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得几个字》
作者: 张大春
作家张大春近年执意重新学习“认字”,推出一册散文小品——《认得几个字》。通过与小儿女一道学习、辨认原本看似熟悉的字词,他发觉自己未必真正知晓和懂得这些字词背后的故事和所含藏的丰富文化,慨叹“穷尽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有太多的字词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叫得出名字却不知道底细。
人所能认识的世界实在只是人能用文字所构筑的世界而已。当我们有意无意错失这些丰饶富美的字词,其实也与它们所含藏的文化失之交臂。或许不识字只是一种慢性文化病症的初始症状而已。由此,我十分钦服张大春并未停留在表面的疏解,而是兼及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让孩子们有更闳远的视野,涵养出对字词更为深刻纤敏的感觉。
2.
《汉字王国》
作者: [瑞典] 林西莉
书的作者叫林西莉,她写在小引里的一段话:“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应跟我过去一样——我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的形式讲授的越多,他们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当我同时也将解这些文字所来自的那个世界,讲述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 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就特别好。”
书中的插图很多,几乎每一个字都配有对应甲骨文和金文。汉字在林西莉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比如说“夫”意思是成年人用把头发别起来;“火”字就是一堆燃烧的火焰,并且配上了灭火器广告图片;如果把“象”字立起来,就可以看到大象庞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和沉重的腿;将竹简穿起来就是“册” ……在林西莉的讲解下,原本有些枯燥的汉字变得活灵活现。在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弄清楚其来龙去脉,甚至是最初的故事、渊源,事情就变得容易并且生动了。
3.
《汉字书法之美》
作者: 蒋勋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谢谢蒋勋的讲述,让我感受到了几千年的血脉传承,体会到今日我们所书写的文字,原来是那么久远的创造、信仰、艺术与生活。再一想现在的我们,别说毛笔字,连钢笔字都写得少了,真是有些汗颜。
汉字,不只有记载的功能,更因为书法而成其为美学与艺术。碑的厚重,帖的飘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唐楷的法度庄严,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清代的古朴拙趣作为一个门外汉,在蒋勋的带领下,我感到一股浩荡之风扑面而来,开始流连于那些文字的意境。
书里还写到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她教导王羲之写字,不是技法,而是对自然与生活的领悟。“点”是高峰坠石,“一”是千里阵云,“竖”是万岁枯藤,“撇”是陆断犀象,“弋”是百钧弩发是丰富的想象,更是感知天地万物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