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湖北省名胜二

一,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夜景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夜景
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巍峨耸立于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国家AAAAA级景点,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而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在龟山上,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朝诗人李白一首“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为武汉“最美江城”之称奠定了基础。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得黄鹤楼声名大振。因与对岸晴川阁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
中文名称: 黄鹤楼
外文名称: Yellow Crane Tower
类别: 古楼
地点: 湖北武汉蛇山
竣工时间: 东吴黄武二年,1981年重建
开放时间: 1985年6月重新开放
誉称: “天下江山第一楼”

简介

黄鹤楼与蓬莱阁、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湖北武昌长江南岸,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句。画《黄鹤楼图》再现了宋楼的面貌。图中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淼。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全体屋顶错落,
翼角嶙峋,气势雄壮。宋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几年。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为折角十字,外观高三层,内部实为九层。下、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总高32米。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1]

历史沿革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

黄鹤楼

黄鹤楼(16张)
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1]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九丈二尺,加铜顶七尺,共成九九之数”。
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1]
至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黄鹤楼的风景

  黄鹤楼的风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这些神话传说很有趣,也很动人,但都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
黄鹤楼

  黄鹤楼

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种说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今后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黄鹤楼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坡特一号

主要故址

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
黄鹤楼

  黄鹤楼

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武汉是“百湖之市”,如果把长江汉水东湖南湖以及星罗棋布的湖看成是连绵的水域的话,城市陆地则是点缀在水面上的浮岛,武汉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这个壮阔的水面上,有一条中脊显
得格外突出。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这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卧波,武汉城区第一峰喻家山是龙头,在月湖里躺着的梅子山则是龙尾。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恰好位于巨龙的腰上。骑龙在天,乘势而为,黄鹤楼的这种选址似乎透露出某种玄机。

建筑特色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
黄鹤楼

  黄鹤楼

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文化底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并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前的白鹤

  黄鹤楼前的白鹤

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陈运和诗称“黄鹤楼,有一个腾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气势”。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黄鹤楼(实为奥略楼)连同蛇山脚下的红楼,则为亚洲民主的开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文化区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旅游必到之所。

诗作

崔颢

  崔颢

《黄鹤楼》 作者:唐崔颢[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历代屡建屡毁,1884年最后一次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袆(yī)(也有说是王子安、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飘荡的样子。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5、乡关:故乡。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悠闲的样子。晴天的时候,隔江遥望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清楚可数,鹦鹉洲的芳草长得非常茂盛。时至黄昏,而我家乡又在哪里呢?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诗人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
黄鹤楼古图

  黄鹤楼古图

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诗词】:1、诗中诗句降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的虽然是繁茂、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2、诗中出现两次“空”,体现了诗人形单影只、怅然若失的孤单心情。3、诗中以神话传说开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崔灏黄鹤楼赏析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著名对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黄鹤楼》

  《黄鹤楼》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概,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歌曲

《黄鹤楼》简谱

  《黄鹤楼》简谱

黄鹤楼
她从画中来
彩云丹顶鹤
明月吹玉笛
紫气相引约
何来空悠悠
古今无已楚天秀千杯恩 十年舞
此去漫天游
情悠悠 黄鹤楼
黄鹤楼夕景

  黄鹤楼夕景

黄鹤楼 情悠悠
千年盼归 万古绝唱
万古绝唱 黄鹤楼
万古绝唱 黄鹤楼
情悠悠 黄鹤楼
黄鹤楼 情悠悠
千年盼归 万古绝唱
万古绝唱 黄鹤楼
万古绝唱 黄鹤楼

神话传说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其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荀瓌(guī),字叔伟,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渺然烟灭。”
稍后,南朝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州郡下》里说:“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使仙人有了子安的名字。后有人穿凿说子安姓王,又有人辩解,仙人姓窦,并言窦子安是江夏人,性灵异,在他去世入葬后,一只黄鹤飞来停在他家门前的大树上,频频呼喊“窦子安”的姓名。窦子安真的出现了,他跨着鹤在屋顶盘旋几圈后向西飘然而去。
唐宋时期,人们渐渐把神话传说附会到历史人物身上。唐时,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转述《图经》的记载,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都说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祎登仙,驾黄鹤在此憩息,因以为名。
《太平寰宇记》:
“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

费祎字文伟,而《述异记》中荀瓌字叔伟,二者都是江夏人,这大概就是后人将他们混淆起来的原因吧。 唐宋之后,人们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身上。据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卷八之四载:
“相传唐时吕纯阳尝客兹地,倦寓酒家,日饮数壶,累至数百;不偿值,复索饮,主人供给无倦色。纯阳喜之。适啖西瓜,遂以瓜皮画一鹤于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变黄,遂为黄鹤。纯阳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词,自敲板为节。已而唱时,鹤辄从壁间飞下,婆娑翔舞。观玩饮酒者,日数千人。凡阅数月,酒家得钱数百万,骤富。以钱酬纯阳,纯阳不受。遂构此楼志感,故名黄鹤楼。”
另外,和上述故事大同小异的,是《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的说法。据它所说,市酒者为辛氏,饮酒者为道士,画鹤所用的是桔皮,所建楼为辛氏楼。这便是最为人们熟知的神话:
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
黄鹤楼

  黄鹤楼

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关于黄鹤楼还有另一个版本的神话故事。相传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黄鹤楼中饮酒,不料仙人袋中银两不多,但店主并没有深究。仙人感谢店家的大度,就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并告诉店主,为了报答店主留下只黄鹤,您只需拍手4下,黄鹤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娱乐,但你要切记,黄鹤只为大家而舞。说完,仙人离去。店家按仙人的留下方法一试,果然黄鹤起舞,大家纷纷欣赏。有一大官闻讯,包下整个地方,命令店家让黄鹤起舞。无奈,店家拍手4下,黄鹤从墙上浮现出来,步履沉重的飞舞。接着,金光一现,店家看见当年那位仙人回来,仙人说道:“黄鹤起舞,不能只为独乐。”说完,坐云离去,黄鹤也跟随离去。

建楼原因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民间传说

乾隆年间,有三个进士一起从京城返乡.一个是河南的,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湖北
黄鹤楼

  黄鹤楼

的。午饭时刻,他们在一酒馆聚酒,谈起家乡的名俗景观,均夸口赞叹------
河南进士道:“河南有个开封塔,离天只有一丈八。”
四川进士道: “四川有个峨嵋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此时,只见湖北进士仍慢悠悠的吃着酒,两人目光齐刷刷向他投去,湖北进士呷了一小口,大声摇头晃脑: "湖北有个黄鹤楼,半截伸在天里头."
两进士不服,都说不可能,要罚湖北进士酒,湖北进士仍慢吞吞道:"若不信,乘船游"。
湖北进士通晓天文地理,能观星象,知道三日后即有大雾,便邀约两人游江,及至长江黄鹤楼脚下,此时黄鹤楼上大雾弥漫,顶端全像是没入云里,两人便齐赞:"湖北的黄鹤楼果然名不虚传!"

景区布局

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景区:国家5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

(其它两大名楼分别是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与滕王阁、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
1985年6月重建开放的黄鹤楼公园,面积10余公顷。主要景点是黄鹤楼。2010年6月,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安健日前透露,蛇山东区的文化休闲景区将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会用围墙围起来。
新增区域,蛇山东区文化休闲景区,西起图书馆相邻的武昌路、东至中山路的大半个蛇山。武汉斥资数亿元拆迁了蛇山南坡15.9万平方米的建筑,搬迁了省教育学院、省图书馆、黄鹤山庄、龙华大厦及部分民房,并恢复山体植被,新建成园林绿化景观。
蛇山整治后,这片景区及景区内的历史建筑,交由黄鹤, , 楼公园管理处管理。该管理处还拆除了原首义公园与这片景区之间的院墙,让首义公园与这片文化休闲景区连为一体,并一起免费开放,让市民有更多的开放式休闲空间。
新增管理区域加上原来的黄鹤楼公园,面积达到了40.3公顷。
未来的“大黄鹤楼风景区” 武汉正在着手规划整合琴台、龟山、蛇山、首义文化园区等资源,打造黄鹤楼风景区,面积将达12平方公里,是现有黄鹤楼公园的30倍。白云阁雪景黄鹤楼南楼
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南楼背山面南,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2010年,黄鹤楼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85万人次,收入首次破亿。

白云阁

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白云阁历史上曾是南楼的别称,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外观为塔楼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亭台

毛泽东词亭
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游泳》。
搁笔亭
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

黄鹤楼公园亭台

黄鹤楼公园亭台(6张)
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它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
“鹅”碑亭
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1986年,风景区将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词诗碑廊
黄鹤楼东南210米,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亦有部分当代诗作)。碑墙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据真迹描摹镌刻。
黄鹤归来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帽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九九归鹤图浮雕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

黄鹤楼三重景

观江景:叹天地悠悠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新生们可挑个晴天,来领略李白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李白笔下的意境,要靠想去回味当时的那份孤独风景线。
站在高处定睛看,你能看到如今武汉的大都市气质,甚至还可以看到武汉人的胆识——因为有人在长江里游泳。记者提醒您,除登临黄鹤楼,最适宜观景和照相的是白云阁,可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同时入镜。
念故人:寻名人留迹
黄鹤楼主厅壁画不得不看,是一位仙人驾黄鹤离去。有人说,他是子安;还有人说,是费祎;也有人说,是吕洞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很多。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先后登临黄鹤楼,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全楼各层的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中有迹可循。
黄鹤楼景区内的不少景点,无一不带着诗意。来到落梅轩,你能想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来到白云阁,耳边响起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诗碑廊中,收纳了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碑刻。
听古音:赏古楼编钟
黄鹤楼编钟表演每场大约15分钟,时段分别是10时、11时40分、14时20分、16时。演出地点在落梅轩,演出免费。与在省博物馆和武汉音乐学院等地听编钟演出不一样,在古楼上听,别有意境。

四方匾额

东方“楚天极目”、“帘卷乾坤”;南方“南维高拱”、“势连衡岳”;西方“黄鹤楼”、“气吞云梦”;北方“北斗平临”、“云横九派”。
“黄鹤楼”(楼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老人所写。
“黄鹤楼”匾额

  “黄鹤楼”匾额

“楚天极目”(楼东)这四个字是取自与毛泽东词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寓意是登上黄鹤楼祖国的大好国土尽在面前目今。
“北斗平临”(楼北)武汉陶述曾书,北斗即北斗星,因其星座在北方,形状如斗寓意为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北斗,顿觉兴味怡然,北斗星与自己一样高,一样平,形容楼之高。
“南维高拱”(楼南)武汉李尔重书,南维:指南边星宿;高拱:高高在上,平安稳坐的意思寓意为黄鹤楼面临南边群星绚烂,高高在上,犹如磐石一样稳定。
“帘卷乾坤”(一楼东)北京方颜书,乾坤古代指天地,阴阳的两对立个面今指宇宙这里寓意为黄鹤楼以外辽阔的大自然,全被卷入眼帘。
《云横九派》(一楼北)武汉邓少峰书,九派指长江很多支流收集入海古有“江分九派”之说法“云横九派”取自毛泽东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描摹长江支流收集汉江云水迷茫,烟波众多的磅礴气魄。
“势连衡岳”(一楼南)黄鹤楼高标,气魄宏伟,宛如与千里之外的南岳趁热打铁,组成一幅“拔地向天,耸翠如屏”的气魄。
“气吞云梦”(一楼西)北京赵朴初书,由唐代墨客孟浩然诗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演变而来,极言黄鹤楼气魄之盛。

熄灯活动

26日20时30分,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为地球熄灯1小时,这是黄鹤楼公园首次参

黄鹤楼熄灯活动

黄鹤楼熄灯活动(6张)
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据了解,本次活动是由武汉市园林局主办、由武汉万科联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发起,同日,武汉最大的社区联动环保行动武汉万科13个社区近3万户家庭参与的“左右地球”环保行动,在武汉大学“樱花节”上启动。

相关历代诗词

《黄鹤楼寄怀》-颜贤风
年代:当代
作者:颜贤风
黄鹤楼寄怀
龟蛇对峙锁江流,莽莽楚天云水悠。
帘卷乾坤披日月,势连衡岳揽神州。
仙踪不复今朝至,世道无关翌岁忧。
寂寂诗心何处去?渔歌一曲隔千秋。
【注释】
①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那滚滚大江流水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②对峙:两山相对耸立;
莽莽:无涯际貌,亦指气势雄浑貌;
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
⑤衡岳:泛指衡阳及周边省市;
神州:神州即华夏中国、中土,亦指中原地区;
世道:世间,社会;
⑧无关:不牵涉、无牵连,漠不关心。
【评析】
这首诗是当代知名诗人颜贤风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视野开阔,立足时代,忧怀世道。诗作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具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龟蛇对峙锁江流”化用毛泽东诗句“龟蛇锁大江”,点出黄鹤楼所处的地理情状和龟蛇锁九派的气势。“莽莽楚天云水悠”此句写出磅礴江水天际流,云水浑然一体、横无际涯的情状,呼和出句
黄鹤楼

  黄鹤楼

所状的气势雄浑貌。
楼上远眺,顿觉莽莽乾坤映入眼帘。寒来暑往、日月经年,斯楼宛如披上日月星辰的光环,汲取天、地、人三元紫气,历万古而不衰。登楼望远,茫茫九派中原,无限神州眼底收。
然而,此时诗人笔锋突转,面对此番宏浑壮美的景象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滋生无限的感慨。“仙踪不复今朝至”与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句道出诗人对人去楼空、白云苍狗的感慨,亦流露出诗人跻身红尘而恍然若失的心情。然而,诗人活在当下,自然要把目光转向世道。可是,这茫茫世道纷纷攘攘、物欲横流,司空见惯的是世人行色匆匆的神色和勾心染指的奢欲。灯红酒绿、浑浑噩噩的生活只图一时的快感,他们哪舍得为美好的明天和理想的未来多一份顾虑?
尾联诗人水到渠成地道出自己跻身红尘而恍然若失的心志。青春易逝,知音难觅。茫茫红尘,真正懂得自己的又能有几个?纵使珠遗沧海,沦为新丰客,那颗落寞的诗心又该何去何从?多想做一介渔樵,远离世俗的倾轧,驾一叶扁舟,哼一曲渔歌,泛于悠悠云水间……可是,事与愿违,一梦千年,它终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送康太守》-王维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原注:一作来)康乐侯。
此诗含有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但总的看来思想性、艺术性都不突出,所以古今研究者都不曾关注,各种选本均未选,不过它至少可以证明王维是到过黄鹤楼的。
张清华《王维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九月底或十月初奉命由长安出发“知南选”,其时职务是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上),途径襄阳,写了《汉江临泛》、《哭孟浩然》等诗,南进经夏口(今湖北武昌)又同时写了《送宇文太守赴宣城》、《送康太守》、《送封太守》3首诗,时间是秋天[4]。这年王维41岁。另一种《王维年谱》也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可见,此诗的确写于开元二十八年秋冬之际。
《游黄鹤楼》-黄莽
年代:当代
作者:黄莽
游黄鹤楼
才出中原境,又登黄鹤楼。
长江携汉水,滚滚向天流。
注释: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现指河南一带。
汉水:指汉江。
评析:这是当代80后著名诗人黄莽2011年5月游玩洛阳之后到达武汉黄鹤楼即兴作品,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使江水更加磅礴流向天际,短小精悍!此作虽有毛泽东和袁枚诗句影子,但全诗以气象取胜。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年代:
作者: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 年代:唐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作者:李白
金光闪耀黄鹤楼

  金光闪耀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黄鹤楼》-李白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黄鹤楼》-崔颢
年代:唐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孔维卿(公元704-754)。现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空:只)
⑥乡关:故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鉴赏】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

  黄鹤楼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黄鹤楼

  黄鹤楼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黄鹤楼》-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主题: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凸现了黄鹤楼这座历史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这短短的两段,四句话,写的却和崔颢截然不同,他的观点是崔颢大大相反。
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图经》:记载某地风俗、产物,附有地图的书籍。
费祎:字文伟,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
《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神仙故事。
《述异》:即《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
登:成为。
尝:曾经。
驾:乘、骑。
憩:休息。
遂:于是,就。
名:命名。
之:助词,调节音节,不译。
耸构:矗立的楼宇。
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高标:高耸的楼宇。
巃嵸:高耸的样子。
倚:靠着。
临:靠近。
河汉:银河。
翼:古代建筑的飞檐,文中译为:“像鸟翼(高翘)”。
闼:大门。
霞敞:高大宽敞。
窥:看。
井邑:城乡。
形胜:山川胜迹。
最:最好的事物。
引申: 为什么要引用古籍和传说?
引用传说,增添神秘色彩,突出楼的不同寻常;引用古籍,增强了黄鹤楼的的命名由来,增加说服力,给人一种真实感。
《菩萨蛮·登黄鹤楼》毛泽东
日期:1927年2月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一九五七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把酒酹(lèi泪)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黄鹤楼》-登顶
赵昔桂 2010 年 初夏
一江怒波挂天边,
白鸥掠水起伏间。
无涯碧空风拂面,
登顶辽望帝王鞭。
赏析:
长江涨水的时候,波浪滔天,怒号着滚滚的流向天边,白鸥急驰着掠水飞舞,在天空中时起时落。享受着迎面吹来的江风,望着无边无际的碧空万里,登上最高的一层仰望高空,满腔豪情,历代帝王登台的心情也不过如此吧!
黄鹤楼》-眺江
作者:赵昔桂 2012 年 春
京江羊城只一天,崔李乘鹤云水间。
骚人迁客仰天叹,千载白云笑众生。
两江三楚峙重镇,眺天瞰地揽风云。
鹤立龟蛇逝汉水,阅尽沧海复又来。
武广一时天,崔李云水间。世人仰天叹,白云笑众生。
两江融三镇,鹤立逝汉水。桥下奔东去,沧海复又来。
简析:
游览北京、武汉与广州只需要一天的时间,登黄鹤楼呤着崔、李白的诗,但他们却乘仙鹤于滚滚长江的天地之间而去。来来往往的文人墨客及游人圣贤,面对李与崔的千古绝唱,不敢随意提笔只能仰天长叹!但千百年来黄鹤楼悠悠的白云依旧,笑看芸芸众生!长江、汉水融汇三楚文明峙立于重镇武汉,拥揽天地,圆融历史,历经沧桑。黄鹤楼静静的矗立在龟蛇二山之间,看着滚滚流逝的长江及汉水,奔向大海,看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年复一年,又重新回到这里登楼远眺,回归本真,感悟着历史及人生的循环往复!《登黄鹤楼》年代:现代作者:张帆一高踞蛇山上,雄浑入昊空。惯看江汉水,常揽楚吴风。黄鹤飞何速?仙人去太匆。千年游此地,吊古意无穷。二赋诗千载未曾休,也挟豪情上此楼。黄鹤随仙飞去远,空余江汉两悠悠。第一首为五律。起句写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与雄浑巍峨,引领全篇气势。承句写黄鹤楼交汇于江汉之水,历尽楚吴沧桑,从时间与空间上喻其历史厚重与文化传承。第三句一转,从历史传说中下笔,极具传奇色彩。如此,二、三句实虚相映,天然无痕,意趣其中。末句结于现实,诗人千年之后来游名楼,吊古之情溢于言表。全诗起承转合有度,可称佳篇。第二首为绝句。说千百年来黄鹤楼因其大名,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游览赋诗作文者代有其人,诗人慕名也来此登临,可谓豪情满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已很久远了,看到的只有长江和汉水悠悠东流。全诗虚实相间,感慨其中,与历代感怀诗一脉相承且出新意,可谓佳作。故此二首亦必流传于世,或为黄鹤楼园区所收藏。

香烟名称

黄鹤楼香烟得名于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黄鹤楼品牌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是湖北省名优烟之一。1995年,黄鹤楼品牌全新上市,2004年更推出黄鹤楼1916产品,黄鹤楼品牌从此迅速崛起,备受关注,黄鹤楼也成为与中华玉溪芙蓉王等齐名的中国高档卷烟品牌之一。黄鹤楼以“天赐淡雅香”为口号,结合现代美学与古典文化,定位中式卷烟的经典品牌,构建黄鹤楼五大产品系列,诠释了经典·传世的时代品位。
吸烟有害健康 尽早戒烟有益健康 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高档产品的需求日益、喉部基本无刺激、无杂气、余味舒适等特点,逐渐成为大部分高档烟,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幕弹 “黄鹤楼+1916”,看似牵强的组合,内蕴的却是文明的薪火传承。黄鹤楼,荆楚文化的千古象征之一;1916,中国民族工业百年梦想发轫的一个年号。今天的组合,更加光辉夺目,我们能体会:在历史的交融中,在文化与梦想的双重推动下,不经意间把时代文明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骄傲的荆
黄鹤楼烟

  黄鹤楼烟

楚人,骄傲的武烟人,孜孜以求的创造奇迹——终于兑现了,千古文人士大夫的承诺,千百年来沉淀的梦。
中国文人士族作诗为赋崇尚追求意境,人境相生、人境合一、忘我之境等等不一而足,这不仅是他们对艺术境界的追寻,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追问,而境界的高下也往往决定了他们在文化创作领域的成就。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的市场与前途,因此,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绝不能忽视消费者在消费体验你的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品牌境界,这种境界既是销售力,也是你的品牌生生不息的推动力。黄鹤楼1916,凝练着荆楚文明的精粹,锻造着品牌至境的时代传说。

酒水名称

“壮志凤飞逸情云上,灵芝献瑞仙鹤同年”;“霄汉鹏程腾九万,锦堂鹤算颂三千鹤自古以来便是吉祥、高洁、华贵和长寿的象征。黄鹤归来酒,以鹤为承载,以吉祥为内涵,承袭了千载汉酒酿造技术和黄鹤文化,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仙人子安乘鹤而去,留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名句。但这只象征吉祥的黄鹤,在人们心里却从未远去。文人雅客用数不清的诗词歌赋,说不尽的美丽传说赞美黄鹤,而当地百姓更以五谷和泉水酿出芬芳醉人的佳酿,祈盼黄鹤的归来。而后酒香馥郁,直上九霄,黄鹤为其非凡的香气吸引,于是带着紫气飞临人间。人们爱其祥瑞,遂将佳酿取名“黄鹤归来”,以昭吉祥归来,福气永驻。“黄鹤归来酒”由此成为中国人的吉祥酒。
黄鹤楼酒

  黄鹤楼酒

武汉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和水质条件,为美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越环境,孕育出黄鹤归来酒优雅、独特的风格。其传统酿造工艺历经数个世纪的洗礼,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酿造真髓,融会现代科技,形成了黄鹤归来酒的独特稀有的 酿造工艺。其酒以水、高粱小麦玉米、糯米和大米为原料,汇五谷精华,经传统酿造,窖藏磨砺,自然老熟,精心酿制而成。积黄鹤之灵以酿其味,循楚地之法以铸其魂。黄鹤归来酒“色香味格”极为考究:黄鹤归来之“色”,晶莹、剔透,如春之朝露;黄鹤归来之“香”,陈香、飘逸,窖香浓郁;黄鹤归来之“味”,醇厚、绵甜,回味悠长;黄鹤归来之“格”,甘润、幽雅,堪称传世佳品。

传统相声名

相声名段,传统相声作品《黄鹤楼》,表演者甲乙二人表演京剧《黄鹤楼》中从“刘备过江”到“张飞创帐”的桥段,是相声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腿子活”。节目的垫话,一般使用甲自称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实是吹牛皮啥都不会,而乙要求学习甲的艺术,二人在舞台合作一次,表演过程中甲漏洞百出,包袱迭起,笑料不断。
比较有代表性的表演者有:侯耀文—魏文亮,郭德纲于谦,曹云金—刘艺等。

黄鹤楼申遗

滕王阁(南昌)、岳阳楼(岳阳)、黄鹤楼(武汉)、鹳雀楼(山西永济)、蓬莱阁(山东蓬莱)、大观楼(昆明)、阅江楼(南京)、天心阁(长沙)、钟鼓楼(西安)、天一阁(宁波)将共同申报联合国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指南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风景区标志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其文化品牌有着1800年的历史。昨日公布的黄鹤楼形象标志里究竟蕴涵哪些历史文化信息?标志里的图形、字体及颜色是如何被确定下来的,这其中又寓含着怎样的人文元素?昨日,该标志的主创者之一、江汉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设计室主任魏坤一一阐释。
以黄鹤楼建筑为主体造型元素
黄鹤楼风景区标志

  黄鹤楼风景区标志

 

 

 

 

 

 

 

 

 

 

 

 

 

 

 

魏坤先生介绍,黄鹤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其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特色以及独特的造型需求。新出炉的黄鹤楼景区标志即以黄鹤楼建筑为主体造型元素,整体上以朴实的横竖笔画,表现出黄鹤楼建筑造型基本特征。
标志中间的传统卷云纹样元素,则来自汉代玉石的祥云图案,与水浪结合,形成简朴的水祥云图案。
标志从整体看又似汉字“黄”,经典、大方且不失现代美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黄鹤楼景区独特的视觉个性和文化特色。

旅游交通

武汉市内黄鹤楼游览公共交通指南
公交车线路:10, 61, 64, 64通宵车, 401, 402, 411, 413, 503, 507, 519, 52
黄鹤楼地址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 541, 542, 554, 561, 571, 584, 706。
目的地站点:黄鹤楼
汉口火车站:乘坐 - 10路公交车 - 黄鹤楼站
武昌火车站:乘坐 - 10路公交车 - 黄鹤楼站

 

 

二,归元寺

归元寺  
归元寺
归元寺(Guiyuan Buddhist Temple)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路上,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元寺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
<, TR>
中文名: 归元寺
别名: 归元禅寺
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
始建于: 清顺治十五年(1658)
占地面积: 4.67公顷
著名景点: 藏经楼、罗汉堂等

寺庙简介

归元寺(Guiyuan Buddhist Temple)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归元寺之名取《楞严经》,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归元寺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1]

归元寺

归元寺(18张)

建筑布局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
山门之内是中院,中院有放生池。放生池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经有关部门检测,泉水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合酿制各类饮料。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归元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人文历史

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之语意(意在,佛法相同,但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寺院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归元寺

  归元寺

历史概况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葺,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文化大革命”中,在周恩来的关怀和保护下,寺庙没有遭到破坏,宗教设施及珍贵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来。从1973年至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这里还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归元寺

  归元寺

建筑风格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归元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上,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现为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这里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是“汉西一境”,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
归元寺

  归元寺

建筑结构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
归元寺

  归元寺

、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中国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这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
归元寺

  归元寺

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四百六十三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第三百五十尊罗汉是大药尊尊者,法相所现正面跏跌坐,禅坐于藤条大椅上,双手笼于袖中,神清气爽,宽额亮目,才思敏捷。诗云:灵山有路千万险,矢志不移志更坚。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飘云万里天。意在告诫人们,实现人生目标的路上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但你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只要你能够跨越,终会有千江水月的风景和坦荡无垠的心境。“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
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中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该殿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经多次维修。现大雄宝殿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
归元寺

  归元寺

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

景点介绍

藏经楼

北院的主体建筑是藏经楼。藏经阁1920年至1922年兴建,是一座两层五开问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兽头大脊,鱼角搬爪,斗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门扇窗牖,涂朱绘彩,刻画镂雕,精巧壮观,金碧辉煌,是武汉市唯一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物。这里珍藏着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归元寺

  归元寺

藏经楼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来自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鎏金、银、铜、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种质地,还有一些是东南亚各国的赠品。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部分文物是国内外少有的珍品。如藏经阁正厅陈列的一座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重一吨多,雕工细腻,技艺精湛,是1935年太虚法师访问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送给中国的。象这样精美的玉雕佛像,国内仅有三尊,另两尊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再如南北朝时埋藏的石刻观音像,姿态轻盈,髻结敞胸,身佩缨络,手携净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还有两尊红木雕刻的达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两尊像,一坐一立,富有个性,生动表现出达摩面壁九年,闭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态。
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部,共714函分作48个柜子储藏。宋代版影印本《碛砂藏》一部,计593函。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缺“寒”字一号)。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版《续藏》和《大正藏》各一部。此外,还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年书写的“佛”字经,这个“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六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的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镜下观看,每个字都一丝不苟,笔力挺秀,实乃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民国初年(1915一1924年),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稀有。
藏经阁内收藏的法器有宝塔、香鼎、净瓶、衣钵、锡杖、念珠、如意、铃杵毗卢帽、袈裟等。所藏宝塔均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级佛塔,有楼阁式的七如来塔,各高约2米制作精美。还有铜质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赠送的佛塔。
鼎类有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盖、身、座三部分组成。盖中小孔四周满布云纹,鼎身两侧赘以兽头双耳,基座上沿是楼空之垂栏,栏内梅花盛开。制作极为精巧玲珑。还有明宣德年间碧绿瓷鼎和清朝铜质香鼎等各代佳品。瓷瓶有明代碎纹瓷和天兰瓷净瓶,清代钧红瓷和彩釉花的净瓶。
藏经阁还收藏了许多书画碑帖。收藏的名书画共有一百多幅:有元代的黄子久王蒙、吴仲圭、倪云林等人的山水画,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铎石涛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郑板桥王翚、沈南苹、何子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隶篆和翎毛花卉作品。寺内还藏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圣教记序》和柳公权的《金刚经》等正楷拓本和珂罗版本以及释怀素的草书。褚、柳书法以轻便刚劲著称,而怀素的草书则以挥笔似画闻名,都有较高的书画价值。清代释竹禅绘画的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谱,吴兴沈铨所绘“鹿鹤同春”五彩画、明代书画家孙志、王宠用菩提树叶绘制的菩萨像谱,唐代阎立本绘画石刻观音像等,都刻画入微,形态逼真,堪称艺术珍品。更为名贵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迹图》和《华夷图》,详细记载着我国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记述了上自汉武帝时开拓西域,下至唐宋时代对长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两幅十分珍贵的历史图案。
归元寺

  归元寺

罗汉堂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说到罗汉堂,民间有这样的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意思是说,这四座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罗汉塑像艺术的精华。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在佛教中有多种说法:一是如《十诵律》中载,释迎在世时,常有五百弟子随侍听法传道。一是在释迦涅盘后,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问经》中又说,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圣教。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罗汉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国王
归元寺

  归元寺

名叫无忧王,对他们都很敬仰。由于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真相,无忧王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增,只当一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诃提婆的凡夫僧发表违背教规的言论,造成佛僧思想混乱,无忧王决定处死这一千名佛僧。这时,五百罗汉各显通,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情后专程来道歉,并在国都按五百罗汉模样塑造了五百尊像。从此,五百罗汉像就流传下来,并传到中国。尽管说法不同,但罗汉被认为是“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养之圣者”。
中国汉地佛教尊崇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罗汉像五百一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从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名号,五代时《复斋碑录》有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光四年(1134年)工部郎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认为,碑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但此后,凡寺院建五百罗汉堂,皆援用其名。
归元寺的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的门联是:“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楹联是:“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门联和橡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一百年多年历史。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筑格局,“田”字四个口为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
归元寺

  归元寺

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如第463尊罗汉是飒陀怒尊者,四周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贼戏弥勒”。六贼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化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心底发出赞叹的笑声。

大雄宝殿

重修。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其弟子阿难和迦叶像。释迦偏袒左肩,结跏趺坐,庄严静穆。佛像后背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龙捧圣”的图案。佛像前还有韦驮、弥勒、地藏像。佛像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立,左右侍立着一龙女和童子,背后是一面高达八尺的泥塑悬崖峭壁,足下碧波万顷,怒涛汹涌。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人们仰视上去,只见观音衣袖似在飘动,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你走来,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丈8尺,横阔1丈2尺,深宽2.5尺,前嵌垂栏,宽1.5尺,高0.6尺,其间分为五格,深画镂空。有李世民以下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有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俱全。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围匝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完成。

万佛殿

归元寺万佛殿位于归元寺大雄宝殿左侧,是归元寺应十方信众的要求于2009年兴建而成,归元寺方丈隆印亲自为佛殿施行了开殿洒净法事,为佛像开光。万佛殿内计划供奉万尊佛像,以再现了传说中"万佛朝宗"之盛况。十方信众皆可以个人或全家名义在万佛殿内永久供奉佛像,永久供大众参拜。万佛殿内佛像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信众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供奉其他诸佛。另外,信众也可以在万佛殿内请一尊开光的玉观音回家供奉(在万佛殿供奉三个月后请回家)。
佛像
佛像早在东汉即从印度传入中国,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
归元寺

  归元寺

南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表现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雕刻工艺,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和时代特点。主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的工艺和铭文上。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要从造型、质地、款式等方面辨别如系真品,大多古朴纯真,细腻逼真;而赝品往往显露粗糙做作、形制混乱,甚至露出作假年代和近现代风格的破绽。
说法印,就是象征佛在说法;
智拳印,象征着佛的智慧无边;
施无畏印,象征着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
定印,表示禅思。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并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个姿势。密宗中使用的则是法界定印;
与愿印,是以手下垂,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象征佛或菩萨能给予众生愿望满足,使祈求的愿望都能实现之意;
降魔印,其造型是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表示降妖除魔。又因其触地,也叫触地印。
以上五印,合称为释迦五印,是最常见的五种手势。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归元寺双面观音像

  归元寺双面观音像

寺院风俗

数罗汉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习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 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僧侣剪影

僧侣剪影(8张)
归元寺30万香客夜拜财神
除了春节期间到罗汉堂数罗汉预测自己新一年的吉凶,归元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归元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腊月三十晚上至初一烧头香,人数能达到20余万人,人们都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农历正月初五要在归元寺的财神庙、拜财神。在这些日子里,都会有锣鼓队、舞狮队前来助兴,归元寺附近热闹非凡,不论是否佛教信徒都会来参与,这些佛教与民俗结合的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民众在这种节日中宣泄不好的情绪,祈盼来年的好运。

放生

归元寺里有个莲池,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

特色美食

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坐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菜肴名称,都能为游客信众提供名副其实的特色寺庙素食菜肴。
斋内的素菜具有“清淡”、“咸鲜”的特点,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讲究食斋悟道。归元寺素菜无论菜名与实物、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了和谐一致亦有“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之妙境,让食斋人确实领悟到“行善人生、淡泊自若,明心见性、安详幸福。”  
云集斋素菜馆还提供特色的素食筵席,如平安生日宴、健康长寿宴、吉祥如意宴、金榜题名宴、开光法喜宴等。斋内厅堂设雅座和“甘露”、“法喜”、“如意”等包房,装修古朴、环境淡雅,融佛教清静于一体。在进餐的同时,斋内还有专门的音响为食客咏念经文,给食客一个祥和、平安的进餐氛围,护佑人们吉祥如意、出入平安、事业有成、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前首相曾根等国内外知名人士、艺术家都曾领略过云集斋的素食风味,并大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