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黑龙江省名胜三

一,极乐寺

 极乐寺,为中国常见寺院名称。较为著名的有:福建省宁德极乐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极乐寺、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北京市极乐寺等。

概况
宁德极乐寺

  宁德极乐寺

位于位于福建省古田县湖滨乡极乐村。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1933年毁于战火,1940年重修,主殿面阔52米,进深80米,占地4160平方米,从北向南,依次为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于高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构架,重檐歇山顶。殿前有龙陛一方,寺内存有玉佛、铜佛等文物。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

极乐寺在翠屏湖畔,倚山傍水,环境清幽,是闽东内地著名古刹之一。翠屏湖面积为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亿多立方米,湖中分布着24个自然岛屿,因其在翠屏山下故名。

历史

极乐寺始建于742年(唐天宝元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1264个春秋,由于历史悠久,沧桑多变,几经兴废,1937年,经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圆瑛法师和居士胡震(古田县商会会长)募缘重建。“极乐寺”三个字,是闽籍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笔,山门对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为圆瑛法师所题。今天,有幸喜逢盛世,在政府有关部门关怀和海内外信众献资出力下,仿照大丛林规制重建,初具规模,为千年古刹重光奠定了基础。

建筑

极乐寺

极乐寺(3张)
极乐寺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伽蓝殿、三圣殿、放生池等组成,宏伟壮观。“大雄宝殿”四字为当今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天王殿匾额则是旅京闽籍书法家虞愚手书。该寺珍存弥陀、势至、观音三尊铜像和印度玉佛一尊,造型精美,有较高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近年来,海外侨胞先后捐建山门、地藏殿、方丈室等建筑。1991年,筹资兴建爱国高僧邑人圆瑛法师纪念堂于寺内,由赵朴初会长亲题匾额。

将来

重建的极乐寺主体建筑群为原址规模重建,其座西北朝东南,依山傍水、庄严古朴、气势磅礴。占地面积200多亩的规划区内分成佛教、商旅、生态园林、绿化景区和塔院五大功能区布置。规划设计采用仿唐岭南派园林寺庙仿古建筑风格设计,既体现佛教崇高的地位与庙相的庄严,又体现风景旅游胜地的自然亲切。重建后的建筑群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加上园林化的点缀处理,将营造出一个优美、典雅的宗教文化氛围,给人一种空灵净化的感觉。

交通

古田县交通便利,汽车、火车、闽江客轮均可直达古田。
 
 
 
 
 
二,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及富裕林甸杜蒙泰来县交界地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7′~124°37′,北纬46°52′~47°32′,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长65km,东西宽37km,总面积21万公顷,其中核心区7万公顷,缓冲区6.7万公顷,实验区7.3万公顷。保护区由乌裕尔河下游流域一大片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沼泽地和无数小型浅水湖泊组成,湿地的周围是草地、农田和人工鱼塘,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共有6种鹤类在此繁殖和停歇,占世界鹤类种类的40%,保护区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

自然环境

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乌裕尔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沼泽地最大水深0.75m,湖泊最大水深达5m,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张)
该区生息繁衍的鱼类有46种,昆虫类达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其中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闺秀鹤、白鹤和灰鹤均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每年4-5月份200余只丹顶鹤来此处栖息繁衍,白鹤数量近1000只,来此栖息逗留后继续北迁至俄罗斯,为迁徙性停息鸟。扎龙自然保护区设有保护区管理局,建在保护区的中部偏西,主要任务是湿地保护水禽、鹤类科研繁育。几个小岛上有居民居住。

地质地貌

本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松嫩平原是晚中生代以来发展形成的凹陷盆地。本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区河湖相冲击地貌类型,河流的河谷、河道及不明显,水流缓慢,兼有风成沙丘及沙地。

水文条件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水源有乌裕尔河、双阳河、新嫩江运河、“八一”幸福运河,其中乌裕尔河为形成和维持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乌裕尔河流域年降水量差异较大,上游年均降水550毫米--600毫米,下游地区为400毫米左右,下游年需水量16.6×108立方米,其中天然降水为6.6×108立方米,新嫩江运河补水7×108立方米,北部引嫩和乌裕尔河来水量为3×108立方米。本区耗水量分别为:蒸发约10×108立方米,连环湖补水工程2×108立方米,渗透和灌溉消耗4.6×108立方米。由于多年干旱及乌裕尔河、双阳河上游水利工程的影响,现在扎龙保护区每年缺水量约为3×108立方米。

土壤类型

扎龙湿地土壤共由六类组成,即黑钙土、草甸土、碱土、盐土、沼泽土和沙土,主要为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
水质:扎龙保护区水质为Ⅴ类水质,化学性质常年为PH=7.0左右,略呈碱性。
水深、水深的波动和恒定:扎龙湿地水深变化较大,雨水充沛年份,沼泽地一般水深为75㎝,湖泊水深平均1—2m;干旱年份,湿地的水则特别浅。

气候条件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9.2℃,极端最低气温-39.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8℃,极端最高气温39.9℃。年蒸发量1506.2mm;年均相对湿度62%。
典型自然事件:扎龙保护区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2001年发生严重荒火。

动植物资源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嫩江支流乌裕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丛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
区内各种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虽然植物种类、类型贫乏,但成分复杂。据调查,区内具有高等植物468种,隶属于67科,草本植物占绝大多数。本区无特有种,除世界种及大陆广泛分布种外,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占15.2%;达乌里植物区系成分占14.5%;满洲植物区系成分占12.7%;华北植物区系占4.1%。根据扎龙地区植被的建群种、地形地势、水分条件、群落的结构与外貌、土壤种类等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可将该区植被分为4个类型。
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

  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1]

保护区有鱼类46种,隶属于9科。两栖类、爬行类相对贫乏,两栖类有四科六种,分别为极北鲵、大蟾蜍、花背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黑龙江林蛙;爬行类有鳖和麻蜥两种。兽类21种,隶属5目9科。昆虫类277种,隶属于11目65科。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约260种,隶属17目48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有15种,中国有9种,本区就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蓑羽鹤6种,不愧为独步世界的“鹤乡”。其中四种为繁殖鸟,全世界现存丹顶鹤2000只,本区即有346只的繁殖种群,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17.3%,现已列入全球濒危种类。白枕鹤有34只,灰鹤1986年第一次发现巢,蓑羽鹤有50多只。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35种,一级有丹顶鹤、白枕鹤、白琵鹭等。沼泽边缘和临近农田常见到大鸨。除丰富的鸟资源外,还有20种兽类,包括狼、赤狐、狍、獾和黄羊等;两栖类四种,有中国林蛙、黑斜线蛙、列斑雨蛙、花嘴蟾蜍;爬行动物有3种,包括蜥蜴、淡水龟等;水生鱼类40种,鲫鱼最为丰富。

旅游资源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中的“扎龙湖观鸟旅游区”长8公里,宽9公里,面积1550公顷,包括:
榆树岗,观鸟者可以接待处听情况介绍,看有关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鹤的录象电影,登望鹤楼远眺鹤类等水禽赖以栖息繁殖的湿地景观,及参观展览厅和鹤类驯养繁殖场;
龙泡子(扎龙南湖)大泡子(扎龙北湖)、西沟子(系自然河道)和扎龙养鱼池,观鸟者可以明水水面观察到众多的雁鸭类、秧鸡类、鸥类等游禽及在近水草甸栖息的小涉禽;
九间房、大场子,为芦草沼泽景观,观鸟者可以观赏到鹭类、鹮类的群巢区和鹤、鹳等涉禽及沼泽猛禽;
土木克西岗,可看到大量农田居民区鸟类;
扎龙苗圃及其毗邻草甸草原,可观察到林栖鸟类和草原旷野鸟类及大鸨、蓑羽鹤等。在“扎龙湖观鸟旅游区”里,游客可观保护区和鹤的录象电影,登楼凭眺湿地景观,参观养殖场,在苗圃和林场内,可观察到林栖鸟类和草原旷野鸟。

传说故事

扎龙由来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土地十分贫瘠,使得这里唯一的一个小村子整日艰苦不堪。有一天,疾风顿起,乌云蔽空,石走沙飞。半个时辰过后,云散风定,天空骤晴,酷日如火,随着阵阵哀呜,一个庞然怪物从天空中扎落下来。人们惊慌不已,纷纷关门闭户。这时徐大胆提着木棍赶去察看,发现一条巨龙扎落在干涸的地上。村里人闻讯,纷纷赶来围观,只见巨龙明目如珠,双角高矗,锋利的龙爪深深地抠进干裂的土中,龙身数十丈,粗如几人合抱不拢的老榆树,上面布满簸箕大的鳞片。那巨龙双目垂泪,挣扎着曲摆首尾,欲飞不能,仰天叹望九霄。一位银发长者告诉大家:“龙是水性天神,能为人间行雨造福,大家赶紧搭棚浇水,救它脱凡归天。”于是,人们凑集了很多木杆和被褥,给巨龙搭了一个巨大的凉棚,还从远处担来清水浇在龙的身上。可是由于天气燥热,巨龙身上鳞片开始脱落。众人心急似火,纷纷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乡亲们的举动感染了天上的“百鸟仙子”,她派丹顶鹤率领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天鹅及众多小鸟飞到人间。它们展翅盘旋,为巨龙遮日蔽荫,呼风唤雨。不出几天,浓云压顶,电闪雷鸣,顷刻暴雨狂泻、洪水猛涨。巨龙得水后,一跃腾入高空,随后俯首下望,曲身拱爪向救它性命的人们点首三拜。人们欢呼跳跃着为巨龙送行。
巨龙飞走之后,奇迹出现了。人们发现在巨龙飞起的地方,竟成了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泡子,泡中鱼虾丰盛,荷花、菱角花芳艳诱人,周围被龙尾扫过的地方还长出了茂密的芦苇。从此,这里成为风调雨顺、地产丰富的宝地,丹顶鹤便留下定居了。人们为了纪念与神龙、天鸟的缘分,就把这里称为“扎龙” 和“鹤乡”。
 
 
 
 
 
三,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非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非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
中文名称: 圣索非亚大教堂
外文名称: Hagia Sophia
现称: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
修筑年代: 公元532~537
地理位置: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教堂简介

圣索非亚大教堂(公元532年—公元537年)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
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菲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自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敬拜安拉的清真寺。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阿亚索菲亚博物馆
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勿庸置疑的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建造,6世纪中又由朱斯特尼(Justinian)大帝再建,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前厅有600多平方米,中央大厅则达5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在此处可让游客一饱眼福。1975年,政府拨款对教堂进行全面修复。目前,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具体介绍

圣索菲亚大教堂坐落在蓝色清真寺对面。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 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

  [1]

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富丽堂皇,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

建筑代表

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532年查士丁尼一世续建。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被改建成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现为博物馆

拜占庭代表作

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 模样。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

古代建筑珍品

别具风采的圆顶由两个半球形拱门支撑,这座雄伟堂皇的教堂是古代建筑的珍品,对于以后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座精美绝伦的建筑在世界享有盛名,17世纪时,有人仿效公元前腓尼基人昂蒂帕特提出的“七大奇迹”的说法,提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之一。从教堂内一侧的昏暗、狭窄的碎石铺就的通道蜿蜒而上,能到达环绕教堂内三面的两层长廊,让你能从不同的空间角度欣赏这座辉煌的大教堂。一座建筑精品,它的细节一定是经得住审视的。在这里,你可以把目光聚焦在任何一处赞叹。教堂外的净洗池显示着伊斯兰教的色彩。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教堂历史

几经波折

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2]

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
公元7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新兴势力伊斯兰文明,接着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但此时统治者已无力阻止联军与战争对城市的蹂躏。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场,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结束。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成阿雅索菲亚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做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外敌入侵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
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

建筑风格

希腊式十字架造型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乱的烧毁,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万名工人、32万黄金、并花费六年光阴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神圣的教堂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统治者对教堂所投注的心力不难看出统治者藉由对宗教的奉献、夸示帝国的权力与财富,而对周遭地区施与影响力的用心。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米高,而且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靠图形和数字设计

圣索非亚大教堂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令人惊叹的建筑,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他是靠图形和数字设计的。不可否认他是数学家的杰作,其中一位是来自特拉列斯的安提缪斯——就是《燃烧的镜子》和《不平常的机械装置》这两篇著作的作者。第二位建筑师比安提缪斯年轻一点。他是来自米利都的伊西多尔,他针对亚历山大利亚的希罗的文章《论拱形建筑》写过一篇评论。安提缪斯和伊西多尔是阿基米德学科方面的大师,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图,很有可能与刻在阿基米德墓碑上的图案相似。

教堂壁画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图。

基督影响

从公元4到6世纪开始,教会逐渐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重视肖像与肉体美的传统也逐渐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象征手法来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需求。教会中认为圣人的人物画像就等于触犯圣经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规定的一派,与另一派认为人物画像可以让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传教,两派间的歧异日渐加深。

两派斗争

公元692年教会会议中授与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Leo III)颁布禁令,禁止圣母、圣子、圣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现,自此揭开了两派人马长达二百年间的血腥斗争,教堂里的画作遭破坏,画像的持有者和作画的工匠们也都遭到各种形式的迫害,更糟的结果是造成人与人的信赖关系瓦解,社会动荡不安。

壁画意义

对画像给予敬意、信仰崇拜
一直到9世纪中叶,教会重新解释,愿对画像给予敬意、信仰崇拜
圣索菲亚大教堂壁画

  圣索菲亚大教堂壁画

,这才逐渐消释两派间的纷争,而这个日子也被称为“正统的胜利”(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每年在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被盛大庆祝。然而雕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教会的认可,因此可以说拜占庭艺术里,雕刻艺术并不存在。

奥运传递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伊斯坦布尔的起跑点。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虽然从外观上似乎不及清真寺壮美秀丽,然而这座饱经沧桑,见证了文化和宗教战争的圣地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却非蓝色清真寺所能比拟。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境外传递第二站就是从这里启程。

清真情缘

作为世界上唯一从6世纪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圣索非亚大教堂也是唯一一个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建筑。公元330年时,君士坦丁大帝斥巨资修建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且精美绝伦的教堂。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伊斯兰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锡南在圣索非亚旧有的架构中增添了新的奥斯曼风格。他的精心打理使得经历了十字军东征破坏的圣索非亚教堂重新恢复了生机。193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大教堂改成博物馆,长期被掩盖住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艺术瑰宝也得以重见天日。
步入大教堂,它的雄伟和庄严一览无余地展示在来者面前,震人心魄。直径32米,20层楼高的拱顶竟然没有任何支柱支撑。站在这巨大的穹顶下,仰头望去,好似茫茫苍穹笼罩人间,不禁感悟到自身的渺小。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洒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了耶稣基督的脸庞,那一刻,仿佛听到天使在歌唱,内心如同经历了洗涤般纯净平和。教堂墙壁上显眼的地方悬挂着6个直径约10米的大圆盘,绘以阿拉伯文字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伊斯兰教的清真言.伊斯兰教的核心,古老墙壁上模糊的圣像以及伊斯兰风情石柱上精美的雕刻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而如今,两者奇迹般地融为一体,向后世昭示着这一宗教圣地历经易主,饱经风霜的过去。
环顾一周,左边过道上一根矩形大理石石柱旁有一个拇指大小的洞,人们将拇指塞在里面,并费力地旋转,令人第一时间想起了电影《罗马假日》中男女主角开玩笑时的情景。原来这叫做“哭泣的石柱”,据说将大拇指插入潮湿的石洞,并以平面旋转360度,便可以实现自己当时许的愿望。

历史故事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在公元四世纪分裂之后,继承罗马帝国正统政权,且据有东半部领土的帝国。而拜占庭帝国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拜占庭(Byzantine)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由一位希腊人Byzas依循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来。
而拜占庭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契机,一方面由于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了黑海与地中海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枢纽,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独具,于公元312年夺权成功之后,为了向东拓展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而选定拜占庭做为新罗马的基督城,并于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华丽与最富有的都市。
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为了夸耀罗马帝国的声势,同时吸引各国来归,于是他使用了各种华丽的装饰方式来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装饰喷泉和廊柱,又将来自丝路的丝绸、非洲的珠宝欧洲的雕刻与工艺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过来。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还盖了一座大教堂,这座美丽的大教堂的身世与君士坦丁堡的历史紧紧相系,她就是圣索非亚大教堂(St.SophiaChurch)。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Aga的作品,也
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定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260个
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是该寺的重要看点。蓝色清真寺(BlueMosque)其实是通称,得名于伊兹尼蓝磁砖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Camii),可以说是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
蓝色清真寺建于17世纪,大圆顶直径达27.5公尺,另外还有4个较小的圆顶30个小圆顶,大圆小圆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蓝色清真寺当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据说只有回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到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同名教堂

诺夫哥罗德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1045年至1050年建造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俄罗斯保存最好的11世纪教堂,也是俄罗斯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教堂共有6个穹顶,中间一个最高,为金色,其他5个穹顶则为银色,据说这是诺夫哥罗德教堂的一大特色。教堂内光线昏暗,非常古朴,墙壁上的水彩壁画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有些已经难以辨认,也为圣索菲亚教堂增添了一份神秘。
教堂奠基于公元1037年,由智者雅罗斯拉夫王子(Prince Yaroslav the Wise)下令兴建。圣索菲亚教堂位于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围墙内,格局和设计都是拜占庭风格。这里曾经是早期俄罗斯的宗教中心,至今仍旧被看作是诺夫哥罗德的历史珍宝和象征。大教堂的黄金穹顶表明了它的重要性,诺夫哥罗德没有任何一座教堂有这样的金色穹顶。西侧入口华丽的12世纪的青铜大门,只是在特别的场合开启。它是从当时瑞典的首都星哥图纳(Sigtuna)运回的。[3]

争议

现今用途

土耳其共和国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下令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变成博物馆,禁止把此处用作宗教礼拜场所。不过在2006年,有报道指土耳其政府允许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的一些小房间用作小型祈祷室,供博物馆职员开放给基督徒及穆斯林使用。[4]

恢复教堂用途的运动

2007年,美国商人及政客克里斯·斯皮鲁(Chris Spirou)启动了一个名为“解放圣索菲亚大教堂会议”的运动,支持恢复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本的用途。2007年6月20日,他在美国国会人权委员会核心小组上作证,在听证会完结时,核心小组主席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汤姆·兰托斯发言道:“人权委员会在25年来调查过的全球侵犯人权的个案里,当中最重要的是宗教自由,核心小组格外关注有关圣地被强迫转变用途的人权侵害,当中又以圣索菲亚大教堂最为重要。”克里斯·斯皮鲁又曾在俄罗斯媒体的访问里强调了这件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