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美丽山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澳门名胜


妈阁庙为
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初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位于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倚崖而建,周围古木参天,风光绮丽。主要建筑有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殿堂。庙内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于海上帮助商人和渔人化险为夷,消灾解难,于是福建人与当地人商议在现址立庙祀奉。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妈阁庙
别名: 妈祖阁
行政区类别: 澳门
所属地区: 港澳台地区
地理位置: 澳门的东南方,枕山临海
著名景点: 大殿、弘仁殿、观音阁
修建时间: 1488年
级别: 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

 

妈阁庙

  妈阁庙

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整座庙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由居民集资,于1875年开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拜神祈福。
1998年10月28日,在澳门最高点,路环岛的叠石塘山顶,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妈祖雕像,其设计者为澳门的中国画院院长梁晚平,雕像高19.99米,象征澳门1999年12月20日重回祖国怀抱。这尊妈祖雕像由120块汉白玉石相嵌而成,其中妈祖脸部由一块完整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妈祖雕像重达500多吨,全身晶莹洁白,而容颜慈祥温和,远眺澳门海面,犹如时刻深情地关注着澳门。她矗立在澳门的最高点,因此,无论从海面或还是陆地,都清晰可见。开光以来原本人迹罕至的路环岗顶,一时车水马龙,香火鼎盛[1]

主要建筑

妈阁庙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观音阁等建筑物。明朝时本名“天妃庙(宫)”,至清道光八年(1828 年)重修时增建山门,额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祖阁”,又有另称’正觉禅林”。[2]

建筑描述

妈阁庙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者。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在澳门东南方,俗称天后庙,建于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四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3]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

妈阁庙外景

妈阁庙外景(20张)
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大门顶部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其中花岗石作主导,无论柱、梁、部份墙身以至屋顶均由此材料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造之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担装饰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份,在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上方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弘仁殿规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筑以山上岩石作后墙,再以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也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而天后神像则置于山石前,与正殿神龛区做法一样,在石屋顶上,此殿也加上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位于最高处的观音殿,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其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相对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筑群最前方且与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觉禅林不管在规模上或是在建筑形式上都较为讲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而神殿则为一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一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殿区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金字形“镬耳”山墙,有防火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位于内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为五部份,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征斗拱之花饰,此外,中间部份尚开有一半径为1.1 米的圆形窗洞,而琉璃瓦顶上之飞檐及瓷制宝珠装饰,亦显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妈阁庙、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而妈阁庙为三大禅院之首,是澳门著名的东方式庙宇之一。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又名正觉禅林、海觉寺、妈祖庙、天后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妈祖山下,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为纪念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
“妈祖”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妈祖”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自幼聪颖,得老道秘传法术,能通神,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升天”后仍屡次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的人。人们感其恩德,尊为护航海神,历代王朝也多次封谥,明朝时晋封为“天后”。相传400多年前明代时有一福建商人在澳门附近遭遇飓风,危在旦夕,幸得“显灵海上消灾解难”的天后娘娘解难相救。后来这位商人在神女显圣处设庙纪念以谢神恩,被称为“娘妈角”。
妈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周围古木参天;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形态逼真,传说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庙内花木错落,岩石纵横,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4座建筑物组成,它们之间用石阶和曲径相通,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院内有一块名为“洋船石”的巨石,上刻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庙内的碑石上刻有妈阁庙500周年纪念文字。
相传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庙门前面的海滩上岸。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是问妈阁庙,故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妈阁庙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香火更甚。四方香客云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这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
“妈祖”现在已不仅仅是善男信女们崇拜的“天后”,而且形成了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妈祖文化”。[2]

始建年代

妈阁庙之建筑物建于不同时期,整座妈阁庙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才初具规模。弘仁殿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现存门楣石刻“弘仁殿”三字,旁边之题款则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殿是一座小型石殿,供奉天后。现在庙内有实物可考,而历史最长的是“神山第一”殿。该殿供奉天后,由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筹建于1605 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至1629 年(明崇祯二年)又再重修,其门口石横梁至今仍存初建时的石刻;妈阁庙因而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明确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
观音阁的建筑年代无从稽考,阁内现存一块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的木匾,则观音阁应建于此前。阁内供奉观音。
正觉禅林也是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供奉天后。此殿在1988年2 月8 日曾发生火警,后由文化局按原貌重修,至翌年2月完成。[2]

保护维修

1874年、1875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造成损毁,于是由居民集资,于1875 年(清光绪元年)开始重修,至1887 年(清光绪十三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
除了于83及88年给予资助维修该庙外,文化局于1996~97年间对该庙进行保养工程,包括墙壁、装饰墙身及门窗的框架等。[2]
1998年10月28日,在澳门最高点,路环岛的叠石塘山顶,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妈祖雕像。她矗立在澳门的最高点,因此,无论从海面或还是陆地,都清晰可见。开光以来原本人迹罕至的路环岗顶,一时车水马龙,香火鼎盛。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传奇古庙

妈阁庙,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它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庙内的“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4栋主建筑,分别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弘仁殿规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传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觉禅林规模最大,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神山第一”殿是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妈祖,观音阁则供奉观音菩萨。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守,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据考,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庙后的石壁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
妈阁庙还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庙宇。在上世纪80年代,妈阁庙发生了一场大火,澳门居民一说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那天,庙内的“正觉禅林”深夜大火,整个殿宇被烧塌,而在神龛中央的妈祖神像,仅被烟火熏黑,塌下的横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丝毫无损。[2]

妈祖文化

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
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历代王朝也顺应民心支持妈祖信仰,宋代封妈祖为“夫人”;元、明二朝加封为“天妃”;清朝晋封为“天后”。我们看到妈阁庙内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写着:“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2]

和平女神

由于妈祖拥有博大慈爱的襟怀和救苦救难的高尚品德,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敬,一千多年来赋予她诸多神奇的色彩和美丽的传说。中华儿女也从妈祖的传奇故事中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光彩。经过千年的演绎,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也是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共同敬重的海上女神。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
目前,全世界有妈阁庙近4000座,信众2亿多人。目前,妈祖的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中华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妈祖信仰已经成为联络海内外、沟通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2]

见证圣火

200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将与妈阁庙的香火相遇,澳门将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奥运圣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荟萃的特性。
火炬手手持圣火经过大三巴、民政总署大楼等地点后,到达具有浓厚本土传统文

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

北京奥运会圣火途经澳门的妈阁庙(19张)
化特色的妈阁庙。下午3时,已有上千名市民聚集在妈阁庙,他们大部分身着红衣,举着国旗、澳门特区区旗和奥运旗帜,热切期待着奥林匹亚的圣火。大约下午4时50分,运载奥运圣火和火炬手的专车驶至妈阁庙前,两名火炬手下车并顺利完成圣火交接,站在两旁期待已久的市民欣喜若狂,激动地欢呼。
澳门沙梨头坊众互助会组织了过百名会员到妈阁庙迎接圣火,他们身穿代表澳门的绿色衣服,有的用力舞动巨型国旗,有的高喊“支持中国!支持奥运!”口号。
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刹(妈阁庙、观音堂、莲峰庙)中历史最悠久的名胜古迹。2005年7月15日,包括妈阁庙前地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运圣火完成在妈阁庙传递后,随即前往西湾湖以龙舟方式传递。[2]

纸币取材

妈阁庙正门被发钞银行多次用作澳门币纸币正面的图案,包括:
澳门大西洋银行 1945年(壹圆、伍圆、拾圆、贰拾伍圆、伍拾圆;壹佰圆、伍佰圆)
1990年与1999年(伍佰圆)
另1981年大西洋银行发行的伍圆纸币为妈阁庙侧门正面照。
澳门中国银行 1999年与2003年(贰拾圆)
2008年 (拾圆)

旅游时间

每年春节和农历三月廿三日娘妈诞期,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来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片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盖搭一大竹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功戏。[2]

购物

据说在澳门能享受到亚太区内最佳的购物乐趣,因为这里的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也比临近的一些地区便宜。
珠宝金饰、中式古玩、瓷器、电子产品等商品的价格都很实惠,可以买些回去。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没有明码标价的商店和一些小商店里可以和商家讨价还价,价格可以更优惠些。
[4]

服装

服装在议事亭前地附近的营地街市一带和红街市附近的三盏灯一带的成衣店或者摊位上都可以买到不同布料和不同价钱的中式服装,还能以较便宜的价钱买到出口成衣加工厂的超产或次品服装。
[4]

提醒

1、在许多廉价成衣店出售的衣服是不能试穿也不能退还的,但商店配备皮尺和亚洲、欧洲、美国的尺码换算表,因此购买时,一定要挑选尺寸合适的服装。
2、有些衣服的价钱非常便宜,一定要检查是否有瑕疵,这些衣服很可能是未能通过工厂质量检验的次品。[4]

家具

家具及古玩在澳门半岛和路环市区有不少商店出售古玩真品及精美的仿古制品,这些商店都集中在议事亭前地至大三巴一带的大三巴街、草堆街和花王堂街。不少古董家具来自中国,然后经过精心的翻新工序,修补损坏的地方,更新金属配件等。另外,也有用优质木材做成的仿古新家具。不少商店都备有家具目录,无论是流行的还是古典的款式,都可以要求按照照片中的式样订做。[4]
除家具外,还有其它一些古玩象木漆盒、青铜制品、旧钱币、大小不同的木雕刻品、各类传家之宝、中国的古字画也是应有尽有。

小贴士

1、商店的许多店员都能说多种语言,而且精通业务,可以很详细地向顾客介绍家具及古玩的产地和材料等情况。
2、如果购买的是古玩真品,一定不要忘记索要证明书。而且大部份商店都有货运服务,可将商品运到买主所需要的地方,而且收费合理。[4]

葡萄酒

葡萄牙的葡萄酒可是闻名全世界的,在购买以前可以先去葡萄酒博物馆,学会区分来自Douro或来自Alentejo等不同产地的葡萄酒,区别青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品尝质量上乘的波尔图甜酒等知识。
全澳门所有的超级市场,甚至小店铺,都出售葡萄酒。在码头、机场以及边境的免税店内都有各式的葡萄 
葡萄酒

  葡萄酒

酒,来去匆匆的旅客可以很方便地买到。
葡萄酒的价钱不等,有价值澳门币30元的普通餐酒,也有价值澳门币数百元的波尔图上乘陈年老酿。[4]

首饰

首饰在葡京酒店、新马路及高士德大马路附近,有很多信誉比较好的珠宝店。
在大三巴、关闸及主教山附近的售卖纪念品的摊位上可以买到一些仿真的珠宝,式样和价格都不错。[4]

小贴士

购买贵重的首饰一定要到信誉好的商店。购买高价商品时,最好多比较几家商店,不要忘记索取保证卡,还要保存好收据。[4]

食品

传统食品几乎全澳各区都有店铺出售海味、香料及其它传统的中国食品和药材,大规模的海味店一般都集中在新马路及高士德大马路等购物旺区,出售不同等级的鱼翅、冬菇、虾米、鲍鱼以及乾瑶柱等。福隆新街一带的海味店也特别集中。氹仔以其传统糕饼驰名。在氹仔旧城区,有不少世代相传的饼店,在官也街也有不少。
澳门本地许多饼店都出售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糕饼。最有名和最特别的糕点有杏仁饼、蛋卷、老婆饼、葡式蛋挞,大部份的咖啡店和饼店都有。[4]

电子产品

照相机、摄像机及电子产品澳门不少照相机器材行和所有的大型百货公司都出售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照相机及摄像机,其中位于新马路和位于高士德大马路的三盏灯附近地两家商店出售的商品款式新、质量上乘,价钱比较便宜。[4]

小贴士

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一定要到有一定规模的商店里去,购买以后,一定要索取保修单和收据。另外,在买之前要把品牌考虑好,最好不要在一些小商店买不熟悉的牌子。[4]

手工艺品

手工艺品澳门有不少商店出售来自中国和亚洲其它地方的手工艺品,位于氹仔凯悦酒店附近的杭州街,有许多商店出售传统的手工制品,如中国茶具、衣服及乐器。商店内独特的装修设计以及造型朴素的石卵水池也很有特色。
瓷器澳门的瓷器价钱相当便宜,还可以在一些工厂定做自己喜爱的式样。大三巴牌坊附近的商店和新马路一带的商店内,有很多有趣的古玩和独一无二的瓷器。[4]

艺术品

艺术画澳门有不少本地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经常在本地的画廊展出。画展一般在民政总署、东方基金会、旅游局地下以及旅游活动中心的场地举行,展出的作品通常可供购买。
本地的报章会刊登画展的消息,如果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消息。
传统的中国画在新马路邮政总局附近的工艺品店可以买到,对古画在花王堂街的商店买到。
明信片、书籍、印刷品在大三巴牌坊附近的商店可买到不同种类的明信片和其它新奇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想购买一些真正有趣味和质量好的书籍和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到民政总署大楼内的小商店。Anders Ljungstedt 的“An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China and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Mission and Descriptions of the City of Canton” (1832年初版) 以及William C. Hunter 的“An American in Canton” (1825-44)书籍,生动地讲述了十九世纪的澳门,这些书籍在葡文书局、海事博物馆以及很多酒店的书店都有。[4]
澳门有很多称得上是"欧洲风情"、"真正的度假地"的饭店。设备一流的星级酒店或较经济的旅馆、别墅和公寓在所皆有,四、五星级的占四成以上,可随意选择入住。有的酒店富丽堂皇,有的历史超过1世纪。每逢周末、 假期、节日、大赛车期间及七、八月旅游旺季,澳门的酒店和旅馆经常客满。因此赴澳之前最好先预定房间,以免到时徘徊街头。当然,在旅游淡季,有的酒店也会有折扣优惠。
[4]

预约方法

可以在香港地铁站内经营票类服务的"地铁旅游服务中心"或中国旅行社(电话:22157161)购买折扣券。如果想更便宜,可以在上环的轮渡码头大厅的三层的各旅行社,购买酒店与渡船票套票。无论何种方法,周末的住宿费都要贵一些。
澳门所有的酒店均有空调和私人卫浴设备(特别规定者除外)。费用除房租外,还有10%的服务费和5%的政府税。[4]

峰景酒店

1870年建成,1990年经改装成为五星级酒店。房间宽敞,设备豪华。 全部客房均为套间,每个房间的装潢均有各自独特的品味。专门为到此住宿而来澳门的人很多,因为只有8间客房所以需提早预约。
即使不在此住宿也可以在酒店的咖啡厅内喝午茶,需要预约。店内除葡萄牙菜、澳门菜外,还有其他西餐。虽不需特别穿戴,但因其气氛凝重,还是半正式的服装为好。
房间数目(均为套间):8套[4]

圣地亚哥酒店

350年前建造的葡萄牙传统建筑样式的饭店,澳门独具魅力的酒店之一。据说它建于一座16世纪旧城堡的遗址之上,酒店内水声淙淙,石阶上下,宛如中世纪的西洋馆,所用物品均为葡萄牙制造。双人旅行时务必来此一住。餐厅1996年9月开业,特色是多国菜。另外,饭店内的礼拜堂还可以举行西式婚礼。
房间数:24间(套间2)[4]

凯悦酒店

位于葡京酒店前过凼仔桥的对岸,是澳门第一家国际型度假酒店。酒店由客房楼及名为"凼仔岛度假地"的带泳池、健身中心设施的大楼构成。
其特征 "对孩子设施"很完备。有儿童中心,只有儿童才能使用的带指导老师的"Camp Hyatt"等,可放心的随孩子们去玩。
餐厅有澳门菜的代名词叫做"flamingo""afonso`s"。此外,还有中餐馆。
酒店附设有太白度假村,其中设施有:游泳池、壁球场、网球场、缓跑径、健身室、桑拿浴室等。
地址:凼仔史柏泰将军大马路 房间数:326间
交通:有饭店到码头的班车,6:30~23:00(周六、周日至1:00)之间每15~30分钟一趟。[4]

威斯登度假酒店

面对澳门最南端路环岛黑沙滩的度假酒店。所有客房均面对大海,带阳台。房间为可放两张双人床的大房子,极尽奢侈之感觉。在香港人中很受欢迎。
其体育设施的完备在港澳属一流。有2个室外泳池及一年四季可用的温水泳池,8块网球场,健身俱乐部等应有尽有。另外,有饭店附属的18洞高尔夫球场"澳门乡村俱乐部",住宿客人平时也可使用。需预约。
餐厅中餐及西餐各一。夏季时有阳台、房间服务项目,特别适合于度假生活。
房间数:200(套间8),均带阳台。[4]

葡京酒店

说起澳门就会想到赌场,说到赌场就会想到葡京酒店。葡京酒店有东方最大的赌场,是澳门的象征,许多人去澳门主要是为了葡京。由赌场及很像赌场的黄色客房组成。
葡京酒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交融,其外形恰似中国的鸟笼,而顶端却是法国轮盘造型,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中西合璧。
由于出入客人很多,餐厅也很多。有6个中餐厅,2个西餐厅,也有日本餐厅。此外,地下、后门还有快餐店。
购物中心内有免税店,可以从侧后进入。有同各种饭店的联络班车及出租车,很像汽车站。
地址:友谊大马路
房间数:726间
价格:双人间600~800港币(不含税和服务费)[4]

东方文华酒店

建在渡船码头西海岸的白色饭店。乍一看很像一般的城市酒店,但内装修葡中融合,十分豪华。
和东南亚各地的东方文华酒店属同一系列,精练的服务及完备的设施很受欢迎。另外也有赌场,对赌博通来说是"略微高级一点的场所"。
餐厅有 "Mezzaluna,Cuaina Italiana" 意大利餐厅与 "王朝" 中餐厅,也有西餐及咖啡厅、酒吧。可从面对大海的泳池眺望大海。
地址:友谊大马路
房间数:438间
皇都酒店
位于东望洋山灯塔后,原属日本饭店系列,内部为日本风格。有温水泳池。
有西餐厅、咖啡厅及中餐厅。
地址:得胜马路2号
房间数:380间[4]

新世纪酒店

位于凼仔岛的度假酒店。与澳门半岛隔海相望,有湖光山色之美。该酒店客房多,因而团队客人也较多。
如果想试一试和手气的话,这里也有老虎机房,规模虽不太大,但可使人悠闲度日。此外,该酒店室外游池、健身中心、网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备。
最受好评的还是2层的咖啡厅,早餐时看到的澳门半岛风景,令游客不断按下快门。 该酒店的餐厅有日本菜、潮洲菜、广东菜等等。
房间数:556间[4]

澳门假日酒店

属于世界假日酒店集团。位于葡京酒店与渡船码头之间的再开发地区,1993年开业,是澳门较新的饭店之一。
酒店内的赌场较葡京酒店的客人要少,非常适合于初学赌博者。
此外,该酒店还有健身俱乐部、意大利餐厅、中餐厅及室内泳池。
房间数:435间
新世界帝濠酒店
在香港与内地均有连锁酒店。该酒店设施属三星级,但服务却保持着新世界酒店集团五星级的服务标准,从服务与价格对比来看很划算。
餐厅除西餐厅之外,还有2个中餐厅。
房间数:405间[4]

编辑本段特别提示

1、妈阁庙离澳门海事博物馆很近。
2、澳门三大禅院:妈阁庙、普济禅寺、莲峰庙。
3、这里的盘香又叫做“鸡笼香”。

美食

澳门可谓荟萃了中西南北的美食,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葡国菜,还可以吃到澳门菜、广东菜、上海菜、日本菜、韩国菜和泰国菜。
到了澳门当然不能不尝尝葡国菜了,澳门的葡国菜分为葡式、澳门式两种。澳门式葡国菜是兼收并蓄了葡国、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粤菜的烹饪技术,对原来的葡国菜经过改良,取长补短,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菜式。如非洲鸡,果亚鸡及辣大虾等都是葡国从非洲、印度学会使用香料后烹调制成的。还有烧牛尾、葡国鸡、葡国腊肠、沙甸鱼等也是著名的菜式。位于岗顶平地,建于1873年的歌剧院内Macau Club餐厅,以及建于1870年的陆军俱乐部餐厅都是很有情调的澳式葡国菜的餐厅。
葡式葡国菜的红豆猪手、青菜汤、马介休(即鳕鱼,葡国人喜欢吃的一种咸鱼,它可以用煎、烧、烤、煮等不同的方法烹调,无论用什么方法烹调,都会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都是很有名的菜。
如果还是偏爱中国菜的话,澳门的很多酒楼都有,从传统的烧鸡、蒸鱼,到特色的北京填鸭、鱼翅汤、烧乳猪,还有虾饺、烧卖、粉果之类的点心,尽可大块朵颐。位于新马路附近的福莱新街一带的中餐馆最为出名。
酒吧可算是另一种选择。澳门酒吧的种类多样,有五星级酒店里的豪华酒吧,也可有开怀畅饮的本地酒吧,更有音乐酒吧,客人可以随着非洲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近年来,葡式咖啡室也成为澳门新兴的饮食场所。较著名的咖啡室集中在板樟堂一带和南湾马统街一带。在这些咖啡室不但可品尝到风味独特的咖啡、茶和酒,还有里斯本式的点心及甜品。想找个经济实惠的地方换换口味,可以去小食店尝尝各式粥品、粉面、云吞水饺、姜汁撞奶等,花费不多就可饱餐一顿。素食主义者还可以到菩提禅院吃一顿清淡的素菜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台湾式茶坊,大多集中于“新桥区”和“新口岸的帝景苑区”。集中在皇都酒店附近一条叫二马路的街里的泰国菜馆,特色菜有富贵鱼,腌鸡脚,炸虾饼等。
吃得尽兴了,回去的时候还想给家人带点的话,可以在中区新马路到清平直街一带的饼家,买些云吞水饺、杏仁饼、蛋卷、薄脆、花生糖、鸡仔饼、肉干等小吃,很受欢迎。[4]

景观危机

由于妈阁庙正门对开为西环海面,沿山而上能眺望对岸(珠海湾仔)景色,近三十年开始虽有政府船坞、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澳门海事博物馆、填海与环岛公路建筑,但因只有一至两层,对正门前至山上风景只有些微影响。
2006年6月,澳门立法议员高天赐指澳门特区政府已秘密地与葡萄牙驻港澳总领事馆等达成共识,同意在妈阁庙对面建新的葡文学校教学大楼,因涉及私人利益而对古迹及附近环境的景观于不顾,是为继5月的蓝屋仔事件后又一次引起澳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另根据传媒可靠消息,妈阁庙对开海面还将继续向湾仔方向填海,作为未来海底隧道或桥梁落脚点,另外还会在此兴建一幢五星级大酒店。
2006年6月14日,立法议员区锦新在议程前发言中指出澳葡政府时的葡国人兴建澳门海事博物馆也尊重中国传统,把博物馆放在妈阁庙之左侧,不挡妈阁庙向海的朝向。但到澳门特区政府,却对传统漫不经心,要把葡文学校教学大楼建在妈阁庙前,挡去妈阁庙之朝向。6月22日,澳博行政总裁何鸿燊在里斯本表示不能接受以风水作理由来阻止葡文学校在该地段建新校舍,还指立法议员的工作本是立法,而非看风水。6月23日,正在葡国访问的行政长官何厚铧公开回应学校的选址与设计原则不会影响交通及整个文化以至文物保护政策。[2]

纸币取材

妈阁庙正门被发钞银行多次用作澳门币纸币正面的图案,包括:
澳门大西洋银行
1945年(壹圆、伍圆、拾圆、贰拾伍圆、伍拾圆;壹佰圆、伍佰圆)

妈阁庙

妈阁庙(15张)
1990年与1999年(伍佰圆)
另1981年大西洋银行发行的伍圆纸币为妈阁庙侧门正面照。
澳门中国银行
1999年与2003年(贰拾圆) 
 
 
 
二,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中文名: 大三巴牌坊
地理位置: 澳门大巴街
旅游景点: 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
所属地区: 中国澳门
别称: 大三巴或牌坊

简介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西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葡萄牙医生戈梅斯也从澳门将“种牛痘”引入中国,医治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在这里对即将进入东方的传教士进行东方文化的培训。澳门回归后,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广场、石坊上,几乎天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澳门各界人士,在这里集会、高歌。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三巴,迎来了她辉煌的新生,见证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历史沿革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6张)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当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于稍后完成。 圣保禄教堂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号称“东方梵蒂冈”,附属於圣保禄学院。学院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从1594年成立至1762年结束期间,不少访华的外国传教士来修读中文,令学院成为这些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重要传教基地,对推动欧洲和中国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无可比拟的卓越作用[1]
大三巴还见证了近代史, 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略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战,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 , , , , , 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历史街区

大三巴牌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她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旅游特色

整体特点

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建筑结构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菊花(象征来自中国日本的基督徒技师)。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艺术价值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巴”。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许多澳门人结婚时喜欢在此留下张婚纱照以作纪念。

景点介绍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牌坊与门前延伸而下的石阶构成了闻名澳门的胜迹。大三巴牌坊共分5层,从上到下都镶嵌着、雕刻着形态迥异、笼罩着浓厚基督教色彩的艺术群像。底层是教堂的3面大门,正门和两个旁门顶上分别用拉丁文刻着“天主圣母”和“耶稣”的字样;第二层壁龛中雕刻有耶稣会圣人像;第三层正中有一童贞圣母雕像,数名天使和两种花朵环绕两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国,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稣的工具,以象征战胜死亡;第四层有一耶稣圣婴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第五层刻有一个代表圣神的鸽形铜像,旁边围有代表太阳、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顶端有一个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镶嵌非常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有一座残壁遗迹,这就是圣保罗教堂。其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部分,又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宗教意义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5张)
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
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
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
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相关景点

恋爱巷

恋爱巷位于位于澳门半岛中心地带花王堂区南部,大三巴街与大三巴右街之间,全长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恋爱巷的名字来自早期葡文名“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可解释为迷恋和激情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而恋爱巷后来的建筑风格竟在无意间与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动人。沿大三巴牌坊右边走下去,有一条甚少人经过的小横巷,它有一个浪漫名字──恋爱巷。电影《伊莎贝拉》,《游龙戏凤》就在这恋爱巷取景。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曾有电影以及电视剧在恋爱巷取景,此处亦是拍婚纱照的好地点。 恋爱巷两旁的建筑物充满了欧陆风情,走在巷里,似是置身欧洲石春小路中。澳门民间传说,但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上恋爱。

大三巴

大三巴是圣保禄教堂前壁遗址,历史悠久建于1580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地标,旅客游澳门必到大三巴拍张“到此一游”纪念照,近年更成为拍摄婚纱照热点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在大三巴前,不时会见到穿婚纱礼服的新人们在温馨烟韧拍照。

哪吒庙

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却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据知建于1888年,事缘当时圣保禄山一带居民相继染上瘟疫而死亡,于是商议在该处大三巴后方,请来哪吒神作为镇压,并建庙奉祀。
 
 
 
三,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葡萄牙文:Centro Cultural de Macau)位于澳门半岛大堂区新口岸孙逸仙大马路,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建成的表演场地,为澳门唯一的国际级文化艺术表演场地。澳门文化中心的建筑工程于1998年竣工,并由葡萄牙总统桑帕约于1999年3月19日揭幕。

中心简介

在设计方面,造座宏伟的新型建筑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标志,所占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由景观公园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 1,114 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 393 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
两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楼高五层,内设有五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四千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中心还设有售票处和询问处,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

主要建筑

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国总统沈拜奥(Jorge Sampaio)主持揭幕启用。含大礼堂、博物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及及公园各一座。大礼堂为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包括有1200个座位的大礼堂,以及一个可容400人的小礼堂,一个作短期展览用的展馆,以及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室。大礼堂可供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歌剧话剧舞蹈表演及演音乐演奏之用。大礼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场的风格,下层主观众席共有1223个座位,两翼的观众席则可容770人,另外前舞台可设置114个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总造价为9.6亿元,其中8.4亿元为建筑总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结构方面的工程费用,及雕塑群、音乐喷泉与一般设施;7000万元用于施工、顾问和监管方面费用,5000万元用于专业设备和装饰。

建筑组成

建筑组成
澳门文化中心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文化地标,所占面积达45,000平方米,由景观公园、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及周边场地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1,114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393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2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和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10192平方米,楼高5层,内设有5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4000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其他设施
文化中心还设有餐厅、咖啡座、酒吧、售票处和询问处。
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为准备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在文化中心北面建造了一座临时会场。拆卸后原址改为一广场以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展出国务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送来的贺礼,及当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赠予澳门的题词。
陈列馆于2003年3月动工,2004年建成启用,总造价约5000万澳门元。楼高3层,地下为大堂入口及行政部,1楼分别为回归贺礼展览厅及专题展览厅,2楼为演讲厅。

文化特点

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澳门文化中心之成立为澳门文化史标志著一个新纪元。中心提供了优质而多元化之表演、会议及展览场地,普及了各类型的文艺活动,既可满足深受澳葡文化熏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时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质素。

设施资料

综合剧院

设计具古典剧场的风格,并备有现代化的高科技配套设施。剧院内设有座位 1,114 个,适合 
综合剧院

  综合剧院

各式各样大型节目的演出,如交响乐及室内乐演奏会、歌剧、舞蹈、综合性演出、各种戏剧、研讨会及大型会议等。
此剧院有可移动式音响天花板 (2.5 米的弹性高度) 与可移动式的舞台挡声板,其可变容积在 8,330 立方米与 11,800 立方米之间。如欲演出音乐会,天花板升高,挡声板置於舞台之上,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为 1.5 秒 (中 频),特别适用於管弦乐音乐会及无需使用扩音系统的音乐会。如有其他演出,天花板降下且舞台布景安置在舞台上,其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变为1.1 秒,适合音乐剧、粤剧及其他需要使用扩音系统的演出。剧院的空间结构使声音能均匀地散播,使演出者的说话更为清晰,音乐更嘹亮动人。
此剧院的舞台宽 18 米,深 17.4 米,有现代化的灯光与音响设备,舞台顶设有一钢架系统,支撑 32 支机械式平衡吊杆与 35 支电动平衡吊杆,还有一整合式活动音响反射板。在舞台下亦设有两层式活动暗门,有需要时可与原舞台连合,使之能伸展至符合各类演出需求的舞台面积。
此外,还设有即时传译室,能同时以六种语言进行解说。

小剧院

设有393个座位的小剧院适宜上演小型节目如话剧、小型音乐会和现代舞等节目,同时也是电影与研讨会等项目的理想场地。
剧院内置有电影大萤幕,配有环回立体声系统,故放映影片及其他需投射设备的活动之效果极佳。
此舞台宽 13.7 米、深 8.2 米,舞台顶的钢架支撑著 34 支平衡吊杆,包括32 支机械式的和 2 支电动式的。另外,设有即时传译室,能以三种语言同步传译。
 
 
四,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大炮台山。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简介

基本资料

澳门博物馆座落于大炮台上,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是城市心脏。俯看内  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会士选中,他们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及教堂,俗称“大三巴”。大炮台的兴建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 1617年动工,1626年竣工,1835年,在一次台风中,因失火毁了神学院以及大炮台的大部分建筑和教堂,只有教堂的前壁(俗称牌坊)得以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墙内的地盘变成了气象台的驻地,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园,该地点还经常用来举办户外庆祝活动,澳门音乐节的歌剧节目亦曾在那里演出。

历程

澳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四月正式开始运作,将大炮台辟为博物馆。而博物馆工程亦于九六年九月动工,于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启用。建馆工程包括两部分:位于大炮台的博物馆展览大楼及位于北面山丘的博物馆行政大楼,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所有的古城墙均被修复,大炮亦面目一新,原先的入口再次向公众开放,还在该入口处附近设置了一家茶座和一间商店。游客可自大炮台尽享澳门及其离岛的美景。昔日的游客需徒步穿越院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子和长长的石阶才能到达炮台的大门,由于在建造博物馆时,进行了挖掘工程,所以游客可从另一个有电动梯的入口,进入炮台。在博物馆前面的院子里有一个露天茶座供游客享用,一间商店,出售图书和各种纪念品,还有在博物馆内展出了本地艺术家谭劲制作的艺术品的石膏复制品。沿另一个电动梯子可到主入口处,这里矗立着一座殖民时期风格,乳黄色的穹拱,它跨越在大炮台原来城墙之间。
门票价格:15元

结构布局

此馆共分三层,其中一二两层位于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层则在炮台上。博 
澳门博物馆内部

  澳门博物馆内部

物馆的展览专题内容,大致上包含三大部分,他们分别在馆内三层展区展示。

第一层

是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况,这个时期就是澳门的黄金期。

第二层

展示澳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澳门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

展现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绍当代澳门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况。行政大楼总面积合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为市民及游客设计的礼品店及露天茶座。  
博物馆的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之外,但是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展览馆大楼相连。楼内设有行政及技术人员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仓库、修复室、工场、电脑部、保安中心及演讲厅等等。此外,在炮台范围内,还有一个旧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长期展览室。参观博物馆后,游客可到馆外的炮台,那里地方宽敞,游客们可以怀着愉快的心情在那里漫步,俯瞰整个澳门的景色。

规划特色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布展,表现手法新颖。澳门的博物馆已突破了平面展览模式,利用了立体、光、声、像等高新技术,使布展手段焕然一新,在每个展区、展品前都装备了放像机、电视机,还有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多种语言的话筒任君选择,再配合光、声等,使所展出的事件或物品显得惟妙惟肖,生动诱人。
二是巧妙地把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若收门票就很少人参观,但澳门的博物馆是另一种景象,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原因除了展出的内容有特色,布展陈列手法新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旅游娱乐融入了博物馆中,澳门的博物馆基本上都设有咖啡阁、精品及图书小卖部等,如:他们根据博物馆的主题特点,结合展出中所提到的事件、人物、工具、生活用品等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旅游装饰纪念品出售,收集整理相关联的图书供学者、游客选购详细阅读或研究,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走大众化路向明晰,观众可参与感强。澳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算多,但他们能发挥了现有文物的陈列作用,充分利用复制品、模型来强化陈列效果,改变了博物馆陈列贵族化、过于追求学术化,而忽视一般观众心理的观念和做法,大量展出平民百姓关心的日常物品或事件等,增强了观众的兴趣,让其有参与感。
澳门博物馆一角

  澳门博物馆一角

四是吸引力大,可观性强。参观澳门的博物馆总有一种令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当你参观了开头时,你就会产生往下看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通俗地把事件再现在观众面前,正好是一新(新技术)一旧(旧事件)相结合,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五是可操作性强,把支配权还给观众,让观众当主人。在中国的博物馆参观,观众不是跟着导游行就是随着解说员走,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说多少就听多少,稍不留神就听得一知半解,一点主动权都没有。而在澳门参观博物馆就大不一样,可以有选择地参观,可以一般性地参观,也可以深入了解,只要你在该展区或展品前按一下录像显示按扭就有相关的图像显现在眼前,还有多种语言的解说话筒供你选择,可重复操作。这样,在参观时不仅不会影响到旁人,还会使观众有主人翁的感觉,走进博物馆,听、看、摸全由人支配。考察澳门博物馆后,不仅使人们深受启发,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做好“华博”筹建工作的信心。
澳门的博物馆之建设经验及布展、陈列手段,实在值得人们筹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时借鉴,把其成功的做法与人们五邑侨乡特色结合起来进行构思,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现实意义

澳门城市多元化的一面,表现在过去四百多年来,在这珠江口上一个具战略价值的港口里,居民一向和平共处,务农经商,为广州城带来繁荣,在本地催生了并至今还存在的,这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个小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以及那到处举目可见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建筑。
人口的突然增长反映出现时本地人口的特点。估计现居民中,百分之五十为过去十五年移居来澳的新移民。他们大部分为中国人,抱着改善生活的目的而来,对本地的文化所知不多,在这里过着一种与原居地的生活习惯颇为不同的生活。
然而,整个亚洲,特别是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转变,而澳门也反映出这些变化。那些见证历史发展的城市影象,正飞快地消失,在短期内,东西方文化交流所维系的特色也恐怕会就此失去。
故此,对建筑文物的复修和保护以及表现城市身份的种种外观影象,使它们不致消亡,这些工作都是刻不容缓的。除了人口增加对居住的需求大增外,房产发展及投机的倾向,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添加了不少压力。

其他

售票处及资料查询在大堂入口处
开馆时间: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一休馆。
票价:澳门币15元,11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长者及学生澳门币8元,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团体、学校及公共机构优惠价。
博物馆茶座:茶座在博物馆入口处,咖啡吧在大炮台正门入口。两处茶座将供应小吃及饮料。
博物馆礼品店:供应记念品、书籍、明信片及其他物品。
导赏:博物馆将提供免费导赏服务,包括粤语、葡语、普通话及英语。请向大堂入口处柜面作资料查询。
残疾人士参观者请采用大炮台正门入口,博物馆可提供轮椅。
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五,玫瑰圣母堂
 
简介
玫瑰圣母堂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即源于此。
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玫瑰圣母堂风光(1)

玫瑰圣母堂风光(1)(20张)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 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 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 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 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 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建筑历史

玫瑰圣母堂 St. Domingo's Church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该教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 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
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 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原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 游行, ,沿, 途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教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了宗教气氛。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以利于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信教群众在玫瑰堂举行为期九天的敬礼活动。到了5月13日,还会举行更加盛大的巡游,作为当地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每次都举办的极具特色。圣像巡游开始于下午六点左右,首先是在玫瑰堂里面举行供奉典礼,接着是圣体降福和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塑像转移进一顶轿内,由身穿白色服装头戴白色薄纱的圣母源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护着圣母像游街,沿途还要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和西湾向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行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街队伍的后面会有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此行动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对三牧童显灵的奇迹。此条路线可以说是现存圣像出巡事例中最长的,所以当到达主教山时,就已经暮色四合,以至于巡游队伍需要手持蜡烛照明,黄昏中的主教山灯火辉煌,好似一条长龙闪现在视野中。场面非常的浩荡壮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构造

玫瑰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圣堂内的天花板装饰地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十分的引人注目。教堂的堂门雕工细致,艺术特色比较浓厚。圣堂的里面安排的秩序井然,缤纷的色彩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新奇的感觉。在教堂的祭坛中布置着慈祥圣母怀抱圣婴的塑像,而圣堂之内则安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便是以此堂为活动开始之地。
澳门政府在1997年曾经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而且在高达三层的钟楼内布置了稀少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类的圣像珍品。

建筑特色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收藏珍品

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

玫瑰圣母堂风光(2)

玫瑰圣母堂风光(2)(15张)
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1]

音乐会教堂

这所属于澳门文化遗产的玫瑰堂,经常成为每年举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其中一个演出场地。能在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的文物中欣赏艺术,是澳门其中一个可贵之处。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温馨提示: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住宿指南

澳门富豪酒店 澳门罗里基博士大马路70-106号(与佛山街交汇处)
澳门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u)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82-86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总统酒店 友谊大马路355号
澳门帝濠酒店 澳门上海街51号(与友谊大马路交汇处)
澳门维景酒店(原京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199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利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33号(何贤公园对面)
澳门京都酒店 澳门南湾大马路493-501号(与新八佰伴隔街相望)
澳门皇都酒店 澳门得胜马路2-4号(近华士古公园)

台湾玫瑰圣母大教堂

历史沿革
公元1859年(咸丰9年)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抵达打狗,象征天主教正式在台开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盖房舍作为临时传教所,之后又陆续改建,而于1862年(同治元年)改建圣堂后,于翌年更名为「玫瑰圣母堂」。1928年(昭和3年),李安斯神父又筹备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于1931年(昭和6年),为台湾最大主教座堂。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内部以七对柱子分成中殿及两侧通廊,通廊之上还有夹层,而两侧夹层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构成,圣坛则以八角环形处理。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亚洲三大圣堂(教宗祝圣之圣殿)之一。公元1995年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观,样式乃仿公元1931年原始造型,内部木构造则改以钢材。
建筑材料
红砖、硓石古石、三合土
建筑风格
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
指定理由
本教堂系公元一九二八年重建并为台湾地区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体建筑造型仿哥德式及罗马式,整体建筑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玫瑰圣母堂亦为亚洲三大圣堂之一
定着土地之范围
高雄市苓雅区成功段211,216,217号

台湾玫瑰教堂

台湾玫瑰教堂(5张)
 
 
六:竹湾海滩
 

简介

澳门的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朴实自然。园中遍布植物,碧绿苍翠,其间流过一道小溪,清幽古雅。沿小径漫步静观园景,悠闲自在。  
  
背靠山麓,面向海滩的竹湾酒店,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自从政府加大了对竹湾海滩的开发力度后在附近兴建起了一家葡式风格的度假酒店,内有多幢小别墅,可以身处室内就看到美丽的大海,很具人气。

词条图片(1)张 

 
词条图片(1张)
 
, >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 , , , , , 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历史街区

大三巴牌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她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旅游特色

整体特点

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建筑结构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菊花(象征来自中国日本的基督徒技师)。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艺术价值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巴”。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许多澳门人结婚时喜欢在此留下张婚纱照以作纪念。

景点介绍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牌坊与门前延伸而下的石阶构成了闻名澳门的胜迹。大三巴牌坊共分5层,从上到下都镶嵌着、雕刻着形态迥异、笼罩着浓厚基督教色彩的艺术群像。底层是教堂的3面大门,正门和两个旁门顶上分别用拉丁文刻着“天主圣母”和“耶稣”的字样;第二层壁龛中雕刻有耶稣会圣人像;第三层正中有一童贞圣母雕像,数名天使和两种花朵环绕两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国,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稣的工具,以象征战胜死亡;第四层有一耶稣圣婴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第五层刻有一个代表圣神的鸽形铜像,旁边围有代表太阳、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顶端有一个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镶嵌非常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有一座残壁遗迹,这就是圣保罗教堂。其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部分,又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宗教意义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5张)
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
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
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
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相关景点

恋爱巷

恋爱巷位于位于澳门半岛中心地带花王堂区南部,大三巴街与大三巴右街之间,全长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恋爱巷的名字来自早期葡文名“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可解释为迷恋和激情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而恋爱巷后来的建筑风格竟在无意间与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动人。沿大三巴牌坊右边走下去,有一条甚少人经过的小横巷,它有一个浪漫名字──恋爱巷。电影《伊莎贝拉》,《游龙戏凤》就在这恋爱巷取景。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曾有电影以及电视剧在恋爱巷取景,此处亦是拍婚纱照的好地点。 恋爱巷两旁的建筑物充满了欧陆风情,走在巷里,似是置身欧洲石春小路中。澳门民间传说,但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上恋爱。

大三巴

大三巴是圣保禄教堂前壁遗址,历史悠久建于1580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地标,旅客游澳门必到大三巴拍张“到此一游”纪念照,近年更成为拍摄婚纱照热点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在大三巴前,不时会见到穿婚纱礼服的新人们在温馨烟韧拍照。

哪吒庙

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却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据知建于1888年,事缘当时圣保禄山一带居民相继染上瘟疫而死亡,于是商议在该处大三巴后方,请来哪吒神作为镇压,并建庙奉祀。
 
 
 
三,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葡萄牙文:Centro Cultural de Macau)位于澳门半岛大堂区新口岸孙逸仙大马路,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建成的表演场地,为澳门唯一的国际级文化艺术表演场地。澳门文化中心的建筑工程于1998年竣工,并由葡萄牙总统桑帕约于1999年3月19日揭幕。

中心简介

在设计方面,造座宏伟的新型建筑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标志,所占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由景观公园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 1,114 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 393 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
两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楼高五层,内设有五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四千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中心还设有售票处和询问处,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

主要建筑

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国总统沈拜奥(Jorge Sampaio)主持揭幕启用。含大礼堂、博物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及及公园各一座。大礼堂为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包括有1200个座位的大礼堂,以及一个可容400人的小礼堂,一个作短期展览用的展馆,以及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室。大礼堂可供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歌剧话剧舞蹈表演及演音乐演奏之用。大礼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场的风格,下层主观众席共有1223个座位,两翼的观众席则可容770人,另外前舞台可设置114个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总造价为9.6亿元,其中8.4亿元为建筑总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结构方面的工程费用,及雕塑群、音乐喷泉与一般设施;7000万元用于施工、顾问和监管方面费用,5000万元用于专业设备和装饰。

建筑组成

建筑组成
澳门文化中心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文化地标,所占面积达45,000平方米,由景观公园、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及周边场地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1,114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393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2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和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10192平方米,楼高5层,内设有5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4000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其他设施
文化中心还设有餐厅、咖啡座、酒吧、售票处和询问处。
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为准备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在文化中心北面建造了一座临时会场。拆卸后原址改为一广场以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展出国务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送来的贺礼,及当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赠予澳门的题词。
陈列馆于2003年3月动工,2004年建成启用,总造价约5000万澳门元。楼高3层,地下为大堂入口及行政部,1楼分别为回归贺礼展览厅及专题展览厅,2楼为演讲厅。

文化特点

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澳门文化中心之成立为澳门文化史标志著一个新纪元。中心提供了优质而多元化之表演、会议及展览场地,普及了各类型的文艺活动,既可满足深受澳葡文化熏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时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质素。

设施资料

综合剧院

设计具古典剧场的风格,并备有现代化的高科技配套设施。剧院内设有座位 1,114 个,适合 
综合剧院

  综合剧院

各式各样大型节目的演出,如交响乐及室内乐演奏会、歌剧、舞蹈、综合性演出、各种戏剧、研讨会及大型会议等。
此剧院有可移动式音响天花板 (2.5 米的弹性高度) 与可移动式的舞台挡声板,其可变容积在 8,330 立方米与 11,800 立方米之间。如欲演出音乐会,天花板升高,挡声板置於舞台之上,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为 1.5 秒 (中 频),特别适用於管弦乐音乐会及无需使用扩音系统的音乐会。如有其他演出,天花板降下且舞台布景安置在舞台上,其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变为1.1 秒,适合音乐剧、粤剧及其他需要使用扩音系统的演出。剧院的空间结构使声音能均匀地散播,使演出者的说话更为清晰,音乐更嘹亮动人。
此剧院的舞台宽 18 米,深 17.4 米,有现代化的灯光与音响设备,舞台顶设有一钢架系统,支撑 32 支机械式平衡吊杆与 35 支电动平衡吊杆,还有一整合式活动音响反射板。在舞台下亦设有两层式活动暗门,有需要时可与原舞台连合,使之能伸展至符合各类演出需求的舞台面积。
此外,还设有即时传译室,能同时以六种语言进行解说。

小剧院

设有393个座位的小剧院适宜上演小型节目如话剧、小型音乐会和现代舞等节目,同时也是电影与研讨会等项目的理想场地。
剧院内置有电影大萤幕,配有环回立体声系统,故放映影片及其他需投射设备的活动之效果极佳。
此舞台宽 13.7 米、深 8.2 米,舞台顶的钢架支撑著 34 支平衡吊杆,包括32 支机械式的和 2 支电动式的。另外,设有即时传译室,能以三种语言同步传译。
 
 
四,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大炮台山。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简介

基本资料

澳门博物馆座落于大炮台上,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是城市心脏。俯看内  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会士选中,他们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及教堂,俗称“大三巴”。大炮台的兴建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 1617年动工,1626年竣工,1835年,在一次台风中,因失火毁了神学院以及大炮台的大部分建筑和教堂,只有教堂的前壁(俗称牌坊)得以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墙内的地盘变成了气象台的驻地,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园,该地点还经常用来举办户外庆祝活动,澳门音乐节的歌剧节目亦曾在那里演出。

历程

澳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四月正式开始运作,将大炮台辟为博物馆。而博物馆工程亦于九六年九月动工,于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启用。建馆工程包括两部分:位于大炮台的博物馆展览大楼及位于北面山丘的博物馆行政大楼,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所有的古城墙均被修复,大炮亦面目一新,原先的入口再次向公众开放,还在该入口处附近设置了一家茶座和一间商店。游客可自大炮台尽享澳门及其离岛的美景。昔日的游客需徒步穿越院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子和长长的石阶才能到达炮台的大门,由于在建造博物馆时,进行了挖掘工程,所以游客可从另一个有电动梯的入口,进入炮台。在博物馆前面的院子里有一个露天茶座供游客享用,一间商店,出售图书和各种纪念品,还有在博物馆内展出了本地艺术家谭劲制作的艺术品的石膏复制品。沿另一个电动梯子可到主入口处,这里矗立着一座殖民时期风格,乳黄色的穹拱,它跨越在大炮台原来城墙之间。
门票价格:15元

结构布局

此馆共分三层,其中一二两层位于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层则在炮台上。博 
澳门博物馆内部

  澳门博物馆内部

物馆的展览专题内容,大致上包含三大部分,他们分别在馆内三层展区展示。

第一层

是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况,这个时期就是澳门的黄金期。

第二层

展示澳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澳门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

展现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绍当代澳门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况。行政大楼总面积合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为市民及游客设计的礼品店及露天茶座。  
博物馆的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之外,但是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展览馆大楼相连。楼内设有行政及技术人员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仓库、修复室、工场、电脑部、保安中心及演讲厅等等。此外,在炮台范围内,还有一个旧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长期展览室。参观博物馆后,游客可到馆外的炮台,那里地方宽敞,游客们可以怀着愉快的心情在那里漫步,俯瞰整个澳门的景色。

规划特色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布展,表现手法新颖。澳门的博物馆已突破了平面展览模式,利用了立体、光、声、像等高新技术,使布展手段焕然一新,在每个展区、展品前都装备了放像机、电视机,还有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多种语言的话筒任君选择,再配合光、声等,使所展出的事件或物品显得惟妙惟肖,生动诱人。
二是巧妙地把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若收门票就很少人参观,但澳门的博物馆是另一种景象,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原因除了展出的内容有特色,布展陈列手法新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旅游娱乐融入了博物馆中,澳门的博物馆基本上都设有咖啡阁、精品及图书小卖部等,如:他们根据博物馆的主题特点,结合展出中所提到的事件、人物、工具、生活用品等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旅游装饰纪念品出售,收集整理相关联的图书供学者、游客选购详细阅读或研究,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走大众化路向明晰,观众可参与感强。澳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算多,但他们能发挥了现有文物的陈列作用,充分利用复制品、模型来强化陈列效果,改变了博物馆陈列贵族化、过于追求学术化,而忽视一般观众心理的观念和做法,大量展出平民百姓关心的日常物品或事件等,增强了观众的兴趣,让其有参与感。
澳门博物馆一角

  澳门博物馆一角

四是吸引力大,可观性强。参观澳门的博物馆总有一种令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当你参观了开头时,你就会产生往下看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通俗地把事件再现在观众面前,正好是一新(新技术)一旧(旧事件)相结合,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五是可操作性强,把支配权还给观众,让观众当主人。在中国的博物馆参观,观众不是跟着导游行就是随着解说员走,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说多少就听多少,稍不留神就听得一知半解,一点主动权都没有。而在澳门参观博物馆就大不一样,可以有选择地参观,可以一般性地参观,也可以深入了解,只要你在该展区或展品前按一下录像显示按扭就有相关的图像显现在眼前,还有多种语言的解说话筒供你选择,可重复操作。这样,在参观时不仅不会影响到旁人,还会使观众有主人翁的感觉,走进博物馆,听、看、摸全由人支配。考察澳门博物馆后,不仅使人们深受启发,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做好“华博”筹建工作的信心。
澳门的博物馆之建设经验及布展、陈列手段,实在值得人们筹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时借鉴,把其成功的做法与人们五邑侨乡特色结合起来进行构思,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现实意义

澳门城市多元化的一面,表现在过去四百多年来,在这珠江口上一个具战略价值的港口里,居民一向和平共处,务农经商,为广州城带来繁荣,在本地催生了并至今还存在的,这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个小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以及那到处举目可见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建筑。
人口的突然增长反映出现时本地人口的特点。估计现居民中,百分之五十为过去十五年移居来澳的新移民。他们大部分为中国人,抱着改善生活的目的而来,对本地的文化所知不多,在这里过着一种与原居地的生活习惯颇为不同的生活。
然而,整个亚洲,特别是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转变,而澳门也反映出这些变化。那些见证历史发展的城市影象,正飞快地消失,在短期内,东西方文化交流所维系的特色也恐怕会就此失去。
故此,对建筑文物的复修和保护以及表现城市身份的种种外观影象,使它们不致消亡,这些工作都是刻不容缓的。除了人口增加对居住的需求大增外,房产发展及投机的倾向,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添加了不少压力。

其他

售票处及资料查询在大堂入口处
开馆时间: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一休馆。
票价:澳门币15元,11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长者及学生澳门币8元,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团体、学校及公共机构优惠价。
博物馆茶座:茶座在博物馆入口处,咖啡吧在大炮台正门入口。两处茶座将供应小吃及饮料。
博物馆礼品店:供应记念品、书籍、明信片及其他物品。
导赏:博物馆将提供免费导赏服务,包括粤语、葡语、普通话及英语。请向大堂入口处柜面作资料查询。
残疾人士参观者请采用大炮台正门入口,博物馆可提供轮椅。
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五,玫瑰圣母堂
 
简介
玫瑰圣母堂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即源于此。
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玫瑰圣母堂风光(1)

玫瑰圣母堂风光(1)(20张)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 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 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 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 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 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建筑历史

玫瑰圣母堂 St. Domingo's Church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该教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
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 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原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 游行, ,沿, 途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教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了宗教气氛。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以利于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信教群众在玫瑰堂举行为期九天的敬礼活动。到了5月13日,还会举行更加盛大的巡游,作为当地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每次都举办的极具特色。圣像巡游开始于下午六点左右,首先是在玫瑰堂里面举行供奉典礼,接着是圣体降福和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塑像转移进一顶轿内,由身穿白色服装头戴白色薄纱的圣母源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护着圣母像游街,沿途还要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和西湾向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行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街队伍的后面会有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此行动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对三牧童显灵的奇迹。此条路线可以说是现存圣像出巡事例中最长的,所以当到达主教山时,就已经暮色四合,以至于巡游队伍需要手持蜡烛照明,黄昏中的主教山灯火辉煌,好似一条长龙闪现在视野中。场面非常的浩荡壮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构造

玫瑰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圣堂内的天花板装饰地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十分的引人注目。教堂的堂门雕工细致,艺术特色比较浓厚。圣堂的里面安排的秩序井然,缤纷的色彩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新奇的感觉。在教堂的祭坛中布置着慈祥圣母怀抱圣婴的塑像,而圣堂之内则安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便是以此堂为活动开始之地。
澳门政府在1997年曾经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而且在高达三层的钟楼内布置了稀少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类的圣像珍品。

建筑特色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收藏珍品

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

玫瑰圣母堂风光(2)

玫瑰圣母堂风光(2)(15张)
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1]

音乐会教堂

这所属于澳门文化遗产的玫瑰堂,经常成为每年举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其中一个演出场地。能在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的文物中欣赏艺术,是澳门其中一个可贵之处。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温馨提示: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住宿指南

澳门富豪酒店 澳门罗里基博士大马路70-106号(与佛山街交汇处)
澳门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u)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82-86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总统酒店 友谊大马路355号
澳门帝濠酒店 澳门上海街51号(与友谊大马路交汇处)
澳门维景酒店(原京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199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利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33号(何贤公园对面)
澳门京都酒店 澳门南湾大马路493-501号(与新八佰伴隔街相望)
澳门皇都酒店 澳门得胜马路2-4号(近华士古公园)

台湾玫瑰圣母大教堂

历史沿革
公元1859年(咸丰9年)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抵达打狗,象征天主教正式在台开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盖房舍作为临时传教所,之后又陆续改建,而于1862年(同治元年)改建圣堂后,于翌年更名为「玫瑰圣母堂」。1928年(昭和3年),李安斯神父又筹备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于1931年(昭和6年),为台湾最大主教座堂。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内部以七对柱子分成中殿及两侧通廊,通廊之上还有夹层,而两侧夹层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构成,圣坛则以八角环形处理。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亚洲三大圣堂(教宗祝圣之圣殿)之一。公元1995年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观,样式乃仿公元1931年原始造型,内部木构造则改以钢材。
建筑材料
红砖、硓石古石、三合土
建筑风格
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
指定理由
本教堂系公元一九二八年重建并为台湾地区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体建筑造型仿哥德式及罗马式,整体建筑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玫瑰圣母堂亦为亚洲三大圣堂之一
定着土地之范围
高雄市苓雅区成功段211,216,217号

台湾玫瑰教堂

台湾玫瑰教堂(5张)
 
 
六:竹湾海滩
 

简介

澳门的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朴实自然。园中遍布植物,碧绿苍翠,其间流过一道小溪,清幽古雅。沿小径漫步静观园景,悠闲自在。  
  
背靠山麓,面向海滩的竹湾酒店,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自从政府加大了对竹湾海滩的开发力度后在附近兴建起了一家葡式风格的度假酒店,内有多幢小别墅,可以身处室内就看到美丽的大海,很具人气。

词条图片(1)张 

 
词条图片(1张)
 
, 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略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战,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 , , , , , 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历史街区

大三巴牌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她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旅游特色

整体特点

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建筑结构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菊花(象征来自中国日本的基督徒技师)。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艺术价值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巴”。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许多澳门人结婚时喜欢在此留下张婚纱照以作纪念。

景点介绍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牌坊与门前延伸而下的石阶构成了闻名澳门的胜迹。大三巴牌坊共分5层,从上到下都镶嵌着、雕刻着形态迥异、笼罩着浓厚基督教色彩的艺术群像。底层是教堂的3面大门,正门和两个旁门顶上分别用拉丁文刻着“天主圣母”和“耶稣”的字样;第二层壁龛中雕刻有耶稣会圣人像;第三层正中有一童贞圣母雕像,数名天使和两种花朵环绕两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国,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稣的工具,以象征战胜死亡;第四层有一耶稣圣婴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第五层刻有一个代表圣神的鸽形铜像,旁边围有代表太阳、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顶端有一个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镶嵌非常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有一座残壁遗迹,这就是圣保罗教堂。其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部分,又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宗教意义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5张)
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
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
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
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相关景点

恋爱巷

恋爱巷位于位于澳门半岛中心地带花王堂区南部,大三巴街与大三巴右街之间,全长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恋爱巷的名字来自早期葡文名“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可解释为迷恋和激情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而恋爱巷后来的建筑风格竟在无意间与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动人。沿大三巴牌坊右边走下去,有一条甚少人经过的小横巷,它有一个浪漫名字──恋爱巷。电影《伊莎贝拉》,《游龙戏凤》就在这恋爱巷取景。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曾有电影以及电视剧在恋爱巷取景,此处亦是拍婚纱照的好地点。 恋爱巷两旁的建筑物充满了欧陆风情,走在巷里,似是置身欧洲石春小路中。澳门民间传说,但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上恋爱。

大三巴

大三巴是圣保禄教堂前壁遗址,历史悠久建于1580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地标,旅客游澳门必到大三巴拍张“到此一游”纪念照,近年更成为拍摄婚纱照热点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在大三巴前,不时会见到穿婚纱礼服的新人们在温馨烟韧拍照。

哪吒庙

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却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据知建于1888年,事缘当时圣保禄山一带居民相继染上瘟疫而死亡,于是商议在该处大三巴后方,请来哪吒神作为镇压,并建庙奉祀。
 
 
 
三,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葡萄牙文:Centro Cultural de Macau)位于澳门半岛大堂区新口岸孙逸仙大马路,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建成的表演场地,为澳门唯一的国际级文化艺术表演场地。澳门文化中心的建筑工程于1998年竣工,并由葡萄牙总统桑帕约于1999年3月19日揭幕。

中心简介

在设计方面,造座宏伟的新型建筑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标志,所占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由景观公园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 1,114 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 393 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
两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楼高五层,内设有五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四千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中心还设有售票处和询问处,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

主要建筑

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国总统沈拜奥(Jorge Sampaio)主持揭幕启用。含大礼堂、博物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及及公园各一座。大礼堂为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包括有1200个座位的大礼堂,以及一个可容400人的小礼堂,一个作短期展览用的展馆,以及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室。大礼堂可供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歌剧话剧舞蹈表演及演音乐演奏之用。大礼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场的风格,下层主观众席共有1223个座位,两翼的观众席则可容770人,另外前舞台可设置114个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总造价为9.6亿元,其中8.4亿元为建筑总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结构方面的工程费用,及雕塑群、音乐喷泉与一般设施;7000万元用于施工、顾问和监管方面费用,5000万元用于专业设备和装饰。

建筑组成

建筑组成
澳门文化中心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文化地标,所占面积达45,000平方米,由景观公园、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及周边场地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1,114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393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2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和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10192平方米,楼高5层,内设有5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4000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其他设施
文化中心还设有餐厅、咖啡座、酒吧、售票处和询问处。
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为准备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在文化中心北面建造了一座临时会场。拆卸后原址改为一广场以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展出国务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送来的贺礼,及当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赠予澳门的题词。
陈列馆于2003年3月动工,2004年建成启用,总造价约5000万澳门元。楼高3层,地下为大堂入口及行政部,1楼分别为回归贺礼展览厅及专题展览厅,2楼为演讲厅。

文化特点

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澳门文化中心之成立为澳门文化史标志著一个新纪元。中心提供了优质而多元化之表演、会议及展览场地,普及了各类型的文艺活动,既可满足深受澳葡文化熏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时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质素。

设施资料

综合剧院

设计具古典剧场的风格,并备有现代化的高科技配套设施。剧院内设有座位 1,114 个,适合 
综合剧院

  综合剧院

各式各样大型节目的演出,如交响乐及室内乐演奏会、歌剧、舞蹈、综合性演出、各种戏剧、研讨会及大型会议等。
此剧院有可移动式音响天花板 (2.5 米的弹性高度) 与可移动式的舞台挡声板,其可变容积在 8,330 立方米与 11,800 立方米之间。如欲演出音乐会,天花板升高,挡声板置於舞台之上,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为 1.5 秒 (中 频),特别适用於管弦乐音乐会及无需使用扩音系统的音乐会。如有其他演出,天花板降下且舞台布景安置在舞台上,其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变为1.1 秒,适合音乐剧、粤剧及其他需要使用扩音系统的演出。剧院的空间结构使声音能均匀地散播,使演出者的说话更为清晰,音乐更嘹亮动人。
此剧院的舞台宽 18 米,深 17.4 米,有现代化的灯光与音响设备,舞台顶设有一钢架系统,支撑 32 支机械式平衡吊杆与 35 支电动平衡吊杆,还有一整合式活动音响反射板。在舞台下亦设有两层式活动暗门,有需要时可与原舞台连合,使之能伸展至符合各类演出需求的舞台面积。
此外,还设有即时传译室,能同时以六种语言进行解说。

小剧院

设有393个座位的小剧院适宜上演小型节目如话剧、小型音乐会和现代舞等节目,同时也是电影与研讨会等项目的理想场地。
剧院内置有电影大萤幕,配有环回立体声系统,故放映影片及其他需投射设备的活动之效果极佳。
此舞台宽 13.7 米、深 8.2 米,舞台顶的钢架支撑著 34 支平衡吊杆,包括32 支机械式的和 2 支电动式的。另外,设有即时传译室,能以三种语言同步传译。
 
 
四,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大炮台山。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简介

基本资料

澳门博物馆座落于大炮台上,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是城市心脏。俯看内  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会士选中,他们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及教堂,俗称“大三巴”。大炮台的兴建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 1617年动工,1626年竣工,1835年,在一次台风中,因失火毁了神学院以及大炮台的大部分建筑和教堂,只有教堂的前壁(俗称牌坊)得以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墙内的地盘变成了气象台的驻地,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园,该地点还经常用来举办户外庆祝活动,澳门音乐节的歌剧节目亦曾在那里演出。

历程

澳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四月正式开始运作,将大炮台辟为博物馆。而博物馆工程亦于九六年九月动工,于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启用。建馆工程包括两部分:位于大炮台的博物馆展览大楼及位于北面山丘的博物馆行政大楼,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所有的古城墙均被修复,大炮亦面目一新,原先的入口再次向公众开放,还在该入口处附近设置了一家茶座和一间商店。游客可自大炮台尽享澳门及其离岛的美景。昔日的游客需徒步穿越院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子和长长的石阶才能到达炮台的大门,由于在建造博物馆时,进行了挖掘工程,所以游客可从另一个有电动梯的入口,进入炮台。在博物馆前面的院子里有一个露天茶座供游客享用,一间商店,出售图书和各种纪念品,还有在博物馆内展出了本地艺术家谭劲制作的艺术品的石膏复制品。沿另一个电动梯子可到主入口处,这里矗立着一座殖民时期风格,乳黄色的穹拱,它跨越在大炮台原来城墙之间。
门票价格:15元

结构布局

此馆共分三层,其中一二两层位于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层则在炮台上。博 
澳门博物馆内部

  澳门博物馆内部

物馆的展览专题内容,大致上包含三大部分,他们分别在馆内三层展区展示。

第一层

是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况,这个时期就是澳门的黄金期。

第二层

展示澳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澳门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

展现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绍当代澳门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况。行政大楼总面积合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为市民及游客设计的礼品店及露天茶座。  
博物馆的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之外,但是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展览馆大楼相连。楼内设有行政及技术人员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仓库、修复室、工场、电脑部、保安中心及演讲厅等等。此外,在炮台范围内,还有一个旧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长期展览室。参观博物馆后,游客可到馆外的炮台,那里地方宽敞,游客们可以怀着愉快的心情在那里漫步,俯瞰整个澳门的景色。

规划特色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布展,表现手法新颖。澳门的博物馆已突破了平面展览模式,利用了立体、光、声、像等高新技术,使布展手段焕然一新,在每个展区、展品前都装备了放像机、电视机,还有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多种语言的话筒任君选择,再配合光、声等,使所展出的事件或物品显得惟妙惟肖,生动诱人。
二是巧妙地把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若收门票就很少人参观,但澳门的博物馆是另一种景象,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原因除了展出的内容有特色,布展陈列手法新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旅游娱乐融入了博物馆中,澳门的博物馆基本上都设有咖啡阁、精品及图书小卖部等,如:他们根据博物馆的主题特点,结合展出中所提到的事件、人物、工具、生活用品等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旅游装饰纪念品出售,收集整理相关联的图书供学者、游客选购详细阅读或研究,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走大众化路向明晰,观众可参与感强。澳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算多,但他们能发挥了现有文物的陈列作用,充分利用复制品、模型来强化陈列效果,改变了博物馆陈列贵族化、过于追求学术化,而忽视一般观众心理的观念和做法,大量展出平民百姓关心的日常物品或事件等,增强了观众的兴趣,让其有参与感。
澳门博物馆一角

  澳门博物馆一角

四是吸引力大,可观性强。参观澳门的博物馆总有一种令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当你参观了开头时,你就会产生往下看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通俗地把事件再现在观众面前,正好是一新(新技术)一旧(旧事件)相结合,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五是可操作性强,把支配权还给观众,让观众当主人。在中国的博物馆参观,观众不是跟着导游行就是随着解说员走,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说多少就听多少,稍不留神就听得一知半解,一点主动权都没有。而在澳门参观博物馆就大不一样,可以有选择地参观,可以一般性地参观,也可以深入了解,只要你在该展区或展品前按一下录像显示按扭就有相关的图像显现在眼前,还有多种语言的解说话筒供你选择,可重复操作。这样,在参观时不仅不会影响到旁人,还会使观众有主人翁的感觉,走进博物馆,听、看、摸全由人支配。考察澳门博物馆后,不仅使人们深受启发,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做好“华博”筹建工作的信心。
澳门的博物馆之建设经验及布展、陈列手段,实在值得人们筹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时借鉴,把其成功的做法与人们五邑侨乡特色结合起来进行构思,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现实意义

澳门城市多元化的一面,表现在过去四百多年来,在这珠江口上一个具战略价值的港口里,居民一向和平共处,务农经商,为广州城带来繁荣,在本地催生了并至今还存在的,这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个小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以及那到处举目可见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建筑。
人口的突然增长反映出现时本地人口的特点。估计现居民中,百分之五十为过去十五年移居来澳的新移民。他们大部分为中国人,抱着改善生活的目的而来,对本地的文化所知不多,在这里过着一种与原居地的生活习惯颇为不同的生活。
然而,整个亚洲,特别是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转变,而澳门也反映出这些变化。那些见证历史发展的城市影象,正飞快地消失,在短期内,东西方文化交流所维系的特色也恐怕会就此失去。
故此,对建筑文物的复修和保护以及表现城市身份的种种外观影象,使它们不致消亡,这些工作都是刻不容缓的。除了人口增加对居住的需求大增外,房产发展及投机的倾向,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添加了不少压力。

其他

售票处及资料查询在大堂入口处
开馆时间: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一休馆。
票价:澳门币15元,11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长者及学生澳门币8元,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团体、学校及公共机构优惠价。
博物馆茶座:茶座在博物馆入口处,咖啡吧在大炮台正门入口。两处茶座将供应小吃及饮料。
博物馆礼品店:供应记念品、书籍、明信片及其他物品。
导赏:博物馆将提供免费导赏服务,包括粤语、葡语、普通话及英语。请向大堂入口处柜面作资料查询。
残疾人士参观者请采用大炮台正门入口,博物馆可提供轮椅。
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五,玫瑰圣母堂
 
简介
玫瑰圣母堂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即源于此。
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玫瑰圣母堂风光(1)

玫瑰圣母堂风光(1)(20张)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 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 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 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 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 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建筑历史

玫瑰圣母堂 St. Domingo's Church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该教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 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
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 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原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 游行, ,沿, 途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教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了宗教气氛。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以利于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信教群众在玫瑰堂举行为期九天的敬礼活动。到了5月13日,还会举行更加盛大的巡游,作为当地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每次都举办的极具特色。圣像巡游开始于下午六点左右,首先是在玫瑰堂里面举行供奉典礼,接着是圣体降福和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塑像转移进一顶轿内,由身穿白色服装头戴白色薄纱的圣母源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护着圣母像游街,沿途还要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和西湾向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行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街队伍的后面会有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此行动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对三牧童显灵的奇迹。此条路线可以说是现存圣像出巡事例中最长的,所以当到达主教山时,就已经暮色四合,以至于巡游队伍需要手持蜡烛照明,黄昏中的主教山灯火辉煌,好似一条长龙闪现在视野中。场面非常的浩荡壮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构造

玫瑰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圣堂内的天花板装饰地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十分的引人注目。教堂的堂门雕工细致,艺术特色比较浓厚。圣堂的里面安排的秩序井然,缤纷的色彩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新奇的感觉。在教堂的祭坛中布置着慈祥圣母怀抱圣婴的塑像,而圣堂之内则安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便是以此堂为活动开始之地。
澳门政府在1997年曾经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而且在高达三层的钟楼内布置了稀少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类的圣像珍品。

建筑特色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收藏珍品

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

玫瑰圣母堂风光(2)

玫瑰圣母堂风光(2)(15张)
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1]

音乐会教堂

这所属于澳门文化遗产的玫瑰堂,经常成为每年举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其中一个演出场地。能在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的文物中欣赏艺术,是澳门其中一个可贵之处。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温馨提示: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住宿指南

澳门富豪酒店 澳门罗里基博士大马路70-106号(与佛山街交汇处)
澳门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u)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82-86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总统酒店 友谊大马路355号
澳门帝濠酒店 澳门上海街51号(与友谊大马路交汇处)
澳门维景酒店(原京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199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利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33号(何贤公园对面)
澳门京都酒店 澳门南湾大马路493-501号(与新八佰伴隔街相望)
澳门皇都酒店 澳门得胜马路2-4号(近华士古公园)

台湾玫瑰圣母大教堂

历史沿革
公元1859年(咸丰9年)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抵达打狗,象征天主教正式在台开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盖房舍作为临时传教所,之后又陆续改建,而于1862年(同治元年)改建圣堂后,于翌年更名为「玫瑰圣母堂」。1928年(昭和3年),李安斯神父又筹备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于1931年(昭和6年),为台湾最大主教座堂。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内部以七对柱子分成中殿及两侧通廊,通廊之上还有夹层,而两侧夹层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构成,圣坛则以八角环形处理。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亚洲三大圣堂(教宗祝圣之圣殿)之一。公元1995年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观,样式乃仿公元1931年原始造型,内部木构造则改以钢材。
建筑材料
红砖、硓石古石、三合土
建筑风格
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
指定理由
本教堂系公元一九二八年重建并为台湾地区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体建筑造型仿哥德式及罗马式,整体建筑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玫瑰圣母堂亦为亚洲三大圣堂之一
定着土地之范围
高雄市苓雅区成功段211,216,217号

台湾玫瑰教堂

台湾玫瑰教堂(5张)
 
 
六:竹湾海滩
 

简介

澳门的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朴实自然。园中遍布植物,碧绿苍翠,其间流过一道小溪,清幽古雅。沿小径漫步静观园景,悠闲自在。  
  
背靠山麓,面向海滩的竹湾酒店,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自从政府加大了对竹湾海滩的开发力度后在附近兴建起了一家葡式风格的度假酒店,内有多幢小别墅,可以身处室内就看到美丽的大海,很具人气。

词条图片(1)张 

 
词条图片(1张)
 
, >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 , , , , , 华工的馆所。当时的澳门,有数万外国人专门从事人口买卖。他们采取诱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强制买卖输出,很多人死于海上。1922年5月29日,葡军在大三巴下公然枪杀70多名中国人,伤100多人。

历史街区

大三巴牌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大三巴牌坊”。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她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参观完牌坊,可以到内侧广场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澳门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等,当中最珍贵的是一批以宗教生活为题材的油画,这是远东的第一批画作,也是东方最古老的油画。隔壁的墓室更存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展示澳门的宗教历史。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

旅游特色

整体特点

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畸形珍珠barroco)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建筑结构

教堂为矫饰主义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第一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征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第三层中央为圣母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菊花(象征来自中国日本的基督徒技师)。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意大利“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国之门的意思)。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的“口号”IHS(意思是人类救主)的浮雕图案。

艺术价值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巴”。圣保罗教堂建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该景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也是澳门的名胜。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形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澳门的历史。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 游览大三巴牌坊,你除了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许多澳门人结婚时喜欢在此留下张婚纱照以作纪念。

景点介绍

澳门大三巴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下连68级石阶,极显巍峨壮观。大三巴牌坊为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即“圣保禄”的粤语音译)。该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经历3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场大火将其烧得只剩下教堂正门大墙,此墙因类似中国传统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国石狮头,是西方宗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
澳门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的是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欧洲巴罗克式建筑中溶入了东方建筑的某些特点。当时,该教堂在华南一带非常著名,许多外国传教士都来这里研修教义,学习中国文化,同时把西方文化带到东方来。教堂曾经历过三次火灾,但屡焚屡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后一场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筑物,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标志之一,也是澳门八景之一的“三巴圣迹”。 
大三巴牌坊前临68级石阶,牌坊与门前延伸而下的石阶构成了闻名澳门的胜迹。大三巴牌坊共分5层,从上到下都镶嵌着、雕刻着形态迥异、笼罩着浓厚基督教色彩的艺术群像。底层是教堂的3面大门,正门和两个旁门顶上分别用拉丁文刻着“天主圣母”和“耶稣”的字样;第二层壁龛中雕刻有耶稣会圣人像;第三层正中有一童贞圣母雕像,数名天使和两种花朵环绕两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国,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树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稣的工具,以象征战胜死亡;第四层有一耶稣圣婴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第五层刻有一个代表圣神的鸽形铜像,旁边围有代表太阳、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顶端有一个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镶嵌非常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
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有一座残壁遗迹,这就是圣保罗教堂。其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部分,又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还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层,每层的壁均藏有一铜像,是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所铸造。十字架下是一具鸽形铜像,据说云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是一个耶稣圣婴雕像,像的旁边刻有用以钉死耶稣的工具。从大三巴牌坊邻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见整座教堂原迹及其后面广场的一些石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过澳门”是当地十分流行的话。
大三巴牌坊即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处在澳门的闹市区。
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整座教堂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特色的结合,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圣保罗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碑坊”。
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看过大三巴碑坊,游客不妨到与之相邻的古炮台城堡。登临气势雄伟、酷似欧洲古堡的古炮台城堡,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十余门巨型铸铁古炮,发思古之幽情,还可以饱览澳门全景呢。

宗教意义

大三巴牌坊第三层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无原罪圣母像为中心分界,以高低宽窄不一,第一对:左右均为中国佛教式的石狮子半身像。第二对:左为在圆球上展翅之鸽,右为双箭交叉穿王冠。第三对:左为女身加魔鬼的头和四肢,其胸为一镖枪穿中,其右边有汉文句为“鬼是诱人为恶”,其左边有顺时针方向的右旋十字。右为骷髅白骨一具,其左边有汉文句为“念死者无为罪”,其右边有逆时针方向的左旋十字。第四对:左为一圣母在大海上护导一艘三桅帆船,右为同一圣母足踏七头之龙,其右上角有汉文句为“圣母踏龙头”。第五对:左为三层双龙或人头的喷水柱及长方形水池,右为一棵生命或菩提)树。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5张)
第六对:在无原罪圣母像两边各有对称的上、中、下三个天使像。以上六对雕刻不单具有明显的非传统的天主教的形式及内容,而且其中有三个雕像分别附刻一句汉文的说明文字。这是其余各层没有的,据澳门徐新先生考证的结果说:“在那个年代的巴洛克建筑上,刻有中文字样的只有澳门的圣保禄教堂。”在同时代的天主教堂的雕像中,只有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汉文图解说明,而非偶然出现的、个别孤立的、无甚深意的中文字样。这一独特的以汉文解说雕像的现象本身,已显示出这一系列雕像具有来自中国的文化、宗教的渊源。
科塞依罗亦曾指出:使用一些新的艺术图形,无论是中文字,还是一些当时对于欧洲宗教建筑艺术仍很陌生的东西,是大三巴牌坊这一宗教艺术建筑最有特色的方面。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于特兰托大会以后的宗教艺术图形法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一艺术杰作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或者前所未有的东西,显然都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新方法的结果,即逐步适应政策的反映。这是一种不同于当时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传教的华新传教法,是由沙勿略构思,范礼安策划,利玛窦和罗明坚成功地加以实践。
因此,除了新的传教方式之外(无疑这在当时是居于首位的),还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应关系,以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稣会在澳门和中国艺术发展方面的情况。
以上之论,无疑是很正确和极富启发性的。在对大三巴牌坊总体的看法上既赞同要“更好地了解作为一种战略结果和同化的反映”,但同时亦认为必须正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国文化的结果本身导致了被天主教正统派视为异化。如前所述,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大三巴教堂不但成为废墟,而且成为坟场的悲剧。前人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者,由于对中国的宗教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教内涵的雕像及三句汉文,往往只能作画面及字面的浅解甚至是误解。因此,有关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结果的论述大都停留在浅表而又抽象的范围内。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可以永远停留在图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浅解即止,而应在继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其非传统天主教的文化深层内容意义,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哪些宗教文化的背景故事。笔者认为,这第三层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鉴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经”或“本起经”的故事。我们必须把图像和有关文句的真正来源和含义结合起来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收到揭秘解谜之效。

相关景点

恋爱巷

恋爱巷位于位于澳门半岛中心地带花王堂区南部,大三巴街与大三巴右街之间,全长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恋爱巷的名字来自早期葡文名“Travessa da Paixão”,“Paixão”可解释为迷恋和激情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而恋爱巷后来的建筑风格竟在无意间与这名字的意思暗合---浪漫动人。沿大三巴牌坊右边走下去,有一条甚少人经过的小横巷,它有一个浪漫名字──恋爱巷。电影《伊莎贝拉》,《游龙戏凤》就在这恋爱巷取景。纵使恋爱巷为旅游景点之一,这里已被划成行人专用区,并已有美化工程,令恋爱巷更有特色。曾有电影以及电视剧在恋爱巷取景,此处亦是拍婚纱照的好地点。 恋爱巷两旁的建筑物充满了欧陆风情,走在巷里,似是置身欧洲石春小路中。澳门民间传说,但凡走过恋爱巷,不久就会遇上恋爱。

大三巴

大三巴是圣保禄教堂前壁遗址,历史悠久建于1580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地标,旅客游澳门必到大三巴拍张“到此一游”纪念照,近年更成为拍摄婚纱照热点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

在大三巴前,不时会见到穿婚纱礼服的新人们在温馨烟韧拍照。

哪吒庙

在大三巴这个充满西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后面,却有一座代表中国历史人物的哪吒庙,中西两地文化相映成趣。据知建于1888年,事缘当时圣保禄山一带居民相继染上瘟疫而死亡,于是商议在该处大三巴后方,请来哪吒神作为镇压,并建庙奉祀。
 
 
 
三,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葡萄牙文:Centro Cultural de Macau)位于澳门半岛大堂区新口岸孙逸仙大马路,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建成的表演场地,为澳门唯一的国际级文化艺术表演场地。澳门文化中心的建筑工程于1998年竣工,并由葡萄牙总统桑帕约于1999年3月19日揭幕。

中心简介

在设计方面,造座宏伟的新型建筑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标志,所占面积达四万五千平方米,由景观公园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 1,114 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 393 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
两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一万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楼高五层,内设有五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四千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此外,中心还设有售票处和询问处,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
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

主要建筑

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国总统沈拜奥(Jorge Sampaio)主持揭幕启用。含大礼堂、博物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及及公园各一座。大礼堂为文化中心的主体建筑,包括有1200个座位的大礼堂,以及一个可容400人的小礼堂,一个作短期展览用的展馆,以及一个多功能的会议室。大礼堂可供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歌剧话剧舞蹈表演及演音乐演奏之用。大礼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场的风格,下层主观众席共有1223个座位,两翼的观众席则可容770人,另外前舞台可设置114个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总造价为9.6亿元,其中8.4亿元为建筑总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结构方面的工程费用,及雕塑群、音乐喷泉与一般设施;7000万元用于施工、顾问和监管方面费用,5000万元用于专业设备和装饰。

建筑组成

建筑组成
澳门文化中心已成为澳门最新的文化地标,所占面积达45,000平方米,由景观公园、剧院大楼及艺术博物馆大楼组成。
剧院及周边场地
剧院大楼内设两个表演场地:综合剧院有座位1,114个,适宜上演大型节目;而小剧院则有座位393个,适宜举行小型节目和放映电影。2个场地均设有即时传译室和先进的放映、音响和灯光设备。除表演场地外,其他设施还有会议室、展览厅、多用途排练室、音乐室、化妆间、洗衣房、技术控制室及为表演者专设的休息室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总面积达10192平方米,楼高5层,内设有5个展览馆,展览面积近4000平方米,为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除展览厅外,该馆还有演讲厅、多媒体图书馆等设施。
其他设施
文化中心还设有餐厅、咖啡座、酒吧、售票处和询问处。
文化中心广场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为准备1999年,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在文化中心北面建造了一座临时会场。拆卸后原址改为一广场以及「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展出国务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送来的贺礼,及当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赠予澳门的题词。
陈列馆于2003年3月动工,2004年建成启用,总造价约5000万澳门元。楼高3层,地下为大堂入口及行政部,1楼分别为回归贺礼展览厅及专题展览厅,2楼为演讲厅。

文化特点

澳门文化中心为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艺者提供国际级的表演场地,也为澳门及邻近区域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使今澳门文化中心成为商贸国际会议的理想地点。澳门文化中心之成立为澳门文化史标志著一个新纪元。中心提供了优质而多元化之表演、会议及展览场地,普及了各类型的文艺活动,既可满足深受澳葡文化熏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时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质素。

设施资料

综合剧院

设计具古典剧场的风格,并备有现代化的高科技配套设施。剧院内设有座位 1,114 个,适合 
综合剧院

  综合剧院

各式各样大型节目的演出,如交响乐及室内乐演奏会、歌剧、舞蹈、综合性演出、各种戏剧、研讨会及大型会议等。
此剧院有可移动式音响天花板 (2.5 米的弹性高度) 与可移动式的舞台挡声板,其可变容积在 8,330 立方米与 11,800 立方米之间。如欲演出音乐会,天花板升高,挡声板置於舞台之上,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为 1.5 秒 (中 频),特别适用於管弦乐音乐会及无需使用扩音系统的音乐会。如有其他演出,天花板降下且舞台布景安置在舞台上,其所产生的反响时间 (RT) 变为1.1 秒,适合音乐剧、粤剧及其他需要使用扩音系统的演出。剧院的空间结构使声音能均匀地散播,使演出者的说话更为清晰,音乐更嘹亮动人。
此剧院的舞台宽 18 米,深 17.4 米,有现代化的灯光与音响设备,舞台顶设有一钢架系统,支撑 32 支机械式平衡吊杆与 35 支电动平衡吊杆,还有一整合式活动音响反射板。在舞台下亦设有两层式活动暗门,有需要时可与原舞台连合,使之能伸展至符合各类演出需求的舞台面积。
此外,还设有即时传译室,能同时以六种语言进行解说。

小剧院

设有393个座位的小剧院适宜上演小型节目如话剧、小型音乐会和现代舞等节目,同时也是电影与研讨会等项目的理想场地。
剧院内置有电影大萤幕,配有环回立体声系统,故放映影片及其他需投射设备的活动之效果极佳。
此舞台宽 13.7 米、深 8.2 米,舞台顶的钢架支撑著 34 支平衡吊杆,包括32 支机械式的和 2 支电动式的。另外,设有即时传译室,能以三种语言同步传译。
 
 
四,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大炮台山。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简介

基本资料

澳门博物馆座落于大炮台上,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是城市心脏。俯看内  港的大炮台山被耶稣会士选中,他们在那里兴建了炮台、神学院及教堂,俗称“大三巴”。大炮台的兴建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 1617年动工,1626年竣工,1835年,在一次台风中,因失火毁了神学院以及大炮台的大部分建筑和教堂,只有教堂的前壁(俗称牌坊)得以幸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墙内的地盘变成了气象台的驻地,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园,该地点还经常用来举办户外庆祝活动,澳门音乐节的歌剧节目亦曾在那里演出。

历程

澳门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四月正式开始运作,将大炮台辟为博物馆。而博物馆工程亦于九六年九月动工,于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启用。建馆工程包括两部分:位于大炮台的博物馆展览大楼及位于北面山丘的博物馆行政大楼,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所有的古城墙均被修复,大炮亦面目一新,原先的入口再次向公众开放,还在该入口处附近设置了一家茶座和一间商店。游客可自大炮台尽享澳门及其离岛的美景。昔日的游客需徒步穿越院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子和长长的石阶才能到达炮台的大门,由于在建造博物馆时,进行了挖掘工程,所以游客可从另一个有电动梯的入口,进入炮台。在博物馆前面的院子里有一个露天茶座供游客享用,一间商店,出售图书和各种纪念品,还有在博物馆内展出了本地艺术家谭劲制作的艺术品的石膏复制品。沿另一个电动梯子可到主入口处,这里矗立着一座殖民时期风格,乳黄色的穹拱,它跨越在大炮台原来城墙之间。
门票价格:15元

结构布局

此馆共分三层,其中一二两层位于炮台地面之下,第三层则在炮台上。博 
澳门博物馆内部

  澳门博物馆内部

物馆的展览专题内容,大致上包含三大部分,他们分别在馆内三层展区展示。

第一层

是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况,这个时期就是澳门的黄金期。

第二层

展示澳门民间艺术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澳门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

展现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绍当代澳门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况。行政大楼总面积合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为市民及游客设计的礼品店及露天茶座。  
博物馆的行政大楼虽然位于炮台之外,但是通过一条贯穿外墙,设有电动扶梯的隧道与展览馆大楼相连。楼内设有行政及技术人员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仓库、修复室、工场、电脑部、保安中心及演讲厅等等。此外,在炮台范围内,还有一个旧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绍大炮台历史的长期展览室。参观博物馆后,游客可到馆外的炮台,那里地方宽敞,游客们可以怀着愉快的心情在那里漫步,俯瞰整个澳门的景色。

规划特色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布展,表现手法新颖。澳门的博物馆已突破了平面展览模式,利用了立体、光、声、像等高新技术,使布展手段焕然一新,在每个展区、展品前都装备了放像机、电视机,还有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多种语言的话筒任君选择,再配合光、声等,使所展出的事件或物品显得惟妙惟肖,生动诱人。
二是巧妙地把博物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中国大部分博物馆若收门票就很少人参观,但澳门的博物馆是另一种景象,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原因除了展出的内容有特色,布展陈列手法新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旅游娱乐融入了博物馆中,澳门的博物馆基本上都设有咖啡阁、精品及图书小卖部等,如:他们根据博物馆的主题特点,结合展出中所提到的事件、人物、工具、生活用品等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旅游装饰纪念品出售,收集整理相关联的图书供学者、游客选购详细阅读或研究,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是走大众化路向明晰,观众可参与感强。澳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算多,但他们能发挥了现有文物的陈列作用,充分利用复制品、模型来强化陈列效果,改变了博物馆陈列贵族化、过于追求学术化,而忽视一般观众心理的观念和做法,大量展出平民百姓关心的日常物品或事件等,增强了观众的兴趣,让其有参与感。
澳门博物馆一角

  澳门博物馆一角

四是吸引力大,可观性强。参观澳门的博物馆总有一种令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当你参观了开头时,你就会产生往下看的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通俗地把事件再现在观众面前,正好是一新(新技术)一旧(旧事件)相结合,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五是可操作性强,把支配权还给观众,让观众当主人。在中国的博物馆参观,观众不是跟着导游行就是随着解说员走,别人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说多少就听多少,稍不留神就听得一知半解,一点主动权都没有。而在澳门参观博物馆就大不一样,可以有选择地参观,可以一般性地参观,也可以深入了解,只要你在该展区或展品前按一下录像显示按扭就有相关的图像显现在眼前,还有多种语言的解说话筒供你选择,可重复操作。这样,在参观时不仅不会影响到旁人,还会使观众有主人翁的感觉,走进博物馆,听、看、摸全由人支配。考察澳门博物馆后,不仅使人们深受启发,而且大大增强了人们做好“华博”筹建工作的信心。
澳门的博物馆之建设经验及布展、陈列手段,实在值得人们筹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时借鉴,把其成功的做法与人们五邑侨乡特色结合起来进行构思,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现实意义

澳门城市多元化的一面,表现在过去四百多年来,在这珠江口上一个具战略价值的港口里,居民一向和平共处,务农经商,为广州城带来繁荣,在本地催生了并至今还存在的,这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个小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以及那到处举目可见的,纵横交错的城市建筑。
人口的突然增长反映出现时本地人口的特点。估计现居民中,百分之五十为过去十五年移居来澳的新移民。他们大部分为中国人,抱着改善生活的目的而来,对本地的文化所知不多,在这里过着一种与原居地的生活习惯颇为不同的生活。
然而,整个亚洲,特别是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转变,而澳门也反映出这些变化。那些见证历史发展的城市影象,正飞快地消失,在短期内,东西方文化交流所维系的特色也恐怕会就此失去。
故此,对建筑文物的复修和保护以及表现城市身份的种种外观影象,使它们不致消亡,这些工作都是刻不容缓的。除了人口增加对居住的需求大增外,房产发展及投机的倾向,对这一方面的工作添加了不少压力。

其他

售票处及资料查询在大堂入口处
开馆时间:星期二至日,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星期一休馆。
票价:澳门币15元,11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长者及学生澳门币8元, 
澳门博物馆

  澳门博物馆

团体、学校及公共机构优惠价。
博物馆茶座:茶座在博物馆入口处,咖啡吧在大炮台正门入口。两处茶座将供应小吃及饮料。
博物馆礼品店:供应记念品、书籍、明信片及其他物品。
导赏:博物馆将提供免费导赏服务,包括粤语、葡语、普通话及英语。请向大堂入口处柜面作资料查询。
残疾人士参观者请采用大炮台正门入口,博物馆可提供轮椅。
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五,玫瑰圣母堂
 
简介
玫瑰圣母堂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即源于此。
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玫瑰圣母堂风光(1)

玫瑰圣母堂风光(1)(20张)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 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 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 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 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 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建筑历史

玫瑰圣母堂 St. Domingo's Church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该教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
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 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原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 游行, ,沿, 途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教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了宗教气氛。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以利于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信教群众在玫瑰堂举行为期九天的敬礼活动。到了5月13日,还会举行更加盛大的巡游,作为当地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每次都举办的极具特色。圣像巡游开始于下午六点左右,首先是在玫瑰堂里面举行供奉典礼,接着是圣体降福和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塑像转移进一顶轿内,由身穿白色服装头戴白色薄纱的圣母源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护着圣母像游街,沿途还要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和西湾向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行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街队伍的后面会有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此行动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对三牧童显灵的奇迹。此条路线可以说是现存圣像出巡事例中最长的,所以当到达主教山时,就已经暮色四合,以至于巡游队伍需要手持蜡烛照明,黄昏中的主教山灯火辉煌,好似一条长龙闪现在视野中。场面非常的浩荡壮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构造

玫瑰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圣堂内的天花板装饰地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十分的引人注目。教堂的堂门雕工细致,艺术特色比较浓厚。圣堂的里面安排的秩序井然,缤纷的色彩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新奇的感觉。在教堂的祭坛中布置着慈祥圣母怀抱圣婴的塑像,而圣堂之内则安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便是以此堂为活动开始之地。
澳门政府在1997年曾经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而且在高达三层的钟楼内布置了稀少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类的圣像珍品。

建筑特色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

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收藏珍品

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

玫瑰圣母堂风光(2)

玫瑰圣母堂风光(2)(15张)
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1]

音乐会教堂

这所属于澳门文化遗产的玫瑰堂,经常成为每年举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其中一个演出场地。能在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的文物中欣赏艺术,是澳门其中一个可贵之处。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温馨提示: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住宿指南

澳门富豪酒店 澳门罗里基博士大马路70-106号(与佛山街交汇处)
澳门假日酒店(Holiday Inn Macau)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82-86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总统酒店 友谊大马路355号
澳门帝濠酒店 澳门上海街51号(与友谊大马路交汇处)
澳门维景酒店(原京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北京街199号(与上海街交汇处)
澳门利澳酒店 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33号(何贤公园对面)
澳门京都酒店 澳门南湾大马路493-501号(与新八佰伴隔街相望)
澳门皇都酒店 澳门得胜马路2-4号(近华士古公园)

台湾玫瑰圣母大教堂

历史沿革
公元1859年(咸丰9年)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抵达打狗,象征天主教正式在台开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盖房舍作为临时传教所,之后又陆续改建,而于1862年(同治元年)改建圣堂后,于翌年更名为「玫瑰圣母堂」。1928年(昭和3年),李安斯神父又筹备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于1931年(昭和6年),为台湾最大主教座堂。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内部以七对柱子分成中殿及两侧通廊,通廊之上还有夹层,而两侧夹层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构成,圣坛则以八角环形处理。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亚洲三大圣堂(教宗祝圣之圣殿)之一。公元1995年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观,样式乃仿公元1931年原始造型,内部木构造则改以钢材。
建筑材料
红砖、硓石古石、三合土
建筑风格
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
指定理由
本教堂系公元一九二八年重建并为台湾地区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体建筑造型仿哥德式及罗马式,整体建筑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玫瑰圣母堂亦为亚洲三大圣堂之一
定着土地之范围
高雄市苓雅区成功段211,216,217号

台湾玫瑰教堂

台湾玫瑰教堂(5张)
 
 
六:竹湾海滩
 

简介

澳门的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朴实自然。园中遍布植物,碧绿苍翠,其间流过一道小溪,清幽古雅。沿小径漫步静观园景,悠闲自在。  
  
背靠山麓,面向海滩的竹湾酒店,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自从政府加大了对竹湾海滩的开发力度后在附近兴建起了一家葡式风格的度假酒店,内有多幢小别墅,可以身处室内就看到美丽的大海,很具人气。

词条图片(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