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2月2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黄朝翰的文章称,中共十九大后,中国梦的构想增加了新的层面,具体的战略经济目标将作为其重要支撑。
文章称,备受期待的中共十九大于今年10月召开,接下来中国将着手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长期来看,就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章认为,在这种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以三个鲜明的里程碑为标志。
文章称,第一个里程碑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的最后期限也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吻合。
文章称,小康的理念最早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当时的目标只是到20世纪末,中国达到基本的小康生活水平。随后,这个词被广泛地当做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正如这一次党代会上所阐明的那样,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届时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战斗中的一个楷模。
与此同时,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在2017-2021年的年均增速应该能够达到6.5%。到2021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刚刚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文章称,这也意味着中国躲开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数字还相对较低,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阿根廷或波兰。中国经济规模将从目前的11万亿美元增长到15万亿美元,仍低于美国目前的19万亿美元。
文章称,第二个里程碑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小康社会初始阶段只涉及消除绝对贫困或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需求将随之变化,因此小康仍然是一个变化中的目标。
因此,十九大报告呼吁继续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将以更高层次的小康为基础,并扩大到全国。
文章称,假设中国经济从2020年到2035年保持5%的平均增速——由于中国2020年的人均数字相对较低,其需求侧的增长潜力强劲,所以这个预测值似乎比较现实——那么到2035年,中国显然将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GDP总量为30万亿美元。但中国仍不会是像美国这样一个真正富裕的社会,因为届时中国的人均GDP约为2.3万美元,只有美国的一半。
文章认为,正因为如此,中国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从而走向第三个里程碑。
文章称,第三个里程碑是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2049年也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百年。
文章称,根据类似的经济增长算法,假设中国经济从2035年开始年均增速为3.5%,再增长15年,到205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中国梦,实现复兴和富强。
届时的人均GDP约为4万美元,与今天的德国持平,但仍低于美国。就GDP总量而言,中国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总量达50万亿美元。
文章称,现在重要的是中国要为下一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这是中国经济的长远设想所面对的真正挑战。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表现得相当出色。但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中国未来的增长将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取决于成功的制度变革(例如市场改革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创新和进一步的技术进步。
文章称,考虑到中国的发展轨迹和支撑其增长的各种因素,这一长期发展目标看起来是可以实现的。中国显然不缺少资本、人力资源和创业精神。中国近年来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还开了个好头,甚至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领先,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