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1939年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英译本的序言中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是全民族抗战,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海外华人华侨)抗战,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生死之战。抗日战争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总体战,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主席就指出:“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的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这就指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外的更深远的历史意义,应从大历史观予以分析。
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正在于打破了三重虚假叙事:
一是“农村从属于城市”。抗日战争彻底改变了“农村从属于城市”的资产阶级逻辑,和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一样,书写了农村反哺城市的现代化新篇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打败帝国主义的胜利,是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国家打败重要国家的胜利。
二是“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晚清一些人曾痛感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失之交臂,酿成日本以工业文明碾压中华农耕文明的惨剧。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则导致中国一度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如果没有战胜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就不能站起来;如果没有战胜日本法西斯,被日本殖民半个世纪之久的朝鲜和中国台湾就无法光复,中国大陆、东南亚也会被日本殖民;如果没有战胜日本法西斯,“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等殖民主义逻辑就会以假乱真,类似野蛮的逻辑就会以文明自居,战胜文明的逻辑。
三是“东方从属于西方”。把亚洲人民从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魔爪里解放出来,这对于东方的振兴、亚洲崛起至关重要。正如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写,“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
因此,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既要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也要铭记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理解其伟大历史意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