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牌椰汁换包装了,比以前更“污”的那种。
“早晚一杯,白白嫩嫩”的文案和土味配色如旧,但多了位丰腴美女以迷之姿势举起椰汁,身旁还有配文——“我从小喝到大”。
平面广告也把椰汁的功效夸“大”。
在媒体和网友排山倒海的质疑下,2月13日晚,海口市工商局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海口市龙华区工商局已对海南椰树集团涉嫌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椰树也配合工作,撤换广告。
“南椰树,北露露”,诞生31年,椰树椰汁一度占领椰汁行业90%以上的市场,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是“品质当担”,椰树集团也从濒临破产的老国企变身植物蛋白饮料的领军企业。
但这几年,椰树椰汁的广告越发“波涛汹涌”,批评声也年年如约而至。面对强劲的闯入者和越发理性的消费者,频打擦边球的椰树集团总是不明白,比罩杯更需要升级的是品位。
而回顾椰树集团30多年的发展史,改制艰难,争端不断,利益纠葛甚至牵涉血案;九死一生,权力集中,争斗印记也为今天的争议埋下隐患。
救火“老王”
椰树椰汁土味包装的最早缔造者之一、78岁的创始人王光兴,在椰树集团有个昵称——“老王叔”。
老王叔是个苦出身,幼年丧父,母亲靠卖旧衣独自拉扯大三个娃。王光兴初中毕业后早早进入椰树集团的前身海口罐头厂当临时工,办板报,印报纸,从宣传搞起,凭着勤快劲很快从临时工变成办公室文书,被领导直夸:“这个年轻仔不错!”
此后,老王叔当过车间主任、工会干部,抓管理,改制度,相传“哪个车间生产搞不上去,只要他一到,很快就有起色”。
把海口罐头厂拉出泥潭、塑造椰树集团之前,老王叔已经“救”起两家国企——
1983年,他被调到积病重重的海口饮料厂当厂长,力主改革,到任第一年,饮料厂盈利100多万元;1985年,他又被调往亏损惊人的海口电子工业总公司,1年内两个分公司扭亏为盈。
1986年,“救火队长”王光兴被调回海口罐头厂。当时罐头厂5年换了4任厂长,720万元的资产亏得只剩下2万元,没钱发工资,男工人找对象都困难。
形势危急,王光兴主导机制体制改革,新官上任,就把罐头厂一分为九,9个分厂各有市场,盈亏自负,还直接把500个员工的工资减半,把铁工资改为按件计薪。
为鼓励员工创新,他提出“允许五种能人先富”,承诺将新产品利润的3%到5%奖励给开发产品的科技人才。椰汁由椰肉天然榨取,但含油量高,在利润抽成的激励下,技术人员花8个月的时间攻克了油脂分离的技术。
在品质控制上,老王叔亲定 “必须用新鲜椰肉榨汁,不加椰子原浆,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的标准,此后也成为椰树椰汁响彻银屏的广告语。
20世纪90年代,王光兴带着椰树打广告的阵势也不含糊。当时,椰树椰汁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选为宴会饮料,之后便打着“国宴饮料”的招牌和“白白嫩嫩”广告,登陆媒体,亮相春晚。做地推,横幅、模型、传单也是铺天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