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概述
位于中国东北,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山系,南北长约1220公里,是其东侧的松辽平原与西侧高大的蒙古高原的分界。大兴安岭南起于热河高地(承德平原),北迄黑龙江。山脉也是其东侧的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诸水及支流的分水岭,山脉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中的“兴安”是满语,意为“极寒的地方”,因为气候寒冷,故有此名;大兴安岭的“岭”即满语“阿林”,其意为山。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相对。
位置面积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面积8.46万平方千米。
详细介绍
大兴安岭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全长1220千米,宽200~300千米。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7.8%,总人口51万,边境线长791.5公里,下辖塔河、漠河、呼玛三县,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四区和得耳布尔、莫尔道嘎等十四个林业局。
大兴安岭平均海拔1,200~1,300米(3,950~4,250呎),最高峰达2,035米(6,673呎)。山脉北段较宽,达306公里(190哩),南段仅宽97公里(60哩)。形成于侏罗纪造山运动时期,沿东侧的走向断层掀升翘起,成为掀斜断块,造成东西两坡的斜度不对称。东坡较陡,西坡则向蒙古高原和缓倾斜,海拔790~1,000米(2,600~3,300呎)。大兴安岭大部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顶浑圆,山坡较平缓。山脉东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许多支流深深地切割。
城市荣誉
气候
大兴安岭为重要的气候分带。夏季海洋季风受阻于山地东坡,东坡降水多,西坡干旱,二者呈明显的对比,但整个山区的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500公釐(20吋)以上。山脉北段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冷之地,冬季严寒(平均气温-28℃〔-18℉〕),有大面积多年冻土区。该地区覆被著茂密的森林,野生动物丰富,有鹿、麋、貂、山兔及许多毛皮兽。山脉中段与南段温暖干燥得多,1月气温约-21℃(-5℉),年降水量250~300公釐(10~12吋),雪量也较少。北段的针叶林在南段逐渐转变成阔叶林,最後是点缀於林地之间的草场。山脉南段的森林覆被达到海拔1,500公尺(5,000呎)以上的高地,但此地更大面积覆被著高草。1987年5月6日一场灾难性大火,席卷大兴安岭,可能摧毁了100万公顷(250万亩)林木,称为五六大火。又因黑龙江流过林区,称为「黑龙大火」。
历史
大兴安岭地区直到20世纪前仍开发不多。北部地区的开发始於20世纪初年修建第一条横贯山区的铁路——从齐齐哈尔到满洲里的中东铁路,满洲里位於东北地区西北端的中俄边界上。1931~1945年日本侵占东北期间,从中东铁路的南北各段又修建多条铁路进入兴安岭以采伐木材,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往伊图里河以北的铁路。以後,这些铁路线往东延伸到伊勒呼里山,这条山脉呈东西走向,连接著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南面,近年又修了一条铁路,从吉林省白城的西北方顺著洮尔河谷地通往内蒙古的索伦及阿尔山温泉。
巍巍兴安岭,积翠大森林。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1%,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犴达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麋鹿(俗称狍子)、野猪、乌鸡、雪兔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中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在千山万壑间纵横流淌着甘河,多布库尔、那都里、呼玛、额木尔等二十多条大小河流,最终注入了边陲人民的母亲河---黑龙江。这里盛产鲟鳇鱼、哲罗、细鳞、大马哈、江雪鱼等珍贵的冷水鱼类,用“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这里的野生动物资源实在不为过。
地理分界线
⒈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⒉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限
⒌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
⒍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7.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8.森林带和草原带的分界线
交通运输
大兴安岭有嫩林、伊加铁路。客运列车南出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出可直达海拉尔、满洲里,林呼、塔韩支线贯通区内全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嫩漠公路、 111国道、S301省道、黑河公路均与大兴安岭相连,直通哈尔滨并加入黑龙江省内各地市公路网,公路通车里程达1560公里;水上航运沿黑龙江顺流而下直通佳木斯,哈尔滨,经俄罗斯庙街可出海实现江海联运。加格达奇、塔河设有飞机场。现漠河已开通民航。2012年6月19日,加格达奇机场已开通民航。
人口民族
2011年,全区人口出生率4.66‰,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1.83‰。年末全区总人口516 3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 063人,占总人口比重87.0%。男性人口263 926人,占总人口比重51.1%;女性人口252 464人,所占比重48.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5。18岁以下人口69 207人,占总人口比重13.4%;18至60岁人口371 159人,所占比重71.9%;60岁以上人口76 024人,所占比重14.7%。
全区有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朝鲜、回等26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系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塔河县十八站和呼玛县白银纳两个鄂伦春族乡。其他少数民族大多数为1964年开发大兴安岭以后陆续迁入,人口分布在全区各地。[2]
全区有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朝鲜、回等26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系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塔河县十八站和呼玛县白银纳两个鄂伦春族乡。其他少数民族大多数为1964年开发大兴安岭以后陆续迁入,人口分布在全区各地。[2]
地形气候
地势呈西高东低,位第一阶梯阶第二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三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驻地邮编
地区行政公署驻加格达奇。邮编:165000。行政区划代码:232700。区号:0457。拼音:Daxing'anling Diqu。
行政区划
2005年,辖3个县。
大兴安岭地区 面积46755平方千米,人口516 390(2011)。
* 以上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呼玛县人口包括加格达奇等4区人口。*
* 以下面积、人口(2001年底),以及区划根据“大兴安岭地区网站”*
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
塔河县
漠河县
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
新林区
呼中区
历史沿革
1964年设大兴安岭特区。
1970年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区驻加格达奇。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驻呼玛镇)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驻阿里河)、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尼尔基)划归大兴安岭地区。辖1县、2自治旗。
1979年将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地区辖呼玛县。
1980年9月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⑴设立塔河县,以塔河区和呼玛县的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3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塔河镇。⑵设立漠河县,以阿木尔、图强、古莲3区,呼玛县的漠河、兴安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驻地西林吉。
(本部分沿革资料摘自地方志) 先秦时期,为东胡部落联盟体属地。西汉时期,为汉廷护乌桓校尉和辽东属国都尉双重统辖。三国、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北魏时期,岭南为乌洛候地,岭北为室韦地,均隶属北魏王朝。
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将岭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萨尔和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将岭北分封给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实行行省制,为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指挥都司管辖。今漠河县为木河卫管辖,塔河县为塔哈卫管辖,呼玛县和新林区为额克卫管辖,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和呼中区为坚河卫管辖。
1645年(清顺治二年),为盛京驻防内大臣(1646年改称昂邦章京)管辖。1653年(清顺治十年),由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1662年(康熙元年),由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所辖的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管辖。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由镇守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的瑗珲副都统管辖。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人由布特哈总管衙门管理(副都统级)。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岭南由黑龙江将军衙门所辖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
1731年(雍正九年),布特哈总管总理大兴安岭各族八旗事务,隶属黑龙江将军。1734年(雍正十二年),岭南划归呼伦城总管统辖。岭东南由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岭北由瑗珲副都统管辖。1743年(乾隆八年),岭西改由黑龙江将军所辖的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1871年(同治十年),清廷将大兴安岭鄂伦春族人按住地分为五路编为佐。阿力河流域为阿力路佐领管辖,呼玛河流域为呼玛尔路佐领管辖,多布库尔河流域为多布库尔路佐领管辖。
1882年(光绪八年),由黑龙江将军兴安城总管管理鄂伦春五路。1883年(光绪九年),兴安城总管撤裁。鄂伦春阿力路、多布库尔路由黑龙江将军墨尔根副都统管辖,呼玛尔路由瑗珲副都统(亦称黑龙江副都统)管辖。1884年(光绪十年),布特哈衙门改制为布特哈副都统,总领鄂伦春五路和索伦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撤裁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布特哈总管衙门。今大兴安岭地区为西布特哈总管衙门管辖。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岭南为黑龙江行省(简称黑龙江省)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管辖,岭北为瑗珲兵备道瑗珲直隶厅管辖。1909年(宣统元年),今漠河县为珠尔干河总卡伦和漠河总卡伦管辖,今塔河县、呼玛县为呼玛尔总卡伦管辖。
1912年(民国元年)6月25日,岭北隶属民国政府黑龙江瑗珲兵备道(同年8月26日改为黑河道)瑗珲直隶厅。同年7月1日,呼玛尔总卡伦改制为呼玛设治局。岭南属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分子的“伪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
1914年(民国三年),岭南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布西总管公署。同年1月11日,岭北呼玛设治局改制为呼玛县,漠河总卡伦改为漠河设治局,隶属黑河道。1915年(民国四年),岭南改制为布西设治局管辖,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1917年(民国六年),岭北漠河设治局改制为漠河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道。1920年(民国九年),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善后督办。1925年(民国十四年),呼伦贝尔善后督办改制为呼伦贝尔道,辖岭南地区。1929年(民国十八年),岭北呼玛县辟设欧浦县。呼玛县、漠河县、欧浦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政筹备处。岭南隶属于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岭南为伪兴安分东省管辖,岭北三县为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岭南为新合并的伪兴安东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岭北三县为伪黑河省管辖。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岭南由新合并的兴安总省所辖的巴彦旗管辖。
1945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将原伪北安和伪黑河两省合并,设立黑龙江省。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管辖,岭南由呼伦贝尔自治省(1946年3月,改为呼伦贝尔临时地方政府)巴彦旗管辖。1946年3月,岭南由纳文慕仁盟巴彦旗管辖。8月12日,岭北三县由黑龙江省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7年2月, 岭北三县隶属黑嫩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漠河县、欧浦县合并于呼玛县。9月呼玛隶于属于新黑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5月,兴安岭省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纳文慕仁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岭南属纳文慕仁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巴彦旗合并)管辖。
1949年4月11日,岭南隶属于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9月,岭北呼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新改称的黑河专员公署。1951年10月31日,岭南由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鄂伦春族自治旗领导。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东北坡。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行政区一部分,黑龙江省黑河专区呼玛县全部和嫩江县行政区一部分,划归会战区。初步规划在会战区内建设大杨树、松岭、呼中、新林、塔河、阿木尔、古莲、十八站、库伦斯、南瓮河、霍龙门11个林业公司。同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大兴安岭会战区成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省辖市级),受会战指挥部和行政区所在省(自治区)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政府领导。各林业公司设区政府,林场设乡(镇)政府。
1965年1月,林业部在大兴安岭会战区设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1966年4月20日, 黑河专区呼玛县“嫩漠公路”以北和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划入大兴安岭特区的行政区。
1967年11月26日,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领导。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全建制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原属牙克石林管局管理的阿里河林业局、甘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领导。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1979年5月30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原属鄂伦春族自治旗的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仍由大兴安岭地区管辖,但原属地权不变。阿里河、甘河、吉文和克一河林业局划归牙克石林管局管辖。同年6月,大兴安岭林管局为林业部直接领导的企业。
1980年9月4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行政公署,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1年5月14日,古莲区改设漠河县,塔河区设塔河县。
1982年3月6日,大兴安岭林管局企业管理体制(计划、财务)单独运作,仍直属林业部,与行政公署合署办公。
1986年1月29日, 国务院批准行署、林管局所在地加格达奇区为县级区建制。
1991年,国务院确定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家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成立。
备注
大兴安岭地区面积8.46万平方千米,其中位于黑龙江省内6.66万平方千米,包括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和新林区、呼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1.8万平方千米,包括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有韩家园、十八站 、阿木尔、图强等十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地委、行政公署和林业集团公司设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
区内景点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盟,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岭内海拔300-700米,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 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三县四区十个林业局,大兴安岭地委、行政公署和林业集团公司设在加格达奇。
胭脂沟
药泉山
药泉山
也叫极乐山,位于火山群的南部。它喷发年代大约在30万年以前,火山海拔355.8米,高出地面60.8米,远看像某个土山<, /FONT>。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海拔最低、规模最小的火山,但形态较典型。
北饮泉
北饮泉位于药泉湖东南150米的石龙岩的西侧,于1954年发现,是饮用矿泉。在泉口可见有二氧化碳气泡冒出,状若沸腾。北饮泉既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也是医疗矿泉水。
漠河
漠河,又称墨河,据说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于中国最北端,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东临塔河,西南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右两旗,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天象奇特,有“金鸡冠上之璀璨明珠”的美誉。
自然资源
大兴安岭是仅存的一块净土,覆盖着广袤无垠的森林,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有林地面积646.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29亿立方米,其中,【材林蓄积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5.16%。区内有野生动物390余种,】植物资源966种,地下蕴藏大量矿产资源,有五荒资源1834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400万亩,境内流域面积达710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盛产蓝莓(俗称笃斯、都柿),而且都是纯野生的,是我国主要野生蓝莓产区。蓝莓(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之意。一种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但花青素的含量很高;第二种是人工培育蓝莓,能成长至240cm高,果实较大,水分较多,花青素含量相对偏低。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属植物可达400余种,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我国主要产在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
林区经济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35年来,林区人民发扬突破高寒禁区、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1999年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多元,形成木材生产能力544万立方米,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10320万立方米,上缴利税33.4亿元。1996年3月,经国家经贸委、计委、体改委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首批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集团公司内有大中型企业21户,资产总值已达88.7亿多元。为加快林区经济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近年来我们在巩固营林基础地位,稳定木材生产的同时,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地方工业、农业和乡镇企业。林产工业正在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已建成企业109户,木材加工能力达到121.6万立方米,主要产品有据材、人造板、地板块、纸浆、卫生筷子等7大类140多个品种。多种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已建成企业701户,产品达9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煤炭生产能力达100万吨,黄金生产能力10万两,居黑龙江省产金地市的首位。地方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北奇神系列产品、从蓉养身酒、恒友板式家具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乡镇企业连续5年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以无污染、无化肥的绿色产品为原料的中美台资北芪神有限公司、丽雪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迅速崛起。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农业已成为我区发展最快的产业,井大踏步向生态农业方向迈。
树木海洋
大兴安岭是中国东北部的著名山脉,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公里-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林区,木材贮量占全国的一半。
大兴安岭东南坡较陡,西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以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为最高。东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水较多,西北坡却较干旱,成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带北宽南窄,跨纬度7°,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为62%。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等。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
旅游
春天的兴安岭,满山红杜鹃,山岭沟壑,处处生机;夏日岭上行,林莽又飘香,青翠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和领略极夜美景的理想胜地;秋日兴安,层林尽染,极目远眺,天高云淡。“五花山”的美景伴着丰收的喜悦,收获着满山遍野串如珍珠的越桔(北国红豆)、都柿、榛子、稠李子、山丁子以和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冬到兴安更有诗意,万倾林海一片银妆,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衬着皎洁晶莹的冰雪世界,让你顿感一种大自然的伟大。
2009年8月8日,在加格达奇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蓝莓节,吸引了大量来宾。
大兴安岭主要旅游景点:漠河 ·胭脂沟 ·石林 ·五道豁洛岛影视基地 ·丰林自然保护区 ·尼尔基水库·大兴安岭资源馆 ·洛古河·映山红滑雪场 ·瑷珲城 ·沾河漂流·带岭动植物资源馆·国际狩猎场 ·金山屯大森林探险漂流 ·恐龙博物馆 ·林中园 ·龙骨山 ·桃源湖·鄂伦春民族风情·黑龙江风光 ·胜山狩猎场·药泉山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山国际狩猎场·北极村·加格达奇北山公园·莫尔道嘎国家原始森林公园。
大兴安岭“十大名片”
“女子军乐队” “北极熊冬泳队” “北奇神”
大兴安岭地区气候
大兴安岭地区中国最北端,冬长夏短,尤其在漠河、洛古河地带,冬季长达7个月以上,而日照时间非常短,夏季只有2个月左右,然而从每年的6-8月份,日照时间长达17个小时。
漠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冬季温度超过零下40℃,但由于有森林挡风,气温虽然很低,但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游客冬季来此,可穿好棉衣棉裤、羽绒服、再加上一套帽子、围巾和手套即可。
秋天的大兴安岭最壮观就是林海,林海本就壮观,而那深浅不一,一簇浅黄,一簇淡红,夹着的墨绿,像是铺展在天地间的巨幅画卷。行走在丛林间,仰头,湛蓝的天际,被火红的叶子无规则的划分开来,平添了一股唯美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尝不够。
1987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4个林区发生特大火灾。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过火森林面积达56万公顷,投入灭火人员共约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
直接肇事者叫汪玉峰,河北一农民到林场干活刚刚13天。他启动割灌机引燃了地上的汽油,割灌机也着了,如果他脱下大衣一捂,火就可能被扑灭,可汪却拖着机器跑了七八米,等他叫人来时,火势已变成很难控制的树冠火了。汪玉锋被拘留时,竟还问“我这个月的工资还开不开呢?”
本来这场特大森林火灾已经灭了,5月7日上午,经过众人一整夜的扑打,位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的这场不太大的火,明火已经熄灭,却没有打净残火余火,结果大火就在这时腾起,脱缰远去,25天里烧过100万公顷土地,焚毁85万立方米存材。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本来林区防火为大,但大兴安岭林区是林业部的直属企业,地方行政归属黑龙江省,而版图又属内蒙古自治区。这样,一仆三主,大家都拥有,大家又都不肯投钱尽心尽力。结果用了大钱,天上是飞机,地上是装甲车,实施人工降雨,开辟生土隔离带。有人估算,这次大规模大兵团立体化的行动,光是军需保障后勤供给,每天就要花掉近百万。有人说:“防火时扎紧钱袋,扑火时却钱袋朝下。”
本来救火万分火急,但有人不急。5月8日21点30分森警空运一大队赶到被火三面包围的盘古林业公司,一下车教导员张国华就被叫去开会到23点45分,几位县领导仍在为“从哪里打,怎么打,打不灭怎么办”争论不休,张教导员怒离会场,率兵冲向火场,结果大火离弹药库只有几十米远了。
大火被扑灭三四天后,6月6日,国务院撤销了杨钟的林业部长职务,撤销了董志勇的林业部副部长职务。
国务院说:森林火灾发生时,杨钟同志正在住院,他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部署抢险灭火工作,但在此之前却几次出院参加外事活动,直到国务院领导同志批评之后,他才不得不在5月25日到达灭火前线,但表现消极。期间,杨钟同志没有作任何自我批评和检讨,只是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评之后,才作了表态性检查。
二,漠河
基本概况
漠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漠河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辖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中国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至124°20′,北纬52°10′至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198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县,现与西林吉林业局政企合一。全县所辖五镇:西林吉、图强、劲涛、兴安、北极镇;;五个林场:古莲、前哨、河东、河湾、金沟,县址在西林吉镇。漠河县总面积1836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锡伯、土家等17个民族,人口已逾十三万。
漠河县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森林、矿产、旅游、珍稀动植物资源闻名于世。全县林地面积16281平方公里,木材总蓄积量1464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杨树、柳树、云杉等;矿产资源有黄金、煤炭、石灰石、石墨、膨润土、大理石、汞、黄铁、水晶等,其中黄金、煤炭开采已形成规模,特别是黄金开采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曾被慈禧定为“胭脂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所辖北极村是中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村内有“中国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极”碑、望江楼等旅游景点。每年夏至,县政府都要在此举办盛大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中俄界河——黑龙江源于漠河,江水晶莹,曲折而下,两岸风光绚丽,景色秀美,境内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可探险、狩猎、篝火野宿。“胭脂沟”、“古黄金之路”充满历史的神秘,雅克萨古战场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迹遗址景点众多,随处可见。近年又开通了对俄过境游,为漠河旅游事业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翅膀。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马鹿、驯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梆鸡、野猪、獐、狍子、雪兔等珍禽异兽四百余种。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享誉海内外。这里的绿色植物天然、名贵、无污染,牙格达(红豆)、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猴头、木耳、蘑菇、蕨菜、金针菜等遍布群山峻岭,另有名贵草药三百余种。因是中国最北端的县城,又称“中国的北极城”。
地理位置
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祖国的最北端。居中俄界河黑龙江之滨,是全国纬度最高的县份。区域版图位于区九大山系之一的大兴安岭山脉北坡,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度07分至124度20分,北纬52度10分至53度33分。
漠河县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下辖的一个县,是中国最北边的县。面积18233平方千米,人口83465人。邮政编码165300。县人民政府驻西林吉镇。该县的北极村是中国最北端的村镇。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中国的最北方。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东与塔河县接壤,西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交界,南与内蒙的额尔古纳左旗为邻,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河黑龙江,自上游河口算起,边境线长245公里,境内南北宽150公里,总面积18 233平方公里。漠河县面积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21.6%,占全省总面积的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里4.64人。除黑龙江之外,境内最大河流为额木尔河,发源于伊勒呼里山北麓,流经境内230公里,于本县兴安镇古城岛注入黑龙江。[1]
县城西林吉镇,位于漠河县中部。1970年勘测设计,1971年筹建,1980年初具规模,1981年定为县城,1987年5月7日被特大森林火灾吞噬,经灾后两年复建,1990年被地区行署评为大兴安岭地区先进精神文明城镇之一。
县城西林吉北至北极村漠河83公里,西距嫩林线终点站古莲车站17公里,南距内蒙古满归镇147公里,东距塔河县城240公里,距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首府加格达奇490公里,距省城哈尔滨市1282.154公里。
清咸丰年间,漠河发现金苗,便有俄国人越江盗采,1885年清政府发觉后,令瑷珲副都统派兵驱逐金匪,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开办漠河金矿,获金甚巨,闻名遐迩。一时,近百万名的矿丁涌入沟内,并招来国内外客商,在漠河设铺经商,使漠河形成畸形繁荣之一邑。因漠河地方重要,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曾拟设厅治,因列为缓设之缺,未及实行。办企,共图发展。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
漠河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已有远古人类聚落。漠河县地处高纬度,受太平洋影响,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植物繁茂,动物繁多,是古人类理想的居住场所。境内发现的老沟和洛古河两处
古遗址,是距今1─3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两处出土的文物证明,漠河县当时的远古人类处于母系社会阶段,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并形成聚落定居。
春秋战国
漠河境域为东胡、山戎之地,《伊尹朝商书》记载:早在商朝之初,东胡族已出现商的北方。又据《逸周书.王会篇》载:两周之初,东胡又达周的北方正东。《史记.匈奴列传》:燕北有匈奴,战国时东胡势力强盛,曾打败燕国,迫使其贤将秦开为人质,后秦开归燕,率军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两汉时期,漠河境域属于乌桓和鲜卑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漠河境域为鲜卑东部之境。鲜卑即为东胡族余支,其居住地在黑龙江、西伯利亚和辽水流域一带,西伯利亚即由鲜卑一音而得。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李敞住祭石室,其地在今大兴安岭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仙洞。
隋唐时期
室韦之名始建于北魏史籍,分布于今天大兴安岭东西两侧,黑龙江南北两岸。据《旧唐书.室韦传》载:东至黑水,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与《新唐书》所载略同。唐代室韦东界到精奇里江至牛满江一带。室韦西界在今呼伦湖一带,南界在霍林河流域,北界所到之海当为今鄂霍次克海。
室韦从唐贞观三年(629年)入贡,历开元、天宝、大历、贞元、太和、开成、大中、咸通,朝贡不绝。唐并于室韦居住中心地区设室韦都督府管辖室韦诸郡。据《通典.边防典》《旧唐书.室韦传》、《新唐书.室韦传》和《隋书》记载:唐代室韦共有二十二部其中:落俎室韦,在今精奇里江东西北,黑龙江上游北案一带。大室韦,在今额尔古纳河下游之南。蒙兀室韦,在阿尔巴西河,今额木尔河流域(漠河县境内)。据《旧唐书.室韦传》: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伦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兀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
蒙古室韦从额木尔河西迁的时间,《蒙古秘史》载:在7世纪,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儿贴赤那带领部落离开兴安丛林西迁,渡腾汲思海,到鄂嫩河的不儿罕山驻牧,但7世纪是初唐,当时蒙古室韦并未离开额木尔河流域,直到唐末仍在呼伦湖北一带定居。
辽时期
916年,居住东北的契丹族兴起,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8部,平定了奚和室韦,建立了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10世纪,室韦各部尽属于辽朝。《契丹国志》记载:太祖并储蕃三十六国,
室韦在其中。辽继唐在黑龙江上游地区设治管辖室韦各部。辽初,漠河地方属东京道室韦王国府管辖,到辽圣宗时,改属西北路招讨司室韦节度使管辖。
金时期
1129年(金天会七年)进在东北地区设置了上京、咸平、东京和北京<, FONT size=4>, 4个路,蒲与路为上京管辖。《金史.地理志》载:蒲与路,国初置万户,海陵阁罢万户,乃改置节度使。经当代考古证实蒲与路南起今呼兰、肇州以北之地,西境以嫩江和今泰来县接壤,东境至汤, 旺河,北抵外兴安岭,漠河地自在其中。
元时期
元初,漠河属蒙古贵族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后改为辽阳行省蒲与路管辖。13世纪,成吉思汗灭金后,开始分封诸候,划分领地,将今嫩江流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之地,封给其三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诸王叛乱被平定后,设立岭北行中书省,漠河地在其治下的和林总管府管辖地区内。岭北行省,管辖区域从大兴安岭以西,哲里木盟以北直至北冰洋尽属岭北行省;大兴安岭东至日本海属辽阳行省辖地。
明时期
明代,漠河属奴儿干都司木河卫之地。1409年(明永乐七年),明王朝在黑龙江下游与阿姆汞河江流处右岸的特林设立奴儿干都司,奴儿干为满语的译音,汉语意为图画,因改该地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故名。奴儿干都司共辖384卫,24所,7城站,1寨,所辖区域北界至外兴安岭,东至鄂霍次克海的库页岛。
清时期
在清军入关前,东起鄂霍次克海,西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广大地区的索伦部各族都已臣服于清王朝。清初漠河为索伦达斡尔头人拉夫凯王爷的领地。因清军入关,无暇顾及东北边防,致使罗刹(沙俄)不断侵扰,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先后迁到嫩江流域定居。同时游猎在外兴安岭勒拿河和结雅河流域的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逐渐迁徙到阿木尔河、盘古河和中耳河流域等黑龙江右岸上游一带。
1674年(康熙十三年),清政府开始在黑龙江左精奇里江口以难的黑龙江东岸(明代忽里平寨旧址)修建木城瑷珲。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设立黑龙江将军,黑龙江第一任将军萨布素率部戍边于瑷珲,统辖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内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后于黑龙江城
(瑷珲)设立黑龙江副都统,漠河为黑龙江副都所辖。1691年(康熙三十年)设布特哈总管衙门,漠河境内原为黑龙江城所辖的鄂伦春、索伦、奇勒尔等牧猎地区,改属布特哈巡查与管辖。
1882年(光绪八年),漠河规划兴安城总管衙门。1883年俄人结伙在阿勒巴金河(今额木尔河)支流的什都哈河(今老沟河)流域盗采黄金,并成立所谓热尔图加共和国。1885年清政府察觉后于令黑龙江副都统到漠河调查,1886年(光绪十二年)派兵消灭热尔图加共和国。1888年(光绪是十四年)北洋政府于此处创办漠河金矿总局。1894年(光绪二十年)后,漠河为黑龙江副都统下库马尔路协领管辖。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兴安城总管衙门裁,撤黑龙江将军衙门改行省。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设黑河府),今漠河地域则隶属黑河府管辖。同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奏请设立漠河直隶厅,为缓设之缺,未及实行。
民国时期
宣统元年11月17日在漠河设立总卡衙门,总卡衙门为瑷珲道所辖,委佐领文景为总卡官,同时成立漠河守备队,在黑龙江沿岸漠河境内设监视所6处,由守备队管辖。总卡官文景于1910年(宣统二年)
五月初一日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务,节制洛古河至安罗之间的8处卡伦。漠河总卡是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是为漠河地方政权设治依始。
1914年(民国3年)黑河观察使又改为黑河道。同年7月1日,漠河总卡衙门改为漠河设治局,管辖额尔古纳河下游的珠尔干河和漠河两处总卡所辖区域。设治局驻漠河街,漠河设治局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道管辖。
1917年(民国6年)1月26日,漠河设治局改升为漠河县,为二等县,隶属于黑河道辖治。
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制,黑河道改为黑河市政筹备处。漠河县改由省直辖,直属黑龙江省公署,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三省,1932年4月1日黑河沦陷。1934(伪康德元年)1月,日军讨伐队侵占漠河。同年5月伪漠河公署成立,定为丙级县。10月,伪满政府决定将东三省划为14省,伪满洲帝国民政部于黑河设立了黑河省开始办事处,11月改为黑河省筹备委员会,12月1日伪黑河省在黑河宣告成立,漠河县直至伪满政府灭亡,均隶属伪黑河省所辖。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8月11日,苏军陆、海、空三军对漠河日军发起进攻,8月13日漠河全县光复,此期间漠河隶属黑龙江省辖区内。
1947年2月,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成立黑龙江嫩江联合政府,漠河县为其第五专署(黑河)领导。3月,人民解放军某部三旅挺进漠河,解放漠河全境,同时撤销县制并入呼玛县,9月,漠河复归黑龙江省领导。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漠河仍为呼玛县领导。1958年,改乡成立人民公社,是时为黑河专区呼玛县领导。1967年,呼玛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归黑河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呼玛县从黑河地区划出,归大兴安岭地区领导。同年8月5日,古莲区和阿木尔区成立。1976年,将阿木尔西部划出,成立图强区,三个区均为县级政企合一体制,均隶属于大兴安岭地区领导。
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塔河、漠河两县,将呼玛县西北部的马伦、开库康两个公社划规塔河县,将漠河、兴安两个公社和阿木尔、图强、古莲3个行政区及富克山待开发无人区划归漠河县,县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16日在西林吉镇成立,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漠河县历史沿革表
分期 |
时代 |
民族活动 |
隶属关系 |
古
代 |
唐虞三代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辽
金
元
明
清 |
乌桓 鲜卑
室韦都督府
室韦节度使
上京道蒲与路
岭北行省
奴儿干都司木河卫
黑龙江副都统 黑河道 | |
近代 |
民国
伪满 |
鄂伦春 鄂温克 |
黑河观察使
伪黑河省 |
现代 |
解 放
1949年后 |
汉 鄂伦春 鄂温克
达斡尔等 |
黑河专署
大兴安岭地区 |
区域变迁
清末时期境域
1909年(宣统元年),始置总卡衙门,衙署驻于漠河。总卡衙门负责漠河一代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税收、民事和涉外事务等职责。据瑷珲副都统姚福升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勘定,漠河总卡所辖8处卡伦,为设治基础。西到洛古河卡伦以上8公里的额尔纳河口,下至呼玛尔总卡所属依西肯卡伦分界,东西长约350余公里。南以伊勒阿林山(金伊勒呼里山)山脊线与嫩江县分界;北到黑龙江中游与俄罗斯国隔江相望,南北宽220公里。辖区总面积15.8万方里,合3.95万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境域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民国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边各署局、卡暂行办事权限》载:漠河总卡在民国之初区域无变,呼玛厅改设治局,现辖区域,暂依拟设呼玛、漠河两厅属境为界,呼玛内之呼玛尔河总卡官,因呼玛现设治即行裁撤。唯漠河总卡(官)距呼玛甚远,暂仍设立,并管所辖各分卡,仍归呼玛设治局节制。1912年(民国2年)冬,因呼伦贝尔蒙古独立,珠尔干河总卡官赵春芳组织汉军二营,占据吉拉林,与叛蒙拼死抵抗。呼伦蒙古独立后,唯珠尔干河总卡辖地不服叛乱。之后,黑龙江督军命令赵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决定将珠尔干河总卡并入漠河总卡。1914年(民国3年)初,珠尔干河总卡辖地与漠河总卡辖地完全合并后,于同年5月间成立漠河设治局,其辖境范围包括珠尔干河总卡并入辖地6.2万方里,合1.55万平方公里。辖境四至:东部以安罗卡辖界与呼玛的依西肯卡辖界接壤,西部经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的后贝加尔州为界,东西长435公里,南至伊勒呼里阿林山与嫩江县毗邻,北至黑龙江主航道水中流与俄罗斯国的阿穆尔州以水为界,南北宽约375公里。据1914年(民国3年),黑河道尹调查,漠河设治局辖境总面积为22万方里,合5.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漠河县总面积的3倍多。
1917年(民国6年)1月26日,漠河县成立,县辖区域与设治局区域相同,又据1928年(民国17年)漠河县公署内务调查统计,漠河县总面积为30.36万方里,合7.59万平方公里。1929年(民国18年)欧浦设治建县。将漠河东北部划规欧浦县,漠河区域变化为:东至马伦与欧浦、呼玛县接壤,西至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后贝尔加州为界,东西宽345公里;南至伊勒呼里山,与嫩江县和以牛耳河与呼伦贝尔的一部分为界,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为界,南北宽375公里。
伪满时期境域
1934年(伪康德元年)漠河沦陷为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伪漠河县管辖范围仍沿袭民国时期的区域。同年,伪满洲国中央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将东北三省划为14省管辖,漠河县隶属伪黑河省。据伪黑河省总务厅于1935年(伪康德2年)10月调查,漠河县总面积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公里。
解放时期境域
1947年3月,漠河县解放。人民解放军某部三旅领导漠河人民成立民主政府,接管全县。同年6月,黑河专署专员许烈到漠河视察,并率领章文坦、谢宝斋2人带工作队正式接收漠河,成立;建联会,一切权力归建联会。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辽克相距漠河太远,交通困难,不便领导,黑河专署派建联会主任谢宝斋到内蒙古协商化界,将斯大辽克以西划给内蒙古管辖,划定洛古河以上第一号航标灯为内蒙和黑龙江省的分界点,同时成为漠河西部的分界线。
现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塔河、漠河两县,其辖区域东以塔河县为邻,西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旗为界,南和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苏联赤塔、阿木尔两洲相望。
上至额尔古纳河口,下至谢尼康河口,沿黑龙江边界线长24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占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的21.6%,占全省总面积的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人。面积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县份,人口密度是全省最低的县份之一。
经济发展
2009年,漠河县在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截至8月末,全县小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092万元,同比增长20.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463万元,同比增长4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989元,同比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106元,同比增长76.1%。增速、排名均居大兴安岭地区首位。[2]
自然地理
地域环境
漠河县植被资源
漠河县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雨雪和霜冻。境内河流(界河除外)均属额木尔河系,河流岸线总长14831.4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在全县18233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据1990年统计,农业用地17.55万亩,占0.64%;其中:已垦种的35540亩,占20.25%.水资源蕴藏量为3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约2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万千瓦,开发潜力很大。农业气候资源中的热量是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气候寒冷,四季不明显,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仅适宜种植耐寒早熟生长期短的作物。全县降雨量较充沛,但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易遭洪涝。全年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易出现春旱、夏涝、秋霪雨。漠河县境内广布森林。据1987年调查境内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杨、柳、榆等,还有野生中草药材300余种,野生浆果10余种。森林和各种植被群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场所。此外药用动物、革羽动物、渔猎动物及其它有益动物也有广泛分布。地下矿藏丰富,以黄金、煤储量为最。[1]
气候概况
漠河县在中国最北端毗邻俄国西伯利亚地区,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县,天气严寒而且常年温度较低。冬季气温一般在-40℃以下,是全中国气温最低的县份。而全年主风向为西北风。漠河县一月份平均温度-30.9°C,冬天最低气温仅-52.3°C。七月份平均温度为18.4°C,最高温可达39.3°C。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海洋季风交替影响,小气候变化多端,局部气候差异显著。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耐寒生作物生长,但易发生洪涝和低温冷害;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
漠河县年平均气温在-5.5℃。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7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为49.3℃。平均无霜期为86.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为96~107千卡每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377~2625小时。≥10℃的积温为1436~2062℃;。
显示▼隐藏▲漠河(1959-2007)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 (°F) |
−21.4
(-6.5) |
−13.2
(8.2) |
−3.1
(26.4) |
7.4
(45.3) |
17.2
(63) |
24.0
(75.2) |
25.8
(78.4) |
23.2
(73.8) |
16.3
(61.3) |
5.3
(41.5) |
−10.6
(12.9) |
−21.2
(-6.2) |
4.1
(39.4) |
平均低温 °C (°F) |
−36.3
(-33.3) |
−33.3
(-27.9) |
−24.0
(-11) |
−7.9
(17.8) |
0.0
(32) |
7.0
(44.6) |
11.5
(52.7) |
9.2
(48.6) |
1.1
(34) |
−9.5
(14.9) |
−25.2
(-13.4) |
−34.0
(-29) |
−11.8
(10.8) |
降水量 mm (英寸) |
5.4
(0.213) |
3.8
(0.15) |
7.1
(0.28) |
21.9
(0.862) |
35.3
(1.39) |
67.2
(2.646) |
101.0
(3.976) |
99.2
(3.906) |
51.2
(2.016) |
20.1
(0.791) |
12.0
(0.472) |
6.8
(0.268) |
431.0
(16.969) |
来源: 中央气象台 2010年1月1日 |
漠河为多年连续冻土区,冻土最厚达100米以下,冻土融冻最浅的地方,最大融冻上界面仅20厘米左右。对本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超过能耐受的低温极值,并成为限控因素。但对喜低温的耐寒的动植物,都是适宜的温度范围。
自然资源
蓝莓
蓝莓(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之意。一种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但花青素的含量很高;第二种是人工培育蓝莓,能成长至 240cm 高,果实较大,水分较多,花青素含量相对偏低。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属植物可达400余种,原产和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我国主要产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而且都是纯野生的。近几年来才成功进行人工驯化培植。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蓝莓所含的花青素、有机锗、有机硒、熊果甙、氨基酸、果酸等特殊营养成分是任何植物都无法比拟的,尤其是由 16 种生物类黄酮组成的花青素,有比一般植物花青素更优越的生理活性。近年来野生浆果越来越受到食品、保健品界的关注,是由于蓝莓果花色苷的独特保健功能。蓝莓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花青素),主要有抗生素作用、抗自由基作用、抗视力退化及抗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越桔汁可以用来提取越桔红色素,广泛用于食品着色及宇航员、中小学生做防止视力降低和退化的保健品。 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经常食用蓝莓制品,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营养皮肤;延缓脑神经衰老;对由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有治疗作用;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正是由于蓝莓的营养及药用功能,使得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对蓝莓制品的保健价值已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 中国多家生物技术企业及大医院从国外进口蓝莓或利用兴安岭珍稀野生蓝莓提取花青素,研制出治疗假性近视、缓解视疲劳的药物。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 “ 黄金浆果 ”。美国最有影响的健康杂志《 Prevention 》称其为 “神奇果”。蓝莓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十大最佳营养食品之一”。 花青素 (Anthocyanosides) 是纯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蓝莓提取物中的花育素全是低聚体和花青甙 ,不仅易于吸收,而且它们 可以穿过血液/脑屏障,保护各个精细组织的细胞,特别是丰富的 原花青素二聚体和三聚体对过氧化氢的抑制率达 40%,显示出明显的抗致作用,而且含有丰富的有机锗、有机硒、熊果甙、氨基酸、果酸和维生素等特殊营养成分,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在游离状态就对人体生理具有特别有益的功效;如果镶嵌在低聚体花青素分子中,随着生物利用率的提高,其功效更加明显。蓝莓花青素属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易被人体快速吸收,能在口服45分钟后快速进入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在人体内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对结缔组织亲和力强,在酸性环境下稳定,半衰期长,可达27小时。
2009年8月8日,在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旨在推进蓝莓精深加工和合作交流的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隆重开幕。老挝、波兰、瑞典驻华使馆官员,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企业界代表、中国20多个省区市代表等1800名多中外来宾出席会议。参加这次国际蓝莓节使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对蓝莓一无所知的来宾大开眼界,也使一批蓝莓生产经营项目开始启动,这将进一步推进大兴安岭地区蓝莓的精深加工。以此为契机,大兴安岭地区将进一步积极推进蓝莓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技术现代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产出高效化。本届国际蓝莓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承办、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冠名。 [3]
矿金砂
漠河县山区在复杂的地质建造和多次造山运动的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自清代咸丰间发现金矿始至1990年,劳动人民对矿产的认识和开采利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初年,漠河金矿遭到沙俄殖民主义者盗采。在漠河县伦陷后,日本对境内矿产资源进行过掠夺性的开采。经过100多年的探查、开采和近年的地质钻探,到1990年末止,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砂金、煤、石灰石、云母、珍珠岩、石墨、闪长岩、膨润土、粘土、沸石、石英沙、黄铁、大理石、铅、泥炭、磁黄铁青砂、花岗岩、贡、银、冰晶石等20余种。矿产地55处,属7个工业类型。其中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有黄金、煤、石灰石等少数几种。漠河县是国家重要产金地之一。开采历史悠久,产金甚巨。自清末光绪年间,驱逐沙俄金匪后,由国家开办,黄金产量一度超过五代时期具有黄金天府之称的山东省招远县而跃居全国之首。1985-1986年,连续两年跨入全国产金百两县的行列。主要金矿分布在老沟、富克山、瓦鲁库托河、兴华沟、古莲河、夹五克河、马大尔河、龙沟河、马尼契河、大林河、吉鲁洽气河、鸡心沟、音大鲁赤河等地,全县估计储量在100吨以上,工业储量50吨。截止1990年底,全县已探明储量为40.5吨,其中储量分布为:
1.老沟2.7吨
2.富克山4.5吨
3.瓦鲁库托河2.7吨
4.兴华沟0.7吨
5.古莲河4.0吨
6.夹五克河2.1吨
7.马大耳河2.7吨
8.龙沟河1.6吨
9.马尼契河6.3吨
10.大林河8.0吨
11.吉鲁洽气河1.4吨
12.鸡心沟2.5吨
13.音大鲁河1.3吨
煤矿
漠河境内煤炭储量丰富,以霍拉盆地煤田为著名。此外在河东林场施业区、前哨林场施业区也发现露头迹象。此外,在额木尔河中游西岸已发现煤矿5处。
古莲河煤矿
1973年开始筹建,定名古莲河煤矿。矿区位于漠河县西林吉施业区煤田林场霍拉盆煤田月牙湖勘探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1度58分,北纬53度04分。1987-1979年近两年探,提交B+C+D级储量5081.5万吨,1983年又提交探报A+B+C储量4804.5万吨。勘探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东西长4公里,南北倾斜宽2.5公里。矿区东距嫩林国铁线古莲东站31公里,距加格达奇532公里,矿区至古莲公路已建成运输方便公路。
据1983年12月,东北内蒙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和沈阳煤矿设计院提供资料;古莲河煤矿煤层,含五层煤从上而下编为1、2、3、4、5个序号。其中:2号煤煤层最稳定,为矿区主要开采对象,其余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11.3米。各煤层厚度间距见下表:
厚度(m) |
最小—最大平均(点) |
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点 |
1 |
(0.7-0.8)/2.08(6) |
7.41-21.13 |
2 |
(0.2-14.98)/4.12 |
11.95 (7) |
3 |
(0.25-1.42)/0.68(9) |
5.93-16.71 12.03
(7) |
4 |
(0.6-0.9)/0.78(3) |
9.41(7) |
5 |
(0.6-3.0)/1.42(3) |
22.3
(2) |
1985年,大
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委托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对霍拉盆地煤田进行普查勘探,写出了探明各级储量能满足年产60万吨,服务年限为307年的地质报告。在月牙湖附近开展详查,基本查明煤田盆地的分布范围、性质和含煤情况。
协调性矿于1978年和1979年勘探后,分别提交5081.5万吨和4804.5万吨储量,经1985年详查后探明可开采煤层储量C B级9799万吨。
古莲河煤矿,1978年筹建,该矿为露天开采,属长焰煤,为解决缓建期资金,自1987年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批准,在矿区边缘进行小规模采掘,以满足塔河电厂发电用煤和解决林区以煤代木的公用民用取暖用煤。截止1990年,先后开掘3个采区,年产原煤30万吨。一采区矿区面积0.73平方公里。1988年开工,职工334人,服务年限17年,年产原煤8万吨,设计利用储量174万吨。采矿方法为崩落剥离内排,采矿回采率85%。
二采区
矿区面积为0.42平方公里。1988年开工,有职工150人,服务年限10年,年产原煤7万吨,设计利用储量95.9万吨,采矿方法为崩落剥离外排,采矿回采率85%。
三采区
矿区面积为0.19万平方公里。1988年开工,有职工95人,服务年限4年,年产6万吨,设计利用储量为23.4万吨,采矿方法为长壁、后退、部柱法,采矿回采率85%。
石灰石矿
漠河境内石灰石蕴藏量估计近亿吨左右,主要分布在漠河乡、门都里等地。70年代,漠河乡农民曾建窑烧制白灰。目前已在门都里上游建有门都里石灰矿,生产白灰。
门都里白灰矿
矿区面积2平方公里。1986年投产,国家投资103.65万元。有职工250人,服务年限10年。年生产白灰2.5万吨。产灰种类分为普灰和精灰两种,年产值为200万元,设计利用储量为276.4万吨,采矿贫化率2%,造矿回收率为90%。
石墨矿
漠河境内已发现石墨矿点多处,蕴藏量丰富,具体储量不详,最佳矿点为长青山石墨矿。
长青石墨矿
出露于门都里河上游长青山一带石墨矿,为下古生界的片岩系。这套岩系含有大量石墨成份,矿区呈北东走向,向西北倾斜,被包围于海两期的花岗岩之中,岩系最下层为深灰色粒黑云母-角闪-石英片岩;往上渐为角内闪片岩及角闪石英片岩;再上为银灰色云母-石墨-石英片岩及石墨片岩。该矿,1989年,县非金属公曾试图开采,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查,因限于资金等问题,无力开办。
漠河旅游
漠河,位居中国的最北端,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天文景观——北极光。所以,漠河镇又被称为“不夜城”。漠河地处北纬53°的中俄界江黑龙江南岸,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个月左右,最高温度38℃,夜里10℃左右,而且昼长夜短,白昼可达19小时以上。夏夜,有幸时在北极村还可以看到北极光那横空出世,光彩超然的风采。这是中国唯一能欣赏那光耀天地、奇异瑰丽的“北极光”的地方。冬季的“北极村”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飞驰的马拉雪橇,别具情趣,令旅游者无不流连忘返。
漠河以西82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的源头了。在这里,你既能探访东北母亲河源头,尽发追古思今之幽情;还可以沿着一条古代的“黄金之路”,寻觅那些艰苦而顽强的淘金者的闪光足迹。
交通:去漠河路途遥远。漠河县城所在地的漠河县站,每天有两趟快车经过:2667/2668PK-普快,由大连往返于漠河,全程2184公里。K7041/K7042KKS-空调快速由哈尔滨(哈尔滨东)往返于漠河,全程1203公里。一趟慢车,由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往返于漠河。从漠河县城西林吉镇乘班车1.5小时即到中国最北端的漠河乡北极村(每天只有一班车),如包车游漠河,250元/天,当天即可来回。漠河古莲机场作为中国第134个机场(也是中国最北的机场),于2008年建成通航。已开通漠河至哈尔滨至北京、漠河至黑河、漠河至海拉尔三条航线,每日一班。
住宿:漠河县委招待所(西林吉镇),普通四人房一个床位也要30-40元。其他的还有漠河金马饭店(西林吉镇)、漠河北极驴友之家(北极村)、漠河绅恒宾馆、漠河圣源宾馆等。
特别提示:漠河是全国最冷的地方,冬季温度常在零下30-40℃。冬季去漠河建议穿暖棉内衣、皮衣、老棉裤、帽子要过耳,两层手套,三层袜子,鞋子要穿比原来大2-3码的,这些衣物务必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事先买好。钢笔不能用(墨水冻住不能写),傻瓜机也不太好用,还要注意相机的保暖。
旅游景点
极光
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有一个边陲小镇--漠河镇,位居中国的最北端。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天文景观--北极光。所以,漠河镇又被称为“不夜城”。“金鸡冠上的绿宝石”漠河是中国边境线上最北端的城镇,由于偏远和严寒,素有"中国北极城"之称。东临黑龙江,西倚大兴安岭,群山蜿蜒于西南,河川交错于山下,形成了"山环水抱漠河城"的胜景。漠河位于北纬五十三度半的高纬度地带,因而有“白夜”和“北极光”两大天然奇景。在漠河上空的北面,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奇景。北极光在北面天空开始出现时,是一个由小至大、颜色变幻不定的光环,色彩臻至最灿烂妍丽时,光环慢慢移向东边,由大变小,逐渐消失。是难得一见的奇
景。
漠河以西82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的源头了。在这里,你既能探访东北母亲河源头;还可沿着一条古代的“黄金之路”,寻觅那些艰苦而顽强的淘金者的闪光足迹。
漠河气象局保存有1957年以来的完整资料。记录中显示,过去49年中北极光出现的天数为40天,并且无规律可循,1989年出现的次数最多,共有8次,而在一年当中2月份出现的频率最高,一个晚上最多时出现过3次,持续时间最长的为45分钟。
北极村
漠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陈运和诗称“北极光亮丽 北极村写意”的《神州之极》。北极村古风淳朴,静溢清新,景色宜人。每逢夏至,前来观赏“北极光”和“极昼”的游人络绎不绝;中俄大界河-黑龙江起源于漠河,江水晶莹,曲折回环,顺流而下,尽览两岸秀丽景色和异国风光;漠河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山风送爽,林莽飘香,野外探险,簧火野宿尽添大自然神秘的色彩;古老的漠河,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满清、日伪时期的古迹遗址随处可见,尤以慈禧太后的“胭脂沟”和“古黄金之路”闻名于世。
日伪电厂遗址
日伪电厂遗
址位于黑龙江边,在北极村通往北极哨所的途中,这里是一处没有景观的“景观”,游人所面对的不过是一片柳条与灌木,但在1945年以前,这里却是日本人所建的一处60马力的电厂。
据漠河乡老人讲,1934年5月,也就是日本人侵占漠河4个月左右,日本人就成立了采金株式会社,他们为了更快地掠夺中国的黄金,认为手工淘金太慢,不能满足大量开采的需要,多次到呼玛、漠河、欧浦等地进行考察,决定在漠河黑龙江上游建造一座60马力的发电机组。
但这个计划并没有达到目的,直到1945年电厂的主要设备安装完毕,还没等投产,同年8月8日,前苏联就对日宣战,电厂停建。8月11日,漠河解放,8月13日,前苏联红军撤回国时,将电厂进行破坏,并将主要设备全部拿走,就连深埋于地下的电缆也没有放过。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并不是当年电厂的原址,而是在上游,1958年那一场大水,将一个巨大的水泥发电机座冲到了这里,原址已无从考证,故将此处设为“日伪电厂遗址”。
古城岛雅克萨古战场遗址
古城岛位于漠河县兴安镇北4千米的黑龙江中,为黑龙江第二大岛,距中国岸50米,距俄国岸350米。岛屿对岸为雅克萨城,今为俄国阿尔巴金诺。在雅克萨之战间,清军在岛上筑土城、建营盘,设置指挥部,成为清军收复雅克萨的桥头堡,因筑土城而得现名。
1650年9月,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居住在雅克萨城寨的达斡尔人宁死不屈,用猎枪、梭标抗击敌人的枪炮。沙俄军队血洗城寨,达斡尔人有661人被杀,360人被俘虏,幸免于难者只有15人。沙俄盘踞在雅克萨修筑城堡,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黑龙江流域的中国人称沙俄侵略军为“罗刹”,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国,沙俄政府置若罔闻,并且不断向雅克萨增兵遣将,加紧武力扩张。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乱”之后,于1682年春出巡东北视察防务,令理藩院侍郎明爱修墨尔根(嫩江)至雅克萨之间的驿站,到现兴安镇为25站。1685年2月,康熙皇帝命令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率红衣炮队和数百名藤牌军,急驰赴瑷珲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师。然后,3 000清军,水陆并进,直抵雅克萨城,将指挥部设置于古城岛上。6月23日彭春将一封用满、俄和波兰文字写成的招降书交给战俘,送进雅克萨城。沙俄侵略军自以为城防坚固,对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6月25日彭春下令炮击雅克萨,但见炮声隆隆,震天动地,火光冲天,沙俄侵略军在强大攻势的压力下,龟缩在城内,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与此同时,藤牌军战舰密布江面上,与上游增援来的和溃逃的沙俄侵略军奋勇拼杀,血染大江。经过激战,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只好遣使赴清军大营乞降。托尔布津率600余人回尼布楚。清军收复了雅克萨,焚毁城堡,然后撤回瑷珲等地。
1685年8月,托尔布津获悉清军已撤走,率增援部队再次侵占雅克萨,在城里重筑炮台,再建军械库和防御工事,企图长久盘踞雅克萨城。1686年2月,萨布素准备再次驱除侵略军,在古城岛上,“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7月,萨布素率大军进抵雅克萨城下,用重炮猛轰城内敌营,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炮身亡。清军继而在城外掘壕围困,截断城内水源,俄军困守孤城,势穷力竭,丧失了战斗力。800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国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彻底胜利。
雅克萨之战的败讯传到莫斯科,沙俄摄政王索菲亚公主被迫派专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递交国书,请求停战。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1689年9月,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FONT>
1858年5月28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穆拉维约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中国领土划给沙俄,从此雅克萨易名为阿尔巴金诺,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现古城岛15平方千米,岛上的城堡与炮台至今还留有痕迹。1964年前,额木尔公社曾驻于岛上,后为古城村,大部分土地已开垦种田。1985年春汛,发生冰凌灾害,村民迁至内地,留有一栋二层楼房,矗立于岛中,守望着绿油, 油的田地。环岛岸边乔灌丛生,森森古树,枝枝相连,英姿挺拔,像守护的战士。波光粼粼的江水,合抱着岛屿缓缓地流进幽远的山谷,阵阵轰响,仿佛听到了古战场隆隆的枪炮声。
<, H2 class=headline-1>漠河名人
李金镛(1835-1890),字秋亭,号翼御,江苏无锡人。他早年随父经商,1862年(27岁)应试得官同知,在李鸿章的淮军中任职,尽心尽力务实,得到李鸿章的保举,1877年至1879年,山东、直隶、河南等地遭受大灾,他亲自到灾区散发60万两的赈金,被提升为知府,调到直隶。1880年督办防务吴大铖奏调出关,办理珲春招垦事项。
李金镛对俄方苛索华民,迫害华商,俄国匪徒杀烧兹扰居民等事从不退让。他认为这事是与国家尊严和民族大局关连的大事。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并向上奏请,留他在吉林担任第一任知府,并派他到图门江口勘定界址。他按图据约迫使俄官退还占地,重建界碑,使其土地疆界与条约相符。从此,沙俄不敢轻易冒范。1883年,李金镛代理长春厅通判,在他任通判的三年中,亲自询问民间疾苦,裁革陋规,除暴安良。民众称他广施德政,很合民意。他将自己的薪俸捐出,于长春创建了书院,并购图书数千册,以借学习之用。人们在他离任时挥泪送别。后来李金镛病故,在长春建有祠堂,以示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1887年4月经李鸿章的推荐,李金镛从吉林被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面对转运难(距最近的瑷珲也有1700公里),筹款难,用人难的条件,于本年5月取道墨尔根(今嫩江),沿山路去漠河,又由漠河,沿江经瑷珲返回省城卜奎(今齐齐哈尔),历经44个日夜终于得了有关漠河建矿的第一手资料。并南下保定化验金沙样品,依据实情奏报朝廷,恳请开矿。1888年得到清政府批准后,他积极奔走于天津、上海、烟台等地,募集资金,招聘矿师和矿工,购买机器,筹运粮食、军火,对开矿的筹划进行得极为周到慎密。本年10月,李金镛带领同僚和矿工近千人抵达漠河创办金矿、矿务局正式成立。
李金镛有怜才爱士之名,同来的员友以诚相交,人人竭智尽忠辅佐他的办矿事业。对应募来的矿工随员一视同仁,奖勤罚懒,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的善举调动了矿工们的积极性,尽心尽力的安心工作。另一方面,收复了俄方占据的金矿,今其不经允许不得过江采金,并在小北沟加强操练军队。他对待俄方使者不卑不亢,勇而多谋,使沙俄颇惧他的威势,自此,各尊奉条约,两境相安无事。
由于李金镛日理万机,百般若苦,万事劳神,1889年夏,他就不时咳喘吐血,时好时坏,他不顾自己病情,1890年亲自赴阿穆尔与俄方会晤,议定了雇佣俄轮章程。至此七月初,渐觉精神萎靡不振,请医服药,均不见效。七月末病重,于是写呈上省,拟请三个月假调养身体,金矿内外上下各事,皆交金矿提调袁大化代理。谁知请假的呈子刚送走而李金镛于八月初四(9月17日)早四点多钟,在漠河金矿局与世长辞,临终之际把矿务尽数嘱托,没论及半句自己的私事。
德在人心,功在边陲。李金镛所创办的漠河金矿达到了清政府的办矿宗旨-兴利实边。清廷颁旨,让李金镛的事迹在国史馆立传,并准予在漠河及原籍无锡建立祠堂,以示恩宠。
在漠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关于李金镛的传说。
1997年3月9日,在中国的“北极”——漠河,20世纪中国境内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与2500年才回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同现苍穹。
日全食和亮彗星的发生和出现,分别是两种特殊而且不常见的天文现象,而这两种天象同时出现就更为罕见。历史上只有三次记录:第一次是1882年5月17日发生在埃及,第二次是1947年5月20日发生在巴西,第三次是1948年11月1日发生在肯尼亚。
由中国科协、中国天文学会和黑龙江省科协组织的专业观测团以及大批天文爱好者和旅行者涌向漠河,这座北方小镇一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文之都”。北京天文馆也派出了日食观察小组前往漠河, 并首次拍摄了日全食的录像。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国和全世界现场直播了1997年3月9日的日全食,这在中国科普史上尚是首次。
美食
白肉血肠
是东北特色菜品之一,漠河人在遵循此菜原有烹饪手法的基础上,又加了一道蒸的工序,即在炖肉前,先将白肉上锅蒸20分钟。这样做出的白肉血肠,色泽鲜明、口感香醇。
鳕鱼炖豆腐
是漠河最有营养的一道菜,鳕鱼是漠河特产的珍贵冷水鱼之一,肉多刺少,吃起来清口不腻,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
烤狗鱼
狗鱼是漠河特产的冷水鱼之一,夏秋季节尤其多。当地人的吃法多数是红烧和烧烤。夏季,在漠河当地几乎家家都会有这个菜,几块钱一条,味道鲜美。
油炸糕
三,镜泊湖
基本信息
镜泊湖拼音Jìng bō hú;中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便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西南面。镜泊湖是5000年前经多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南浅北深,湖面海拔350米,最深处超过60米,最浅处则只有1米;湖形狭长,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面积约91.5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容水量约16亿立方米。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距离牡丹江市区仅百余公里。“镜泊”意为“清平如镜”。[1]
历史上有“忽汗海”等名谓,至明代始称镜泊湖。沿湖两岸有“外八景”等众多天然景点,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并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与现代革命史故址。邓小平有“镜泊胜景”,叶剑英有“高山平湖,风光胜江南”的赞誉。
-
红罗女的传说为这里的山水倍添灵性是因为这镜泊湖是由一面宝镜变作而成,许多伟人的行踪墨宝也给名湖增色不少。镜泊湖蜿蜒曲折,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可谓春华含笑,夏水有情,秋叶似火,冬雪恬静,万种风情四季分明让人久久难忘,无限眷恋。它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湖区现有宾馆、疗养院等70多家,曾接待国家领导多人。湖上还有游船、快艇、脚踏船等百余只。年迎游客百万人次。除镜泊山庄以外,整个湖周很少有建筑物,只有山峦和葱郁的树林,呈现一派秀丽的大自然风光,而这正是镜泊湖的诱人之处。在镜泊山庄的高处眺望,只见湛蓝的湖水,展向天边,一平如镜。由镜泊山庄出发,乘游艇向南行驶,可依次观赏白石砬子、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老鸹砬子。由此出发,向北步行,可观赏吊水楼瀑布。所以,镜泊山庄是镜泊湖的中心,为游湖的起点。
镜泊湖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生态特征
镜泊湖属中营养湖,表现为富营养化为期半年,以7、8、9这三个月最为严重,主要是磷含量高;冬季水温为0~0.8℃(表层)、夏季表层水温最高可达27℃,全湖年均温2.5℃,水温分层明显,湖水的分层期为每年的5~9月,7月温跃层出现在10~21m之间,平均深度11m,温度递减率为0.79℃/m,9月温跃层出现深度为19~31m,比7月下移10m左右,斜温层平均深度93m,温度递减率为0.61℃/m,11月初期湖面开始结冰、冰层厚0.6~1m;镜泊湖鱼类组成80年代10科40种;有文献记载的镜泊湖鱼类共计52种。被列为世界濒临保护鸟类红皮书的中华秋沙鸭,全国仅200只,小北湖就占40只。在小北湖生长的荷花 ,被专家确定为黑龙江红莲 ,距今已有一亿三千五百万年,被称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形态描述
镜泊湖状似蝴蝶,其西北、东南两翼逐渐翘起,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主体呈NE~SW向带状延长,局部受次级构造影响有NW~SE向分支,在平面上呈“3”字型,最宽处4.85km,最窄0.55km,在350m高程水位时(平均水位)湖岸线长198km,湖面面积91.5km2,湖泊容积11.8亿立方米。
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上,它以独特的朴素无华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的群山中(宁安市城西南)。湖区周围有火山群、熔岩台地等。湖面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仅几米,北部一般可达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达62米。湖面平均海拔350米。镜泊湖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这样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湖区有由离堆山及山岬形成的一些小岛。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25米高,40米宽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与镜泊湖合为镜泊湖风景区。
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形成的。
景区物种
镜泊湖盛产鲫鱼,称“湖鲫”,体大肥胖,肉嫩味鲜,过去曾被作为皇室的贡品。此外还产签花色、湖鲤、白鲢、红尾等40多种鱼。
地理成因
约在第四纪的中晚期火山爆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而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泊。湖深平均为40米,由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身纵长50公里,最宽处9公里,最窄处枯水期也有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总面积90.3平方公里。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型,湖岸多港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却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飘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这最著名的八大景是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动人的传说,更为这北方的名湖,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中国最大的堰塞湖。在黑龙江省宁安西南50公里的牡丹江上游。由玄武岩溢流堰塞而成。湖面海拔351公尺,面积95平方公里。北部水深40~50公尺,最深62公尺,湖水呈绿色;南部水深仅数公尺,湖水呈黄色。冬季封冻,平均冰厚0.7公尺,最厚1.01公尺。湖的北部有两个出口,各有高约20~25公尺、宽约40~45公尺的瀑布。吊水楼瀑布落差约20公尺,已建有水电站。盛产鱼类。湖区两侧山地森林茂密,湖光山色,景色宜人,为旅游胜地。沿湖还盛产鹿茸、鹿胎、蜂蜜、人参、貂皮等。
镜泊湖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部,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唐代称为“忽汗海”,明、清时叫“毕尔腾湖”,意思就是“平如镜面的湖”,和现在所称的镜泊湖的含义是相同的。镜泊湖形状狭长,南北长约45公里,最宽处只有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南浅北深,北部最深处达60米,而南部最浅处只有1米左右。
镜泊湖是火山创造的奇迹。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流入牡丹江的河道,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湖泊。
因为熔岩凝固成的岩岸有裂缝、缺口,湖水就从缺口处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瀑布。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落差高达20米,水帘横空,飞珠碎玉,景色十分宜人。除吊水楼瀑布外,还有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门等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景区介绍
大孤山
由山庄乘游艇向东南逆流而上,约行十分钟便可看到高出水面六十五米的“大孤山”。这座面积仅一万平方米的圆型山峰耸立于湖中,实为湖中一大岛屿, 主要是花岗岩,露出水面约150米,是地壳断裂后遗留下来的残块。它状似一头水牛横卧湖上,埋头饮水,生气盎然。春暖花开时节,大孤山上开满了杏花、李花、玫瑰花和兴安杜鹃花等五颜六色的野花,绚丽多彩,故亦称“花山”。
岛上森林茂密,针阔叶混交林浓荫蔽日,岸边灌木丛生。森森古树的须根因常年被湖水冲击,已袒露在外,攀缘于岩石裂缝之间,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大孤山北侧不知何时何人铺就一条山径,已无从考证。沿着山径登临峰巅,极目远眺,真是满目锦乡。远看重峦迭翠,天水一色;湖上流光溢彩,烟波浩渺;近观云霭浮漾,湖光波影尽收眼底。小岛的静谧一环境的幽雅使人顿生爱慕之情。
大孤山也曾为我国的革命战争记载了一段光辉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周保中将军率领的抗日联军的革命根地。
小孤山
从大孤山上行,水面上出现一座刺猖般的小礁山,这就是小孤山,是断裂的残块。小孤山,小巧玲珑,形似盆景,可谓八大景中之精品。
珍珠门
位于中湖南最狭窄之外,离城墙砬子不远。因是两个小岛分立左右,高出水面十五米,远望宛若珍珠对峙湖中,相距只10米,仿佛一道天然门户,故称“珍珠门”。传说它们是红罗女扰富商的求婚,将其两颗求婚的珍珠抛于湖中,遂衍化成两座精巧的小山。
两岛间的航道只有十多米,历来是湖中的交通要道。枯水期限湖中沙滩裸露,小岛与湖西岸接壤,渤海时期湖州城遗址即在珍珠门西岸。珍珠门风景如现,景色迷人,两座小山宛若荷叶上浮动的晶莹露珠,熠熠发光。
道士山
位于镜泊湖的南部。驶过珍珠门,遥望湖之两岸,有一山峦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七十八米,这就是“道士山”,实际上是一座岛屿。它左右各有一山环抱,犹如“二龙戏珠”。
岛上古木蓊郁,寂静幽深,曲径尽头,浓荫掩耳盗铃映一座古庙,据说于清朝咸丰年建成,人们叫它“三清庙”。因当时庙中有一位道士,后来修行成仙,便起名为“道士山”。道士山名为山,实为一大岛屿。传说中道士山庙里曾有口“九龙探母”的大铁钟,钟声宏亮,声振大湖,回声经久不绝。当今古庙已不复存在。古庙废墟前庭宽敞,绿草如茵,幽雅清静。
熔岩隧道
在地下森林东南方约13千米的地方,有几处国内外罕见的“熔岩隧道”,给镜泊湖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科学家推测,“熔岩隧道”是距今4000-8000年前一次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其面貌很像广西桂林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溶洞”,但与溶洞有本质区别。当火山爆发时,汹涌炽热的熔岩流沿河谷低地奔腾而下,其表层先冷却凝成硬壳,而内部仍处于高温流动状态,形成地下熔岩河,当岩浆源枯竭时,便在熔岩流内部留下巨大的地下空洞,即“熔岩隧道”。
已发现的熔岩隧道短的几十米,长的在500米以上,一般宽5米余,高3米。隧道顶呈拱形,内表面全都是黑紫色,如同涂上一层“彩釉”,顶部密布下垂欲滴的熔岩乳。各种奇幻形成,犹如人工雕琢,图案精美,分布井然有序。隧道中还可见到直立的石柱以及天然的石床、石阶等等。
地下森林
即火山口原始森林,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处,坐落在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内,海拔1000米左右。当游人踏上张广才岭东南坡,沿着山路上行,登上火山顶时,眼前会突然出现一个个硕大的火山口。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 游人站在火山口顶向下一望,只见陡峭的内壁上,林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地下森林。现在,游人不只可以站在火山口顶,俯视地下森林所构成的奇观,还可以踩着峭壁间的人造石阶小心翼翼地进入地下森林,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神奇。
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资源,有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椴、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有人参、黄芪、三七、五味子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贵山珍。同时也不乏小动物,游人拾级而下时,常见林间有鸟儿飞行、蛇儿爬行、兔儿跳行、鼠儿穿行,一片生机盎然。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里不仅有上述小动物出没,而且有马鹿、野猪、黑熊等大动物出没,甚至还有世所罕见的国家保护动物青羊出没,堪称“地下动物园”。
游人下到石级尽头,即至火山口底。火山口底比较平坦,似乎无奇可赏。然而稍加留意,却不难发现这里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十分奇特。
地下森林幽邃深远,奥秘神奇,具有独特魅力。在东南约13公里的地方,有几条神秘的“熔岩隧道”,举世罕见,不可不游。
镜泊山庄
湖北岸的半岛上,有一幢幢建筑别致的小别墅,掩映在万绿丛中,这就是镜泊山庄。整个湖区峰峦叠翠,湖水碧澄如镜。湖光山色与附近的熔岩隧道、地下森林构成奇妙幽邃的镜泊风光,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镜泊湖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批前来游览、避暑和进行科学考察的人们。从镜泊山庄乘游艇沿湖上溯,一路可以饱览湖中风光。湖中有著名的八大景观: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老鸹砬子、珍珠门、道士山和城墙砬子。山水含情,各具风姿。
白石砬子位于镜泊湖边,有两座陡峭的石壁,突出湖岸,直插水中,高耸云天,威武雄壮,青山绿水相衬,颇像一幅山水画。
城墙砬子
位于宁安市镜泊湖中部西岸山顶。为唐代渤海时期的山城遗址。是镜泊湖八大景。乘舟游览到此,仰望城墙山城高耸入云,站在山城之上可向北远眺小孤山;向南俯视珍珠门,山城与碧波相映,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山城依山势走向,用石块筑就。城的北和东侧为峭壁,借助天险为屏,低矮地段间以石砌城墙衔接,城的西和南侧为陡坡,顺势筑墙。周长四里许,呈不规则方形,城南与东北各有一瓮门,可与山下相通。城垣除部分塌陷,大部完好。城墙叠砌清晰,虽时越千年,犹巍然屹立保持着当年挺拔峻伟的历史风貌。该城为渤海时代屯兵重地,地势险要,可扼控整个湖区。据初步考证,当为渤海上京路湖州故城。
小孤山:位于中湖,距北湖头六十余华里,也是地壳断裂后留下的残块。小孤山高出水面十九米,小巧玲珑,面积为大孤山的五分之一。山形似雄狮,斜卧湖心,崖岸陡峭,孤悬湖面。岛上各种树木葱郁,幽曲小径数条。山峦东部有棵古老的红松,高达二十余米,直径约为三十厘米。崖上布满瓦松、卷柏等耐旱树木,还有崩松和栎树。岛上以山杨、白桦等阔叶林居多,还有山梨、李子、山丁子、元枣等果树。春深时节,枣树映红,梨花带雨,点缀着小小孤岛,使小岛流满无限生机。
孤岛石壁上一处种着一种苔藓类植物,冬夏常青,称为“石花”。游人多采集置于鱼缸中,留做纪念。它比水草别致,既有草的嫩绿,又有花的姿容。
老鸹砬子
岛上树高林密,树叉上老鸹巢穴星罗棋布。附近水域里还有鹭鸶、水鸡、鸳鸯等水禽,所以此地又是水鸟的乐园。老鸹砬子孤立湖中,呈灰褐色,奇岩怪石堆积的岩崖,险峻陡峭。乘船绕到山背面,再远望此山,老鸹山竟又变成了驼山。山前首,光光的砬子恰似光秃秃的骆驼脖子;山后首,骆驼身负重载地在水里行走,形象逼真,饶有趣味。
吊水楼瀑布
吊水楼瀑布,古时土著人名曰“发库”,位于湖之北端,距“镜泊山庄”仅三公里。从“镜泊山庄”乘车,沿着一条山路,便可抵达龙泉山脚下的冷食店“湖光阁”。由“湖光阁”向左转,驶进盘山曲径,通过急流上悬架的“飞虹桥”,再穿越一段枝叶交错的绿色长廊,一座古朴雅致的六角亭台便出现在眼前。此时,瀑布泻落的轰鸣之声不绝于耳,扑面的微风夹杂着一股股沁人的清新与甘甜。游人至此多于亭中小憩,然后步行穿过一片阔叶林,呼啸奔腾、气势磅礴的“吊水楼瀑布”便映入眼帘。吊水楼瀑布酷似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湖水在熔岩床面翻滚、泡哮,如千军万马之势向深潭冲来,然后从断岩峭壁之上飞泻直下,扑进圆型瓯穴之中。潭水浪花四溅,如浮云堆雪,白雾弥漫;又似银河倒泻,白练悬空。水声震耳如有雷鸣。瀑布一般幅宽四十余米落差为十二米。雨季或汛期,瀑布呈现两股或数股迭落,总幅宽达二百余米。
瀑布两侧悬崖巍峨陡峭,怪岩峥嵘。站在崖边向深潭望去,如临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一棵高大遮天的古榆枝繁叶密酷似一把天然的巨伞,踞险挺立于峭崖乱石之间。斑驳的树影中,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称“观瀑亭”。亭台至瀑布流口及北沿筑有铁环锁链护栏。古榆下尚有一条经人工凿成的石头阶梯蜿蜒伸向崖底的黑石潭边,枯水期间,潭水波平如镜。据测黑石潭深达六十米,直径也有一百余米。每逢晴天丽日,光照相瀑布,则有色彩斑斓的彩虹出现。凡到此游览者,无不惊叹其壮美的景色。诗人曾为它留下“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浸岸秀”的优美诗篇。
瀑布之成因,据考察证实,是镜泊湖火山群爆发时,喷发出的熔岩在流动进程中,接触空气的部分首先冷却成硬壳,而硬壳内流动的熔岩中尚有一部分气体仍未得到逸散,及至熔岩全部硬结后,这些气体便从硬壳中排除,形成许多气孔和空洞。这些气孔和空洞后又塌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熔岩洞。当湖水从熔岩洞的断面跌下熔岩洞时,便形成了十分壮观的瀑布。
冬季枯水期,瀑布不见了,却可以观赏到另一番景致。在熔岩床上,游人可发现许多被常年流水冲击的熔岩块因磨蚀而形成的大小深浅不等的溶洞。这些溶洞,犹如人工凿琢般光滑圆润,十分别致。
环潭的黑石壁,又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它会把游人的轻歌笑语,经圆型石壁的折射,清晰地传到自己的耳边。石壁可与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相提媲美。
关于吊水楼瀑布,曾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瀑布的水帘后面藏着一位聪明美丽的“红罗女”,深受远近青年人的爱慕。但她声言无论是谁向她求爱,都有必须回答"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问题。消息传开后每日来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勇士、书生、商人,乃至国王。勇士回答说:“人间最宝贵的是武力。”书生说:“人间最宝贵的是诗书。”商人说:“人间最宝贵的是金钱。”而国王却回答:“人间最宝贵的是权势。”这些回答,红罗女都不满意。于是勇士含羞而去;书生浴耻而归;商人倾宝于湖,不再提亲。唯有国王厚颜无耻地呆立在“吊水楼”前苦思冥想不肯离去,最终老死在悬崖上葬身于乌鸦腹中。如今,每当游人至此,便不由得想起聪颖、美貌的红罗女和她那发人深思的提问。吊水楼瀑布不是每天都能观赏到,一般在周六、日或节假日才能观赏到。
白石砬子
位于镜泊湖边,孤山前湖之左岸,是一座白石层叠、错落有致的白崖岛,为湖中名景之一。由三座白石峰组成,左右两座低矮,中间格外高峻,面临湖水,傲然屹立,很雄伟。岛上常年堆积的白色的鱼鹰类便,像无数块巨岩粘在一起,层层叠叠,奇形怪状,故而得名“白石砬子”。平时白石砬子和邻近的湖岸相接,当湖水溢满,石峰与邻岸便被浩淼的大水相隔,亦称“白崖岛”。远远望去,它形似身披白色盔甲的卫士屹立于万山丛中,守卫着镜泊湖。石砬下特产鳜鱼(又称为鳌花鱼)。每逢假日,垂钓爱好者三三两两搭伴来到这里,在怪石下、树丛旁,以其独特的方式垂钓鳜鱼。他们垂钓的方法奇特,只用小小的活鱼即可钓上三四斤重的大鳌花,令人惊叹。
周边古迹
镜泊湖附近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如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城子后山城遗址、舍利塔遗址、兴隆寺、虽哈纳墓碑等,以及地下森林、地下熔岩洞等。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在宁安县东京城,是唐代中国东北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渤海国接受唐朝招抚册封,使渤海国成为唐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巩固了唐朝的统一,促进了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渤海国共设有五京,上京城即为其都城。上京城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外城周长约17.5千米,面十门,为居民住宅区。内城在外城北部正中,周长约4.5千米,为官衙和官僚住宅区,包括贵族的禁苑——御花园,今存池塘、假山。宫城在内城北部正中,周长约2.5千米,宫殿在宫城中间,今仅存五重殿基,沿中轴南北排列。
上京城建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千年,解放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现在地面保留下来的遗址还可辨认出当时上京高大华丽的门楼、官邸、寺刹等,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景象。古城址内的兴隆寺(南大庙),是在渤海庙地上修建的清代建筑,寺内的石灯幢、石龟趺和大石佛都是渤海时代的珍贵文物。石灯幢由许多大块玄武熔岩雕砌而成,古朴壮观,是渤海时期最典型的佛教石刻艺术品。
古城遗址附近,还有渤海国的墓葬、窑址、桥址等。 在吊水楼瀑布东北3千米的山顶上,有一东夏国时期的古城。古城之东、西、北三面为悬崖峭壁,下临湖面,以天险为屏障。古城墙依山势而筑,唯南墙有一瓮门通山下。古城现存土堞15个,城内北高东低,地势较平坦。
旅游建议
北国明珠——镜泊湖[3]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湖面海势拔350米,湖长45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原来安静流淌在高山峡谷中的牡丹江,大约在一万年前,被因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熔岩拦腰截断,像三峡大坝一样,使上游水位逐渐提升,形成现在这个美丽的高山平湖。镜泊湖历史上称阿拨、卜隆湖,后改称呼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称忽汗海。由于它水平如镜,光彩照人,明代始称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为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以其别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和朴素无华的自然之美著称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之一。
镜泊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由西南向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状。吊水楼瀑布、珍珠门、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道士山和老鸹砬子是镜泊湖中著名的八大景观,八大景观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珍珠镶嵌在万绿丛中。在八大景观中,以吊水楼瀑布最为著名,它酷似闻名世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般幅宽40余米,落差为12米。雨季或汛期,瀑布呈现两股或数股迭落,总幅宽达200余米,有着“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在瀑布旁边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榭依岩而立,人称“观瀑亭”,一条经人工凿成的石头阶梯蜿蜒盘伸。每逢晴天丽日,光照瀑布,则有色彩斑斓的彩虹出现,凡到此游览者,无不惊叹其壮美的景色。冬季枯水期,瀑布不见了,却可以观看到另一番景致。在熔岩床上,游人可发现许多被常年流水冲击的熔岩块因磨蚀而形成的大小深浅不等的熔洞,这些熔洞,犹如人工凿琢般光滑圆润十分别致。环潭的黑古壁,是一个天然的回音壁,可与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相媲美,游人的轻歌笑语经圆形石壁折射,清晰地传到自己的耳边。
镜泊湖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富。镜泊湖是个天然的大水库,蕴藏量16亿立方米,已建成两座采用压力隧道引水发电站,被誉为“地下明珠”。湖区水域还盛产鲤鱼、红尾等40多种鱼类。湖区森林面积6000平方公里,山产品种类繁多,有山葡萄、松子、猴头蘑等。湖区还是个天然动物园,这里有野生动物及鸟类200余种,珍禽异兽举目可见。当你漫步在此处时,可爱的动物们可能就伴随左右。
镜泊湖一年四季都有着各自独特分明的景色。春天,满山达子香,满湖杏花水;夏天,绿荫遮湖畔,轻舟逐浪欢;秋天,五花山色美,果甜鱼更肥;冬天,万树银花开,晶莹透琼台。除此之外,还有各项娱乐措施,冬季景区开辟冰雕、雪雕、滑冰、滑雪、滑道、冰上球类、冰上捕鱼、马拉爬犁等游乐项目。体验东北民俗,品尝山珍野味,冰雪风光皎洁鲜亮,冰雪游乐丰富多彩。
这里,你可以得到与镜泊湖名字一样的平静感,从而能够休养生息,陶冶性情。湛蓝的天空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使湖水也染上了一层浅蓝,岸上的青山中不时出现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欧式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桃红的、绛黄的、海蓝的……山清水秀的镜泊山庄,风光旖旎的百里长湖,气势雄浑的吊水楼瀑布,倚丽壮阔的火山口原始森林,怪石峥嵘的地下熔岩遂洞,盛衰疑迷的渤海古国遗址,粗犷浓烈的地方民族风情,繁复珍奇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黑龙潭跳水表演。这山、这水、这景、这情,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旅游时间
景区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年平均气温1.3°C,年温差高达38-48°C。春季(3~5月)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C左右。平均季降水量50-80毫米,仅占全年的15%左右。
夏季(6~8月)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C,最高气温达38°C。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夏季需防洪、防涝。
所以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6月至9月份。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为17.3℃,水位也是全年最高季节,瀑布颇为壮观,加上少风,因此湖中波平如镜,“镜泊湖”的特色更为突出。
特色餐饮
游览镜泊湖一个重要节目是吃一顿鱼餐。镜泊湖水产丰富,盛产鲫鱼,称“湖鲫”,体大肥胖,一条可达两三斤,肉质细嫩味鲜,用以烹制鱼汤或红烧,很鲜美,过去曾被作为皇室的贡品。此外还产鳌花鱼、湖鲤、白鲢、红尾等40多种鱼,到当地旅游不可不尝。
主要特产
镜泊湖水产丰富,著名的是湖鲫,一条可达两三斤,肉质细嫩,用以烹制鱼汤或红烧,很鲜美。特产除水产外,还有人参、黄芪、榛子等。
特色活动
每年的8月15日,在牡丹江市都会举办镜泊湖金秋节庆祝活动。此时正是本地麦收、稻香鱼肥,小秋收开始的季节。金秋节是牡丹江市人民自己的节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市民过节,各界参与。每逢金秋节,邀请省内外、俄罗斯、独联体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来宾客数千人来牡丹江洽谈生意,观光旅游。金秋节期间在牡丹江市区、镜泊湖风景区等地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体育竞赛,燃放烟火等。节日气氛异常欢快热烈。
周边景点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交通指南
北京——镜泊湖:北京-京沈高速-沈阳-沈吉高速-长春-哈尔滨(高速)-牡丹江-镜泊湖
上海——镜泊湖:沪宁高速(上海-无锡)-锡澄高速(无锡-江阴大桥)-京沪高速(江阴大桥-广陵-扬州-王兴)-宁连高速(王兴-高沟-灌云北)-同三高速(010)(灌云北-连云港西-赣榆-汾水-日照-马店-莱西-烟台)-烟台港客运码头-渤海湾(乘渡船)-大连-沈大高速(大连-瓦房店-盖州-海城-鞍山-辽阳-金宝台)-沈阳绕城(金宝台-张士-红旗台-三台子-王家沟)-沈哈高速(王家沟-铁岭-四平-长春-双城-哈尔滨)-牡丹江-镜泊湖
哈尔滨——镜泊湖:从哈尔滨乘高速列车,到达牡丹江,仅需四个半小时,然后,再转乘汽车即到景区中心——镜泊山庄,约需两个半小时。
所获评价
镜泊湖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相关传说
红罗女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
镜泊湖珍珠门的传说
珍珠门风景如现,景色迷人,两座小礁山宛若荷叶上浮动的晶莹露珠,熠熠发光。这里世代相传着许多盛产珍珠的故事。据说古时候珍珠门岛上有家孙氏店房,过往者皆在此投宿。夏日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褴褛的人来到店中,声称闯关东取三宝,积蓄点钱与相爱的姑娘成亲。不久他果然发了财,可是却迟迟不肯回去成亲。一天,午夜时分,店主突然钓到一个蛤蜊,劈开后,见一颗珍珠闪闪发光,把昏黑的小屋照得通明。那人一见垂涎三尺。他骗过店主,廉价收买了这颗珍珠,又趁月夜来到店主得珠的地方甩钩垂钓。顷刻间,只见鱼竿猛地一抖,他用力把鱼竿拉到岸上,看见钓上来一只比碾盘还大的蛤蜊,在刚刚合扰的缝隙间还闪着金光。但当他刚要动手摘珠时,大蛤蜊却一下又滚回湖中,并将鱼竿也拽进水里。那贪婪的人不肯罢休,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紧紧抓住鱼竿不放,结果葬身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