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公益组织”跑路了

成立近十年的志愿服务组织,一夜之间传出“跑路”传闻。连日来,在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大量家长投诉“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就在11月10日,该组织的工作人员突然解散了微信群聊,电话关机,办公地址也不见人影。

事实上,很多家长对于被骗一事后知后觉。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成都市少年志愿者”公益中心由成都市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管理,2015年经政府批准成立,登记机关为成都市民政局。多名公益圈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公益组织“跑路”的情况,放眼全国也很罕见。

一家志愿服务组织,怎么也“爆雷”了?多名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原动力打着公益的幌子,推出了一系列“公益支持项目或课程”,如代办专利、科学素养课程等,其负责人谎称项目由政府部门支持,仅需要缴纳保证金,会全额退还。家长们大多花费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参与了这些项目,目前据初步统计涉案金额已超过千万元。

“这件事对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在成都的公益人士林凌提到,公益事业建立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到原动力这个案例上,很多家长是通过身边的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接触到这个平台,这种信任关系也被破坏了。



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给家长们颁发的荣誉牌匾 图/受访者提供

“跑路”风波

根据“成都少年志愿者”公众号简介,该平台专门为成都市的少年志愿者提供注册、管理、支持和服务,管理单位是成都市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资料显示,原动力成立于2015年1月6日,距今已近10年了。

事实上,在数年的时间里,原动力赢得了不少学生家长的口碑与信任。据原动力发布的数据,仅仅成立两个月,在该组织注册志愿者的人数就超过了5000人。

沈女士是最早接触到原动力的一批家长之一。2015年,她在自家小区参与了捐赠书籍的活动,随后接到了原动力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我去他们那领奖状,然后又组织家长们开会,介绍了该组织的一些教育的理念,还有帮助孩子成长的课程。”

就这样,沈女士和她的孩子注册成为原动力的志愿者。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像沈女士一样,由于参与了捐书、捡垃圾、义卖等社会公益活动,随后被原动力吸收并注册成为志愿者的情况很常见。

该组织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还采用了类似“拉人头”的策略。“比如说捐书只收2本,但是要拉10个人一起捐够20本,捐衣服只收1件,也要拉10个人凑数。”另一名成都本地的公益人士郝杰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随后,该组织会向志愿者们宣传如“专利申请”“竞赛规划”等十余个项目,最低收费4800元。

近年来,沈女士参加了多次由原动力志愿者们自行组织的公益活动,也在该平台上投入了将近3万元,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和科学发明两门课程,以及两项专利申请项目。具体说来,她的孩子在原动力上了将近3年的课,算下来与市场价相当。但她从2015年就开始申报的专利申请,支付了9000元,至今没有下文,费用也未退还。

如果不是原动力突然“跑路”,沈女士仍未意识到其中风险。11月10日,原动力在办公场所张贴了公告,称因办公场所调整,暂停服务两周。但当晚,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就解散了所有的微信群聊,办公室也人去楼空。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就在11月11日凌晨1时许,该机构还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成都市少年志愿者服务平台简要介绍》一文,发布者的ip地址显示位于黑龙江。中国新闻周刊拨打了文章中留下的联系方式,但始终无人接听。

天眼查平台显示,成都市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办资金5万元,法定代表人名为曾惠琼。据知情人透露,成都市有关部门已经联系上了曾惠琼,对方声称人在美国,将于半个月后回国配合调查。中国新闻周刊多次尝试联系曾惠琼,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但据媒体报道,自称曾惠琼丈夫的男子称“我们也是受害者,真正的老板是杨若”。

网络资料显示,杨若,男,1973年10月2日生,我国《家庭教育服务规范》首席起草专家,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社会能力培养工作。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杨若对外的身份是“成都市少年志愿者”总顾问,兼有中小学生创新教育专家的名头,曾受邀给成都本地多校学生讲学。

“倒贴”志愿者

不少家长提到,之所以对原动力如此信任,首要原因是该组织系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公益组织;其次就是杨若对外的个人身份及“公信力”。



图为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证件 图/受访者提供

在成都市民政局2023年度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中,原动力的检查结果为正常。

“这个组织在宣讲中声称公益活动都是免费的,如果家长报了名不去会浪费名额,因此采用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并承诺任何时候提出申请都可以退回保证金。”另一名家长张女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按照原动力的公开说辞,“成都市少年志愿者服务平台”不收取参与人员任何活动费用,平台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公益人士的捐赠,另外也在按相关规定申请政府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

但蹊跷的是,该组织不仅不让家长们捐钱,反而还时不时给孩子们发一些“奖励金”。“比如办了一个什么活动,工作人员就会给孩子们装一个小信封,里边有一个小奖状,还有十块钱或二十块钱。”家长余女士说。

余女士的损失更为惨重。今年5月,她在原动力缴纳了36400元“保证金”,其中包括24000元的科学竞赛辅导课,以及“超级自习室”“根基训练”两个项目。

据余女士介绍,原动力承诺报名了科学竞赛辅导课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前至少能够拿到两个省级以上的一等奖的奖状,如果没有拿到,费用全额退。“但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展开。”余女士说,就在原动力“跑路”的前两天,她还联系了该组织的工作人员,对方称该项目“这两天就开始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家长们的经历多有不同。有的家长既申请到了专利,也退回了费用。但也有如余女士一样的家长,项目几乎没有任何开展。

天眼查APP显示,杨若名下涉及14家企业,其中一半已吊销或注销。就在11月11日,成都原动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杨若持股51%)的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变更为20万元,成都乐享天年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杨若持股51%)、成都斯瑟蒂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杨若持股90%)的注册资本都从5000万元减少到10万元。

“这个组织的盈利和生存靠的是什么,就靠几个资金的滚动吗?我不太相信。”林凌说。早在2016年,她就听说了原动力“免费上课”的模式,对此感到存疑,“肯定会有一波人遭殃,但你不知道是哪一波”。

林凌介绍,2019年左右,她曾建议一些家长向原动力申请退费。经监管部门介入后,原动力立马退还了费用,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比如说科学课4800元一学期,免费上课,发的材料包都是免费的,上完一学期的课之后,如果学生继续上课,押金就不退,不继续上的话也能退钱,那家长还有什么诉求?”林凌提到,监管部门因此也很难直接干预。



原动力发给少年志愿者的“奖学金储蓄卡” 图/受访者提供

当“公益组织”敛财

回顾这场骗局,到底是原动力布了近10年的局,还是一步步踏向“深渊”,目前家长们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11月18日,负责接案的金牛区光荣派出所民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家长们可携带付款凭证及收据前往该所报案,案件由经侦大队负责侦办,现在每天仍有不少家长前去登记。成都市金牛区民政局负责对接此次事件的工作人员则称,该局已联合区公安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正在开展调查工作,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多名家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此前有非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不到2000名家长,涉及的金额就超过了1700万元。

背靠公益组织的资质,原动力选择了借机敛财。从根源上看,对于公益组织的监管仍存在一些漏洞,而主管部门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限。

据林凌介绍,根据规定,公益组织的登记每年都需要审批,但审核材料是公益组织自行整理并交上去的财务报告,“只有一个要求,需要找第三方财务公司,并且提交有二维码、网上可查的财务信息”。

但根据多名家长反映,原动力收取辅导、培训课程等费用,均系通过个人账户。双方也并未签署合同,只是给家长开具了一份盖有成都原动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章的票据。公账、私账不分。

该组织还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双钻妈妈”支持项目,“帮助”孩子妈妈利用闲暇时间,在各自特定区域内向其他学生家长推广“根基训练”“幼小衔接”“视力机能”等9项课程内容,即可获得提成收入。这一做法无异于发展下线。

原动力不规范运营的另一面,是该平台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官方平台脱钩。

“我们都是用政府的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有关部门的审核是前置条件,官方先确认这个活动是否属于志愿服务活动,确认之后,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账号报名,到了现场再通过该账号打卡,积累志愿服务时长。”林凌称。

林凌介绍称,随着“双减”工作开展,近年来,积累志愿服务时长在中小学圈子中成了一种“刚需”,报名人数也水涨船高,“以前要一天才报满的活动,‘双减’过后5分钟就满了”。

据家长们介绍,志愿活动的积分和活动得奖系评校级、区级、市级三好生的参考条件,这些评定最终和升学择校是有关系的。但他们后来却发现,原动力平台上的志愿服务时长仅在该组织内部累积,并不与中国志愿服务网的服务时长绑定。

“跑路”的健身房、培训机构见得多了,“跑路”的公益组织却鲜有听闻。在郝杰看来,相比之下,公益组织“跑路”的社会影响更恶劣。

“有大量的家长、老师、社区工作人员是自己接触到原动力这个组织之后,在一些群里面主动给别人推荐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林凌说,这种行为源自彼此间的信任,如今却使得那些热心的推荐者陷入了难以自辩的尴尬境地。

(文中林凌、郝杰为化名)

作者:陈威敬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