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审计署官网披露了多项各级政府挪用资金的问题 网络图
南都讯 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近日,国家审计署官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披露了多项各级政府挪用资金的问题,多位将相关资金挪用于“三保”、 偿还政府债务或其他项目。
在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中,有一项是对地方专项债项目的审计。《报告》披露, 92个地区挤占挪用651.8亿元。 主要用于“三保”、偿还国企债务等。
还有多个挪用与“三保”等有关。央媒公开报道显示,“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直接关系经济运行秩序、社会大局稳定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些地方“三保”压力较大,近年来国家层面屡次强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审计情况显示,2023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中,有3527亿元投向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3大领域。审计13省2066亿元发现,13省违反专款专用等规定,将57亿元挪用于偿还贷款本息、“三保”或非国债范围项目。
“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重大项目审计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报告》披露,中央财政于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3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审计发现,使用环节有153.68亿元被虚列支出或挤占挪用,6省通过以拨代支等虚列支出83.08亿元,4省将70.6亿元挪用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两重”指的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则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重点民生资金审计,亦暴露多项挪用操作,此次重点审计了教育、养老、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等4项资金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其中:
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相关资金审计情况显示,110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有的用于偿还政府债务,有的用于平衡预算,有的用于修建教师办公楼等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显示,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明确,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第六十九条明确,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惠农财政补贴审计显示16省175县截留挪用41.64亿元,用于偿还当地政府债务、发放公职人员工资等。至2024年6月底, 拖欠相关地区农户补贴资金平均1年,最长9年。
同期发布的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解读中,国家审计署表示,已形成分送转办、跟踪督促、汇总报告的工作闭环。进一步拓展责任部门覆盖面,与有关部门研究建立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牵头开展专项整改,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根据督办查办权限等,进一步细化审计移送重大问题的牵头承办部门,压实责任,查办力度和反馈时效明显提升。重大问题整改总体进展顺利,解决了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整改情况将于年底前依法公告。
延伸阅读
耗资24亿的古城4年亏损超10亿 当地:确实有决策失误

张家界大庸古城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古城古镇本来应该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载体,然而一些地方却在“仿造古城古镇”的热潮中迷失方向。有些古城古镇空有“古”的名头,没有“古”的内涵;有的项目长期烂尾,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包袱;有的项目连年亏损,走在濒临破产的边缘。
前不久,记者对耗资24亿元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进行了调查。大庸古城一度是当地的“明星项目”,可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为何斥巨资打造的所谓“古城”沦为了空城?盲目跟风的背后,暴露出了地方文旅发展的哪些深层问题?

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等地游人如织
每到假期,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等地游人如织,异常火爆。然而与各大热门景点的火爆人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落在市区繁华地带的大庸古城门庭冷落。
尽管园区不收门票,大庸古城依然是门可罗雀。在偶尔入园的人群中,游客占了少数,更多的是周边的居民过来打球、遛狗、带娃。

尽管园区不收门票,大庸古城依然是门可罗雀
记者了解到,整个大庸古城项目占地240亩,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建筑元素与土家族特色。

图为景区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项目不仅是张家界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还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古城定位称要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营收近5亿元,每年实现净利润近2亿元。

景区内十分冷清
然而,这一投资规模达24.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直至现在濒临破产。

景区内沿街商铺处于关闭状态,门锁紧闭
据记者了解,大庸古城在设计之初一共有198间商铺,目前这些沿街商铺处于关闭状态,门锁紧闭,屋内也是空置的。根据张旅集团发布的公开年报数据,从2021年到2024年,大庸古城持续亏损,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大庸古城项目的运作公司为“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市管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张家界市国资委。

图为大庸古城4年亏损情况
作为重点推动的文旅项目,大庸古城在2021年亏损0.84亿元,2022年亏损1.51亿元,2023年亏损2.49亿元,2024年亏损5.96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达10.8亿元。
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总额16.97亿元,净资产额为负3.02亿元。
耗资24.43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缘何陷入困境,又是怎样沦为“空城”的?
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张坚持:跟风了,跟全国古城古镇热的风了。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当时对市场的预判还是有一定的主观性。

大庸古城内只有寥寥几人
2016年前后,古城古镇建设如火如荼,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斥巨资打造仿古项目,有些地方本身没有多少古迹资源,就生搬硬套地“造古城”“造古镇”。
大庸古城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试图复制成功案例的商业路径。
张家界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书记 局长 欧兵波:当时考虑到这应该是个特别能赚钱的项目,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国企来做了。

当地曾认为这是个特别能赚钱的项目
然而,由于市场供需失衡等原因,近年来,一些古城古镇“复制品”在竞争中遭到淘汰。而大庸古城这样的仿古项目也身陷其中。
张坚持:可能错过了市场窗口期,市场风口过了,确实有一定的决策失误。

张坚持称存在一定的决策失误
记者了解到,大庸古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多次调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前期论证不足,仓促上马。
审批材料显示,大庸古城项目的立项时间为2016年3月,开工建设时间为2016年6月,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

张坚持接受采访
张坚持:因为这个项目上马很仓促,事前对市场研究不足,对产品如何打造,业态如何布局,功能如何配套,运营怎么开展,品牌如何塑造研究得不够,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举棋不定,边建设、边思考、边探索。

原本计划550天的建设工期,实际完成却用了近五年
因为论证不足,一些项目内容边建边改、停停改改、反复多次,甚至出现“施工等设计”的情况。而原本计划550天的建设工期,实际完成却用了近五年。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前期论证不足,大庸古城项目建成后,还有很多项目内容缩水或没有落地,与前期《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庸古城在项目报批、建设、业态布局等过程中,存在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业主单位在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

图为大庸古城内部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大庸古城建成后,业态除了两个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其余大都是商业街区和客栈酒店,业态非常单一。而在试营业后,仅凭两个娱乐项目又难以带动整个古城客流量的增长。
目前,大庸古城的198间商铺仅有四五个入驻营业,而营业的商家也没有缴纳租金。

大庸古城的198间商铺仅有四五个入驻营业,而营业的商家也没有缴纳租金
记者了解到,《遇见大庸》是一个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演出分为7个厅,游客看完整场演出需要1小时左右。
峰值人流量349人,观众承载量低,而类似的产品也同质化严重。

《遇见大庸》是一个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
记者走访发现,在湖南张家界,同类型的演艺项目有很多。单场演出,有的可承载观众两三千人。大庸古城这一核心项目在市场竞争中完全不占优势。
张坚持:这个剧院投入非常大,花了几个亿。就是满上,一次也就三百多个人,怎么能够带动一个二十多亿的项目?这个教训确实很深刻。
记者:演艺场投入多少?
张坚持:光是演艺场的土建,加上设备、装修,包括剧本,要突破五个亿,所以这个项目是得不偿失的。

图为飞行影院
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兼副总经理、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覃鸿飞:演一场亏一场,当时就把它停了。飞行影院也处于这个情况,包括动能、维护等等,涉及的费用太大了。
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的飞行影院和游船仅有2300人购票,平均每天不足15人。

图为大庸古城土司城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大庸古城,张家界还有“大庸府城”“土司城”等古城景点多处。
在大庸古城西北方向10公里处,还有一个“古庸城”的仿古建筑群,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同样属于市级重点文旅项目。
而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和大庸古城同时期;建筑风格、业态布局也都雷同。时至今日,这个“古庸城”项目也没有正式营业。
记者:哪年完工的?
张家界民族文化村(古庸城)运营负责人 张超雄:大概是在2018年、2019年。
记者:商业店面有多少?
张超雄:我们有100间店铺。
记者:酒店住宿呢?
张超雄:加在一起有500间左右。

大庸古城门可罗雀
目前,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已组建成立“张旅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专班”,推动大庸古城公司与张旅集团协同重整,力图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分类清偿债权”“引进投资人”等多种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多措并举盘活大庸古城。
烂尾易,盘活难。“人造古城”陷入窘境,问题在“造”,病根还是在“人”。大庸古城的困境,也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急躁和盲目:为了政绩,“拍脑袋”作决定,可是生搬硬“造”引不来人流;闭眼抄袭、复制粘贴,没有市场更丢了口碑。要打破古城古镇建设“建时轰轰烈烈,建后冷冷清清”的怪圈,就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多措并举,挖掘本地文化的独特内涵,走差异化路线,才能够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耗资24亿的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停车场成唯一盈利项目》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董思韵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