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人很少谈到朝鲜战争:对失败难以理解
核心提示:美国人一直对越战耿耿于怀,他们对越战的失利,也可以找出种种的理由,但是有人发现其实美国人很少谈到朝鲜战争,因为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失败难以理解。上甘岭战役,美军并不明白,为什么只要山上还有一名志愿军战士,他们就休想占领阵地。他们也更无法想像,那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枪眼的人,和拎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人。有人这样讲,美国不是在军事上输给了中国,是在精神上输给了中国。
陈晓楠:1952年的11月13日,这一天是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整整一个月。在30天里,597.9和537.7高地,早已经成了两座被烤糊的土坡。不仅如此,上甘岭还成为了可怕的战争黑洞,一个月来这里吞噬了敌对双方无数年轻的生命。在很多年后,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说上甘岭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有目标的军事行动,而之后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赌博。
当一方获得暂时优势的时候,另一方马上就投入更大的赌注,也许正是如此,上甘岭的反复争夺,让双方都打红了眼。面对着漫山遍野的尸山血海,上甘岭的战斗超越了军事目标的达成,更多的成为了一场军人意志和尊严的角力,这也使得上甘岭演变成了绞肉机式的血腥战争。
解说:上甘岭虽然历经一个月的战火涂炭,但两军并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对于两个高地的争夺也丝毫没有放松,依然重复着每天轰炸、进攻、防守、争夺阵地的循环往复。对于朝鲜半岛来说,这场战役是1952年底朝鲜三八线上爆发的规模最大、最受世界关注的一次军事行动。
虽然从广义上来说,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和参与到了朝鲜战争,但从触及根本利益上来说,主要涉及了4个国家、6个集团,他们是北朝鲜、南朝鲜、中国、台湾、苏联和美国。关于朝鲜战争到底谁是真正的受益者,有很多的说法。从斯大林的角度看,中国和北朝鲜同美国打一场大仗,对他有说不完的好处。
苏联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摸清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朝鲜战场又牵制了大量的美国军力,斯大林觉得资本主义阵营里面,德国和日本两个军事强国刚刚战败,苏联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说,如果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应当害怕这一前景吗?如果大战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来吧。
远在万里之遥,退守在台湾的蒋介石,其实对于朝鲜战争一度无比的兴奋。他甚至不止一次的要求美国让台湾的部队参战,他甚至觉得这是一次反攻大陆的绝佳时机。然而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同意蒋介石的请求。但朝鲜战场从一定意义上延缓和阻碍了毛泽东收复台湾的计划,挽救了国民党的危局。
朝鲜战场中的南朝鲜得到了美国的保护,这使得李承晚政府成为了美国的盟友。南朝鲜从此融入了资本主义阵营和世界的经济圈,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奠定了基础。而中国也因为朝鲜战争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因为苏联所提供的六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让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全面提升。中国还从苏联得到了各种工业技术的支持,获得了苏联专家的现代化经验与知识,培养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批工业人才和技术骨干。
解说:从这一系列的分析中,似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并没有得到任何的便宜。也怪不得美国首任参联会主席,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后来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此时此刻,上甘岭一战的缔造者,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继续进攻上甘岭的时候发现,自己手中的王牌部队美军第七师已经被打的七零八落了。
许述(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而且美国有一个忌讳,就是他一般会避免一种情况,就是这个营,或者整个连成建制的消灭,就算他马上只有一步就打到那个地方了。他这个连必须剩一个人,全打光了他很忌讳这个。如果再打,我们哪个建制、哪个连、哪个营就没了,不能再打了。
解说:范弗里特在无兵可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他叫丁一权,此人本是南朝鲜总参谋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座学校也算是军事名校,中国的很多政要包括蔡锷、蒋百里、孙传芳、阎锡山、何应钦都能曾经在这里就读过。丁一权此后还在美国经历了系统的军事培训,范弗里特希望丁一权接替美军,让韩二师的部分进攻上甘岭。
许述:当时韩二师来接这个事的时候也很是窝心,说你们比我们厉害,你们都打不赢,让我们来,你们太不仗义了。但是他们骨子里也想来,你们美军打不赢,如果我们打赢了,那多长我们志气啊。
解说:南朝鲜的部队自从朝鲜战场开战以来,可以说是一路溃败,在美国人眼里南朝鲜的队伍简直不堪一击,并且还给美军的部署添了不少的乱子。志愿军总会通过打击南朝鲜的部队这个薄弱环节,对美军进行穿插作战,为此美军的指挥官大为恼火。专门搞了一个对南朝鲜部队的训练营,培训士兵和军官。在一年多的整编和训练下,南朝鲜部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这次开赴上甘岭准备要一显身手。
陈晓楠:驻守在上甘岭上的志愿军战士在一次又一次打退了美国大兵的进攻后,发现了一个变化,洋鬼子慢慢的不见了,美国兵渐渐换成了南朝鲜部队。这让志愿军的战士们非常高兴,连美国兵我们都打垮了,曾经被我们打得到处跑的南朝鲜部队,肯定是来一个消灭一个,然而这一次志愿军多少有些轻敌了。韩二师第一天作战就顺利的拿下了537.7高地的2个阵地,这让美国的指挥官大喜过望。
解说:志愿军战士林志洲是537.7高地2号阵地的守军。这天一大早,南朝鲜的部队就在炮火的掩护下,向阵地疯狂的进攻。一直到下午三点,虽然林志洲和战友顽强的坚守阵地,但南朝鲜部队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已经几次冲上了阵地,这个时候,林志洲的班长命令全部战士撤出表面阵地退守到坑道。
林志洲(原志愿军24军72师216团1营1连战士):这次战斗呢,我们牺牲了18个同志,牺牲了几个而且也伤了几个,我们最终回来的几个人呢,抓刀敌人一个副排长,就是韩国的,叫做李承晚部队啊,抓了他一个副排长回来,缴了几个卡宾枪回来。
解说:丁一权的南朝鲜部队,可谓是旗开得胜。范弗里特马上就对韩二师予以了表彰,并且对丁一权关于增加兵力和炮火的要求也满口答应,让美空降第一八七团,韩军第九师,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都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增援和扩大战果。
许述:后来分析韩军为什么这么厉害。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我们可以简捷的说,他是东方人,他比美军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方人他对东方人很了解。第二个他是韩国人,如果不是你们中国人参战的话,可能我们早把韩国统一,早就打到鸭绿江边,我们早就回家陪老婆抱孩子过上太平日子了。第三个还有一个原因,他跟我们是仇人,咱们第一次到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把韩国人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他们也憋着一股劲想报仇。
解说:南朝鲜部队暂时的得手,并没有让志愿军乱了阵脚。上甘岭这一个月来,表面阵地经常每隔几天就会在两军之间几度易手。林志洲的部队虽然退守在坑道,但已经开始了对南朝鲜阵地的摸底。
林志洲:连长命令,说你赶快侦查,把阵地侦查一下出去。我这时候我就背了一支冲锋枪,我带了一个手榴弹我当时就出去了。不瞒你说,我在那个坑道里头出去的时候,都踩着我们的同胞尸体出去的,当时我脑子真是发麻,搞不清了晚上,究竟牺牲哪些人,还有哪些没牺牲的,哪些负伤的,当时就搞不清。
解说:林志洲是南京六合玉带乡人,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时,他还不满18岁。1951年3月,正式参军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这一年多来,也算是身经百战了。而且因为表现突出,马上就要被提升为班长。
林志洲:那我出去到敌人阵地转了一圈,转了一圈以后发现了情况,阵地上还有敌人,探照灯,他一打探照灯的时候,我就趴在坑里,他探照灯一灭的时候,我赶快侦查,我发现了几个敌人。然后我一个人,我的任务是侦查回来报告情况,我又不能跟他打,我一个手榴弹,我带了一个卡宾枪,我就带一梭子子弹,就不能跟敌人打。我就返回来了,报告连长。
解说:就在这一天,15军军部召开一次关于上甘岭战役的军事会议,参谋长张蕴钰和军长秦基伟的观点,不谋而合。随着南朝鲜部队的增多,可以预见联合国部队的兵源正在枯竭,可以调派的兵力在减少,此时是赢得上甘岭战役的关键时刻。秦基伟向上甘岭各战斗部队下发了命令,做好收复阵地、巩固阵地的大反攻准备。
林志洲:我们是组织18个人的一个加强班,向敌人一个阵地,一个排进攻,我们进攻准备了几天,个把星期,准备好,抽调人,先一个排进攻,我们也是晚上出发,一点钟左右,十二点钟,都是在这个下半夜。
解说:南朝鲜的部队出师大捷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已经在上甘岭血雨腥风中坚持了一个多月的志愿军战士,就狠狠的给南朝鲜部队还以了颜色。根据志愿军第十二军,阵中日记的记载,韩军第二师第三十二团在1952年11月18日至25日,共伤亡5000余人,被迫撤下战场整补。这个时候范弗里特让韩九师接替韩二师进攻上甘岭的任务,同时打出了手中最后的一张王牌。
许述:他们就派了一个空降团,187团,一般是不轻易使用的。因为七师其实已经有的建制,一个营没有剩多少人了,再打整个营就没人了,这个建制没了,他是很忌讳这个东西了,所以他就派了空降团。
解说:美军第七师187空降团,有着非常规范的战斗素养,而且这些伞兵装备清一色的尼龙防弹衣,进攻也是有板有眼,先释放烟雾,小股部队侦察火力,呼叫炮火支援,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规范。
但这些套路在上甘岭却统统的不奏效。志愿军在这里总结了各式各样的土办法,什么添油战术,以少对少,以多对多,这些从来没有在军事教材上出现的战术,没用几天就造成了空降部队400多美国大兵的惨重伤亡。
陈晓楠:随着韩二师、九师以及空降部队的失利,1952年11月25日,志愿军完全收复了上甘岭两个高地的所有阵地,而联合国部队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有效攻击,因此这一天在中国的军史上,被认定为上甘岭结束的日子。志愿军整整坚守了上甘岭43天,毛泽东曾经在后来接见15军军长秦基伟的时候说,历史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上甘岭没有被攻破是个奇迹。上甘岭的坚守,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计划,但是对两军双方来说,都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
解说: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先后投入的美军和南韩部队,共计11个团零2个营,总兵力六万余人。志愿军先后投入的部队有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共计9个步兵团,还有工兵和担架营的参战,共兵力共计四万三千余人,也就是说在这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战场上,双方共投入十万以上兵力。
张振文(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主任):双方损耗志愿军这方面统计是,联合国军的损伤是2.5万人,我们这边的损伤是1.2万人左右,大致比例是1.6:1。联合国军是1.6,我们是1这么个比例。联合国军这方面统计呢,说他们是九千多人,志愿军损伤的比较多。
客观的来讲,按照双方这个统计口径,从客观的分析来说,可能大致双方损耗差不多,应该大致在1:1这个样子。我们本身志愿军是防御的一方,可能稍微占在优势。客观讲双方损耗都比较大,但是联合国军损耗稍微多一点,它大致也是差不多损耗。
解说:志愿军在上甘岭的43天里,打退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其中全部歼灭敌建制1个营、18个连、218个排,击毁坦克14辆,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消灭敌100多个建制连的器材装备,使联合国军所谓一年来最大攻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上甘岭这一长仅2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域内,两军10万余人拼命厮杀,有将近4万名士兵血洒上甘岭。这对美国人来说是个恐怖的数字,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战场中最高伤亡率是太平洋战争中的硫黄岛战役,死亡率32%,而上甘岭的伤亡竟然达到了38%。
张振文:日军在硫黄岛大大小小的工事,暗堡密密麻麻的,也是用坑道来串,把几个阵地串起来,它的阵地配制上,互相交叉,这样保证这个特射、斜射,这个覆盖面、保证整个阵地上没有死角。当时硫黄岛战役美军伤亡非常惨重,他最后没有办法,就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打。
解说:上甘岭战役和硫黄岛战役以及松山战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硫黄岛战役,美军攻克了日本的防线,松山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同样攻克了日本军队的防线,而上甘岭的志愿军却抵挡住了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美军的进攻。同样都是借助山地和坑道的工事,志愿军能够赢得了胜利,巩固阵地绝非侥幸。
张振文:就是上甘岭为什么能守下来,第一条就是,后方资源的补充这一块,这是第一条比较到位,后面就是15军和12军,可以说后边志愿军总部都源源不断的把一些物资运送进来。特别是兵员补充,物资、水、炮弹。但松山战役、硫黄岛战役,日军是孤守待援,他的援军始终没有靠过来。他没有补充,生力军的补充,没有物资的补充,为什么说上甘岭战役我们打胜了,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吧,我刚才讲了防线很难守住,但是能守下来确实是不容易,也是付出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来守下来的。
解说: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用鲜血捍卫了军队的尊严,彻底让联合国军放弃了以进攻获得胜利的梦想。上甘岭之战不但让这次军事行动的策划者范弗里特颜面扫地,更影响了美国国内的总统大选。1953年1月20日,一直以朝鲜半岛停战为主题宣传的艾森豪威尔终于获得了国人的选票支持,他的就职演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电视的直播,千百万人目睹了他入主白宫的风采。1953年3月5日,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人物斯大林也病逝了。
在斯大林的葬礼刚刚结束后,他的继任者们便开始商讨,以缓和国际关系为核心的对外政策新方针。这一方针的起点就是解决朝鲜战争问题,苏联政府分别致函毛泽东和金日成,希望两军能够早日和联合国军方面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而这样的结果,也正是美国人所希望的。
张振文:上甘岭战役就是双方都明确了,特别是联合国军方面认识到,还是要回到谈判桌前把这个商量好,在军事上双方都很难取得更明显的优势。
解说:1953年的4月26日,中朝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谈判,就分界线、解除武装战俘交换等问题进一进行了讨论。直到1953年的7月27日,板门店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上将,后来在回忆战争时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张振文:美军方面在整个谈判期间,丝毫没有提上甘岭战役,仿佛这场战争没有发生一样,上甘岭战役从来没存在过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联合国这块对这场战役也是非常懊恼,他们觉得没有可以值得提的资本,他们也没有提这个事情。
解说:上甘岭在联合国军没有大规模进攻之后,并没有丝毫的懈怠,林志洲的部队一直坚守在阵地上,在几个月的谈判中,双方严阵以待,经常会爆发小规模的冲突,联合国军的炮火也时不时的骚扰志愿军的阵地。直到停战谈判的前夕,林志洲的部队接到命令,所有三八线的守军在停战当晚,必须做好战斗准备,以防联合国军出尔反尔,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林志洲:太不容易。不瞒你说,停战那一天晚上7月27号,我们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每人是手榴弹、子弹、全副武装,在坑道边上一个班一个班,一个排一个排的,排着,等着。
解说:1953年7月27日晚八点,联合国军和中朝部队的炮火同时响起,此时距离停战协议还有2个小时,双方的炮火似乎是一种最后的示威,也好像要把剩余的炮弹,全部倾泻出去。
林志洲:双方的炮火,打的耳朵都震聋了,出去一看外头空中都是火光。到了快九点钟的时候,突然我们听到,没有炮声了。一声听不到,停的一塌糊涂。没的响了,我们等着,这停战了吧,不打炮了吧。后来到十点钟的时候,上面下来一个命令,说同志们,出坑道,休息,说你们解除武装,就背的东西卸掉,到外面透空气,休息了。停战了,没事了,停战了。
解说:林志洲曾经无数次梦想着这一时刻的来临。在上甘岭的几个月来,不是蹲在坑道里,就是匍匐在阵地里,而现在可以伸直了腰板站在上甘岭上,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林志洲:这个时候我们出坑道,我那时候属于一个老兵了,那时候大部分都是新兵,我副排长了,我出去透透空气,总算留一条活命回国了嘛,我自己心里讲,留一条命回国了。没停战,我都没准备留一条命回国啊。
解说:和林志洲一起参军入朝作战的老乡一共有8个人,而1953年底回国之后,他才知道只有2个人活着回到了家乡,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阵亡11万多人。再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朝鲜战场停战之后,志愿军陆续回国,而美军却一直没有撤出朝鲜半岛,由于参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陈晓楠:美国人一直对越战耿耿于怀,他们对越战的失利,也可以找出种种的理由,但是有人发现其实美国人很少谈到朝鲜战争,因为他们对这场战争的失败难以理解。上甘岭战役战轰,美军并不明白,为什么只要山上还有一名志愿军战士,他们就休想占领阵地。他们也更无法想像,那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枪眼的人,和拎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人。有人这样讲,美国不是在军事上输给了中国,是在精神上输给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