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在美国大学的眼里,什么才算是一个出色的申请人?这是令许多申请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及其家长都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最近几周,围绕哈佛大学招生工作歧视问题的联邦诉讼将这个议题推到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聚光灯下。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7日报道称,最近把哈佛告上了法院、代表亚裔美国学生的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称,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哈佛一直对亚裔申请人打出低于其他族裔申请人的评分,哈佛招生资料证实了他们的指控,即亚洲人在大学申请中一直遭受着隐性歧视。许多中国及其他亚裔申请人认为,他们由于招生系统中考虑种族平衡的政策而受到了某种不公平对待,甚至歧视。但哈佛大学称,哈佛不歧视任何族裔的申请人,并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全面评估”招生政策。
报道称,就目前而言,美国大学把特长、课外活动、性格、教师推荐书等计入考量内容的申请系统让很多中国学生感到有些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在英语培训产业逐渐完善的今天,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不再鲜见,对于从小在应试系统中长大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学申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如果哈佛输掉这场诉讼,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未来有可能会改变。但中国的学生和顾问们认为,他们需要学会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系统,虽然它有的时候并不透明、令人难以捉摸,但他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其中独特之处将是他们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最困难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