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6月26日刊发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的文章《为何世界不会多极化》称,俄罗斯人常把世界多极化构想与政治家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联系在一起。早在1996年担任俄外交部长时,普里马科夫就曾指出,多极化是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但一些事情的进展显然与创始者的预期不同。是否真有足够理由相信,世界的确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近20年来,多极化如同远方的地平线:尽管世界一直朝它前进,但它始终遥不可及。
多极化无法适应多变量
文章称,在“经典”多极化中不可能严格判定正义者和罪人、自己人和敌人、黑与白。敌人可以变为自己人,正义者和罪人可以互换位置,黑色和白色之间有大量灰色地带。相反,两极化中自己人总是正确的,其他人总是有罪的。“自己人”的一切都被宽恕,其他人则一无是处。
克服两极逻辑的惯性思维虽然很有必要,但仍然不是外交政策成功的充分条件。正确使用多极化方法在最好的情况下有望取得战术胜利,而放弃多极化理念,主张多边主义的话,则有望实现战略胜利。
文章称,倘若我们赞同国际体系中各国平等的原则,就应当放弃多极化构想。因为多极化概念或多或少假设,在未来的世界里,总会有个别国家或国家集团拥有特殊权利。
文章称,若要未来的国际体系稳定且持久,体系内的赢家和输家之间,“普通”国家和“特权”国家之间应该没有根本的区别。否则,世界权力平衡发生任何变化,国际体系就不得不进行调整,不断经历一场又一场危机。
文章称,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国家力量是分等级,衡量参数有限。如今,传统、严格的力量等级正在迅速失去以往的重要意义。这不是因为国家力量的旧组成部分不复存在,而是因为大量新构成因素开始与它们并存。
“国家实力”概念中包含的非物质参数越来越多。很难失而复得的一国声望和“信用历史”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文章称,如果“国家实力”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多义、包含越来越多的维度,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面临重新定义世界政治力量平衡的问题。例如,何谓“稳定的多极化核平衡”?何谓“多边核威慑”?当参数趋于无穷多时,构建稳定的多极化平衡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