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层也不一样,从上到下共分为三层,即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土壤分层详细介绍:
第一、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空气)及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生物体等组成,其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经过时间的累积,土壤也形成了分层。
第二、发育良好且未经扰动的土壤剖面大致可分三层。最上层是表土层,又称淋溶层(A层);第二层是心土层,又称淀积层(B层),第三层是底土层,又称母质层(C层),有时为潜育层(如沼泽土、草甸土的潜育层)。另外,山地土壤在母质层之下多为母岩层(D层)。
第三、表土层的生物积累作用较强,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肥力较高。耕作土壤的表土层,又可分为上表土层与下表土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为熟化程度较高的土层,其肥力、耕性和生产性能最好;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最上部分(又称半熟化层)。表土层的作用是生长植物,为植物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表土层有机质丰富,这层土壤里植物根系最密集。
第四、心土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左右深度的土层。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但是,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
第五、底土层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极少。在耕作土壤中如果底土层质地粘重、紧实,可起到一定保水、保肥作用;如果质地较轻、结构松散,则易于漏水、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