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西藏名胜四

一,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藏语:bsam yas gtsug lag khang)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5年,桑耶寺被评定为中国4A级旅游景点。
中文名称: 桑耶寺
别名: 存想寺、无边寺
所属地区: 扎囊县
地理位置: 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山下
藏语: bsam yas gtsug lag khang
建成时间: 779年
荣誉: 中国4A级旅游景点

地理:

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山下,周围河渠索绕,树木葱茂,密集成林。桑耶寺自创建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是吐蕃时期最宏伟、

桑耶寺

  桑耶寺

最壮丽的建筑。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它是藏族古老而独特的早期文化宝库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之典范。正如《贤者喜宴》所说:“此寺系一难以想像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因其底层为藏式(西藏本地)结构,中层为汉式(中国内地)结构,顶层为印式(印度)风格,所以,又有人称桑耶寺为“三样寺”。

桑耶寺

  桑耶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长达92米的“史记”,内容讲述了宗教对藏地历史的描述和久远的传说。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位于二层明廊南侧)、“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壁画。桑耶寺圆形“铁围山”围墙以内是芸芸众生所在的尘俗世界,众多塔殿可以随意参观,唯一卖票的地方是“世界中心”一乌策大殿。 从桑耶寺东南地海布日神山俯瞰桑耶,游客会看到完整的曼佗罗式的“坛城”,此地是拍摄桑耶独特造型的最佳地点。体力不好的话游客就不用爬上山顶,在山腰一座佛塔处就可以了,由于树木葱笼,游客看到的寺庙圆形造型不如在山顶上的那么清晰。
桑耶寺内光线昏暗,差不多是伸手不见五指,一定要带手电。桑耶寺的乌策大殿晚上六点关门,寺庙的东门也同时关闭。由东门出去到海布日神山桑耶镇上闲逛的人,晚了须绕道北门回寺。桑耶寺内与寺外均有野狗。无事不要招惹,更不能抚摸,以免跳蚤缠身。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初入寺中,游客也许会被鳞次栉比殿塔林立的奇怪布局所迷惑,但游客如果了解了这些单独建筑所蕴涵的意义和在整个寺庙布局中所起的作用以后,调查表明,大部分的游客会为这座在建筑史上被认为无与伦比的辉煌建筑群所倾倒、所折服。
桑耶寺的建筑,据说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而建的,桑耶寺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徵着世界外围的铁圉山。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罗(坛城)有几分相似。
在顶层居高四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分别是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桑结林四大部洲,周围可见八小洲、日月殿和白黑绿红四塔星罗拱卫。在大殿正门右前方,寺院自己新修了一座旅馆,大小与四大部洲殿相仿,这是为了方便了旅行者。另外,在这个代表大千世界的小宇宙般的建筑群中,能有一座“属于”旅行者的建筑颇有象征意义,它象徵着旅行者和修行者最终的殊途同归。
乌策大殿是桑耶寺的主殿,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大殿坐西向东,高为三层,底为藏式风格,中层为汉式,顶层为印度样式,因此“三样寺”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大殿和甬道回廊里均绘满了各种题材的壁画。除了一些你在其他寺庙里也能看到的传统的宗教绘画外,在桑耶寺邬孜大殿内围墙中层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画中记载了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九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此外在邬孜大殿一层和二层有“桑耶寺史记”,二层的南侧有“莲花生传记”等精美的壁画。在大殿门口左侧,有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记录了赤松德赞于公元779年发布的正式以佛教为吐蕃国教的敕令。大门正廊上还挂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唐式古钟,这是西藏历史上铸造的第一口铜钟。据说是为纪念赤松德赞第三妃没卢氏(又有一说叫“菩提氏”),她带领三十名贵族妇女削发出家,成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尼姑
桑耶寺

  桑耶寺

赤松德赞命在桑耶寺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为僧
另外,在桑耶寺乌孜大殿正门口有一座石碑和一口铜钟,还有石狮一对,形制大小完全一致。石狮通高1.23米,形态古朴,豪放有力,嘴鼻突出,额部后缩,双目有神,背披螺吉,顶系宝铃,长尾上卷,两耳下耷。这些都是吐蕾时期的珍贵文物。
桑耶寺的大殿正门的门楣上原挂有清代皇帝所题“格鲁伽兰”的匾额,可惜现已不存。现在尚能见到的是大殿二门上悬挂的“大千普佑”清代匾额,长2.92米、宽1.38米,四周金龙框边,兰地金字,图章和落款均被毁掉,不知系哪位皇帝的手笔。
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命在此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为僧,号称“七觉士”,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吐蕃晚期,朗达玛灭佛毁寺,奴隶平民大起义在西藏各地相继暴发,王于云丹这一支便在桑耶寺附近扎下脚跟。从此,他们既是山南地方势力的首领,又是桑那寺的寺主。十一世纪后,成为宁玛派的根本道场之一。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内文物的保护工作,曾拨给专款进行维修。1962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将其列为全区要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雅鲁藏布江北),在山南首府之地泽当镇之北约50公里处;建于公元8世纪60年代,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耶寺的建立,为藏传佛教取代西藏本土教——苯教,奠定了基础;在桑耶寺剃度的第一批西藏僧人——七觉士,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很大,比如元代统治西藏的萨迦派,其先祖即“七觉士”之一。
桑耶寺,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米,主建筑为乌孜大殿,居于中心位置,大殿周围建红、绿、黑、白四佛塔,更远处的四周有四大殿,并建相应的附属建筑物,所有建筑被围墙所围,整个布局模拟佛教理想世界中坛城,各殿堂、走廊墙壁绘有记载历史事件等的壁画;桑耶寺主殿乌孜大殿,占地约6000平米,共三层,从底部依次是藏式、汉式、印度式三种建筑风格,主供佛为释迦牟尼,位于一层,高达数米,气势雄伟,令人望而敬畏。[1]
桑耶寺,相比大、小昭寺,都要至少晚几十年,那么又何以被称为西藏第一座寺庙呢?这是因为,所谓寺庙,指佛、法、僧三宝俱全的佛教场所,在此之前兴建的佛像供奉场所,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僧人;桑耶寺建成后由寂护大师亲自剃度的贵族“七觉士”,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僧人。 

建寺背景

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称号。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公元元七世纪松赞干布(593——650年)在位的吐蕃王朝时期,佛教 
桑耶寺

  桑耶寺

传入西藏。为了巩固新兴的吐蕃王朝的集权统治,削弱支持守旧贵族集团的西藏传统宗教--苯教的影响,松赞干布对佛教采取了扶持的态度,下令共建了大昭、小昭二寺及十二神殿。不过这些建筑只是一些供奉佛像、佛经的小庙,并无常住僧人,更无合乎佛教戒律的仪式活动。公元八世纪初期,赤德祖赞(704年--755 年)在位时,虽曾采取过若干措施,意欲弘扬佛法,但由于笃信苯教的贵族及其所代表的苯教势力的阻挠,佛教还是未能得到真正的传播,赤德祖赞本人亦因此而遭暗算身亡。
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幼年继任赞普。此时,吐蕃反对佛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巴协》、《西藏王臣记》认为“藏王(赤松德赞)卯年生,年届十三,时逢卯年(767年)修建寺庙。”至公元771年完工,仅五年时间,《贤者喜宴》说桑耶寺“兔年(763年)奠基,兔年(774年)竣工,十二年园满告成。”《布敦佛教史》说阴火兔年(787年)奠,阴土兔年(799年)竣工。法尊法师认为应是762——766年完成桑耶寺(《中国佛教》)。王森先生认为是“约于779年,建成了在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桑耶寺”(《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东嘎·洛桑赤列先生认为在公元763年始建桑耶寺,至766年建 
桑耶寺

  桑耶寺

成,历四年竣工。以上诸种观点,虽各不相同,但其建造年代都相差无几,皆在公元八世纪中叶。桑耶寺是以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兴建的,虽然后世因为火灾而多次重建,但建筑格局始终保持了初建时的风貌。到2009年2月为止,桑耶寺内的建筑大都是在七世达赖时重建的,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寺院的平面为椭圆形,按佛经中的世界构造进行了布局,整体磅礴大气,宏伟壮观。桑耶寺的核心建筑乌策大殿位于桑耶寺寺的中央位置,象徵着宇宙中心。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寺庙历史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乘拉萨泽当的便车,在桑耶渡口下车,需时3小时。亦可从泽当坐车到桑耶渡口,渡口距离泽当约30公里。下车后乘机动船横渡雅鲁藏布江。
桑耶寺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8世纪中叶, 吐蕃王朝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偏居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脚下。
第5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据说其出生后还曾围绕着他上演了一出藏族版本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可正所谓少时蹉跎日后却必成大器——赤松德赞后来成为一代明君,在藏族历史上被称为”师君三尊”之一。
公元754年赤松德赞执政,为巩固政权设计除掉了崇苯的大臣,并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扬佛法抑制苯教。为此,他曾经先后两次延请“外国专家”——从印度迎请了高僧寂护,从乌杖那国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经,使佛教由此开始在雪域高原扎下根来。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很有意思。据说,为了满足一下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之心,莲花生大师再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惊呼一声:“桑耶” (“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也就因国王一声惊语而被命名为桑耶寺。不过,比起前面那些繁琐的名字来,藏王的这声惊呼倒还容易上口一些。赞普赤松德赞除了惊呼出一个寺名以外还让7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这7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史称”桑耶七觉士”,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
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寺庙传说

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唐朝金城公主之子,据说其出生后还曾围绕着他上演了一出藏族版本的《狸猫 
桑耶寺

  桑耶寺

换太子》的故事,可正所谓少时蹉跎日后却必成大器--赤松德赞后来在藏族历史上被称为“师君三尊”之一。
公元754年赤松德赞执政以后为巩固政权的需要,设计除掉了崇苯的大臣,大力在雪域高原弘扬佛法抑制苯教。为此,他曾经先后两次延请“外国专家”一从印度迎请了高僧寂护,从乌杖那国请来了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传经,使佛教由此开始在雪域高原扎下了根来。
赤松德赞后又授命寂护建造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但建寺过程中却屡建屡垮,原因据说是此地妖气很盛,鬼魔横行。想来寂护大师大概属于书卷气较重空有满腹经纶那类“文化人”,对于这些邪魔外道就好像是“秀才遇上了兵”,一点儿招也没有。看着寺庙老是建不起来,英明的赤松德赞国王那个急的,慌忙就把精通密宗咒术擅长降魔伏妖的莲花生请来帮忙,估计是病急乱投医,国王就当大师是一柔道黑带高手使了。不过大师也拽的厉害,和邪魔外道们飞沙走石一顿开打,其间自然免不了在四处空中来水里去的(要不然现在桑耶和山南一带怎么会留下那么多“战斗遗址”),街边混混们玩真的哪儿玩得过武林正派,何况还是一“外援”,最后终于邪不压正,妖魔们被一顿暴扁打的是鼻青睑肿落花流水,最后有的是流落异乡,逃到了偏僻的藏东崇山峻岭中;有的是“阵前起义”,被大师招安改编成“政府军”--成了佛教的护法神。 
桑耶寺

  桑耶寺

桑耶寺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桑耶寺,藏文意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蓝”,又或者“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三样寺”等名称,但一般总称为“桑耶寺”。相传,赤松德赞请来莲花生大师为其建寺传法后,为了满足一下国王急于见到寺庙建好后景象的迫切之心,莲花生施展法术,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见此景大惊,惊呼:“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得名“桑耶寺”。

寺庙布局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存想寺"或"超出想象寺院",因藏王赤松德赞创建时融合了藏、汉、印三 
桑耶寺

  桑耶寺

种建筑风格,所以被称为"三样寺"。位于扎朗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镇近内,始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有正规僧人的第一座完整的寺院。寺院内珍藏着西藏自吐蕃王朝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集西藏古代文明之大成。《贤者喜宴》中曾赞道:"此寺是难以想象之建筑,此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赤松德赞为了吸取父王赤德祖赞禁止苯教宏扬佛教而遭到暗害身亡的教训,为了利用佛教来巩固王室的统治和权益,赤松德赞用各种办法除去了崇拜苯教的大臣,接着又先后从印度迎请著名佛学家寂护和著名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来藏传播佛法,并决定兴建桑耶寺。桑耶寺地点由莲花生选定,结构布局由寂护设计,赤松德赞亲自奠基动工。
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围墙四面各设一座大门,东大门为正门。寺院建成后,莲花生在这里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为僧,号称"七觉士"。此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大小殿塔鳞次栉比,其中以金碧辉煌的"乌孜"大殿为主体,代表释迦牟尼出 
桑耶寺

  桑耶寺

生、成佛、讲法、捏盘的红、白、绿、黑四塔和代表佛教中四大洲、八小洲的十二座神殿为辅体,组成一个宏大而完整的建筑群,总面积约2万5千平方米。乌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大殿正门南侧墙边有石碑一方,据传说为赤松德赞所立,碑上有古藏文,反映了赤松德赞的兴佛的情况。大门门廊上的额仿上,悬有一口唐式挂钟,钟上铸有古藏文,据有关资料记载,此钟为虔诚的佛教徒赤松德赞的第三妃所献。
大殿坐西朝东,高三层,式样别致。大殿和甬道回廊里均绘满了各种题材的壁画。除了一些你在其他寺庙里也能看到的传统的宗教绘画外,在桑耶寺乌孜大殿内围墙中层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画中记载了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9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此外在乌孜大殿1层和2层有“桑耶寺史记”,2层的南侧有“莲花生传记”等精美的壁画。
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间。乌孜大殿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大殿底层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中层采用汉式建筑风格,上层采用印度建筑风格。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绘画和雕塑。这种融藏、汉、印合壁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大殿内壁画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题材除其它寺庙常见者外,还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等等,其中“西藏史画”自远古传说的罗萨女与神猴成婚,繁衍西藏最早人类画起,直至九世达赖喇嘛的业绩。整个画面长达92米,被誉为西藏史记,在古今中外壁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寺庙建筑

金大殿

桑耶寺以金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桑那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塔林立,以金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组成一座庞大、完整的建筑群,总面积约2.5万余平方米。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一般认为是以古印度摩揭陀地方的欧丹达菩提寺(飞行寺)为蓝本;也有人认为,桑耶寺的建筑形式与佛教密宗的“坛 
桑耶寺

  桑耶寺

城”(即曼陀罗)相似,是仿照密宗曼陀罗建造的。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乌孜”大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旁又建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角又建红、绿、黑、自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魔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建筑,为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全部建筑又围上一道椭圆形围墙,象征铁围山,四面各开大门一座,东大门为正门。

中心主殿

桑耶寺中心主殿是乌孜大殿,桑耶寺的中心主殿是乌孜大殿,即祖拉廉:“其地基高厚而大,所备之原材料静致完好,如同螺碗盛满玛瑙一般。”(见《贤者喜宴》)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殿高三层,式样别致,独具风格。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即使大殿内得到充足的光线,同时外观也显得更加壮丽大方。从远外眺望,大殿似五层楼房,实际只有三层,这三层各属不同的建筑风格。据有关文献记载,“乌孜”大殿的建筑吸取了西藏、中国内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
底层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进行绘画和雕塑。这种藏、汉、印合壁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有人据此又称桑耶寺为“三样寺”。另外,在“乌孜”大殿东大门前有一高达九层的格古康,意为展佛殿。每年藏历一月五日和五月十六日,将巨幅释迦牟尼绣像挂在格古康的高墙上,让人们顶礼,是谓展佛。在“文革”时,上面六层被拆毁,现只存三层。

乌孜大殿

桑耶寺以象征须弥山的“乌孜”大殿为中心
桑耶寺以象征须弥山的乌孜大殿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四面分别建造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桑结林四座神殿,代表佛经上所谓四大洲,在四大洲的附近又建有参康林、参玛林、顿穷拉巴林、达角仓玛林、甲珠甲卡林、隆丹白萨林、桑丹林、那措扎扎林、白哈贡则林八座小神殿,代表所谓的八小洲,还有日、月两洲。

诸洲

东面诸洲(寺院),其色呈白水晶色,南面诸洲为兰琉璃色;西面诸洲为红玛瑙色;北面诸洲色黄,如天然之黄金。白、红、黑、绿四塔及围墙四塔分别在“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地方,塔与殿角相距数十米。

白塔

白塔建在大殿东南角,形制与北京北海的白塔略,皆用石块、石板砌成,因塔体全为白色故名“白塔”。在塔基的方形围墙上,立有108座小塔,塔身方形,在腰部以上逐层收分如阶梯,上有覆钵形塔腹。但覆钵扁平而宽大,没有龛门,宝刹上置十七环相轮。在转经道旁有十六罗汉石像,分别雕刻在边长为0.74米的方形石板上,极为精致。

红塔

红塔建在大殿的西南角,造形极为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置两段相轮,上为七环,下为九环,塔身为土红色并泛有光泽。黑塔建,刹盘上托宝剑。第二级相轮七环,上即瓶盖和宝珠。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

绿塔

绿塔建在大殿的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塔基甚高,沿阶数级而达第一层,  四面各有龛室三间,内有塑像,每面都有明梯通往二层。二层每面只有龛室一间,亦各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形的塔身,上置相轮宝刹,刹身很长。相轮分为三级,每一级自方形托, 盘上置相轮九环,中间一段为第二级,有相轮七环,第三级有相轮五环。伞盖上承宝瓶和宝珠。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光泽,极其精美。

参观路线

除了大殿里的有些地方,在整个“铁围山”环绕的寺庙里,大部分地方是可以拍摄的,当然为稳妥起见,最好能征询一下在场的僧侣,不用担心,他们即使拒绝你也是满面笑容的。拍摄桑耶独特的圆形造型的最佳地点在桑耶寺前面的海布日神山上,体力不好的话就不用爬上山顶,在山腰一座佛塔处就可以了, 
桑耶寺

  桑耶寺

当然由于树木葱笼,你看到的寺庙圆形造型不如在山顶上的那么清晰。
佛门圣地,最是清静不过。要是和来朝圣的老乡住在一个房间里,你会发现自己都市里养成的警惕之心在他(她)们真挚的笑容下是多么的可笑和可怜。把你的担心和包裹都放在房里吧,尽管放心出去玩。
乘拉萨往泽当的便车,在桑耶渡口下车,需时3小时。亦可从泽当坐车到桑耶渡口,渡口距离泽当约30公里。下车后乘机动船横渡雅鲁藏布江。上岸后可坐货车到桑耶寺门口。这里的船家及司机有时会多要钱,上车和上船前应问清楚收费。离开时,可循原路折返桑耶渡口,在路边等候来往拉萨或泽当的便车及长途汽车。

参观要点

桑耶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桑耶寺在建筑上可谓内涵丰厚,据说整体结构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位于摩羯陀的欧丹达菩黎寺建造,依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居中的乌策大殿代表须弥山,环绕的圆形围墙象征大千世界最外围的铁围山,平面近似坛城(曼陀罗)。其间,有象征日月的太阳、月亮殿,代表四大天王的四座佛塔,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洲和八小洲的各殿堂。 桑耶寺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长达92米的“史记”,内容讲述了宗教对藏地历史的描述和久远的传说。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位于二层明廊南侧)、“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壁画。
桑耶寺圆形“铁围山”围墙以内是芸芸众生所在的尘俗世界,众多塔殿可以随意参观,唯一卖票的地方是“世界中心”一乌策大殿。

交通路线

桑耶寺居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脚下。首先从拉萨或者泽当乘车在桑耶渡口下车,然后下车从一个写着“桑耶风景区”的门下进入雅江渡口登舟,有时会有人在门下卖“桑耶风景区门票”。一般只要是乘坐大客车或中巴抵达,穿着上也随意—点儿,再和那些去桑耶朝佛的老乡一起进去,卖票的也多半不会找上游客。过去需在桑耶渡口乘平底渡船过江,大概要花一个小时,票价根据船上乘客的多少来收取,游客可以试着私下和船工商量一下或许可以少收点。外宾收费一般更高些。去桑耶寺可走近旁的过江大桥,取其安全快捷。 坐船过江的,弃舟登岸,有桑耶寺的车在岸边接人到寺里。

最佳旅游时节:

6-8月。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因此在一年的大部分季节里都适合旅行者在山南旅游观光。

交通:

1、拉萨的西郊客运站坐往山南的班车到桑耶渡口下,需时3小时,票价27元/人。坐渡船到对岸,游客10元,藏民3元。再搭卡车或拖拉机或客车去到桑耶寺院内,一般3元。
2、拉萨及泽当每天早上都有班车直接经过泽当的大桥开到桑耶寺大院内。拉萨直接到桑耶寺的班车,每天早上八点前在大昭寺广场坐,最早的六七点就有了,票价50元

住宿

由于路途较远,可考虑在当地投宿,在寺内有一间小旅馆,散铺价格在15-40元/人不等。

美食

桑耶寺餐厅和桑耶寺招待所在一起,饭菜味道一般,价格略贵但量足。桑耶寺东门外有川菜饭馆和藏餐馆,价格适中,可根据口味选择。[2]
 
 
 
二,神山
全椒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西北15公里草庵乡境内,为江淮分水岭向南延伸的余脉,与滁州琅琊山一脉相承。

全椒神山

即全椒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滁州神山

  滁州神山

徽·滁州全椒神山国家森林公园

概况

全椒神山景区简介
景区风光

  景区风光

神山属北亚热带低山<, A , ,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041.htm" target=_blank>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称“九龙盘珠”。神山森林公园面积3万余亩,分为神山寺景区、溶洞景区、神山湖及山泉景区、揽胜塔景区、奇石景区等旅游区。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
森林公园内为低山丘陵,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以天然阔叶林为主,与人工长绿针叶混交林,各种树木400余种,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最高峰磨盘山海拔295米,山势陡峭雄伟,之山峦起拜、洞壑幽深、林海苍莽、石嶂奇峻、溪水跃崖、甘泉破石、幽草传香、鸟弄笙簧。
神山的人文遗存也极为丰富,以古寺久远、石洞幽深、怪石迥异、泉清水冽而闻名。神山寺景区以人文遗存和古木胜,有惠峰双塔、卧狮石、龙纹石阶、柴王井、藏经楼、大雄宝殿等。溶洞区有仙人洞、神仙洞、白石洞、团山洞、龙洞和青牛洞等。神山湖景区湖面水碧如镜,水质甘冽芬芳,湖水为山涧流泉汇聚而成。神山山泉著名有荷花泉(一名白石泉)、龙鼻泉、十里八道涧、御溪等。揽胜塔景区可俯瞰万亩林海。奇石遍布山中,有滑牛石、黑石 、石蛙振鼓、石龟望月,御座椅等。
神山森林公园植被丰富,四季景色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融秀水、奇石、溶洞、古寺为一体,是一独特而幽雅的森林公园。1992年,被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荣誉:尚未评定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主要特点

神山属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故称“九龙盘珠”。神山森林公园面积3万余亩,分为神山寺景区、溶洞景区、神山湖及山泉景区、揽胜塔景区、奇石景区等旅游区。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1]

地理

神山属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295米左右。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故称“九龙盘珠”。神山森林公园面积3万余亩,分为神山寺景区、溶洞景区、神山湖及山泉景区、揽胜塔景区、奇石景区等旅游区。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
森林公园内为低山丘陵,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以天然阔叶林为主,与人工长绿针叶混交林,各种树木400余种,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最高峰磨盘山海拔295米,山势陡峭雄伟,之山峦起拜、洞壑幽深、林海苍莽、石嶂奇峻、溪水跃崖、甘泉破石、幽草传香、鸟弄笙簧。

人文景点

神山的人文遗存也极为丰富,以古寺久远、石洞幽深、怪石迥异、泉清水冽而闻名。
神山寺

  神山寺

神山寺景区以人文遗存和古木胜,有惠峰双塔、卧狮石、龙纹石阶、柴王井、藏经楼、大雄宝殿等
溶洞区有仙人洞、神仙洞、白石洞、团山洞、龙洞和青牛洞等
神山湖景区湖面水碧如镜,水质甘冽芬芳,湖水为山涧流泉汇聚而成
神山山泉著名有荷花泉(一名白石泉)、龙鼻泉、十里八道涧、御溪等
揽胜塔景区可俯瞰万亩林海,奇石遍布山中,有滑牛石、黑石、石蛙振鼓、石龟望月,御座椅等

西藏冈仁

即西藏冈仁波齐峰简述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38米。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便发源于此,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络绎不绝,更体现出此峰的神圣意味。
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该峰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金字塔。至今,仍是一座无人征服的处女峰。
神山距天峻县城50公里处有一座宝塔形的奇山,由于风、雨、雪、水浸蚀,东侧形成两个深洞。当地藏民十分崇敬这个古洞,奉为神山、神洞。大山北侧,有几道泉水流出,据说能治百病,泉边至今还摆着木碗,供行人舀用。这一带人因爱饮泉水而长寿,活到一百多岁的老人确实不鲜见。

交通

南下:一种是从喀什南下沿新藏公路,从叶城需3天左右到达狮泉河,再转车前往神山,叶城是新藏公路的实际起点,新藏公路上并无公共交通工具,可在登山宾馆内和零公里处搭乘便车或在路边等候开往西藏的军车,车费400元左右,狮泉河距离神山480公里,顺利的话一天可到,车费50-100元。
西行:另一条从拉萨西行,从拉萨到拉孜可经过羊卓雍错,如果你走旧路,可在峰顶鸟瞰羊湖,由于旧路耗时,所以只能在拉孜或日喀则住一晚,15元/人,在到达阿里以前的最好一餐,便是在这里。拉孜往前很少有食宿,行至53公里处到达卡嘎镇,是个照相的好地方,过后65公里到达桑桑,那里也可借宿10元/晚,桑桑过后122公里处的22道班,有路标指向阿里,分南北两道。
1、22道班后走北道需时6天,且道路非常颠簸,但风景不错,可以看到温泉间歇泉,行至242公里处即可到达措勤县,那里可住高原旅馆15元/人。措勤往北117公里处到达洞措,是一个双岔路口,有卡车来这里运盐至拉萨或日喀则。岔口往西90公里处便是改则,那里有几个四川饭店,住宿的话10元/人,改则过后的革吉是个用餐或过夜较好的地方。进镇后,在县招待所住宿10元/人。革吉到阿里狮泉河镇112公里,在颠簸5、6天之后,你会觉得这路出奇的平坦。从狮泉河镇到神山一天可到。
2、南道较北道近些,约需4天,没有便车可搭,只能包车,且南道非常危险,如果遇上人熊,小命不保,建议游客尽量绕道。

食宿

拉孜宾馆20元/人,冈底斯宾馆30元/人,神山招待所25-100元/人,晚上自设发电机供电,旅店都不设食堂。扎达至狮泉河镇,住宿20元/人,终于可以洗澡了,穆斯林澡堂8元/人,在此可补充物资,途中可到藏民处买羊现杀,现吃。

神山

神山在小说《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中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性神秘组织。

湖北赤壁

湖北省赤壁市

楚天明星乡镇——神山镇

地理位置

神山镇位于南楚门户—赤壁市东北、三国赤壁古战场东北约100公里外的西凉湖南岸,与嘉鱼水陆相邻,和咸安一衣带水。京广铁路,107国道伴镇而过;京珠高速公路,嘉泉联络线横贯镇区,万里长江在这里拍岸向东,是三国时赤壁古县衙首社之地。如今西凉湖东岸边犹有“衙门咀”古迹可寻。镇域范围内历史底蕴丰厚,人文景观灿烂,不仅有“董平战恶龙”、“西良结姻缘”的美丽传说,还有“毕畈古塔”、“青云三洞”等绝妙胜迹遍布其中,清《县志》称为“神山市”,其神山镇区东面不远处有龟蛇二山隔湖相望,相传屡遭洪水而不能淹,因而得名神山。
传说此地有神灵。很久很久以前,神山西面有一个很深很深的河潭;河潭中宿着一条恶龙,经常涌潮倒水,兴风作浪,害得方园百里的渔(农)民们不得安生。若干年后,这里出现了一位勇猛英武的壮士,姓董名平;他发誓要制服恶龙,造福一方。为了提高本领,他到终南山上拜识了一位得道仙师,练就了一套“青桑古柏剑法”,学了一身擒妖降魔的硬功夫。一天,他仗剑来到龙潭边,见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正在为恶龙烧香进贡、还准备了童男童女祭龙神时,便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一声不响地跻身潭前以窥究竟——好家伙!只见潭水翻涌,恶龙滚水而出,张牙舞爪地要吞食多种贡品,吓得烧香进贡的人们掉头便跑。于是,董平抓住机会,举起“青桑古柏剑”,直朝恶龙颈部刺去,一时间,只见金光万道,恶龙飞身出潭;顿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董平毫不畏惧,取下头上毡笠,化作神龟,与之搏斗不止;经数十回合,恶龙浑身解数使尽,只好张开血盆大口作垂死挣扎。说时迟,那时快,董平恢复原形,一个箭步飞进龙口,用宝剑直刺其咽喉——恶龙终于在大吼一声后奄奄而死。由于恶龙死时紧闭龙口,致使董平壮士葬身在龙腹之中。这里的人们为纪念斩恶龙而献身的董平壮士,专门修了一座“神山庙”,供远近百姓凭吊,历经数千年而香火不竭,直至“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捣毁。
往事越千年,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恰若滚滚波涛一样东逝大海,而神话故事中的悲壮义举却永存在天地良心之中。传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孤舟蓑笠遨游江南时,曾在此挥毫泼墨“神山”二字。如今,仍有许多神山人在不时地回忆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古镇神山,220平方公里的版土三面环水;恰若一只金龟浮游在烟波浩渺的西湖上——而那些掩映在河湖港湾中的水上人家,又象金龟背上色彩斑斓的花纹一样,在天水之间呈现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美丽。

基本概况

全镇现辖18个村208个村民小组,镇辖神山、西凉、西湖凤凰文清、大桥、毕畈、马铺、洪岭、龙岭、钟岭、钟鸣、莲塘、油岭、熊岭宋河、青云、长岭18个村,总人口4.2万,版土面积2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6950亩,可养殖水面积8万亩,是鄂南最大的“渔米之乡、茶麻之乡”之一,是赤壁市的农业大镇和中南地区最大的保温隔热材料生产镇。2006年以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乡镇”、“全省水产品产量百强乡镇”和“全省水产品质量50强乡镇”称号。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赤壁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乡镇”称号。

特色农业

神山镇水阔山雄,资源丰富,是享誉荆楚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建成了“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杉木人工林基地、万亩意杨速生林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茶叶基地、万亩优质苎麻基地、万亩精养渔池基地、3万亩中华绒螯蟹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鱼、苎麻、茶叶、水产品生产”为支柱的山水经济体系和“以防腐保温防热材料、建材、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乡镇工业体系。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较上年增长8.1%;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较上年增长9%;农村人平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较上年增长402元;计划生育率保持100%;先后被评为全市的“红旗乡镇”、“先进人大主席团”、“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该镇得到市里表彰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苎麻大户”、“茶叶营销大户”的总户数,占到了全市表彰总户数的30%。
近几年来,神山镇党委、政府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下,结合神山镇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神山、水产神山、小康神山、和谐神山”,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使全镇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根本改观,小城镇建设步伐在不断地加快。

墨尔多

墨尔多神山

墨尔多山位于大小金河之间,南北走向,跨马尔康、金川、小金、丹巴,处于嘉绒腹地,是嘉绒的名山。
墨尔多主峰高耸入云,四周的群山,山山面向墨尔多,犹如“千山共捧,万人齐朝”的壮观景象。
墨尔多山南仰看犹如绿色的宝瓶置于地毯上,北看似一尊巨佛跨着猛狮奔驰。在山顶可望风景名山四姑娘山的英姿,峨眉山的金顶,岗底斯山的雪顶。

地理

由于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象变化,自然变化形成了许多奇观和神秘现象。引起生活在这一带的嘉绒藏民的仰慕和崇拜。
墨尔多山主峰象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山顶的积雪和云母砂金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山腰云雾飘缈,神秘莫测,山腰下部有一笋壮巨石,高500余米,雄立挺拔,峰顶有一小喷泉对天喷射,其妙无比。石笋峰对面是一沟谷,沟是陡峭的红黄交错,状如人之腹的岩壁。岩壁下有一深不可测的溶洞,到洞口需攀越悬梯才能到达,洞口底矮狭小,侧身方能进去,通道狭小曲折,出洞口也狭小无比。一两米长的木棍无法带入和带出,猎人经此到洞内避雨借宿,都需要把枪留在洞外藏好。但洞壁内很宽敞,洞壁的岩纹形成变化多端绝妙无比的图案和壁画。一根十多米长,砍刻有十八节阶梯(每节有半米多高)的独木梯顺着洞壁搭向出洞口,这便成了千古之谜,是何人何时带进的,如何带进的,这无法解开的谜更增加了墨尔多山的神秘,人们称此洞为“神仙洞”。
在“神仙洞”左侧的山体上,是“勒乌埔”,悬岩绝壁下是长长的岩缝和岩洞,岩脚下流淌着清清的泉水,岩壁上有很多奇妙的图案,传说有缘者可见岩壁上有二十一尊不同造型的观世音佛像。顺岩脚有不少岩洞和岩窝,依岩洞不少前来修行的喇嘛、和尚、道士修有不少各具特色的修练场所。岩脚有一眼小泉,传说泉水可治三百余种病,还可预照祸福,泉水充足清彻透明,不仅可以治病,而且预示着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泉水细小混浊,预示有灾害出现,粮食欠收,牲畜多病,人要饮用就会染上麻疯。
从勒乌埔向东斜行七八里地,就到了“桑旦埔”,一个大山洞,外形象一顶帐篷,洞内宽阔,顶部呈一莲花形盖顶,正中形似人肚,整个屋顶又好似一尊大佛俯卧,洞内形成一种天然庙宇,有经堂、转经阁、储藏室和茶房等。相传是大译师、大佛学家麦若扎那的修行洞,不少信佛人慕大师之名前来朝拜,修行人没间断过。
在勒乌埔下方沟谷对面的石岩中,有一天然石屋,由数十根石柱支撑屋顶,人们称它为“铁匠屋”。
在墨尔多山的北面,山顶上并列一座座山峰,人们称是喜玛拉雅、岗底斯山、唐古拉山等藏区八大神山的缩影。群峰之下是一个数十亩的高山海子,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呈现各种奇景,海子更加奇丽神秘,人们称之为“神海”。顺着山脊北去有一小海子,称“灭颜措”即毒药海,巨毒无比,蚊虫乃至小鸟飞越水面,都要被熏毒而死,人畜饮之也必死无疑。海水顺下游流出,往下一里之地,有一天然形成的石头拱桥,海水在桥下流过,桥上有一球形巨石,四季潮润,形成露珠滴入流水中,经石拱桥下流过的海水就无毒了,人畜可以饮用,传说墨尔多山神为救山下的生灵,在此滴入神水解毒。形成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
山北面的一山口上,天然形成几个巨石鼎立,上方一石如球状,重达万斤,朝拜者用一指推石,巨石可摇动并发出响声,而用双手去推或数人去推却稳如泰山,真是其妙无比,谁能解出其中奥妙。

景点

墨尔多神山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如生长奇特的柏树林和天然形成的石碉群:“藏生洞”、“长岩窝”、“嘎乌洞”、“巴冬昌郎”、“根巴古寺遗址”、“自生塔”、“千佛庙”少狮头岩”、“少山压群龟”等等。

神山村

北京市怀柔区神山村

位于怀柔县东北部。西邻龙各庄,西北接邓各庄。

据说

唐代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曾在该村南山寺出家,因此,该村曾被称为神仙村。到万历年间,这里又叫神山庄。据明万历《怀柔县志》记载:“神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昔有一樵者迷路,遇一道人指之,回首不见。故名。”而《怀柔县古树名木》则记载:村南有一小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仲夏,连降大雨,洪水成灾,平地水深一丈有余,附近百姓逃往小南山,幸免于难,此后小南山就被传颂为神山了。这里明代以前就已成村,村因山而得名。这里存有一汉白玉碑,上有隶书及篆刻石碑,尚未民掘。民国初年的江三省副总督赵尔巽死后就葬在村北。在村内有一株树龄为五百年的古槐,高十余米,为县一级保护古树。
 
 
 
三,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中文名称: 色拉寺
地点: 拉萨
竣工时间: 1434
馆藏精品: 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

景点简介

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品,如释迦益西从北京返藏时带回的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绮帛、金银器等。其中释 
色拉寺

  色拉寺

迦益西的彩色丝像,长109cm,宽64cm,虽经500余年,但色彩仍很鲜艳。藏在措钦大殿的200余函《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全用金汁抄写,十分珍贵。

旅行看点

马头明王金刚像

色拉寺风貌1

色拉寺风貌1(19张)
最著名的塑像则是马头明王金刚像。在四层吉札仓的护法神殿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地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甘珠尔

色拉寺内藏有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永乐皇帝赐予释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尔》(现有105函)最为珍贵,它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藏文大藏经。

晒佛台

在色拉寺东北方的晒佛台,可以要看鸟瞰整个色拉寺。每年雪顿节,都在

色拉寺风貌2

色拉寺风貌2(16张)
这里举行晒佛仪式。

辨经

辩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
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

色拉寺

来源

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千米巨石 
色拉寺

  色拉寺

峥嵘的色拉乌孜山脚。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该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 (“措钦”、“札仓”、“康村”,是密宗寺院组织结构。措钦是集会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活动中心。措钦大殿内有4个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经书和僧侣集会的场所;措钦以下的组织叫札仓,即僧院,是僧侣学习佛经的场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 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释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师到南京朝觐永乐皇帝,被封为“妙觉园通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给印诰,并颁赐大量经书、佛像、僧衣、法杖、绸缎和金银,这些成为了他修建色拉寺的资粮。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3个僧院(麦札仓、吉札仓、阿巴札仓)及29个康村等,占地约11万平方米。

文物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 
色拉寺

  色拉寺

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在四层吉札仓里面,进大殿直走,过一排小殿,最里面就是。当了人会把头伸进一个小神龛里面,用头触那个雕像的基座。

周边环境

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北后的山上,如果有缘的话,一大早可能有机会看到天葬,不过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艰辛。而且为了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风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许旅行者看天葬的,有可能你费了很大的力气爬到那里却受到阻止,甚至会出一些意外,建议你要慎重考虑。

特色活动

色拉寺的辩经非常有名。辩经园就在通往正门通道的北端。辩经的时间一般从15:00开始,可以随意观看。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札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札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札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名字来源

关于色拉寺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 
色拉寺

  色拉寺

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寺院全称为“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在拉萨市区内,位于拉萨北郊约5公里的色拉乌孜山南麓。色拉,  意为“野玫瑰园”。正名“秦清林”,意为“大乘洲”。占地面积114964平方米。寺庙建筑宏伟,屋宇毗连,重楼叠阁,异常壮观。

色拉崩钦

色拉寺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寺院规模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色拉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9000人吉扎仓历代高僧塑像;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例规特点

该寺有关五部大论的详细学习例规,同甘、哲二寺基本相同,但班级等次区分、数目、起名、年限等,节麦二扎仓各有一此不同的特点。
切、麦二扎仓虽各有班级十三个,但命名不同。如切扎仓:摄类学班三个,时间三年;波罗密多班五个,时间五年;中论班二个,时间每班二年共四年;律经班两个,时间各二年共四年;俱舍论班二个,时间各二年共四年;嘎让巴班一个,时间为二至三年。总共约需时22年。
色麦扎仓的十三个班给是:摄类学班一个,二年;波罗密多班六个,共七年;中论班二个,每班二年共四年;律经班二个,各二年共四年;俱舍斑二个,各二年共四年;虽未专设嘎让巴班,但已并入一班,时为一至二年。学习全过程总共需时23年至24年。
拉萨附近教徒7岁时出家受戒,刚入寺首先要默记大会与扎仓的各项诵经和法行,以及摄类学、现观庄严论、入中论等,需时二年。到10岁时,才正式开始学习五部大论,逐次学完十三个班级到出立格西名号时,约已23岁。到当格西时已30有余。从康区、安多、蒙古等远地大寺来学习的单个僧人,来到大寺为僧至当格西,约已43或44岁了。切、麦扎仓每六七年只增添个别拉让巴名额,平时两个扎仓各只有四位拉让巴。进入嘎让巴班,不等待两三年是不能出任格西拉让巴的。
格西拉让巴中有在传达室大召寺考试辩论期间达到分数标准者,即可进入上或下密院修持密宗仪轨,习学各种讲闻。几年后,担任几个朋格贵,三年的翁则喇嘛,三年的密院堪布,最少七年左右的卸任堪布,七年的东、北法主,再则是登上甘丹赤巴定座,任期七年。担任格西拉让巴,除了少数智慧过人者上,大多数在担任甘丹赤巴时已届花甲以上年龄,部分已超过70岁。
麦扎仓担任甘丹赤巴者:第十七任(米娘)多吉桑波,第二十二任(嘉绒)更顿旦巴塔杰,第三十六任(工布)旦增列协,第三十七任(崩热)更顿仁青,第四十五任(雄巴)崔成塔杰,第四十七任(崩热阳顶人)洛桑曲沛,第四十九任(雄巴)洛桑塔杰,第五十九任(太布)阿旺曲扎,第六十一任(擦多尔)第门林阿旺崔成,第六十三任(擦多尔)洛桑凯乔,第六十五任(崩热)更顿崔成,第六十八任(擦瓦)洛桑格列,第七十一任(工布)益西塔堆,第七十三任(擦多尔)策门林降白崔成,第七十四任(嘉绒)洛桑伦珠,第七十五任(擦瓦)隆多云旦嘉措,第八十三任(嘉绒)强近南喀,第八十四任(嘉绒)洛桑崔成,第八十七任(擦多尔)策门林洛桑旦白更参,共计十九位。
切扎仓担任甘丹赤巴者:第十五任(泽当)班禅索南扎巴,第二十八任(康村不清)更顿更参,第三十二任(藏巴)崔成群沛,第四十二任(擦瓦)洛桑顿月,第五十四任(桑洛)阿旺曲旦,第五十八任(桑洛)阿旺曲扎,第六十任(擦瓦)洛桑旦巴,第六十四任(斋窝)洛桑扎西,第六十六任(桑洛)阿旺念扎,第七十二任(藏巴)降白崔成,第八十六任(藏巴)洛桑更参,第九十一任(拉瓦)洛桑更参,第九十四任(藏巴)伦珠尊珠,第九十六任(哈尔东)土旦贡嘎,共计十四位。
此外,还有一批名声较大的持教圣人。其中,有些人结合讲、辩、著为佛事从生作了伟业,培养了无数有缘信徒,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留下了卓著功绩。有此人驻锡寺院,一生教授佛典,培养了很多接班人。有些人精通经典后,不固定地支僻静处,修证教法,取得成就,树立了榜样。有些人学习经典、成为密宗的格西后,返回家乡,奉持、宏扬佛教,详细撰写贤哲传达室记及各寺庙的宗教历史。

吉扎仓

规模

色拉寺最大的扎仓,面积1702平方米,仅次于措 
吉扎仓的金顶、宝瓶和鳌头

  吉扎仓的金顶、宝瓶和鳌头

钦大殿。初建于1435年,创建人为贡久洛真·仁钦僧格。仁钦僧格系后藏人,年轻时拜释迦也失为师,后从宗喀巴习显、密教法,并依宗喀巴(格鲁派始祖)意愿建吉扎仓,为第一任堪布(住持)。吉扎仓,高四层,仅经堂就有柱100根。经堂内遍挂唐卡、伞盖、帏幔,四周墙壁遍绘释迦传记和各种护法神像。

灵塔和造像

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从东向西依次为二降神银塔、德钦希巴兰布(著名格西)灵塔、赤钦洛桑扎西(甘丹寺赤巴)灵塔、扎底钦久·强白崔真  (著名格西)灵塔、赞布瓦·洛桑坚赞(第二十八任第司)灵塔、达孜米旺·阿旺曲丹(热振第一代活 
色拉寺

  色拉寺

佛)、第一代扎底曲桑活佛灵塔、赤钦·丹巴绕杰(第二代热振活佛)灵塔。在众多的灵塔之间还供奉着第八世达赖(强白嘉措)、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第二代和第九代热振活佛,以及吉扎仓一些著名的高僧、活佛造像。经堂的西、北部有5个佛殿:三世佛殿位于西侧,殿内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和八在菩萨像;马头金刚殿(达真拉康),内供吉扎仓创建人洛真仁钦亲塑的马头金刚像,以及依怙神、忿怒神等 
吉扎仓的柱面幡和唐卡

  吉扎仓的柱面幡和唐卡

护法神像,梁柱和墙壁上还挂有许多狰狞的面具,极为恐怖;强巴佛殿内主供强巴佛、十一面观音等塑像;宗喀巴殿主供宗喀巴大师,还供有康)位于经堂东北角,主供妙音铜像。

二楼结构

吉扎仓二楼有两个佛殿:西侧是面容殿(协惹拉康),主供吉扎仓保护神马头金刚的面容:东侧为观音殿(坚热赛拉康),主供观音菩萨像。三楼还有一个尊胜殿(朗杰拉康),所供佛像现已不存。四楼中间为达赖来寺讲经进的卧室,两侧为扎仓堪布(住持)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住房。

 

 

麦扎仓

规模

色拉寺的早期建筑。始建于1419年,为寺庙创建人释迦也失所建。 
麦扎仓全景

  麦扎仓全景

据说始建殿堂毁于雷击,后于1761年由贡钦·强曲彭巴重建。面积1620平方米。经堂中有长柱8根、短柱62根,主供释边牟尼铜像,列供于两侧的造像有未来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妙音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达赖、第三代策默林活佛(贡觉丹贝坚赞)、帕邦喀活佛等铜像。

神殿

经堂北侧有4个神殿:最西边是护法神殿(特乌拉康),主供护法神“ 
色拉寺

  色拉寺

特乌”,特乌置身殿堂内的神龛中,只显露出上半身,龛门雕刻飞云中起舞的一对人骨架,门两侧雕刻数十具骷髅;龛中的护法神环眼怒睁,巨口忿张;殿中供奉的六臂金刚、白依怙神、十三面牛头金刚、忿怒神等塑像也都威武可怖,整个殿堂充满神秘恐骇的气氛。护法神殿东侧依次为罗汉殿(乃登拉康)、释迦牟尼殿(祖拉康)和宗喀巴殿(宗喀拉康),殿内分别供有十六罗汉、释迦牟尼佛和宗喀巴大师塑像。

二楼结构

麦扎仓二楼有太阳神殿(尼玛拉康)、甘珠尔经殿(甘珠尔拉康)。甘珠尔拉康原藏有108部金粉书写的《甘姝尔》和其他经典,“文革”中散失;现殿内佛橱中供有千尊度母小铜像。三楼中间为达赖卧室,两侧为扎仓强崔的住室及办公场所。

阿巴扎仓

规模

色拉寺的早期建筑,也是色拉寺的密宗扎仓,1419年由释迦也失 
阿巴扎仓集会殿

  阿巴扎仓集会殿

创建,当时作为色拉寺的措钦大殿,1710年现措钦大殿建成后始改为扎仓。面积1517平方米。高三层,由经堂和4个佛殿组成。经堂有长柱4根、短柱42根,主供释迦也失塑像,两侧供有贡若坚村桑布、赤钦丹巴让吉、杰尊曲吉坚村、宗喀巴师徒三尊、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塑像。

壁画

经堂四壁遍绘壁画,有释迦牟尼传记、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和法称)、密集金刚、西方有乐世界等题材。经堂北侧的罗汉殿(乃登拉康)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马头金刚(为慈悲观音的化身)、忿怒神(为佛在降魔除障时显现的“法身”)等塑像。罗汉殿的东侧是大威德殿(结几拉康),主供大威德塑像(格鲁派主修的护法神)。据说这尊神像是释迦也失特请后藏雕塑家夏艾哇塑的。塑像腹是装藏有热罗扎哇的一个拇指,塑完后释迦也失亲自主持了开光诵经仪式。大威德神像两侧共有吉祥天女、六臂依怙神、四臂依怙神、多闻天王、白梵天王等塑像。

二楼结构

阿巴扎仓二楼为僧房和无量光佛殿(温巴埋拉康),殿中供有无量光佛合金像、贡若坚村桑布包银灵塔、杰尊曲结坚村包银灵塔,还有一座拉藏汗(?~1717年。清代蒙古和硕特部贵族首领)出资修建的善逝 
色拉寺

  色拉寺

塔。三楼主要作为达赖的卧室。

珍贵文物

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文物佛像、唐卡、经书、法器、供器等,极为珍贵。据《明史》记载:释迦也失在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从北京返藏时,皇帝御赐有“佛经、佛像、法杖、僧衣、绮帛、金银器”,其中有明成祖赐的《大藏经》(用朱刻印)108函和檀香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四大天王;有释迦也失的彩色缂丝像,像长109厘米、宽64厘米,加上边框通长180厘米、宽90厘米,身着袈裟,头戴五方佛帽,端坐法床,头顶华盖,虽经500多年,仍色泽鲜艳,现藏西藏博物馆;有普布觉阿旺降央塑的三师徒塑像、侧耳细听的文殊菩萨像和拉藏汗的慈尊佛像;在措钦大殿土其拉康内藏有200余函用金汁抄写《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典;在结扎仓内有一副铜钹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并有“大明宣德加金银造”款字样,殿内四壁挂满了各种式样的盔甲、弓箭、盾牌、帽子等,据说这些兵器是叶蕃第9代赞普(布带贡甲)时期的,能够“镇魔避邪”。此外,色拉寺还有上万件西藏制作的金铜佛像、印度传来的黄铜佛像、佛教经典、壁画、唐卡、法器等。
 
 
 
 
四,羊卓雍湖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距拉萨不到100公里,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拉萨市西南70多公里,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2012年6月有报道称将建观光项目,山南地区行署已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该项目。
中文名称: 羊卓雍错
面积: 678平方公里
湖面海拔: 4441米
经纬度: 29.0, 90.6
主要特色: 西藏圣湖,高原湖泊,雪山,冰川
附近城镇: 拉萨,江孜 ,浪卡子

简介

景区名称:羊卓雍措;羊湖:(YamdrokTso)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

地理位置: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纬度&经度:29.0°N 90.6°E(北纬29.0° 东经90.6°)
主要特色:西藏圣湖高原湖泊雪山冰川
精华景点:岗巴拉山口(5,030米),宁金抗沙峰卡若拉冰川
景区面积:678平方公里
海拔:4,441米或4558米
附近景点:布达拉宫卡若拉冰川

羊湖景区

地势

羊卓雍湖(以下简称为“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由墨曲流入雅鲁藏布江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

,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
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
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

动物

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错:“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冬天,羊湖冰封,似素衣美女横躺在喜马拉雅群峰的怀抱里。春末夏初,牧人便将牛羊运到湖中的十数座小岛上,让它们悠闲地享用牧草。夏天,湖畔水草丰富,正是牧人放牧牛羊的好季节。到了初冬,人与牲畜才重返湖岸。

美丽的羊卓雍湖

美丽的羊卓雍湖(20张)
羊湖还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湖中浮游生物很多,鱼饵丰富,每到夏天,鱼群便由深水游到浅水区觅食、产卵,几乎徒手就可捞到,再加上藏人不吃鱼,这里便成了鱼类的天堂。湖中盛产高原裸鲤,其肉细嫩鲜美。鱼类蕴藏量可达8亿多公斤,有"西藏鱼库"之称。 此外羊湖还有西藏最大的人工养殖渔场,以养殖高原裂腹鱼、高原裸鲤为主。
羊湖周围和湖中小岛,还有很多 野生动物,周围5000米海拔的山上有雪猪,草滩上偶尔会遇到野羊和狐狸。

传说

据民间传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
据记载,羊卓雍错形似蝎子,相传曾为9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把7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又把所有小湖连为 
几名藏族孩子在湖畔玩耍

  几名藏族孩子在湖畔玩耍

一体,其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流域内一些地名与蝎子有关,如湖上游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蝎子心脏位置的圆布多岛屿上有一座公元16世纪中叶仁增多俄迥乃兴建的宁玛派小寺遗址,寺附近还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湖西南还有桑丁寺,故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禽类

羊卓雍错湖中有大小岛屿21个,岛上生活着各种候鸟,使这里成为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和野生禽类的乐园。像黄鸭、天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7张)
鹅、鹭鸶、沙鸥等应有尽有。那成千上万只白色水鸟在湖面飞翔的画面,十分奇异壮观。
关于白色水鸟,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羊卓雍湖是一潭碧玉似的清水。湖边有一个叫白地的村子,村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每天夜里都要到湖里洗澡,因此,她的肌肤像白玉一般洁净。村中有一个农奴主看中了这位姑娘,要把她霸为己有。但姑娘已有自己的心上人,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农奴主。有一天夜里,农奴主躲在湖中,乘姑娘下水洗澡时,一把将姑娘抱出水面,要把她抱回家去。这时,天上飘来一朵彩云,云端站着一位仙女,她用佛珠将凶残的农奴主打死,但农奴主还是死死抱着姑娘不松手,结果两个人都沉入湖 
放牧人从湖畔走过

  放牧人从湖畔走过

中,姑娘也被淹死了。第二天黎明,人们来到湖边寻找她,呼喊她的名字。突然,从湖中飞出了一只白色的水鸟。这只水鸟就是姑娘的化身。从此以后,水鸟总是在湖里戏水,在湖面上空飞翔。白云似的羊群,白色的水鸟,加上这个神奇的传说,使羊卓雍湖成为一个神秘“圣湖”。

典故

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

羊卓雍错人文风景

羊卓雍错人文风景(20张)
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羊卓雍错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1]
蒙古族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她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 

雪峰

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拉轨岗日山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2]

特色

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 
高原明珠羊卓雍措

  高原明珠羊卓雍措[3]

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羊卓雍错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周围 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旅游贴士

羊卓雍措远观比近触要漂亮许多,翻越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后,沿公路一直向下到羊卓湖畔需要大约30分钟,这一路是欣赏羊卓雍措的最佳角度,一路上有多个观景平台,可驻足停留拍照。[4]

交通路线

羊卓雍措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出拉萨,经过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大桥,沿拉亚公路南行170公里,翻过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美丽的、碧玉般的羊卓雍湖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山口下到羊卓错湖畔需要大约30分钟,然后可以一直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千米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才会逐渐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走这条路线,在过了浪卡子县城之后大约40千米时可以见到近在咫尺的宁金抗沙峰
从拉萨往南行100公里,约2小时行程,可包车或乘班车前往。如乘班车,可先坐到雅鲁藏布江大桥(曲水大桥)边,再乘出租车游览羊卓雍湖。一般包六人吉普车的费用大约为1500-2000元/天。

开发叫停

有消息称 2012年6月,羊湖水上观光旅游活动正式启动,届时游客及市民可以到羊卓雍措乘坐观光游艇、水上巴士、牛皮船,领略高原湖泊之美了。”西藏珠穆朗玛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达娃说,前期已经进行了试航,此外,将在羊湖边上设置200多个遮阳伞、沙滩椅供游客休息。
此消息一出,遭到网友强烈抵制,驴友心中的羊卓雍措会不会因为过度的民间商业开发,带来气质上的沦落。一种原本混沌一体的自然状态,将被商业色彩损坏。
2012年6月17日,从山南地区行署了解到,《西藏商报》日前报道的羊卓雍湖游艇观光项目,未经自治区、山南地区任何部门批准,山南地区行署已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该项目。《西藏商报》15日对6月底将开通羊湖游艇观光项目进行报道后,山南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立即对此事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山南地区行署决定,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羊卓雍湖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并将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19张)
今后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羊卓雍湖水上进行任何旅游开发和商业经营活动。山南地区行署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山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心。
当前羊卓雍湖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总体达到1类水域标准,未受到污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