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清明是为了纪念谁啊,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因此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那么,清明是为了纪念谁啊,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是为了纪念谁啊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他曾在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期间割肉煮汤,以救重耳于危难之中。然而,当重耳成为晋文公并赏赐功臣时,介子推不愿争功讨赏,选择隐居绵山。晋文公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绵山请介子推归朝,但未能成功。最终,晋文公从三面火烧绵山,试图逼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已去意已决,最终抱树而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寒食节定为他逝世的这一天,并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这个节日曾被称为“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和“扫墓节”等。在发展过程中,清明节逐渐与寒食节合并,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习俗,即扫墓祭祖和踏青‌。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个节气名称,后来与寒食节合并,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节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的,晋文公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他三个节日是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插柳折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这些活动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也体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享受。清明节不仅是祭祖扫墓的肃穆日子,也是亲近自然、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

清明节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庆祝清明节,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