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概述
石宝寨塔楼[1]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寨顶有
古刹天子殿,临岩筑墙、殿宇巍峨、蔚为奇观,还有文物陈列室、鸭子洞和流米洞等。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又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投资八千余万元人民币的石宝寨保护工程——石宝寨围堰。工程完工后,石宝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莱”。[2]
景点传说
石宝寨[3]以奇特的建筑和许多有趣的传说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万人次,被中外旅客誉为“江上明珠”。
石宝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山
顶修建了一座寺庙,嘉庆年间又聘请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铁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势修建这座九层楼阁 从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铁索之苦,上楼直达山顶,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为12层,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眺望长江景色的"小蓬莱"了。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45千米。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建筑特色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寨门为砖石结构,高6米余,上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门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
由寨门攀登到寨顶,要通过依山而建的层楼飞阁。阁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自底至顶高50余米。由一条迂回曲折的转梯相连,每一层石壁上都有历代流传下来的石刻、画像和题诗:每一层凭窗都能远眺气象万千的长江。相传这石宝寨原先只有寨顶之庙,一条石凿的小径和一副铁链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凭自己那颗虔诚的心,去冒身临危岩之险。后来有一巧匠,偶尔看到一只山鹰展翅盘旋在玉印山前,渐渐升高,最后越过山巅。他心里一动,即用傍山造楼、外展飞阁、内架云梯、轳转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这辉煌的飞阁。
寨顶,是一个1200平方米的石坝,海拔230米,举目四顾,水天茫茫,心胸顿时为之开阔。创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刹,正殿迎门墙壁上有一巨大壁画,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画面下方,有一遗石,形状甚似石宝寨。古刹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称“流米洞”。古里传说,寨上修起庙宇后,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来,正巧供庙内和尚食用,故称“石宝”。后来,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凿大,结果石洞粒米不流。贪心的和尚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石宝寨:巧夺天工 建筑奇观
今人周北溪的这首诗准确地描绘出了号称“世界八大奇异景观”之一的石宝寨的全貌。
在重庆忠县东的长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在苍松翠竹掩隐下,寨楼依山而建,建在山岩南壁。
全寨共分两部分,山下9层和山上3层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 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共高50米,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平坦石坝, 有古庙天子殿,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最高点。登殿凭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一览无余。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2003年三峡蓄水发电之后,长江水面将上升道寨门口,木寨周围将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石宝寨将由山寨变成“水寨”。
历史概况
明末农民首领谭宏起义,会据此为寨,故名石宝寨。石宝寨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寨楼依山而建,飞檐展翼,极为壮观。阁楼共12层,通高56米。寨顶有古刹天子殿,临岩筑墙、殿宇巍峨、蔚为奇观,还有文物陈列室、鸭子洞和流米洞等。
石宝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许多有趣的传说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万人次,被中外旅客誉为“江上明珠”。
石宝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嘉庆年间又聘请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铁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势修建这座九层楼阁 从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铁索之苦,上楼直达山顶,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为12层,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眺望长江景色的"小蓬莱"了。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距忠县城45千米。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寨门为砖石结构,高6米余,上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门正反两面,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精巧细致,栩栩如生。
由寨门攀登到寨顶,要通过依山而建的层楼飞阁。阁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自底至顶高50余米。由一条迂回曲折的转梯相连,每一层石壁上都有历代流传下来的石刻、画像和题诗:每一层凭窗都能远眺气象万千的长江。相传这石宝寨原先只有寨顶之庙,一条石凿的小径和一副铁链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凭自己那颗虔诚的心,去冒身临危岩之险。后来有一巧匠,偶尔看到一只山鹰展翅盘旋在玉印山前,渐渐升高,最后越过山巅。他心里一动,即用傍山造楼、外展飞阁、内架云梯、轳转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这辉煌的飞阁。
寨顶,是一个1200平方米的石坝,海拔230米,举目四顾,水天茫茫,心胸顿时为之开阔。创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刹,正殿迎门墙壁上有一巨大壁画,画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画面下方,有一遗石,形状甚似石宝寨。古刹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称“流米洞”。古里传说,寨上修起庙宇后,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来,正巧供庙内和尚食用,故称“石宝”。后来,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凿大,结果石洞粒米不流。贪心的和尚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顶有古刹一座,名“兰若殿”;寨下有古朴雅致的石宝街。
石宝寨:巧夺天工 建筑奇观
“南天宝玺谪(金旁)江秋,巧叠精雕十二楼。画作边章携不去,留它为砥镇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这首诗准确地描绘出了号称“世界八大奇异景观”之一的石宝寨的全貌。
在重庆忠县东的长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在苍松翠竹掩隐下,寨楼依山而建,建在山岩南壁。
全寨共分两部分,山下9层和山上3层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 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共高50米,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平坦石坝, 有古庙天子殿,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最高点。登殿凭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一览无余。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2003年三峡蓄水发电之后,长江水面将上升道寨门口,木寨周围将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石宝寨将由山寨变成“水寨”。
为了抢救这一极具价值的文物,专家们提出了“就地保护,护坡仰墙”的方案,就是不动寨子,抬高楼门,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山寨圈围起来。到那时,这个“国宝”将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巨型盆景,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国家已投资了1亿元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忠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黄建华说,石宝寨的保护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在保护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由于山门前滑坡地带形成大量渗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在滑坡地带向下深挖了30米,加上地面的20米,一共修筑了50米高的水泥挡墙来形成贴坡围堤。
2009年4月17日,历时3年多、耗资近1亿元人民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全面完工,景点重新对外开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宝寨,在巨型围堤环绕下,成为长江上一处大型江中“盆景”。
文物保护
为了抢救这一极具价值的文物,专家们提出了“就地保护,护坡仰墙”的方案,就是不动寨子,抬高楼门,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山寨圈围起来。到那时,这个“国宝”将四面环水,就像一个巨型盆景,镶嵌在万顷碧波之中。国家已投资了1亿元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忠县文物部门负责人黄建华说,石宝寨的保护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在保护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由于山门前滑坡地带形成大量渗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在滑坡地带向下深挖了30米,加上地面的20米,一共修筑了50米高的水泥挡墙来形成贴坡围堤。
2009年4月17日,历时3年多、耗资近1亿元人民币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全面完工,景点重新对外开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宝寨,在巨型围堤环绕下,成为长江上一处大型江中“盆景”。
所获美誉
石宝寨:巧夺天工 建筑奇观
“南天宝玺谪(金旁)江秋,巧叠精雕十二楼。画作边章携不去,留它为砥镇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这首诗准确地描绘出了号称“世界八大奇异景观”之一的石宝寨的全貌。
在重庆忠县东的长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在苍松翠竹掩隐下,寨楼依山而建,建在山岩南壁。
全寨共分两部分,山下9层和山上3层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 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共高50米,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平坦石坝, 有古庙天子殿,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最高点。登殿凭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一览无余。
开业大典
新华网重庆2009年4月8日专电(记者李松)记者8日从重庆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被誉为三峡库区四大“国宝”之一的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已经完工,将于4月17日重新开门迎客。
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工,工程由围堤及护坡工程、危岩治理工程、交通桥工程等五大部分组成。 据重庆市忠县文物局局长黄建华介绍,目前石宝寨保护工程已经完工,其中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很好保存,忠县将于4月17日重新开放石宝寨景区,票价最高定为50元。该景区估计每年可以吸引海内外游客4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左右。 坐落于重庆忠县长江北岸的石宝寨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也享有长江“小蓬莱”的美称。
交通旅游情况
旅游指南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石宝寨:
寨子下方修了一圈白色堤坎,堤坎周长800多米,最高处60多米,顶部是一圈步道。攀12级亭子便可登上寨顶,宽阔江面出现眼底,整座岛仿佛置于江中于江中的盆景。大坝蓄水后每年冬天它是全岛,夏天水位降低到145米时,又会变成半岛。它的面积并不大,赶不上一个足球场。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灿烂的文物保护价值等,被举为库区第一名岛。
交通情况
在重庆朝天门,龙头寺交通广场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3个半小时抵达忠县,或在朝天门码头乘快艇3个多小时即抵达忠县,在忠县汽车总站换乘班车(30分钟一班)50分钟左右的车程加7分钟的步行就能看到,江上明珠——石宝寨。
石宝寨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二,芙蓉镇
赵雅芝从大陆回来后,立刻投入<芙蓉镇>的外景工作,因为该剧要赶着上档,所以回来后也不得片刻休息,要找她聊几句还真不容易呢!
去了一趟大陆,她觉得是一次难得的生活经验,虽然比想象中还要辛苦许多,但却颇值得。
在大陆拍戏那十几天,最苦的莫过于整天都在坐车,有时坐上二十七八小时的车程都不足为奇.其次是洗澡的问题,在湖南所住的旅社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供应热水,但常常因拍戏赶不上热水供应的时间,有时只好洗冷水澡。湖南的深秋已非常冷,洗冷水澡直打哆嗦,还好她身体很健康,没带伤风感冒回来。
因为回来后要夜以继日赶戏,她怕到时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返家探望家人,乃特别比外景队早几天回香港看看黄锦燊和孩子,所幸<芙蓉镇>已有七八集的存档,她相信一月中旬她的档期到了也能如期拍完,对制作单位她有相当的信心。
(由于大陆电影<芙蓉镇>曾在国际影展大放异彩,而女主角刘晓庆的精湛演技也留予深刻的印象,问她被比较时会不会有心理压力,她俏皮地说:"有比较才好呀!这样才有挑战。"不过她还是蛮中肯地对两戏作了分析:"电影的<芙蓉镇>比较注重气氛与运镜,艺术成分很浓,是部很好的电影.不过我们的电视剧是偏重戏剧性,基本上,电影与电视表现的手法就不一样,观众不妨看看我们的<芙蓉镇>是否拍出了原著的精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出戏的。"
虽然赵雅芝的档期是到一月中旬,但为了该戏的质量,她给予制作单位充足的时间,并不催着赶戏.因为身为其中的一员,她知道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完美的作品,何况制作单位那么用心,表现又很沉稳,她有信心大伙儿会一直愉快合作到杀青。
<芙蓉镇>的预告已经剪辑出来,导演赖水清将她拍的美极了。
主要剧情
芙蓉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佳佳起早摸黑,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长得漂亮,待客热情,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
夫妻俩用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被打成了'新富农',新屋被没收,桂桂也被逼自杀。
自幼与胡玉音一起长大,情如兄妹的黎满庚,此时因没有划清'阶级界限'而被降职。谷燕山也因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受到牵连而被撤职。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美丽的芙蓉镇被搅得黑暗恐怖。
胡玉音在3年漫长的扫街生活中,与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癫子'的秦书田同病相怜,两个被扭曲的灵魂、两颗早已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出了火花,他们相爱了。真挚的爱情给他们暗淡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增添了色彩。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3年,因怀孕监外执行。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胡玉音因难产险些丧生,谷燕山拦下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冬去春来,胡玉音母子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前又热闹起来了。而专靠吃运动饭谋生的王秋赦却成了疯了,终日在镇上敲打着已发不出声的破锣……[2]
,
三,缙云山
|
|
概况
缙云山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
”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朝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 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地质地貌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水系分布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土壤矿产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
森林植被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它地处重庆主城区,离城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为重庆市北大门的天然绿色屏障,是重庆的肺叶,为主城区附近的天然氧吧。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八角莲等45种,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紫金牛等38种。已鉴定的淡水藻类植物105种。有动物1605种,其中: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2001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13个保护站,并设立了派出所。建立保护区以来,特别是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已保持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
野生动物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气候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植物园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植物园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
现在重庆市植物园有主任1人,副主任3人,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7人,技术员19人。植物园的日常工作由自然保护区科技科负责,并由采育组、园庭组负责植物园各功能区的日常管理。
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植物园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植物园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植物园规划面积约2500亩,以缙云寺为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
近年来,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在植物园的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46篇,其中科技论文26篇,有4篇获优秀论文奖。并编写出版了《缙云山植物名录》和《缙云山植物志》。
美丽传说
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
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遂为山名,这又是一种传说。
三说,缙云山在远古时代叫做巴山。山上松翠花香,山下嘉陵碧流,在这一带,居住着两个勤劳而善良的氏族,一个是巴族,一个是賨族(音丛)。他们和睦相处,靠打猎和捕鱼为生。山上有一个石穴,终年翻涌着一股暖人心脾的温泉水。这水,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玉液池裂了一条缝,流淌到巴山来的仙水,巴山上的人喝了这仙水,岁数都活得很长很长;洗了这仙水,从不生疮染病。巴、賨两个氏族过得十分快乐。到了轩辕皇帝打败了炎帝,统一了中原以后,大封功臣,把一个掌管驱疫、驱鬼的臣子封为夏官、, 赐了他一个姓氏,就叫缙云氏。缙云氏生了一个名荼的儿子,性情暴躁,常在外为非作歹,涂炭生灵。老百姓控告到皇帝那儿,皇帝大怒,准备下令把荼处以极刑。缙云氏十分恐惧,他想起了同朝共事的高辛氏也有八个不成器的儿子,便去找他商量主意。他们终于盘算出了一个办法,向皇帝汇报说,巴山有一个仙泉,恳请皇帝批准由他们的儿子带兵到巴山一带去征服当地的氏族,夺取仙泉,将功赎罪。
皇帝想占有仙水,于是,缙云氏之子荼为帅,高辛氏八子当先锋,率领上万兵士,溯江而上。一路上烧杀抢掠,巴族、賨族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九位年轻的勇士退到嘉陵江边的巴山上,以喝巴山仙水补充精力,坚持奋战了七天七夜,进攻者死伤数千人,荼帅气得两眼喷出火花,将
巴山的树木烧光了,岩石熔化了,鸟儿飞走了,老虎被烧死了,连巴山上空的云朵也被烤成绯红绯红的,待满山大火熄灭,九位勇士化成九座雄伟高大的山峰,挡着进攻者的去路,它就是现在的缙云九峰。从那时起,巴山上空的云彩,一早一晚,总是绯红绯红的,古时称赤色为缙色,于是人们便逐渐把巴山称为缙云山了。
四说,地方志记载,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
尽管说法不同,但都反映此山已久负盛名了。缙云山与峨嵋山历史上同为巴蜀佛道胜地。
缙云胜境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
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狮子峰
太虚台
位于狮子峰顶,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纪念中国佛教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五十寿辰而建。为方形石台,四方都有圆形拱门。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虽多年风雨冲刷,字迹仍较清楚。台正面刻有“太虚台”岭逶迤,山间林海墨绿苍翠,真是美不胜收。原有“太虚台”石碑已经断裂毁坏,现有“太虚台”三字是西师邓福林手书,工匠赵忠益所刻,于1998年换上的。
云峰寨
位于缙云寺西北10公里的杨龙山。方圆约50亩,建于清咸丰九年(公元1860年),寨有四门,正门在寨北,已基本垮塌,去凹型石刻“云峰寨”三字已埋在乱石中,然字迹雄浑有力,清晰可见;西门被农民拆除,将石料搬作建房之用;东门、南门尚且完好;南门拱顶刻有“大清咸丰九年已未岁季冬月下浣众等同建吉立”。
香炉峰
海拔854米,与狮子峰相对峙,峰旁一石柱高约20米,形似香炉。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
小平旧居
别墅
五十年代初,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在缙云寺杉木园一带山林中,修建了48幢小别墅,供领导干部疗养避暑之用。房屋结构为中西合壁工,但每幢又依地形、景色的不同而造型,至使各具特色。刘伯承居住的别墅,先在狮子峰北麓,为茅顶木结构吊楼,后迁至缙云山庄7号;贺龙的别墅在石华寺后山,即今“贺龙园”。楼前塑有贺龙元帅半身戎装石雕像。
洛阳桥
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相传冯状元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常为游人驻足之处。
八角井
在缙云寺西北100余米处,石地凿成,深10余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井上石栏系1953年用青石砌成八角形。传说当年冯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1990年周云泉所题“八角井”石碑,现立于井旁。
黛 湖
在绍龙观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1935年,书法家欧阳渐书题“黛湖”。1934年,北泉公园经理邓少琴等组织北泉黛湖水利协会,向四川省水利委员会贷款法币120万,修筑堤坝蓄水,并立有“黛湖”石碑。1955年,重新修筑黛湖堤坝。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湖中有鼓藻类植物20属140余种,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系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1997年,庆银集团公司开发黛湖,建立“度假村”,后社会反映强烈,市政府出面制止。
龙 塘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当地农民曾用绳索下底探险采药。据说塘底寒气袭人,不可久留。
白云竹海
白云竹海位于缙云山东南坡,因白云观居在其中而得名。面积约五千亩,以慈竹、楠竹为主,并有少量苦竹、平竹、斑竹等夹在共间,从三花石上缙云山公路在杨家店分道可直达白云观,从缙云寺步行1公里到白云竹海大门
白云竹海是缙云山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古道曲径幽深深,万杆翠竹草青青,三五农舍入仙境,喝酒何须杏花村。主要景点有白云寺、高观音、千年古松,竹海幽径,有石笋、石船,有鱼儿石、牛心石、罗汉石,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是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虚塔
在接官司亭背面,建于1958年,塔高7.0米,塔基为边长4.0米的正方体;塔外有石栏,1966年被炸毁。现在原破空塔西侧新建的太虚塔为1988年所建,基座为2.2米的正方形,塔高5.5米,塔身全部用汉白玉贴面。用汉白玉雕塑的太虚大师像高1.10米,站立其上。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十分壮观。塔身正面所刻“太虚大师之塔”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塔基碑文记叙了太虚生平事迹。
石牌坊
位于缙云寺山门前。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落款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十五日。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两旁分列,虎视眈眈。
石照壁
位于缙云寺前,洛阳桥旁,为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整个图案古朴雅致。据有关专家认定为中古时期遗迹。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面为青狮、自象浮雕。为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法师塔
在破空塔东侧,与太虚塔相对。正果为太虚之弟子,故塔身青石作成,规格亦比太虚塔低,塔基为2.1米的正方形,塔身高4.7米,于1989年建成。整个建筑亦比较宏伟,正面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提的“正果法师之塔”六个大字,并刻有邓颖超副委员长题写的挽联“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广为信众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楷模”。
缙云寺
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受到历代帝王封赐。
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唐高祖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皇帝赐寺额为 “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葺殿宇。998年,宋真宗将太宗读过的梵经240卷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英宗皇帝又踢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烧毁,现存的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1930年秋,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的太虚大师(1889-1947)“游化人川”,得知四川刘湘有“选派汉人入藏”之意,乃建议成立汉藏教理院,以研究汉藏教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汉藏佛学,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得到了渝州(今重庆)军、政、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遂选定缙云寺作校址,推选刘文辉为名誉院长、太虚为院长、何北衡为院护,共同组成汉藏教理院董事会。该院办学2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当年学生现遍及世界各地,重庆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等均是太虚法师的学生。缙云寺汉藏教理院号称世界佛学苑四大分院之一。
寺内大雄宝殿上塑有迦叶古佛,高约2米。两旁站立帝释、梵天,都是清代塑像。其外有一匾额,上书“昙花蔼瑞”。寺内还有一口大铁钟,高约1.60米,底径1.50米,腰径0 9米,为清道光二年(1822年)所铸。山门外,两棵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寺内的双柏精舍为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 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记及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亲笔题字。
绍龙观
绍龙观始建于明代成化乙已年,历史上几经兴衰。
绍龙观座落在海拔1050多米的缙云养生名山的幽谷之中。道观坐西朝东,占地七十余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元辰殿、慈航殿、财神殿共三 轩辕黄帝重主殿六大殿堂,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缙云山与四川青城山、峨嵋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自轩辕黄帝炼丹开始,缙云山历来都是人文汇粹之地,道教创史人张道陵天师、陈抟老祖、张三丰祖师皆曾于此养生山修行,创造了以“道家宴”、“道家茶”、“道家酒”、“道家法”为特色的“缙云四绝”,铸就了缙云山养生修行的文化风格。
特产
蕨菜:缙云山有蕨类植物148种,其中大多数的蕨芽均可食用。 2.菝葜:川西称都苔,缙云山当地称“金刚藤”,春夏时节采摘嫩梢作菜。 3.绞股兰:绞股兰被人们誉为“南方人参”,但人们大多将其制茶或提取有效成份,作为医疗保健用品。
缙云山甜茶:缙云山甜茶系在春夏时节,采摘嫩叶、嫩枝蒸炒后揉搓焙干制成,其味甘甜芳香、无刺激性,长饮此茶对胃病有一定疗效,是糖尿病人理想的甜味饮品。
湘西麻辣锅:重庆缙云山,是香锅的发源地,“口味不分东西南北、经营不分春夏秋冬、方式独特先吃后涮”是香锅的重要特色。香锅既有中餐的百菜百味,又有火锅的涮食乐趣,故仅在数年之间已成为国内人们餐饮消费继火锅和中餐外的主流就餐模式。
缙云诗话
云山纪游
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
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诗中的“弹花”是指赵清阁当时主编的《弹花》文艺月刊。“甘茶”指缙云山上的一种甜味山茶。 四种邛崃所产的茶叶,叶张厚,味浓醇,内质好。据史料记载,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曾在县城开设过茶馆,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鼎池二首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二,金佛山
|
|
简介
金佛山,[1]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属大娄山山脉,由金佛、箐坝、柏枝三山等108峰组成。总面积1300平方公里,风景区规划面积441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522平方公里。 主峰风吹岭,高2251米,
是大娄山脉最高峰。
金佛山就如高昂的龙头雄踞在这条山系的北端。每当夏秋晚晴,落日斜晖把层层山崖映染得金碧辉煌,如一尊尊金身大佛闪射出万道霞光,异常壮观而美丽,“金佛山”也因此而得名。山上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多达5099种,其中银杉、银杏、大叶茶、方竹、杜鹃王树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被誉为“金山五绝”。
金佛山是重庆唯一集国家AAAA(4A)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六项桂冠于一体的大型景区,
地貌气候
金佛山[2]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古老的时代,缓冲了第四纪冰川的袭击。较为完整地保持了古老而又不同地质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态,山势雄奇秀丽,景色深秀迷人。峰谷绵延数十条大小山脉,屹立100多座峭峻峰峦。区内天然溶洞星罗棋布,以位于机身睡佛肚脐上的古佛洞最为著名,雄大幽深,洞中有山、有河、有坝,洞中有洞,层层交错。
金佛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短、春早、夏长,雨热同季、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时而云雾走、骤至,云海波涛翻滚,时而雨过天晴,云、雨、霞、雾、雪、风形成了独特美丽的奇光异彩气象景观,形成了许多优美的水体景观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龙岩飞瀑、水花岩瀑、三层瀑。
物种资源
金佛山古老原始的地质、自然资源、温润的气候条件,创造和繁衍了无数珍贵的生灵,
是一座品种繁多,珍稀集中的生物宝库。植物群落由于地势高差大,呈垂直成带分布,亚热带针叶林、针叶与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与常绿叶林、原始森林、平竹林、灌丛、草甸均有特殊风貌;古稀植物呈区域性分布,组成罕见的古稀植物群落景观,层次分明,高大乔木林下是10万亩方竹林及各类灌木丛。
境内有植物资源5000多种,其中古生植物250余种,特有植物136种,稀有濒危植物82种,珍稀植物52种。丰富的植物资源,养育了野生动物150种,亚种113种。其中有珍 惜禽兽37种,约占四川省保护动物55种的67.2%,为全国保护动物种类总数的22%。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华南虎、龟纹豹、红腹角鸡、黑叶猴等10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毛冠鹿、林麝、黑熊等11种;三级保护的有小灵猫、朱雀、太阳鸟、金画眉、橙足鼯鼠、南狐等15种。 据1998年报导:“在金佛山北坡和西麓原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世界唯一幸存的大片罕见银杏野生植株。这一发现填补了银杏未发现原产地的空白”。以金佛山顶峰为核心的金佛山北部、东北、东部、东南和西南部,至今存在着一个孤形的银杏天然资源分布区,共有银杏天然资源约1800株(-2000株)。其中94%以上个体处于青年木和成熟木阶段;成年木个体约占6%;濒死木1株;是一个物候型年龄级比较齐全的种群。对进一步探讨我国银杏野生群的分布、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主要景观
1、生态石林:是金佛山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与其它石林相比
,同样有石峰石屏,同样是千姿百态的石林景观。但不同的是,这里的石林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石树共生奇观,有如韬光隐晦的智者,掩藏于遮天蔽日的原始林海中。微风暗渡之时隐有鸟语花香,曲径通幽之处又见峭壁峥嵘,走进这片浓荫之下的石林,才能真正感悟大自然造化之神奇、自然生命之奥秘。
2、金佛洞和古佛洞:是金佛山数十个溶洞群中的佼佼者,它的神奇不在于有多漂亮的钟乳石,而在于它海拔高、地质形成年代久远、规模宏大等特点,保存完好、世界罕见的洞穴采硝遗址更是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洞内空间时而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时而气势恢宏的巨型大厅,洞宫地府神秘莫测。迄今为止已探明的溶洞长度11公里,洞底面积14万平方米,却仍不知洞底有多深、多远。洞中穿行,听滴水空灵,看琼花幻景,感受大山之脉搏,自得一番超然之境界。
3、永灵古道:是早时当地民间朝山拜佛采山珍草药的崎岖小道,既可亲历悬崖古道的惊险刺激,又可体验近立眼前的峭壁山峰之奇峻,永灵古庙、九天飞泉、藏宝崖更为古道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4、杜鹃观赏园:是杜鹃花品种较丰富、观赏最为便利的杜鹃花观赏区,可观赏杜鹃王子、杜鹃王妃等近十种名贵乔木杜鹃。
5、卧龙潭峡谷:峡谷长约4.5KM,两岸峭壁林立,森林茂密,沟谷溪流潺潺,清凉幽静,并可近距离观赏野生动物。位于景区北大门内2KM。 6、南天门:登顶南天门,矗立群山之巅,远眺莽莽林海和逶迤群山,近观座座耸立石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7、石人峰:高耸入云的石峰,雄奇伟岸的身躯,似天降神兵屹立
9、银杉岗:是珍稀植物“活化石”银杉的最佳观赏地,远眺南天门群山叠翠、石峰耸立,极为壮美。
10、石门宫:几座十余米宽的石柱托起一座巨大山峰,形成数道雄奇险峻的巨型石门,宏伟壮观,震撼心魄。
大宝洞洞口呈2. 5米,阔约16米。古人曾将它作为山寨,封住氢小石门。洞分上下两层,下层长约450米,有天7道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洞较为宽阔,洞底平见左侧壁像房柱似的几根钟乳石,间隔分割,形是石室精舍。
前行数10米,一钟乳石顶天立地,发垂手,有人说它像维纳斯,又有人说像炼石补行至拐弯处,一石象亭立于水池边刚好二道门口守护着里面无尽宝藏似的,叫做“镇宝灵象”。
古洞画壁
古佛洞深藏在金佛山海拔最高处,是中国著名的高山天然溶洞,形成于3.5亿年前。古佛洞事实上是一个巨大的古潜河河系的河道,其独特的石壁景观,是3000万年前古潜河水流激荡的结果。在数米高狭洞的顶部,潜河水流形成的痕迹宛如一条脊梁随洞形蜿蜒,当地人称其为“龙脊”。随着这条支流往深处走上约百米,古潜河巨大的主河道赫然眼前,一个高约10多米、面积约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古潜河回旋区让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宫殿之中,其高耸的石壁上清晰可见古潜河河流在远古时期随岁月流逝所刻下的波动“水纹”。据介绍,古佛洞是金佛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洞分上中下三层,开发的中层长约2公里多,天然画壁是科考队在深入到南支洞时偶然发现的。
据科考队现场初步认定,画壁长达300余米、高近30米,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画中既有山水风光、名山大川,又有飞禽走兽,大江大河、高山峻岭、似人似物,画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金佛山科考探险队队长、地质学家朱顺知认为,画壁是由晚古生代二叠纪(距今
2.5亿年)黑色灰岩组成,因岩石较为破碎,后期白色的方解石充填其中,形成了黑白分明、对比度强烈的天然画壁。他说,金佛山古佛洞内的“壁画”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国内罕见。据悉,金佛山科考探险队还在相距古佛洞不远的灵观洞内也发现了比古佛洞内面积更大,图案更加集中、惟妙惟肖的天然画壁。
旅游交通
周边景区
星级酒店
戴斯·恒安大酒店、金佛山温泉酒店(在建)、金佛山假日酒店、交旅天天星假日酒店、南川宾馆、金川大酒店、诚信大酒店、新华大酒店、天河大酒店、艺诚商务大酒店、金佛山大酒店、乐普生大酒店、龙城大酒店、南侨大酒店、双赢大酒店(在建)、普金大酒店、郡洲大酒店(在建)、金晶商务酒店、富贝大酒店
四季风光
三,宝顶山
景点概述
简介
宝顶山石刻造像[1]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
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其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雷同,犹如一幅图文并茂的画卷。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大佛湾石刻造像依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雅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
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般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宝顶山主要为佛教密宗派造像道场。印度金刚智、不空和尚相继来华,与善无畏一起传播密教,并称“开元三大土”,先后为三代传人;并传给惠果禅师,惠果禅师成为密宗第四代传人。又经过30年左右,出现柳本尊。之后,250余年,发展与坎坷同在,至赵智风,承袭密宗衣钵,成为密教传人。873年4月8日,长安举行“迎佛骨”仪式,“四方掣老扶幼”, “ 夹道佛声振地”,“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时行股步,啮指截发,不可胜数,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炼项、火发、痛作”,“头顶焦烂,举步仓迫。”
宝顶山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石刻特点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大佛湾是为广大世俗众生
进行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内院,体系完备而有特色。在石窟的显著部位,图文并茂地刻有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迹图,并在二十多处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赵智凤“即身成佛”的形象。
宝顶山石刻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其间有教有理,有行有果,形成系统。经变相对应配刻经文、偈语、颂词等,图文并茂,且与藏经有异,是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造像注重阐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兼收博采,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手法
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又如横笛独奏的“吹笛女”,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酒后昏乱的“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的“醉酒图”等等,无不活灵活现。雕刻大师们体验生活之精微,再现生活之准确,令人叹服。
宝顶山石刻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诸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这不但是中国千手观音之最,
也是世界佛教艺术中一大奇观。释迦涅般像,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之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圆觉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九龙浴太子图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岩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历史沿革
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
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同时,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并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
段柳本尊佛
柳本尊名居直。不知父母,是由嘉州(今四川乐山)的一名官吏收养的。养父死后,以柳
为姓氏。 传说是因为当年乐山城北有一棵大柳树,那柳树长的一个大疫瘤逐年长大,后来那瘪瘪裂开,生出一个婴儿。被嘉州地方官收养,出家前名居直;出家后,前往弥牟、广汉、成都、新津等地设教坛,弘扬密教,专持大轮五部密咒,苦修炼,成正果,为信徒、弟子鼓吹得神乎其神,成为贤圣祖师。
赵智凤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出家情况、人生道路、追随的地方宗教等,与柳本尊相近,终于成为柳的传人,于是在宝顶山建造了“柳本尊十炼图”,还留下柳氏传碑1通。
“柳本尊十炼图”,高约10米,宽24米,分三层,14幅画面,神话当年柳祖的修炼历程。
柳本尊行化连环图,虽以写真笔法描述,但却离不开两大特点,其一,残酷肢解自己,哗众取宠;其二,引动佛。菩萨、天乐作证、助威,让“死人”复活,渲染传奇,最终连赵智风也一步一趋,在宝顶山建起他的道场,将密教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正是: 佛门创意亦创形,宝顶真是石刻城。石崖长卷铸辉煌,国宝代代传个名。
交通旅游情况
交通路线
从重庆菜园坝汽车站坐车到大足县,早上9:10分有一班,两个小时到达大足汽车站,车费是45元/人。
到达大足县后,由于在大足有两个汽车站,一个是长途汽车站,即从重庆过来车辆都到达此站,另一个是县内的汽车站,即是前往景区的汽车站。
因此到达后,可以搭人力三轮车(2元钱)前往另外的那个县内的汽车站,搭乘由大足前往宝顶的车前往景区(每半小时一趟车),票价是3元人/人,时间为二十分钟。不对号入座。到达景区门口需要先搭景区内的人力三轮车到售票处,费用大概是两元钱一辆车 。
地方美食
农家住宿
宝顶公路上有几家宾馆。也可以住农家乐当地人家中,包吃包住包摘果子,最多50元一人,淡季25元就能住,有双人间,单人间,多人间,吃的也非常丰富,很有乡间风味。推荐荷花山庄,觉得那里别有一番风情!
最佳旅游
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气温平均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前往重庆宝顶山旅游的最佳时间在春、冬两季,夏季酷热,秋季多雨,都不适合旅游。[2]
四,四面山
四面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市境内,距重庆市区140千米。四面山系地质学上所谓“倒置山”,因山脉四面围绕,故名。山势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560米。占地240平方千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3.7℃,降水量1522.3毫米。
简介
四面山[2]的瀑布最为壮观。有大小瀑布100多处。瀑布倾泻激荡,掀起满天烟雾,轰然鸣响,数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其威势。望乡台瀑布高152米,宽40米,居我国高瀑之首;水口寺瀑布高94米,悬挂在一个天然洞穴之下,景象奇特;鸳鸯瀑布比翼齐飞,撩人遐思。
风景区内的洪海湖,湖水晶莹清澈,静如明镜,蜿蜒逶迤于深山峡谷、莽莽森林之中。荡舟湖上,心旷神怡。面山原始绿阔叶林带在同纬度中保存较好,有植物15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19种,其中刺桫椤是3.5亿年前的史前残遗植物。动物207种,其中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省级保护动物8种,为我国“物种基因的宝库”。[3]
主要景点
大小洪海
大洪海:由响水滩南行2公里,有一高坝锁湖,蜿蜓长近万米,这便是大洪海。左岸,群鹤栖立,千树皆白。修
竹万竿,碧叶婆娑,青翠欲滴。夹岸青山隐隐,百花含笑。满湖碧水粼粼,时有鸳鸯双双戏游。引得荡舟湖中的情侣一片欢声笑语。
小洪海:在大洪海尾部的苍茫林海之中。湖平波静,了无纤尘,如一块晶莹的宝镜,镶嵌在悲翠的世界之中。
望乡台瀑布
此瀑在去洪海途中,高152米,宽37米多,是四面山众多瀑布中之最壮观者。白瀑悬空势若天河决下,水声如雷,震山撼谷,腾起的水雾如滚滚征尘。瀑布左右,形成两道乳白色的气流,袅袅升浮飘逸。阳光斜照,紫烟凌虚,化出无数彩虹,随游人观赏角度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土地岩瀑布
水口寺瀑布
从九道拐弯盘旋而下,崖壁幽深处犹如硕大无棚的天然洞穴,耳边激水轰鸣,眼前藤箩垂径。一拐到底,忽见高瀑,从洞顶天缝中泻落,轻柔如纱绢。玉珠迸溅,白水迷蒙。瀑右有天然石佛群像,高踞约百米;瀑左为醒狮岩,俨若昂首啸空。乃四面山秀美之最。
朝源观
水口寺景区幽幽的密林深处,隐藏着先人们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朝源观。历经千载的朝源观,是一座儒、释
、道三教合一而以道家为主的人文景观。
观内两座山门上的两副楹联:
其一 上联为: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为: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其二 上联为: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 下联为: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
飞龙庙
庙宇左右狭长,田畴平整。犬吠鸡鸣,弥散悠远的田园情味。
卧龙沟
深藏龙潭湖西岸中段,夹峙着两岸绝壁馋岩,沟内藤蔓悬垂,充满原始野趣。峡谷峻岭排空,天仅一线,终端形成一个坛口。一幅水帘从罅中垂下,在鱼鳞滩上被梳理成万缕银丝,奔突穿行于绿树红石之间。游人在白水织成的素娟和青绿织成的翠锦中攀援,犹如踏着青云直登天际。
珍珠滩
珍珠滩景区位于四面山东部景区南端,高台矗起,整石成台,中夹一谷,谷底平整如街,长数里,水从天来,清澈的溪水,浅濑溅缓,在石谷中跳跃闪烁若亿万银珠,珍珠滩因此而得名。衬以滩头艉瀑,滩尾镜湖,构成一组绝妙的人间仙境。
滩源珍珠湖,乘船观百鸟齐飞,步行盘山而上的观玉柱擎天,进入洪海景区。
旅游指南
交通路线
江津自古为“黄金水道”要津,成渝、川黔铁路和公路四条交通大动脉在境内交汇,交通连片成网,四通八达。江津东接重庆、南通贵州、西连成都、北达南充。 重庆市区至江津市区45公里,成都市区至江津市区343公里,江津市区至四面山风景区79公里。 东南西北的游客可选择火车、汽车、轮船到江津四面山旅游。
火车:您可从成都、重庆两个方向来津。江津站设在与江津市区一江之隔的德感镇,可由此乘公共汽车过长江大桥进入江津市区,然后转乘汽车到四面山。
自备汽车:您若乘自备车,在成渝高等级公路壁山县走马段进入江津境内,经双溪、温家店、圣泉、德感抵江津,并经江津市区沿津柏公路(S107)向南,经杨家店、李市镇、蔡家镇,在付家造纸厂向右转,便可直达四面山风景区的大本营头道河。
自驾游路线
1、重庆 - 渝黔高速 - 綦江下道 - 北渡桥 - 綦复路 -复兴 - 复四路 - 四面山 (全路程约 90 分钟)
2、重庆 - 经外环转入渝合高速(泸州方向) - 刁家下道 - 李市 - 四面山(全路程约 90 分钟)
3、重庆 - 成渝高速 - 走马下道 - 津马路 - 江津 - 四面山 (全路程约 100 分钟)
4、重庆二郎 - 华福路 - 巴福 - 九江大道 - 德感 - 津马路 - 江津 - 四面山 (全路程约 100 分钟)
公共汽车
1、如您在重庆乘坐公共汽车,可在陈家坪或菜园坝汽车站上车,重庆到江津客运中心,每天有数十班大小客车直达江津,江津客运中心换乘到四面山景区的车,车程约2.5小时。如中途游览中山古镇,可乘坐江津至柏林、四面山的车在游渡河下(即中山古镇新街)。
2、2012年綦江至四面山开通客运班线,重庆乘客可以从重庆到綦江,綦江换乘至四面山,车费和时间将更节约。
轮船:重庆——宜宾等地的轮船每日数班,均在江津城北通泰门码头靠岸,注意:重庆到江津客车仅仅45分钟,游客需谨慎选择此条线路。
近期交通规划
重庆到贵州途经四面山的高速公路2012年即将动工,高速路口就在四面山山脚。
2011年8月,市政府在加快江津经济建设,提升旅游等产业经济的相关决议中,将打通重庆与贵州旅游快速通道纳入重点工程。根据规划,该高速从四面山经过,主城市民开车只需1个小时,就可直达四面山风景区山脚了,比现在要节约近一半时间。同时,高速路将四面山与贵州等地的旅游区串联在一起,有利于两地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