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之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中国所有的古籍都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吗?

作者:唐杜春春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著录书、“存目书”逐一撰写提要,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200卷。收录古籍计10289种,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不收存目书,提要从简。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新印《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总目、四库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纪昀等编纂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著录图书3470种。)

2,《钦定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録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一部分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编撰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所谓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书目3100多种(另一种说法为2855种),15万部以上。并且大量篡改古籍。现存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文澜阁(剩半部);文源阁、文汇阁、文宗阁及底本翰林院本均毁于战火。

3,《四库全书荟要》

乾隆四十三年,第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完成,藏于紫禁城坤宫宁御花园的“摛藻堂”。次年,又誊缮一部,藏于圆明园内的“味腴书屋”(此本毁于火烧圆明园),以备乾隆随时阅鉴。《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荟要》从编纂宗旨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面向世人,而《荟要》仅供皇帝御览,从未流向过民间,因此,《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色。第一:选编慎重,卷帙精约。《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籍的种类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而册数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谓“全书中的全书,精品中的精品”。第二:内容真实,少经删篡。《荟要》供仅皇帝御览,其所收图书在内容上也就务求完整,没有大量删改的必要。在原本保存、内容真实方面,《荟要》胜于《全书》。第三:书品精美,质量上乘。由于清廷十分重视这部丛书,修书务求精美而不计资费,因此,《荟要》的书品达到了极为精善的境界。第四:校勘翔实,版本珍贵。《荟要》依据底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内府刊刻本,这些刻本主要来自于清内府图书刊刻机构“武英殿”;二是内府所藏历代善本和抄本;三是乾隆三十八年以后在民间征求到的书籍,在内府藏本和民间奉献的遗书中自然不乏宋元时期的旧本。

4,《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沈阳出版社翻印,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影印蓝本,采用仿古线装书样式,繁体竖排,分22函,110集,16开,9000余万字。影印工作开始于1934年7月,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及有关各方代表组成的临时监察委员会同至上海,监视开箱,按目检出各书,点明册数、页数,分期交付商务印书馆就地影印。至1935年7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共计231种,分装1960册,先后分四期陆续出齐。

5,《四部丛刊》

由近人张元济主编,主要收集了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所谓“四部”,即将书籍按照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分成经、史、子、集四大类别,而丛刊是指丛书。清政府灭亡之后,《四部丛刊》作为一个小型的《四库全书》,在当时的目录学界起主导作用。 从1922年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共502种书,前后有三编:初编初印2100册,二印2112册,精装报纸本110,平装报纸本440,初编二编三编合编本3122册,续编510册,三编500册。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新出版规模最大的丛书。

6,《四部备要》

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这部丛书收书336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个别影印。这部丛书性质和《四部丛刊》相仿,但《四部丛刊》着眼于选择宋元明珍本影印,而《四部备要》则偏重于实用——选印较有代表性的校本、注本,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

7,《四库未收书辑刊》

主要根据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余位国学大师编订的《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所收录的清乾隆四库馆臣未见和清乾隆以降至清末问世的书籍,几乎网罗了当时存世《四库全书》以外的优秀书籍,共收录典籍近2000种,分十辑精装影印出版,每辑据所收部类按经、史、子、集排序,版本均力遵“分类目录”著录的版本征访,每种书前均加书名页,其中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四库未收书辑刊》以“尊重历史、保存典籍,择善而从、整旧如旧”为编纂出版的宗旨,于1997年12月由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300册。

8,《续修四库全书》

该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 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 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 《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而未予收入的书籍。《续修四库全书》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了全部1800册的编纂出版工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根据《四库全书》卷首所载乾隆帝有关编纂工作的历次上谕和凡例,当时四库馆臣将内府所藏和全国各地督抚学政及私家进献的图书中,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未越群流”的平庸之书、“归于小道”的无谓之书、“难以考信”的伪托之书,以及著作时代切近者、重复之书均列为存目。列为存目者达6793种、93551卷。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1992年夏,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正式提出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计划,1992年12月23日获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93年1月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全国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编纂出版工作于1997年10月全部完成。该书共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部中,其中宋刻本15种,宋写本1种,元刻本21种,明刻本2152种,明抄本127种,清刻本1634种,清抄本330种、稿本22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收录734种,史部收录1086种,子部收录1253种,集部收录1435种。卷帙浩繁,洵为大观。 1997年10月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16开精装1200册。

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

2001年,齐鲁书社又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遗存目书200余种,其中国图藏19种。多为稀见的珍本秘笈(包括罕见的海外藏品)。全书共100册,并附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正编、补编综合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及总目录。

11,《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

四库禁毁书丛刊是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其中以集部书占多数,部分著作实属中国文化之精品。其次是史部的书籍,其禁毁重点是关于辽事(入关前满汉关系)和南明史的著作,目的是企图抹杀、毁灭、篡改历史事实。经部、子部和丛书中的一些书籍在禁毁狂潮中也未能幸免。《四库禁毁书丛刊》具体地是以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为主要收录范围。它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录清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所收禁毁书以刻本、活字本、抄本为主,石印本、铅印本、影印原刻本酌情收录,点校本不予收录。本书共分十期,每期内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1997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6开精装310册。2008年出版补编90册,经部三册收书十二种,史部二十七册收书七十三种,子部十二册收书三十八种,集部四十八册收书一百六七七种,九十册共收书二百九十种。正编、补编正文合计四百册,收书九百三十四种。目前网上未见补编的电子版。

12,《四库提要著录丛书》

《四库全书》的底本中大量“抵触本朝”、“非圣无法”、“离经叛道”的内容,所以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底本进行了无数多的篡改、删节和重写,以符合其政治、社会、教化的需要,致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3461种典籍大多面目全非,失去了文献原貌,流传至今,真伪莫辨,极大损害了其文献价值。因此, 2008年始纂《四库提要著录丛书》,丛书为一部“原生态”保存中国古代典籍的旷世丛书,为还原《四书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3461种古代典籍原貌,用10年时间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为核心,旁及海内外百余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私家藏书,征访到3000余种未被200多年前四库馆臣遵乾隆旨意篡改、删节和重写的存世“原生态”典籍。分经、史、子、集四部出版,各自独立编号。各部正文排序因典籍征访之先后并完全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列。该丛书收书3000余种,分装约1200册/套,,每册700页左右,每册分上下两栏,精装16开影印,2012年底全书完成,北京出版社出版。

13,《四庫文叢》

是整理和研究中國歷史文獻的學術叢刊。以各地館藏未刊文獻为基礎,以目録、版本、辨僞、考釋、輯佚及文獻學家的研究爲重點,集中刊發有關文稿、題跋、日記、函牘、年譜、家譜、方志、檔案、文書、石刻等文章。崇尚樸實文風,尊重學術發展脈絡和前人研究成果。

14,四库禁书

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书》禁止收录之书。禁书书目2855种,与《四库全书》所收录3461种著作相差不远,是修纂四库全书之同时对扫荡对于满清先史与夷夏之防等可能挑起反政府思想著作的结果。清朝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搜集全国藏书之际,伴随着查毁禁书,自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并有诏令禁止鼓吹反政府以及违背儒家道德伦常的野史、笔记、文集等诸多书籍收入《四库全书》。清政府也销毁其中少数禁书,主要针对特定文人,如乾隆三十四年六月,钱谦益所著《初学集》、《有学集》;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谕将某些书籍抽去,“止存书名”,不收其书,汪子祜《西四集》因“卷五吊岳武穆诗语意偏谬”遂列入禁书;魏焕《九边考》,因“多指斥文句”,予以禁毁。宋人王柏《诗疑》、《书疑》,因质疑儒家经典《诗经》、《书经》内容,被四库提要指责“师心杜撰,窜乱圣经”;夏允彝《幸存录》、夏完淳《续幸存录》因带有强烈反清思想,遭到禁毁。然而仍有部分禁书为私人收藏,如天一阁与其他江南官宦大族之藏书;其他诸多未销毁之禁书则秘密保存于清宫内府。且各省地方蒐罗禁书的宽严不一,地方官往往有疏漏,致使乾隆帝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怀疑选书过程有所隐瞒:“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在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由朝廷组织全国著名学者,历时十数年编纂而成的.《四库全书》的整个纂修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乾隆皇帝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乾隆皇帝的谕令作为最高指示监控着《四库全书》纂修的任何一个步骤.从最初征集天下遗书,到组织纂修,直至《四库全书》的庋藏,乾隆皇帝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他掌握着《四库全书》纂修工作的最终决策大权,各项工作最后都必须由他亲自来定夺,可以说没有乾隆皇帝就没有《四库全书》.当然在此过程中,乾隆皇帝也领导了禁书活动,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场浩劫.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但乾隆皇帝对纂修《四库全书》所做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壮举. 本文试图通过对乾隆皇帝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所颁发的谕旨进行分析,论证乾隆皇帝对纂修《四库全书》所做出的贡献及其意义. 本文共分为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导论概述文章命题.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叙述了乾隆皇帝亲自决定纂修《四库全书》;第二章论述乾隆皇帝亲自主持征集天下书籍;第三章阐述了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纂修全过程的直接过问;第四章分析了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编纂思想的影响;第五章阐述乾隆皇帝钦定《四库全书》的庋藏和阅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