园、北岭花园、北戴河汽车站 22路北戴河火车站、牛头崖、南戴河、河东寨、北戴河汽车站 23路孟姜女庙、山海关汽车站、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兴华市场、文化宫、长城奇观 24路山海关汽车站、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南园、燕塞湖。
秦皇岛市内的出租车价格比较低廉,起步价仅5元,是很不错的代步工具。
旅游概况
旅游美食
秦皇岛的餐饮无甚特色,在宾馆、饭店中各个菜系均有。旅游点则以海味居多,例如在老虎石海滩两旁集中着众多吃海鲜的餐馆,门外地面上摆着许多大的木盆,盆内几乎把这一季节所有的时鲜海味一网打尽,你只管挑选你中意的品种,过一会儿就可以尝到美味的海鲜了,只是价格比市内居民区的餐馆中要贵一点儿。秦皇岛美味有:长城饽椤饼、四条包子、回记绿豆糕、老二位麻酱烧饼、煎饼合子、杨长子火腿肠、莲蓬山牌火腿肠、金杨为腿肠、孟和尚粉肠、锦发酱驴肉、晓晓炸排骨。露天烧烤店的味道好、价格合理值得一试。
最佳旅游时间
秦皇岛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境内的北戴河游览区春和日丽,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上下。
旅行线路
为方便观光游览,建议您先乘索道上山,在山顶坐滑车至湖边,再乘环保游船观湖光山色,最后沿景区公路到鸟语林、松鼠园。
游览项目
在景区内乘坐吊椅索道、管轨滑车,俯瞰燕塞风光,充分体现现代科技与秀美山色相融的韵味。在清风亭、燕春亭、喷泉式园林徜徉,别有情调。鸟语林、松鼠园,集训养、保护、繁殖、科普为一体,身临其境,鸟欢鼠俏,祥和怡然。
服务设施
景区内建有功能齐全的游客中心、医护中心,内设触摸屏声像导游设备、婴儿车、轮椅、便民伞等温情服务;景区游览图、游览路线、冷饮厅、饭店、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三,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南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原为张柔居所。
基本概况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保定市内南市区[1],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
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
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历史渊源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元代汝南王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后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宅地。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名“莲花池”。
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朝后期,
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
1921年,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书了“古莲花池”横匾,该名沿用至今。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
布局简介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
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碑刻长廊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书院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
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艺术风格
简介
河北保定的古莲花池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莲池的出名,不仅仅是由于它有着“摇红涤翠、虫儿带霞衣”的婀娜风姿,更主要的是它有着浓郁的从古到今延续下来的文化氛围。一踏进莲池的大门,满目的碑林仿佛在向你默默述说着岁月
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田琬德政碑是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碑刻,它的书丹者是唐代书法家苏灵芝。苏灵芝擅长写碑,此碑写得笔墨婉畅、刚柔相济,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蔡京是北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奸相,他虽然声名狼藉,却写得一手好字,可当时人们谁也不愿保存他的字,镶嵌在莲池北碑廊的《蔡京送行诗碑》是国内惟一保存完整的一幅。在它不远处的则是宋代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与蔡京的字相比,岳飞的字显得雄劲有力。
书法价值
莲池碑刻除了它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以外,最主要的还得数它的书法价值,其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莲池书院法帖》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时,直隶总督
那彦成命人将六位书法大家的墨迹摹刻在莲池书院的墙壁上,供学子们观摩研究的。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草圣”怀素的《自叙贴》、米芾的《虹县诗》、赵孟頫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六家八种。
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祖父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
民间故事
莲叶托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
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巴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
藻咏楼
清初,在莲池三十亩水面的中区垫造了南北大小两岛。其北岛甚小,即是笠亭所在之处;而由宛虹桥与北岛连接的南岛面积却约有两亩之大,俯视池塘,两岛中分水面。这一改造,使水由西渠过丽然桥注入池后,原来自西向东的自然流向分为南北两大股。北流直接向东,穿过曲径桥到水东楼前东渠出水口处;南流,自丽然桥向南,过课荣书舫,由西面环绕流过南岛,经南岛南侧的水塘,
过东南渠穿含沧亭与北流会合后,共出东渠。东、西出入水口处皆有小水闸,用以控制、调节池中水量。这样,池水形成了蜿蜒萦洄的态势,又保持了终年澄彻空明的效果。
藻咏楼坐落于南岛之西南,“前矗峻岩,后临芳渚,池水三面环之,嘉木扶疏以映阶,灵石隈佹以延牖。”楼为马鞍形双重檐脊,底层红柱明廊,栏槛迥绕。楼堂上下,棱窗锦幔。壁间字画琳琅,几上香熏冉冉。当时这里是分曹射覆、诗赋酬唱之处。
由画廊复道可直接来到藻咏楼楼上,在此循栏四望,园中诸景依次浮现眼前。从当年著名学者章学诚登楼赏景,谓为“步移影转,处处叹绝!”的赞美,道出了此楼的修造,在于综览全园的妙旨。由此进而可以想见,楼名“藻咏”的佳妙之处。藻咏楼下层当年名为“澄镜堂”,堂上悬有“理笏”二字匾额,此是出自“海岳拜石”的典故。史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别号海岳外史)曾出守无为军州,到任伊始,见衙署内有一巨大的太湖石,形状奇丑,大喜道:“此足以当吾拜!”遂肃然整衣正冠,持笏下拜,并呼石为兄,后世因而留传下来这一典故。澄镜堂外亦有巨石,可知这里亦是赞石之意。
长生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园内正西面。宋代为道教宫观,元代初年道观一部分被莲花池名园占用。道观坐西向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三间,四周庑廊环抱。门额“君子长
生馆”,两边配有楹联。南北有配房两座,南曰小方壶,北称小蓬莱。建筑典雅,环境幽静,景色绝佳。现已成为保定市人民公园主要胜景。
清同治“莲池十二景”之一。面阔5间,进深2间,背西面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夏3间,四周庑廊环抱,台基延伸入池,可凭栏赏荷、垂钓,故同治年间(1862—1874)名钓鱼台。门额有“君子长生馆”五字匾,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两边有楹联曰:“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南北有配房2座,南曰小方壶,北曰小蓬莱。建筑典雅清洁,纤巧空灵,景色尤佳。水色映帘,阁影浮波,俨然一幅天然风景画。
园藏石刻
简介
如今,莲池收藏着相当可观的经幢碑碣和石造像。它们大多被安置于东碑廊、壁刻长廊和水东楼南侧的木栏中,亦有一些散置于园中假山之上和庭院内、楼堂前,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东碑廊
一进园门,便可见到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的十九通竖碑。
其中有清代乾隆、嘉庆皇帝“巡幸”莲池时赐给直隶督抚疆臣的御制诗碑;有自明代万历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587一-1933年)历代修葺莲池或创办书院、设置行宫的碑记。
碑廊中还有莲池管理处搜集来的清代康熙和道光年间立的《重建张光禄井亭碑铭》、《张罗彦赞碑》和《那彦成紫光阁画像赞碑》等,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如为张罗彦立的两碑碑文中反映出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可与正史相互参证。公元1644年李白成农民起义军分东、西两路进击北京,西路势如破竹,于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同日,制将军刘芳亮的东路军包围了保定。以明光禄寺卿张罗彦为首的明朝官吏,在北京已被攻克的情况下,仍拒守孤城坚持抵抗。碑中所谓“煤山消息(指崇祯帝的自尽)正疑猜,两地孤城势已摧”,正是描写当时的这种情况。起义军经过六天的激战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里应外合,才在三月二十四日攻破了保定城池。城破后,张罗彦全家自杀,自己也吊死在张府花园(今保定市双井胡同)的井亭内。
水东楼的碑碣经幢
水东楼南的的木槛内共有六座碑碣经幢,皆是移入莲池的文物珍品。其间的《田琬德政碑》和《王阳明草书诗碑》都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田碑刻于公元740年(唐·开元廿八年)10月,碑高丈余,额篆文行,碑文廿九行,每行六十余字;是田琬由易州刺史改任安西都护时,易州士
绅纪念其“德政”而立的,碑由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苏灵芝是武功人,生活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曾任过易州录事。他的书法技艺对当世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誉苏为唐代写碑手,他写碑很多,但留传到今天的已为数寥寥。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是研究中国唐代行书法度的重要“唐碑”之一。
《王阳明诗碑》锲刻王阳明草书七绝二首,为王氏寓居庐山时所作。1682年保定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其再传弟子魏莲陆将自己珍藏的二诗真迹献出,请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中。解放后移入莲池加以保护。此碑亦高丈余,碑阳为《天池月下闻雷诗》: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
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碑阴为《夜宿天池诗》:
野夫权作青山主,风景朝昏颇裁取。
岩傍日晴半溪云,山下雷声一村雨。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书法艺术也颇具独特风格。此碑字大径尺,笔力雄健苍劲,章法谨严,气度非凡,和诗文交融一体,堪称“艺林双壁”。
田、王二碑后面是明代所刻的《河图碣》和《政训碑》。《河图碣》正面刻河图,背面刻历朝更迭简表。
《政训碑》是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监察御史徐骧巡按保定时留下的训政诗文,由保定知府和清苑知县会衔刻立于府衙庭院之中的。碑文分政训和民隐两部分。
政训告诫父母官:行政要知大体,驭吏要察隐微,使民要知甘苦,自奉要尝辛味。民隐是四首民情诗。二者内容都是晓喻官吏随时体察民间疾苦,从而做廉洁奉公、忠君勤民的称职官员。
在田碑北侧还立着两幢珍贵的西夏文陀罗尼经幢。这是1962年在保定市北郊韩庄出土后移入莲池的。两经幢均由幢帽、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保存情况完整。幢身为八棱状,上面刻有西夏文字的陀罗尼经。两幢皆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西夏党项族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宋朝初年在中国西北部曾建立了西夏国割据政权,历时达二百年之久。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时灭掉西夏。元统一中国后,党项族被列为色目人之一。明廷亦曾吸收一些色目人参加上层统治集团;另一方面,实行不准其本民族通婚,强迫与汉人同化的政策,因而该族逐渐迁徙内地。但是同化有一个过程,党项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习惯和使用本民族的文字。经幢的发现,证明了到明中叶党项族尚未消失。从幢文所涉及到的近百个人名中,既有汉族姓氏,又有党项族姓氏,而且一些党项人还担任一定官职,从中反映了此阶段该族与汉族最后融合的情况。经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鉴定,这两幢经石是中国目前罕见的研究党项族晚期历史及其文字的珍贵资料。
碑刻长廊
濯锦亭西有长达三十三间的
半壁廊,廊壁上嵌有三段八十二方碑刻,其中主要部分即是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清末书院南楼被焚毁后,这些法帖石刻被移嵌在半壁廊廊壁上。民国、日伪时期碑帖商人破坏性的烂拓和人为的严重损毁,使字迹已大多剥蚀的模糊难辨。自1980年以来,莲池管理处依据河北省博物馆馆藏精拓本重新勒刻上壁,使之恢复了初刻时的原貌。此外还有管理处多方征集来的王阳明行书《客座私祝》刻石、《重修浙绍会馆碑记》,以及康熙、乾隆等人的墨迹石刻多方。莲池园藏石刻中,大部分的法书名刻荟萃于此。
山间碑刻与石造像
除上述三处碑群之外,在春午坡、篇留洞、红枣坡等山间亭内,间或还可见到乾隆皇帝的巡幸诗刻石和辽、金、元代的经幢。特别是莲池管理处收集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蔡京书驻保定军政官员《贺李升迁诗碑》(原碑断裂为三块,现已据拓片翻刻)一通现存于水东楼后。蔡京是宋代的书法家,当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齐名,由于政声狼藉,列传奸佞,传世墨迹不多,刻石更为少见,此碑的发现对研究其书法艺术和北宋边备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其他
莲池管理处还集藏有考古调查发掘中出土的明、清古墓葬中的一些墓志铭和搜集到明清时代的一些石造像,成为研究地方史志的可贵资料。其中,一套(八尊)汉白玉仙女石造像是艺术价值颇高的珍品。这些石雕仙女通高1.20一1.30米,宫装盛服,肌肤圆润,神态生动,维妙维肖。她们有的手持琵琶、笙箫,有的提灯、拈花、捧着八宝果盒,其衣纹、佩饰的刻划,线条细腻流畅,身披彩带飘然欲动。结合藻咏厅门前湖石山间《麻姑献寿》的现代曲阳石雕技法来看,显然这组石造像是明清时代北方石雕的上乘佳作,这对于研究曲阳石雕艺术史和发掘曲雕绝技来说,是难得的实物标本。
名人名句
郝经
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郝经在一篇文章中,曾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千百年来让人向往、追寻的一段文字:“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见《临漪亭记略》)美哉至甚,这里说的就是保定的古莲花池。
时来敏
清代乾隆年间,曾任清苑知县的时来敏有《莲漪夏滟》诗:
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诗前四句写景。先写莲池碧水和夹岸亭台倒影,突出一个“静”字。再写荷送暗香,船动波摇,“鉴初开”,像镜子一样的水面微微荡开,突出一个“动”字。
后四句抒情。临池堪赏,无论晴雨;划船足溯,无论春秋。这里埋着一个“夏”字。再写感受,游莲池有城市蓬莱之感。这里含着一个“滟”字。上谷,保定远在秦代曾属上谷郡。也可以说前四句紧扣诗题“莲漪”写,后四句紧扣“夏滟”写。诗写得优美、引人。
清末状元
刘春霖:(一八七二年——一九四四年),字润琴;号石云,清同统十一年(一八七二年)正月初三生于直隶河间府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光绪十六年(一八九0年)二月考中秀才,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十载。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乙酉科拔贡生(即省学政选拔参加朝考者称拔贡)。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二年)以优贡生中式顺天府乡试举人。光绪三十年(一九0四年)三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在礼部贡院举行会试。三场会考结束,刘春霖榜上有名,第一名的桂冠被广东朱汝珍夺得。五月二十一日殿试在皇宫保和殿举行,一般仅考策问一场,时间一天,刘春霖与众贡生清晨入场,黄昏交卷,各房阅卷官经过两天审阅,“读卷官”评阅试卷,挑出十份最好的卷子,排定第一至第十名的名次。二十四日晨,由皇帝主持(光绪时由慈禧主持),听“读卷官”讲读前十名卷子后,又将试卷呈送慈禧太后,这位独揽大权的西太后,对殿试文字重尚楷法,尤喜疏淡而恶乌方,她以自己的好恶定优劣。
第一份试卷是朱汝珍的。试卷之字圆润浑厚、稳重饱满,只是用笔太重。慈禧看了,连连摇头,再看姓名,心头猛震。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珍”字,顿时联想到被害死的“珍妃,而“朱”又是被清朝消灭的王朝统治者的姓,很是厌恶。再看籍贯是广东,又联想到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搅得大清江山不稳,她决不会再让一个广东人做状元来添乱。
于是,翻开第二份刘春霖的试卷,慈禧一看其字疏淡娟秀,先有几分喜欢,便仔细端详起来,并自言自语道:“刘春霖,春霖,春霖。”若有所思。当时正值大旱,举国焦虑。刘春霖的名字使她想到“春风化雨,普降甘霖”,认为这是吉祥之兆,面露喜色。看到刘春霖的籍贯是直隶肃宁时,连连说道:“肃宁,肃宁,肃靖安宁。”这正符合她刚刚饱尝八国联军之苦后渴盼肃靖安宁的心态。于是,她停止阅卷,拿定了让此人做状元的主意。按大清的典制,状元是要由皇帝御笔亲点的。慈禧为了避免众议,便下令送光绪皇帝点状元。光绪当时已被她软禁瀛台,只能揣摸慈禧意图办事,由他点状元不过是走走过场,便点了放在最上面的试卷——刘春霖。
这样,刘春霖被钦定甲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就在刘春霖金榜题名后的次年(一九0五年),清廷宣布“停止科考,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出身农家的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他因此戏称自己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中状元后,刘春霖被授翰林院修撰,次年派到日本东京政法大学留学。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和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监督等职。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四年,历任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总统府内使(相当于秘书长),并兼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等职。一九二0年、一九二一年曾两次代表大总统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主祭,名噪一时,一九二八年退隐寓居北平。
一九三四年四月,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以溥仪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往,许以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遭到刘春霖严词拒绝。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北平,大汉奸王揖堂想借刘春霖状元之名作招牌,邀请他出任北平市市长。刘春霖又拒绝了王辑唐等日伪政权的邀请。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中国自隋开始有科考,但是隋朝没有留下一个状元的名字。自唐武德五年(六六二年)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一九0四年)的刘春霖止,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年间的科考中,所取状元有姓名可考者,据一九九五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国历代状元录》载共六百零二人。众多状元中,留下诗歌、词赋、对联、文章、书画不少,但殿试状元卷却是凤毛麟角。笔者存有一份刘春霖状元卷,共有两千零五十九字。如扣除答卷所列三代及履历八十四字,只有一千九百七十五字,足见炉火纯青,字字珠玑。
此件殿试卷,为馆阁体奏折式刻印件。封面为黄色,内页为白宣纸刊印,版框与格均浅红色。内容是根据“皇帝策问”而答,答卷每行二十二字,应抬头到顶写则二十四聿,其格式之严谨,文章之缜密,书写之工整,均无可挑剔。此件可能仿其原大而刻印。殿试卷照录并经整理、断句及标点,现附文如下:
应殿试举人,臣刘春霖,年三十岁,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由拔贡生应光绪二十八年顺天府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三十年会试中式。恭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永生,未仕,故;祖昆仪,未仕,故;父魁书,未仕,故。
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主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忱所仪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钦惟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固时制宜之道或有未尽欤。
乃者临轩试士,冀得嘉谟,举察吏、治军、理财、励士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与此,顾自幼学以来,亦尝究心于治忽之原,考求于中外之故,怀欲陈之而未有路。兹承大对,谕旨勉以直言无隐,何敢饰辞颂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读《制策》有曰:君人之道予育为心,而因求简贤辅治之法,此诚安民之急务也。臣惟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令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相同。然汉代循良之吏后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岂非粉饰欺蔽之习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饰欺蔽之习,在通上下之情。长官勤求民隐不敢自尊,则属吏清慎自持不敢作伪,自然之理也。
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较前世为尤重,其事较古时为更繁,何也?世局日变,万政待兴。举凡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是在长官加意陶成,俾咸具溥通之知识,而后委之以任而不惑,责之以事而不迷,纲举目张不劳而理。今各省虽设馆课吏,多属具文,岁月一试,不过较文字之工而已,政绩何由而成,循声何由而著耶?
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遗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论,慎选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于农,因详究历代兵制之得失。臣谨案: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随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叶以后专用征兵;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皆深切著明。今日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诸童稚。夫兵凶战危自古为戒,故孔予以军旅未学辞卫灵公,诚以穷兵不已终至于乱。左氏亦言;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然自有国家以来,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说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气力以贯注之,而后足以发挥其精神,以生存于万类竞争之世。人身之气力不足,则血肉有雍滞溃败之忧,而精神亦无所附丽,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于宋明,数千年来无不以兵制为急务,乃世之论者动是古而非今,辄谓人民岁输数千万之资财以养此坐食骄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寓兵于农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趋于变况,以今日群雄角逐战术之变幻、器械之精利,虽日召其兵而教练之,犹未必胜人,而谓集氓隶于行间,驱之以临战阵,庸有幸乎?然则,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时而又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用,而因求节流之法。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入,职岁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自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寥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造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哀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利权。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巨,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国时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因欲范围多士,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此今日学界之要图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而不免清议标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而士习大坏;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虽其人能自树立,亦以教学相勉,师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载于六经,而伦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荡之士,未窥西学已先有毁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闳规,救对之要务。苟予曰法后王,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夫使时移势异,而犹拘守成法,此《吕氏春秋》所讥病变而药不变者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故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愿皇上懋学修身,以为出治之原,然后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汤、武而后有伊、吕之臣;有尧、舜而后有勋、华之业。
由是以课官而官无不职,以治兵而兵无不精,以理财而度支无匮乏之忧,以励学而士林作贞之气,则中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