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特朗普新政引发美国科研界巨震 中国已成顶尖人才新“热土”

当地时间3月31日,来自38个州、4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成员发布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对美国科学事业的全面攻击”,多达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信中签名。

科学家被逼放弃研究,考虑离开美国

公开信说,“特朗普政府正通过削减研究资金、解雇数千名科学家、取消公众获取科学数据的权限以及迫使研究人员出于意识形态原因改变或放弃工作”“重创美国的科学事业”,为此,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的成员们不得不联合起来,向公众发出“求救信号”。

公开信指责说,特朗普政府削减资金并在法律层面发出威胁,“迫使科研机构暂停研究(包括新的疾病疗法研究),冻结教职员工招聘,并停止招收研究生”。

这些科学家在公开信中说,特朗普政府正根据自身意识形态要求,建立审查制度,破坏科学研究的独立性。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4日,抗议者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总部外示威,支持联邦工作人员,表达对美国政府效率部削减预算的不满

著名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在美国科研人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因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科研领域的政策变化,约7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美国。这些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全面削减科研经费,并大量解雇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相关工作者。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之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在美华人科学家“回国潮”正在不断加速,核物理学家刘畅、著名数学家林华新等知名科学家近期纷纷回到国内任职。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中美关系影响,许多涉及敏感项目的中国学者早在特朗普上台前就已无法参与受政府资助的实验室研究,这也会成为加速相关人才回到中国的推手。

科研领域大搞“一刀切”,理由并不单纯

特朗普之所以要将大刀挥向“科学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财政赤字不可持续,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


图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料图)

2月10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始将间接成本费率削减至15%,计划每年节省超过40亿美元。在马斯克看来,这些行动是为了节省联邦预算,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一些大学从研究经费中抽取高额“管理费用”是“敲竹杠”。

陈希介绍说,“虽然被称为间接成本,但这些费用支付的是科研的关键基础设施。”陈希介绍,直接成本只包括研究人员工资等直接计入项目的成本,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以及行政人员的工资都计入间接成本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介绍,15%的“一刀切”政策并没有系统性的调查和研究数据支持。同时,这种“削减开支”同时带有政治考量,即对民主党推动的DEI(即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政策的削弱。

黄严忠分析说,美国偏向保守派的传统基金会一份2022年的报告认为,间接成本被用来补贴左派的政治议程,并使得大学校园里的DEI工作人员快速增长。“大学收到的间接成本总额每增加1亿美元,DEI员工就会增加15.5名。”DEI政策旨在创造多样化、公平和包容的学术环境,鼓励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参与科研。该报告认为,大学中的DEI工作人员未能实现包容性目标,反而经常充当政治活动家,国会需要限制间接成本费率,才能消除对激进活动的资助。

黄严忠认为,这种类似“休克疗法”的“一刀切”手段并不明智,“这是美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顶尖科学家纷纷归国,诚意有目共睹

随着特朗普政府科研政策的不断调整,中美科研生态的竞争态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华人科学家的“归国潮”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两国科技战略和政策环境变化的缩影。

2025年4月1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文章中说,2024年,初步测算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了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到249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91%。

在中国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选择回国继续科研攻关。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华健回国任教,正式成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明星双胞胎”马冬晗和马冬昕结束在北美的博士后研究回国双双在高校任教……


2024年11月25日,符天凡在中北大学演讲《深度学习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应用》

就在今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一系列对科研领域经费缩减的政策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常任轨道助理教授符天凡博士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国,他表示,希望在制药研究等方面能抓住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中国正奋起直追,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持续增长的投资以及庞大的医疗市场,赋予了中国独特的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等

(大众新闻编辑 张春宇 整合 策划 单青 吕原)

责任编辑:戴丽丽_NN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