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0公里处,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
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德夯,当地语言为Dei Hang。Dei为小的,幼的,年幼的;Hang从“巷”,意义是小巷,引申意义为山沟、狭小的地方。
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这里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有“小张家界”之美称。若在非枯水期去,可真正领略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流纱瀑”的魅力。
这里居住着一群苗族百姓,民风古老纯朴。他们以歌为媒,自由恋爱。女人喜戴银饰,穿无领绣花衣;男人爱结绑腿,吹木叶。他们自己种桑养蚕,纺纱织布,手工织品巧夺天工。这里的人们沿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纸、碾米、织布,用筒车提水灌田。小溪河旁,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筒车,吱吱攸攸地转动,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德夯村现居住有80多户人家,他们的节庆活动主要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斗牛节、姊妹节等,其中尤以苗年最为隆重。苗族的文化活动有苗歌、苗舞、抢狮、上刀梯、斗牛、赛牯牛,粗犷豪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有苗家做客、拦门对歌、敬酒、苗家跳歌晚会、歌舞会、苗族鼓舞、灯火送客等30多种节目。在德夯旅游,您还可以亲手榨油、造纸、织布、碾米等,充分体验古老民俗风情和大自然美的享受。
地理位置
德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西部,距市区约18公里,地处云贵边缘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0°04'、北纬28°08'–28°29'。景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分小龙、峒河、德夯三个景区。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德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6°C–18°C。最泠(一月)平均气温3.1°C–6.9°C,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1°C–29.1°C。年降雨量1440.5毫米,春季多暴雨。年日照时数为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穿越风景区的峒河为武水一级支流,平均流量23.4立方米/秒。另有其他小溪汇入峒河。
生物资源
德夯村景区内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树种资源有197科、727属、1649种。森林率达90%。野生动物112种,其中禽兽32种、鸟类41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5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娃娃鱼、黄毛灰猴、猴面鹰、穿山甲等。
民俗风情
综述
德夯苗寨的民居是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几条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编织着百余户人家。九龙溪穿寨而过,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横跨山溪。每年“接龙”这天,桥上桥下彩旗飘扬,人群熙攘,唢呐锣鼓喧天。来自四乡八寨的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簇拥着“龙女”,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接龙队伍登桥而过,去寨旁的玉泉门“接龙”。象这样大型的苗家传统活动,还有“苗鼓节”“清明歌会”、“赶秋”、“百狮会”等,令你有常来常新之感。活动之后,你可应邀去苗家做客,感受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品尝苗家风味的阴米茶、五谷饭、酸鱼、酸肉及包谷浇酒。还可应邀加簧火晚会,观赏苗家姑娘小伙为你表演“跳鼓”、“接龙”、“尤拳“等传统文艺节目,同他们共舞同欢。每年9月,还可来这里观看一年一度的国际攀岩比赛。
苗鼓节
苗鼓节是苗族传统的神圣节日。每年农历九月九,四乡苗民请出封祭苗鼓,击鼓狂欢,通宵达旦。德夯被称为华夏苗族文化第一村。02年的中国湖南旅游节期间,旨在向来湘的海内外游客展示苗家文化、民俗、风情,提升湘西旅游知名度,同时也为吉首市建市20周年市庆活动增添一道风景。本次苗鼓节由湘西自治州政府和省民委联合主办,与往年相比别有一番风情。它首次邀请全国七省市自治区苗鼓队表演、参赛。同时,还有苗鼓椎牛、百狮登高、苗歌盘唱、八人秋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活动加盟,并举办湘西风情美术展览和摄影作品展,为今年的苗鼓节增色添彩。
苗家做客
酒席准备停当,服务员(由管理处的姑娘担任,也是节目主持人)就来请客人进屋。这时主人一家站在门前恭候,一边放响一挂鞭炮,一边唱歌。这歌叫“拦门歌”,用苗语唱,听不懂,大概是欢迎贵客光临的意思吧。进屋入席坐定,主持人便一一介绍“苗家作客”的程序和规矩,并希望大家遵照执行。于是立即热闹起来。面对满桌菜肴,开始时不允许随便乱夹乱吃,必须推举席中最长者先动筷子。长者吃哪样菜,大家只能跟着吃哪样,直到吃完为止,才允许随意指向其他。
“苗家作客”的酒宴当然算不上讲究、精细、味美,但极有特色。碗是蓝花碗,筷是长竹筷,大碗筛酒,大块切肉,肉块大而厚表示苗家待客大方和厚意深情。席面上的菜肴多为酸辣二味。苗家嗜酸,酸辣椒、酸茄子、酸罗卜、酸笋、酸蕨、酸蒜、酸葱……品种繁多,青红黄白,随吃随添。最可口的莫过于酸鱼。据说酸鱼的制作是颇费工夫的。选取一斤左右的草鱼,剖洗干净,抹上细盐,挂在通风处阴晾,收干水份。然后将糯米粉、辣椒粉、八角茴香及其他佐料填满鱼腹,一条条叠放坛中,上面覆盖几层桐叶,坛口用细蔑扎紧,盖好坛盖,坛口围槽灌上水。这样坛里的鱼便与外界空气隔绝,慢慢发酵、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取出直接食用,不必再加工烹调。酸鱼果然味美,酸中带甜,香气扑鼻;鱼骨酥软,鱼肉肥而不腻,绝无腥气。酸鱼是苗家待客的上等佳肴,在“苗家作客”的酒席上,游客是一定能品尝到的。
苗家赶秋
赶秋是在农历立秋的那天(农历是七月十四,阳历是, 8月22日)或后一两天举行。这时节,田里地里一片金黄,秋收作物在多成熟,眼看丰收在望,一年收入基本定局,丰收景象振奋人心。为此人民举行集会,称之为“赶秋”,热热闹闹地欢庆苗家一年一度的节日,喜庆既将五谷丰登的年成。这天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男女老少,有的手舞巨龙,有的扮演雄狮,有的耍着元宝、钢叉,有的吹着螺号、唢呐、一队队,一行行,锣鼓喧天,彩旗飞扬,从四面八方涌入秋场。秋场的平坝中,山岗上,龙飞狮跃,剑叉飞映,民间文艺,秋千飞转,苗歌回响,人群簇拥,笑脸张张,霎时,秋场内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
自然条件
德夯居住着一寨苗族,他们讲苗语、穿苗服,以歌为媒,自由恋爱。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养蚕,纺纱织布,手工织品巧夺天工。
矮寨的德夯非常有名,它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湘渝公路最险的一段就经过这里,
在水平的100米之内,公路共绕了13个弯,上升了数百米,如果你来这里,勇气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矮寨以西10公里的地方,有著名的流纱瀑布,据说该瀑布的落差达216米,雄踞全国之最。由于峡谷的风很大,使得水流左右飘舞,“流纱”二字恰好能描绘出它的特点。
流纱瀑布附近有燕子峡瀑布群,它位于德夯溪的尽头,它由10道落差在200米左右的瀑布组成,雨季时瀑布群连成一片,宽约300米,景象十分壮观。 德夯东北还有一个雷公洞,每当下大雨之前,洞口就会冒出缕缕白烟,十分神奇。 流沙瀑布:
德夯顺溪边小路右行3里许,至流纱瀑布,瀑布高216米,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位于湘西的流沙瀑布落差达216米,据说高度落差居全国之冠。从德夯镇出来,村寨小路步行前往流沙瀑布,一路且行且停,在一个拐弯处,便能远远看到瀑布了。大部分时候,瀑布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极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状。游人可以沿着两边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感觉如进入水帘洞一般,有丝丝细雨,浸入心脾。如细沙般的水珠随着风,吹在脸上,手上,草丛间,石头上,奔到底,便汇成了瀑布下那湛蓝的湖。
没有如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没有如万兽怒吼的狂嚣之声,但凭一点似有似无的轻柔,流沙瀑布以缥缈的气质萦绕于观者之心。
风景名点
玉泉门
在椎牛花柱两侧不远处有一天然石门,高350多米,人曰“玉泉门”。玉泉门左右绝壁千仞,绝壁上多生
青松、灌木,石门由距今五六亿年前的巨岩构成。岩壁陡峭如峭,两扇石门恰似半开半掩的门扇,清爽的山风直从石门里吹出来,给人送来一阵凉意。谁若在这静谧的幽谷中大喊一声,空旷的峡谷便久久地荡起悠悠的回音。抬头仰望,巨壁夹天,大有岩山压境之势,令人惊恐。真是“峰与天相连,人在窑中行”啊!玉泉门为深渊奇峡,渊谷很窄,仅十余米,宛如古关隘。清澈的玉泉溪从这关隘岩门中挤石而出,滑下石级,叮咚之声,如拨琴弦。在玉泉门内藏着一汪潭池,潭边岩石上布满绒绒的丝苔,经水浸润,绿得晶亮,象孔雀绿羽。潭水也着碧绿色,如同一颗绿珠、一块翡翠。进入玉泉门,然明朗,别有洞天。溯玉泉溪而上,两岸巧石寄花应有尽有,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三姐妹峰 观音洞
在新寨背后的山梁上,耸立着三座灰白色的石峰,人称“三姐妹峰”。每座峰高100多米,上小下大,形似三个穿着花罗裙的苗族少女。她们立在山梁上,亭亭玉立,若有所思,真是神形兼备相传这是三个苗族姑娘站在山梁上与情郎对唱情歌,她们情真意切,在这里唱了三天三夜的苗歌。后来天上出现七个日头,把大地晒裂口了,把树木晒枯了,把河水晒干了把她们三个人哩,烧化为石头了。在三姐妹峰背后面有一石缝似洞,洞中有一巧石形似观音,人称“观音洞”。每当云雾,从洞门飘过,观音洞更显神秘,这时游人可见洞中的观音,好像手里拿着玉瓶,正欲出洞呢。
骆驼峰
位于雷公洞对岸,峰高300余米,由几座巨大山峰相连接组成驼头、驼躯体和驼峰,远看如同昂首长啼的巨磊骆驼。相传五千多年前的远古时候,苗族祖先为“九黎”,以尤为其首领,居住在黄河中游,
后来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九黎部落战败往南退居长江中下游一带,后来九黎发展为“苗”,三苗以灌兜为首,三苗人多势力大,又有洞庭、鄱阳诸湖和汶山、衡山等地理之优势,曾与尧、舜为首的部落进行过抗争。但最终又战败了,三苗的一支系向西南迁徙,另一支迁徙到楚、蜀、黔三省边界,形成了湘西苗族。由于苗族是从北方迁徙来的,所以便把北方的一只骆驼带到这里来了。又由于这只骆驼对苗族祖先在迁徙中有功,于是祖先就把它养在夯峡溪中。可是,它失群了,它想回北方去,它整天朝着北方长鸣。后来这只骆驼终于死了,化成了石头。
旅游指南
可以就在德夯村里的旅店住,也可以返回吉首市区,市内住宿方便,标准间带星级的200元左右,没星级的100元左右,也可以去一些部门的招待所住,如湘西电视台招待所,三人间带独立卫生间的只要80元 。
交通
从吉首市搭一路公交车到火车站,票价一元,再从火车站转搭至德夯的中巴车,票价6元,总共路上所发时间差不多一小时。
美食
小吃“桃花虫”非常不错,美味可口。
门票
德夯门票60元,优惠价30元
优惠票政策:24岁以下学生凭学生证可购买优惠门票,1.2米以下儿童免收门票,70岁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免门票,军官证、残疾证可购买优惠门票。
推荐路线:德夯苗寨—矮寨公路奇观—玉带瀑布—神气观音—娩君台
小贴士:流纱瀑布附近有燕子峡瀑布群,它位于德夯溪的尽头,它由10道落差在200米左右的瀑布组成,雨季时瀑布群连成一片,宽约300米,景象十分壮观。德夯东北还有一个雷公洞,每当下大雨之前,洞口就会冒出缕缕白烟,十分神奇。交通:从吉首或张家界汽车站都有班车可达。从吉首到德夯大约为40分钟车程。
空间变迁
①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公共设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日常生活中心。德夯村位于湘西吉首市近郊,为一典型的苗族村寨。这里峰峦环抱,风景优美,民风古朴,民居独特。1972年,该村建筑毁于大火,民居不堪居住。八十年代中期,当地政府决定将德夯村所在区域建在一个旅游风景区,于是对该村作了改造建设规划。改造工作大致遵循了以下四点原则:
②尊重村民意愿,在原宅基地上建房,仅作局部调。
③尊重当地民俗,保留苗族寨场,建造各级村民活动中心。
④保留改建旧住宅,既吸收传统苗族民居中的积极因素,又满足现代生活要求。
⑤目前所能看到的德夯村就是在此四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德夯村改建后的感应空间比改建前有所增强,如寨场、贸易广场等重要活动空间得以继续保留和完善,同时还增加了茶室、客舍等旅游休闲设施,从而加深了村民对外向型村落空间的理解。
二,十里画廊
简介
所在景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十里画廊廊长5公里,峡谷两岸林木葱茏,野花飘香;奇峰异石、千姿百态、象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并排悬挂在千韧绝壁之上,使秀美绝伦的自然奇观溶进仙师画工的水墨丹青之中,进入十里画廊沿途有转阁楼、寿星迎宾、采药老人、夫妻抱子、三姐妹峰等景点。
位于索溪峪景区,是该景区内的旅游精华,在这条长达十余里的山谷两侧,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行其间如在画中。沟旁黛峰屏列,山上的岩石形成了200来尊似人似物、似鸟似兽的石景造型,其中“孔雀开屏”、“采药老人”、“寿星迎宾”、“猛虎啸天”等最为著名。
十里画廊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百鸟争鸣。境内景物造型奇特:若人,若神,若仙,似林,似禽,似兽的石英砂岩峰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变化万千。
早在明代就有人写下“人游山峡里,宛如画图中”等佳句。大自然这位雕塑大师,以鬼斧神工之国,在十里画廊塑造了稀世珍品,它是艺术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和神秘的世界,为中外游客叫绝。
景点
十里画廊长约五公里,两边林木葱茏,野花飘香;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像一幅幅巨大的山水画卷,并排悬挂在千仞绝壁之上,使秀美绝伦的自然奇观观溶进仙师画工的水墨丹青之中。进入十里画廊沿途有转阁楼、寿星迎宾、采药老人、两面钟等十个主景点。
转阁楼
是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峰,峰顶空心有“窗”,整个石峰远看像一座多级宝塔,近看又似一座转盘阁楼。由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可直达楼顶。转楼低层岩石成一环形回廊,人立石廊之中,秀峦依偎。石楼一侧另有石室相附,阔容百人,与阁楼一主一仆,相映成趣。入十里画廊约30米,有一石峰恰如一老寿星迎面站立,五官轮廊分明,短头发长眉毛,眼睛深邃,笑容可掬。他左手高高扬起,似在招呼远方游客。寿星形神兼备,堪称奇观。寿星迎宾:在十里画廊观光,第一个景点便是“寿星迎宾”。那一座酷似老寿星的石峰,形同一个耄耋老人正招手示意,喜笑盈盈,恭候来客光临呢!
采药老人
“寿星迎宾”不远处有一高达百米的石峰侧身而立,活象一位腰身佝楼老人,头戴方巾,身着长衫,背着满满一篓草药。背笼中斜生一玉捍光洁的杂树,若药锄倒置。两目炯炯逼视对山,若有所思,亦似含惊喜之状,好象突然发现奇药现世,好一位药王“孙思邈”。老人岩是十里画廊著名景观之一。自画廊西向展望,有两座由高到低、南北走向的山峰。远望,俨然一只头高高昂起向天长啸的猛虎,这就是十里画廊有名景观猛虎啸天。锦鼠观天它蛰盘于猛虎啸天峰斜对面,其峰犹如一只锦鼠。锦者,指一身翡翠。只见那鼠眼圆瞪,双耳直竖,仰望蓝天,久久凝视,乃至亿万年不改。
仙女拜观音
看过“采药老人”一景以后,再行100米左右,在右侧的山峰上又有一处美景——仙女拜观音。
向王观书
位于十里画廊峡谷中有一座石峰一分为二,左侧石峰大,右侧石峰小,特别像一个人拿着书在津津有味的读者,他就是土家族起义领袖向大坤在此阅读兵书的样子,当地人称此石峰是向王天子的化身,因此此景点被命为“向王观书”。
在十里画廊尽头。这里怪石嶙峋,林木葱笼,常有三五成群成百上千只猴子在此会集,故称猴子坡。游人至此,或树丛之中,或山间古道,常见群猴在悬崖绝壁上攀援嬉戏,有的盲目在藤蔓上攀跳,有的独坐岩石抓耳搔腮。惹得游人眉开眼笑,兴味无穷。
从南天门向对面望去,可见三座瘦削石峰,形如美女,婷婷玉立,故名“三女峰”。三女峰尤以第三峰奇妙,于石峰胸部有一直径约1米乳眼, 由孔中可窥山后天光,既像高悬在石壁上的明镜,又像少女佩带着一枚晶莹透明的玉饰。
过南天门继续登山约200注,有一岔道口,叫月亮垭, 往右便是天子山石家檐景区,向右斜上则通天台。天台海拔1020米,有东西两个观景台。东台为一悬空巨石,四周杂树丛生,古松倒挂,是观日出的理想之所。西台俯视西海最妙,但见幽深莫测的峡谷中,千峰耸立,戴翠披绿,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旅游指南
十里画廊观光小火车票价:单程38元/ 人,双程52元/人。优惠门票价格单、双程为24元和30元。
优惠政策规定: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十里画廊观光电车门票价格对身高不足1.3米的儿童实行免费;对身高1.3米至1.5米的未成年人实行优惠;对24岁以下学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符合《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残疾人、60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烈士直系家属、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此外可在特定日期对特定群体(如教师节对教师、建军节对军人等)实行减免优惠。
阳朔十里画廊
简介
阳朔自助旅游必去之地。坐在竹排上漂流而下,欣赏美好山水。大家看看介绍吧 。进入月亮山旅游风景区在月亮山,沿路奇峰美景,田园秀色,许多山岩形状独特给人遐想,如诗如画,被称为阳朔十里画廊。当年美国总统卡特来阳朔游览,他从打前站的保镖们那里得知,十里画郎有许多小景特别有趣,坐汽车会一晃而过。卡特听后,临时向接待人员提出改变游览方案,借了几辆自行车漫游了十里画郎。为此,政府于2000年专门修建一条近10里的自行车道、观景台、休息亭等以供游人自由观赏沿途风景。当地百姓称其为卡特风景道。十里画郎主要景观有佩桃献寿、海豚出水、尼姑下山、火焰山、八戒晒肚、金猫出洞、马象奇石、龙角山、猴子民愁、骆驼过江、青厄风光、古榕美景、美女梳妆等。
景点
海豚出水
十里画廊西面的小水库,一个玲珑奇巧的小山峰独立嵯峨,高数十米,经万年风化,岩溶剥蚀,成一纺锤形山体,酷似一只海豚出水状,这是万点桂山众多象形山峰中惟一的海洋动物。
火焰山
十里画廊西侧,白山底村旁,一峰高耸,山壁峭平,中部有一悬岩,山壁间一片数十米崖壁朱赤染,红黄间杂,似熊熊列焰。如仔细琢磨山壁痕纹,依稀可辨出列焰中一猴儿形象,它手舞足蹈地被大火烧灼着。
八戒晒肚
金猫出洞
十里画廊东侧,八戒山崖,崖上有一小洞,其内右下部有一奇石,宛如一只正欲出洞的金猫。能见猫的头部和前半身躯,活灵活现,巧夺天工。当地传说,见了金猫,鼓了腰包,就是说观此景会走彩运。
马象奇石
十里画廊东侧,离“金猫出洞”南行200米,一山高耸,状若屏藩。山下有一洞,洞口一块大钟乳石附于石壁。从路边望去,此石奇特,可看出两个动物:从外往里看,像一匹白色骏马低头进洞;从里往外看,像一只大象信步出岩。有民谣曰:一块石头两个样,进洞白马了洞象;画家到此难下笔,画得马来,画不得象。
龙角山
蝴蝶泉观赏园
位于十里历廊中部,是拟由一些爱好者投资约600万元,依自然地势精心建成的与蝴蝶生存相似的自然生态环境。游客可在园内蝴蝶泉与蝴蝶同嬉同乐,观赏到五彩缤纷、天女散花般的万飞舞美景,体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奇妙感觉。园内设有蝴蝶公园,蝴蝶保育区、蝴蝶科教展室、蝴蝶工艺品厂等,将于2001年5月建成营业。
抱朴园
抱朴园位于羊角山下,由专家教授创意建造,是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农家田园生活为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
秦皇出征
龙岩门村旁的悬崖峭壁,由于壁纹痕印惟妙惟肖,构成许许多多妙绝奇巧的图景。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像器皿,有的像人形。在村前国道转变处石崖上部山壁,痕纹只见有一处如一匹战马,附近是一部战车,稍后是一列列身着古代戎装的秦代士兵,头盔、铠甲十分形象,一个个与咸阳兵马俑如出一炉。故此景名“秦皇出征”。
孔雀迎宾
龙角山前东南一低矮山峰,秀隽玲珑,酷似一只正昂首的孔雀的头、颈部位,稍后的连座丛峰,环列高耸,色彩斑斓,恰似这个孔雀盛开的锦屏。它正热情地迎送各路远道而来的佳宾贵客。景名“孔雀迎宾”。
青厄风光
位于工农桥西部,田野广阔,两河穿流,右为遇龙河,左为金宝河,两河汇合处,旧称“青厄渡”。桥边远眺,山峦重叠,翠竹遮江,牧童戏水,稻田层层,村落隐绰,是典型的山水田园风光,为摄影、绘画理想之地。
骆驼过江
十里画廊东侧,工农桥旁望去,在一望无际的田园间,田家河像条白绢,宛然曲折东流,河边有一山,酷如骆驼,形态似自得漫步,前往欲过河,人称“骆驼过江”。
美女梳妆
由工农桥沿公路向南眺望,月亮山侧一峰,圆顶修长,亭亭玉立,恰似一东方美女披戴长发,目视前方梳妆打扮。
幼狮出林
月亮山前环视,沥村后山左侧山峰林立,玲珑奇秀,如玉笋拔地,绿荫婆娑。其间挺立一峰,活像一只机灵顽皮的小狮,从幽林中跳出,蹦蹦跳跳,使人有招之即来之感。再看附近的“九牛岭”如牛群眠芳草,“卧虎山”,似猛虎踞丛林,“鸭尾山”若鸭潜水觅食,形态各异,目不暇接。
观景楼
大榕树南行100米路旁,建有一园林式凉亭,穿透式楼顶两层为六角亭。站在观景楼,西北看凤楼田园,东看大榕树,青厄风光,北有聚龙潭,南有古榕三高农业示范园,尽收眼底。
龙潭村位于月亮山以西1公里,有500多年历史,现存大群明\清古建筑,6000多平方米,古建筑青砖青瓦,层檐飞龙走凤,是阳朔县古建筑保留较好的村落之一。村周边风光秀丽,有“荷塘奇观”、“弟子山”、“佛留坳”、“犀牛泉”等10多个自然景观构成龙潭财经纪律境。慕名前来参观览胜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万人次。可开发民居旅游、品果旅游,龙潭油整夜远近闻名。
老佛岩
位于凤楼村委竹蔸寨后山,遇龙河旁,因洞内有一栩栩如生的佛像得名。洞长400米,仙人指路等20余自然景观,洞外奇峰环绕,田园秀色。
三,黄丝桥古城
简介
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公元686年,是唐朝渭阳县治,全部用青光石块建筑的古城占地2900平方米,古城墙高5.6米、厚2.9米、周长686米。此城原系土城,清康熙44年(1799)铸成石城,设都使、巡介等衙门。经宋、元、明、清历代改造修葺,形成一座独特的石头城。世居在古城内外的苗家人现仍保留着祖辈的风俗。近年来,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发和修整,使这里成为游人观光游览的好去处。登临古城,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和多姿的民族风情,使人赏心悦目。
湘黔川边界贸易重镇阿拉营,西行一公里许,便来到了名震遐迩的黄丝桥古城。这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登上古城头,极目四野,见良田千顷,绿水迂回;斜阳夕照里,炊烟缕缕,一派田园诗韵。谁人想到,这里曾是西通云贵要塞,刀戟搏击之地。
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湖南省志·地理志》:“唐置渭阳县,县治在今治西南,此地现名黄丝桥”),经宋、元、明、清各代改造修葺,建国后省县政府又拔款修复,形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石头城。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
[1]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周长686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采石灰岩的青光石,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精钻细凿,石面平整,工艺考究。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东门城楼题“和育门”,西门城楼题“实城门”,北门城楼题“日光门”。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
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站在炮台之上,遥想当年,箭垜旁刀戟林立,炮台上人影浮动,还有城外山头的碉楼狼烟滚滚,仿佛还看见刀剑交接之影,听见搏杀呼号之声,刹那间产生一种悲壮感。
黄丝桥是唐时武则天被选中上京之时曾经歇脚的地方,和武则天有很深的渊源。在黄丝桥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园,据说是武则天当年下令所建。御花园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龙的、形似巨龟的,宝剑倒插以及大鹏展翅的岩石。还有一条须扭曲身体才能勉强通过的石缝。
古城历史
黄丝桥古城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剧减。
黄丝桥古城古称渭阳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
黄丝桥古城
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没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2]。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古城特点
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岩的青光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 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成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
黄丝桥是唐时武则天被选中上京之时曾经歇脚的地方,和武则天有很深的渊源。在黄丝桥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园,据说是武则天当年下令所建。御花园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龙的、形似巨龟的,宝剑倒插以及大鹏展翅的岩石。还有一条须扭曲身体才能勉强通过的石缝。
古城旅游
交通:从凤凰县城的土桥陇车站乘中巴至阿拉,票价6元/人,从阿拉坐电瓶车至黄丝桥古城门口,2元/人。
门票:40元 学生票8折 可讲价 另有免费苗人导游一名讲解
保护与开发
八年搬迁的五起五落
2001年,凤凰县将包括黄丝桥古城在内的该县八大景点委托给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2003年,经考察论证,决定将城内居民全部迁出,把古城内的官衙、兵营等原汁原味地修复呈现出来,恢复原古唐城旧貌。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搬迁先后启动五次,不仅没有达成目标,还使得古城陷入发展困境。
2003年,黄丝桥搬迁指挥部成立,当年9月全面开始搬迁工作。由于部分居民对补偿标准不满意、资金不足等原因,搬迁工作于2006年1月停止。
2007年3月,搬迁虽重新启动,但搬迁造成的矛盾日显尖锐,黄丝桥古城旅游事务受到严重影响,搬迁工作5个月后再次停顿。鉴于此,凤凰县当年末在黄丝桥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黄丝桥古城暂停旅游经营,以缓和矛盾。
2009年5月,搬迁工作第三次启动,仅一个月就难再继续。
据阿拉营镇副镇长王翠珍介绍,今年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又先后两次启动,随后又被迫停止。
屡次搬迁不成原因何在
2008年初,阿拉营镇政府自筹资金组织搬迁户代表去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大理参观考察,了解当地百姓配合政府搞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的经验。古城居民逐渐意识到,只有古城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开发,自己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也才不枉自己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那份厚重的感情和责任。居民们表示,只要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愿意搬出古城。
根据阿拉营镇的最新统计,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共涉及6个自然组141户580人,已迁出41户。剩余的100户有的已在古城外选址并建好房屋,但尚未签署协议;有的已选地但尚未建房;另有27户尚未选址。要完成全部搬迁工作尚需征地62亩,建房1.12万平方米,增加预算3544万元。
从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在该公司与凤凰县政府签订的合同中,关于黄丝桥古城搬迁的预算资金是2000万元,目前该公司用于搬迁补偿的一期投入已达到1952万元,加之支付给搬迁指挥部的工作经费200多万元,总计投入2170万元,但搬迁工作仍然无法推进。搬迁历时8年,目前涉及搬迁的户数较2003年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古城暂停对外开放、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公司仍然要交纳承包费。因而,要求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追加3000多万元的搬迁费用难度很大,搬迁的资金问题仍无法解决。
古城在风雨中飘摇
历时8年的五起五落之后,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至今仍处于僵局,搬迁指挥部已名存实亡,古城保护工作几尽荒废。
自2007年底暂停营业后,黄丝桥古城的日常保护性维修很少,除西门城楼外,东门、北门等都随时可能发生坍塌。黄丝桥村委会主任涂林英告诉记者,城楼上建筑材料脱落、石块坠地之事时有发生。此外,古城上的杂草已两米多高,气候干燥或逢年过节燃放鞭炮之时,极易引发火灾。
散客经营也是一个隐患。由于对古代城堡建筑艺术的研究以及考证凤凰古城历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早在凤凰旅游快速发展之前,黄丝桥古城就吸引了很多文化界人士、美术好爱者和历史研究者。景区暂停开放后,依然有零星散客慕名前来旅游、写生。由于利益的驱动,古城居民开始向散客收取门票。一间老宅内安放一张桌子,就称之为“官衙”,也要凭票进入。一些游客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凤凰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游客的利益,但黄丝桥古城目前暂停营业,旅游局并不负监管责任。
古城居民渴望黄丝桥古城得到保护和开发,能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但就目前而言,其生活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有的房屋直到下午都没有光照。尽管如此,因居民大多是祖居在此,对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破坏古城的行为,他们会集体加以制止。1965年,一户居民在古城东北角取了4块青石来砌自家院子,在全村人的反对下只好将青石又砌了回去。
如今,这座千年青石唐城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威胁,在风雨中飘摇,古城保护陷入各方都不管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