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我们的预警机看不见歼-20” 美空军预警机更新换代陷僵局

  国际在线综合报道:预警机早已被各国空军视为现代空战必不可少的战力倍增器。然而,近日有消息称,美国空军在2026财年预算中明确提出取消E-7"楔尾"预警机采购计划,此举标志着美国空军的预警机更新换代再次陷入僵局。


图为E-7预警机 图片来源:波音公司官网

  美空军将削减和重新分配防务支出

  据美国《防务新闻》28日报道,为了响应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指令,美国空军在新财年预算中将削减和重新分配约8%的防务支出,其中包括加速退役全部162架A-10攻击机,以及62架F-16C/D型战斗机、21架F-15E战斗机、13架F-15C/D战斗机、14架C-130H"大力神"运输机以及3架EC-130H电子战飞机等过时和老式军机。同时由于新一代E-7"楔尾"预警机的采购成本从5.88亿美元增加到7.24亿美元,再加上研制进度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至少9个月,五角大楼官员表示,美国空军将取消相关采购计划。

  据悉,美空军现役E-3A预警机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冷战结束后,美国空军提出多个新型预警机研制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无果而终。2023年,美国空军部宣布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合同,用于采购两架E-7A预警机,这份初始合同的价值将不超过12亿美元。

  据报道,E-7"楔尾"预警机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波音公司为澳大利亚军方研制的一款大型预警机,2004年5月20日完成首飞,2009年交付澳大利亚空军。E-7"楔尾"预警机平台采用波音737客机作为平台,升限超过1.3万米。雷达采用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多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比E-3预警机采用的脉冲多普勒预警雷达效能更高,探测范围达350千米,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

  临时方案存在多种缺陷

  《防务新闻》报道称,作为E-7项目被取消后的临时应对措施,美国空军考虑采购海军E-2D舰载预警机,并研制太空侦察卫星。但这两个临时方案都面临各自的问题。

  据央广网报道,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美国海军的E-2D将取代美国空军的E-7,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首先,美国空军与美国海军存在军种间的竞争。以前在发展战斗机时,有过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苏联空军发展一种新型战斗机,美国空军未必重视;但若美国海军发展一种新型战斗机,美国空军的将军们可能就坐不住了。其次,E-2D的性能未必满足美国空军的需求。例如,E-2D平台小、飞行速度慢,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作战时,很可能会将E-2D部署在所谓"第二岛链",而E-2D飞往所谓"第一岛链"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此外,E-2D噪声大、机舱内工作环境较差,长时间留空时也会影响机组人员的工作状态。

  而对于研制太空侦察卫星,美国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表示,由卫星进行移动目标侦察仍面临多重技术挑战,包括功率问题、穿透云层的能力和抵御敌方攻击的能力。据介绍,支持卫星侦察的美军官员认为,太空中的卫星不但相对更安全,而且现代隐形战机难以躲避来自上方的探测手段。但从太空探测空中飞行目标也存在许多技术困难,例如卫星本身正在快速绕地球运行。为了保证长时间的持续监视能力,需要维持相当庞大的卫星星座。此外,太空卫星只是探测手段,相关目标信息仍需要传输给地面或空中指挥中心才能协调作战行动,由于空中目标的移动速度非常快,这也要求天地数据链的传输非常稳定快捷。肯德尔认为,一个完全基于太空的移动目标指示系统将需要漫长的建设,到E-3机群必须退役时也未必能投入使用。

  "我们的预警机看不见歼-20"

  据英国"飞行国际"网站此前报道,美国太平洋空军前司令威尔斯巴赫曾披露,美国空军主力的E-3预警机现面临"严重的过时问题",难以远程发现像歼-20战斗机这样的隐身平台,无法适应未来战场需要。

  威尔斯巴赫称,美军F-35战斗机曾在东海上空和中国歼-20战斗机近距离"接触"。他表示,歼-20飞得"很专业",与歼-20相关的指挥和控制令其"印象深刻"。

  威尔斯巴赫还对E-3的维护状况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他说:"我们的E-3机队维护状况真的并不算好。太平洋空军有4架E-3,但由于维护问题,它们经常处于一起‘趴窝’无法出动的状态。"(陆华宇)

延伸阅读

美军:解放军在台海部署死亡闭环 美航母生存率不足30%

赖清德3月13日召开所谓“国安会议”后,首次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抛出所谓“因应五方面威胁”的“17项策略”。如此在“台独”路上的暴冲,引发舆论一片挞伐。赖清德试图以“尚勇”表现向绿营支持者展示他如何维护自己“台独金孙”的招牌,其实反而让外界看透了他的虚张声势,也害怕随时会成为美国的“弃子”。



赖清德虚张声势被外界看透 资料图

这不,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最新一期报道称,在看到特朗普团队上台后有关台海政策的说法以及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一位台湾官员承认他晚上睡不着觉。”虽然报道没点名“台湾官员”是谁,但大概率是赖清德的核心幕僚,且最可能是台当局安全团队官员,背后所释放的讯息,当然是赖清德内心惶惶。一方面害怕大陆重手施压,另一方面担心随时被美国抛弃。

按照台湾当局前防务部门副负责人林中斌的说法,大陆对台一向有“软硬两手”,“硬”的一手是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惩‘独’、慑‘独’”,用于防守;“软”的一手是经济、文化、人员往来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与心灵契合,用于进攻。大陆“硬”的一手,赖清德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大陆“软”的一手,近年来加速推动的两岸融合发展,也让他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所谓“威胁”。赖清德抛出所谓“因应五方面威胁”的“17项策略”,重点是应对大陆“软”的一手的犀利进攻。

赖清德们一向嘴硬,贬低大陆,为自己吹哨壮胆,但这次谋“独”暴冲的动作反而进一步暴露其外强中干的心虚,以及对大陆给出的压力越来越撑不住的恐惧。

来自美国方面的讯息,也让赖清德越来越惶然。首先,美国军方3位高官相继释出美军在台海的“无力感”,且不排除把台湾当“弃子”的可能性。

“印太区域的新情势是军力平衡已戏剧性的恶化……如果我们(美军)与中国军事冲突,没有结果、军费昂贵、美国军力被毁。”“特普政府的目标是避免让台北引发与北京不必要的军事冲突。”——这是美国国防部次长提名人科尔比在参议院的公开谈话。



美国国防部次长提名人科尔比 资料图

科尔比还说,“台湾安危不至于是美国的‘生存利益’。”这是否暗示美国可能随时会“抛弃”台湾?此话与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达默所言不谋而合。达默说:“台湾问题对美国并非生死攸关,即使‘丢了台湾’,美国民众仍能继续安全繁荣地生活。”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曾经称“台湾一定会是中国的,这不过是个早晚的事,美国不值得动用任何资源来防止”的贝蒂,被特朗普任命为副国务卿。

而一度叫嚣要在台海制造“地狱景观”的美印太司令帕帕罗,最近连续三次在台海问题上“示弱”,还称解放军在台海的部署为美军构建了足足1600公里的“死亡闭环”,在此区域内美国航母的生存率不足30%。



美印太司令帕帕罗 资料图

美军高层这些“放话”,当然有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目的,但岛内不少战略学者认为,美军想要在中国周边挑事,占不到任何便宜;对于所谓“美军协防台湾”,那只是“台独”分子的一厢情愿。

林中斌最新研判,从科尔比以及帕帕罗的发言看,中美军力一升一降,特朗普高层已逐渐移向“谋和”。马英九执政时的台当局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则表示,“中美军事较量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哪还有能力保护台湾地区?!”

美国不愿被“台独”拖下水,不愿意为“台独”白白牺牲美国子弟。这一切,正是科尔比施压赖清德当局,要求台湾当局将防务预算从目前占GDP不到3%提高到10%的重要背景。

形势比人强,中国大陆坚决“打‘独’、慑‘独’”,坚定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破解民进党“关起门搞‘台独’”;美国有心无力“保护”台湾,赖清德们能到睡不着吗?“台独”注定是死路一条。

(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