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之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初姓起源的历史之迷

 国家有国有的历史,家族也应有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历史,即使我们不能深入的研究它,最起码也应该了解它并传给后人,这是个责任的问题。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容易,可是要想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就不容易了,特别是初姓家族的历史,还有很多迷团没有解开,也没有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初姓族谱网”上刊登关于“成立中国初姓宗亲家谱研究委员会”的通知,为了深入研究初姓的起源、迁徙、支派、分布,大体弄清初氏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便于当今和后世族人寻根问祖,秉承祖德,发掘、整理、弘
扬初姓优秀的姓氏文化,为初氏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特成立中国初姓宗亲家谱研究委员会。
目标:
1、最终编成《中国初姓宗谱》,为初氏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2、睦族,激励后人;
  3、便利当今族人寻根问祖。
太好了,我的姓氏起源迷团,就要被解开了,其实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没有能力去做,如今族人中有能人带头去做了,那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初姓家族的子孙们共同来承担这个责任吧。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各种办法搜集相关资料,再加上你我所知道的,哪怕只是一点点信息。我愿意付出时间,并把来自各个方面零散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放在网上共享,并提供给这个研究会, 早日把初姓起源的真实历史和我们每一支初姓家族的历史都在《中国初姓宗谱》中展现出来。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了初姓后代子孙,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点好事。
我总感觉搞成一部《中国初姓宗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百家姓中没有初姓,而初姓又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迁徙过程错综复杂,相关资料本来就很少,文革时期破四旧许多家谱被毁,初姓起源很难搞清楚,但不管怎么说,只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即使不能彻底搞清初姓起源的历史真相,至少也能使初姓历史的本来面目越来越清晰的。一个人要搞一个大而全的姓氏宗谱是不容易的,但搜集并搞清一个小范围的支谱就容易多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也就是说先得把自己这一块做好,然后再往上追踪,都这么做到了,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整理,离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会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雀泉汤(属牟平埠西头),初村,河里曲及有同一传说和相同范字的族人,请和我联系。
联系方式:邮箱: FH020@YAHUOO.COM.CN.   QQ:327342738   

                          我们这支家族的事迹传说:
------虽经多方了解,资料信息还很不完整,且零七八碎的,必须不断的搜集材料进行调查考证,这还需各位族人的帮助,共同来修正充实后,放上网上让所有族人共享,并提供给研究会进行研究。
据我父亲生前说,我们这支初姓已在河里曲定居二百年左右了,前辈以务农,养蝉为主业发了家,最后发展成为一个较富裕的大家族。传说祖辈是从小云南来到山东省,来山东之前不姓初而姓楚,家族中有在朝廷里做官的,因有事变(我的爷爷说过是因得到宝物“万年材(音)”并私藏,没有上交皇帝而被治罪,此传说总觉不靠谱,或另有隐情),为防株连,改名换姓,为记念原姓,因初音相近于楚,所以相关族人改楚为初,离开原籍奔往他乡隐居,其中一支最终来到山东牟平河里曲。
据初立孔叔说,他听老辈人讲的一个传说,初姓源于朱,明朝时期,永乐的兄弟继承了皇位,按正常应该永乐继承,永乐确被派到东北平定叛乱,通过平定东北,还打败了高丽使兵力大增。永乐的兄弟看势不妙。从天津跑再到一个海岛上,开始想到要改名换姓,在墙上看到自已的衣服和宝剑,就想到了一个初字(事件的地点离定兴县很近,这和小云南之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从天津海边至登州海边一直就是迁徙路线,这个传说也觉得不太靠谱,不管怎样都要记录下来,我们家的传说中总离不开逃难,这也是一个线索)。
作者:125.211.3.*
初立孔还说,我们原来是有家谱的,初家庙遗迹还在,文化革命时期破四旧遗失了或被毁掉了,但他还能回忆起来,来河里曲这一支的的第一人是初旺,初旺来自于牟平县埠西头镇(乡)雀泉汤村,因火灾烧掉全部家财,家人各奔东西,其中初旺挑担挑着三个儿子(初芹芬听她的爷爷讲过,是四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哑巴,只是其中的三个儿子传下后代,)来到河里曲,老初家来的时候先是给老曲家打工,之后取了老曲家的姑娘才在这里稳定下来了所以在河里曲有三大支,初旺的下一代范文字。在河里曲初姓的范字从文字开始即:文平万水启升孔嘉守正为本 原善做人尚承天道喜盛传新(初胜孔说是希圣传真)(每四个字是一句诗,前16个字是祖辈来时在河里曲范字的规定,所以有上述范字的,都是河里曲初姓的后代。后8个字是初启英为后人编写的,当然以后这8个字不限于初启英的后代,河里曲的初姓都可以用,这24个范字可循环使用)。现在河里曲还有个叫初莫升的,已85岁了,出五伏了,这是这里唯一还活着的升字辈。外地也有从河里曲的初姓分支,大连有个初家屯(有说是沙河口区初家大院),村里大多是初姓,都是从河里曲迁过去的,现已知的有初启俊及其哥哥的后代,
初旺是来河里曲的第一人吗?有资料显示初旺庄的始祖也是初旺,这个初旺和我们说的初旺是否一个人,立孔叔很确定的说不是一个人,只是重名。
不久前我有幸见到一位叫初树敏的,他说:“他们家族的初姓范字是:,振、万、世、续、久、永、学、成。三字名,都在中间。按正常他应叫初续敏,因树和续在老家的方言是同音,所以父亲给起名时才误用了树字”,他还说,祖辈原来不姓初,是从“小云南”来到登州府的,后来又到了辽宁庆河初家屯(后并入大郑屯,属庄河县)。初智强在《丹东支谱》中也谈到了他的父亲和他说过,在来山东之前是从“小云南”来的。这个信息让我很是兴奋,因为从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我们初姓祖辈是从“小云南”而来传说的真实性又提高了一步,“小云南说”是个重要的线索,不论“小云南”在那里,初姓支系中只要有“小云南说的”,往上总能走到一起。还说明祖辈从小云南出来以后分出的不是一两支,而是多支。关于“逃难说”,只能做一点参考,不能作为重要的线索来对待,因为在几百年上千了的历史中,有复杂的迁徙过程,而迁徙一定都是有原因的,可能就是因为有难了,不可能百年千年都平平安安的,所以这样的传说就会很多,这不奇怪,其它姓氏当中也会有的,用这样的线索来分析问题,容易形成错误的判断,因为逃难故事有类似的,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只有地名、人名等是固定的,所以小云南说是解开初姓起源之迷的重要线索。
从我开始关注初姓起源这件事开始到现在,我费了好多的功夫,通过走访和打电话,和一些初姓族人进行沟通,搜集有关信息,可我们这一支的源头还是搞不清楚。但我感觉不论怎么推,在山东往上最终有可能都要推到初慧安那里,感觉整个山东半岛初姓大多是初慧安的后代。可要确定的话,还是想办法来证明才行的,这可是很严肃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在和初立孔通电话的时候他向我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他的父亲20年前把有关我们初姓家族的历史资料给了他在银川的哥哥了,不知现在保存下来没有,并把通信方式告诉了我。我终于和初立孔的哥哥初胜孔联系上了,他所知道和掌握的资料让我震惊,有各代迁徙过程,其中还有现在的越南,这和小云南之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他已七十多岁了,电话沟通有些困难,不过感觉他头脑还是灵活的。我一定不能放过这个进一步解开迷底的机会,因为原来我所了解的都没有超出山东的范围,而他所知道的和掌握的资料远超出山东的范围了,这对于解开初姓的起源之迷非常有用处。


银川市初胜孔提供的信息(通过电话多次核对整理记录):(2009-3-1)
作者:125.211.3.*
初胜孔上过学,相当于现在初中文化,他这代人有这样的文化程度,已经是了不得了,虽然已70多岁了,记忆力非常的好,其实他也很关注初姓起源的事,为此他也在多年以前曾经走访过许多地方,我们太幸运了,他挽救了初姓家族的部分珍贵的历史遗产,他提供的线索对解开初姓起源之迷有重大意义。初氏历史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他那里还有很多没有被开发出来的历史还很多,由于电话沟通不便,只是把主要的内容记录了下来,一些细节还有待有进一步开发,受我的影响我这个叔辈大爷,也开始查找有关资料了,这是他想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考证了。
叔齐(尧帝)派他的弟弟叔夏(叔夏,商代?初胜孔说他有一本中国佛教史,从中查到,在汉朝也有叫叔夏的,湖南也有叫叔夏(楚国)的也是个小国王,)到南方建立一个国家,名子叫跤趾国(现在的越南国一带),要主对当地进行风俗,气候,耕作的开化,因当时那里还是个荒蛮之地,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叔夏后代开始被大批移民(当时叫起民,因人口发展的多了或其它原因,被强行移民,传说有的是被绑着出来的),这些人可能为了纪念故地,因当时越南河内的标志是叔夏建立的“建初寺”,所以从河内出来的这一支以后就姓初了。在中国有一支葛姓就是从当时跤趾国的葛葛县出来的,所以同一个原因,很自然也就姓葛了,现已知道的在山东朱城,沂水,胶县,都有分部,胜孔大爷说,因这支葛姓和初姓起源有关联,所以他曾去这些地方调查过葛姓,他们说他们以前是从云南葛葛县过来的,其时他们不知道,现在的云南没有葛葛县。葛葛县在越南,所以他们就弄不清原由。关于初姓是怎么来的,初胜孔还分析说,在古代楚储初都是同一个姓,古代这些字写法和读音是一样的也可能那个时候有文化的人也少,姓氏以读音代代口口相相传,也可能不是像现代人一样重视。才肇成初储等姓同源于荆楚一族)。从河内出来的这一支初姓分别迁到现在的安阳(初胜孔去那里调查过,安阳的一支大部分人已变成了回民)、落阳、和山东等地(据说那个时期山东半岛曾发生过一场瘟疫,使那里的人烟稀少,所以当时的官府就把这些人起到了山东半岛)。去山东的这支先到的宁海(唐朝时,宁海很大,还有一支迁到了日照,再一支迁到了牟平的雀泉汤(不知是直接过来的,还是在山东某地还有过程),初姓有在蓬莱做官的,所以蓬莱有一支是从雀泉汤出去的,在蓬莱最高有做县长的。
雀泉汤初姓的一支迁到初村(不知年代),在二百年前初旺又从初村来到河里曲定居。
初胜孔说,初村北甸子有我们祖辈的莹地,现在已变成公园了,还看到过原来石碑石马等,现在不知有没有了,他还记得小的时候看到他的叔辈哥哥服孔、奉孔到初村老坟茔地上坟了,所以我们这支不是从雀泉汤直接来到河里曲的,在初村还有个过程,文平万水的范字,可能在河里曲之前初村(在牟平与威海之间,属威海市)的时候就有的。还说到有些地方的立字辈和和我们的孔字辈是同辈,立字辈乳山,青岛都有分部。
初胜孔还说,根据初旺生前遗愿,初旺生前比较保守,怀念故土强烈,他告诉自已的儿孙,不管何时,我的子子孙孙有能力一定要把我送回原籍河内,根据上辈提供的地址,初旺的后代初启英(字颜卿,信奉佛教,曾是居士)和初嘉续俩人于1900年左右(当时还不通火车)把初旺的骨灰送到现在越南河内的建初寺内存放,初启英后来回来说,在河内已没人姓初的了,也可能在过去只有出来的叔夏子孙才姓初,但他在河内找到了叔夏的后代(是叔姓?有待考证)。后来有一个越南在中国留学的大学生叔夏的后代,授父亲之托,来河里曲走访过,和初启英见了面,因初启英到过河内所以那边的人知道他的地址。胜孔大爷说,当时的跤趾国就是人们所说的小云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国所以小云南在哪?现代人不懂,可能与历史各朝代的地域归属不同肇成的。
作者:125.211.3.*
通话电话之后,我是既高兴又有遗憾。遗憾的是胜孔大爷说资料还有,大部分都流失了,现在只剩下一页了,这一页基本都是记述在河里曲范字等之类的一点事情了,不过他说他的记忆力还是很好的,过去的事记的很清楚,因为年青的时候他也比较关注这个事情,他有文化,我感觉他所讲的还是靠谱的,初启英是初胜孔和初立孔的父亲给养老送终的,所以这兄弟俩对他们的爷爷了解的是最多的,特别是胜孔大爷,祖辈的历史留给他的也就最多了。让我高兴的是他提供的虽然不是原始资料,但他表达清楚有根有据的,这对弄清我们初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初智强在《丹东支谱》中说道,初姓来源多处,一来自于楚国国君熊氏,为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后代;依据是先秦时期的《世本八种1》、《史记.楚世家》、《初氏谱书》(初文斌、初世琳等篡修)中的碑文;我们这支就是楚国国君的后代;从宋代开始,书香名显。二出自祁姓,根据《氏族志》、《氏族谱》和《尚友录》、《宋史》记载的祁暐和初暐的事迹,考证:北宋度支员外郎祁暐即初暐。三是明代王圻著《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汤指的是商代国王成汤。商汤是黄帝第十八代。四是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后改汉姓初。依据是《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还有近代为了工作需要改为初姓,(摘自:初智强《丹东支谱》)
根据初胜孔提供的线索分析,看来我们这支和第一种与第三种来源的说法可能都有关系,而第三种来源“汤之支裔有初氏。”的可能也增大了。但现在都不能定论,必须严肃对待,还需不断的进行资料搜集和考证,。
通电话时我还特意问到胜孔大爷楚国八世叔堪,叔夏和叔堪是不是一个人啊?或有什么联系,初胜孔说他说不准,但他说也许有关系,因为叔夏也有可能是楚国时代的,相传这么多的朝代了,难免有误,但现在的越南河内就是我们初姓的原籍这一点是一定的。
山东的初姓,从唐朝时期来看,大多集中在山东半岛。暂且不说他们都是从哪里过来的,大多数都是在唐朝时期或之后的不长时间过来的,这一点我们还是清楚的,有时我也在想,山东有方言,而山东半岛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方言明显区别于山东内陆。山东半岛内陆的语言,虽然有差异,但和山东内陆比起来,他们的语言可以说是一个体系的,而初姓就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与初姓移民在这里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呢?如有的话,就说明在山东这些初姓应该是一个来源的(这并不和“初姓来源多处”相矛盾,可能也有个别情况),据初胜孔提供的材料中说唐朝某个时期山东半岛曾发生过一场瘟疫,使那里的人烟稀少,是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所以当时的官府就把这些人起到了山东半岛,如果是这样的话,当时不管初姓在山东半岛落脚的有多少人,因为当时当地的人也极少了,初姓原来的语言就一定会对当地的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结合当地的语言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半岛语系,这样推断山东半岛这些初姓,大多都应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山东初姓的语音方言大至相同,又都是在唐朝时期或之后的不长时间过来的,难到这只是个巧合吗?。
有人根据谱书记载,莱阳、初旺庄老祖属于芝罘大疃疃后宅后老茔,因此推断:初世能是初慧安的二十二世初整后代。《初氏谱书》(山东莱阳,(清)初尚龄等编,1937年重修七册)间人)在序言中,提到有“在山东前是来自云南的说法”。辽宁大石桥青花峪的《初门谱书》(1944年初治汉编)记载:初世能兄弟五人:初世能、初世有、初世泰、初世延、初世湖,原籍在:小云南定兴县(是现在的河北保定市定兴县吗?)。初智强在《丹东支谱》中说他的父亲听上辈讲,我们这支初姓在山东前是来自小云南,还说到我们这支初姓在明朝无论是否从“小云南”迁到山东,根据烟台、莱阳谱书的介绍、考证,初世能是初慧安的后代,并且与烟台莱山区初家镇的初姓能排上世次。
作者:125.211.3.*
我是楼主初嘉斌,电话:15045094001,有能给我提供信息帮助的请与我联系,谢谢。
作者:122.159.221.*
楼主:我的老家是山东牟平河里曲的,
作者:221.208.96.*
楼主:我以前对前辈的历史一无所知,现在想尽快弄明白
作者:221.208.96.*

我是楼主,初姓起源的历史之迷 ,经查历史资料,和分析,现发现一些错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初胜孔可能是把不同的事情混合记忆了.他说的叔夏可能就是叔堪,是一个人,另外他说的年代也不对
作者:221.208.96.*
我是楼主, 不过讲的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他为我们解开初姓起源的历史之迷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作者:221.208.96.*
初智强的看法

我分析和查找资料认为银川市初胜孔提供的信息中,一些历史事实,如果他根据以前的老谱书记忆,有些是可信的,但是可能历史朝代和事件有记错、记混的可能。
作者:221.208.96.*
我分析如下:1、叔夏和叔堪是一个人。叔堪隐居南衡,其后代分为七闽,有可能后代到越南等居住,但是根据越南历史资料,越南的开创者没有叫叔夏的,也与楚国没有关系,传说是炎帝的后代。2、“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叔夏后代开始被大批移民”,我认为与后唐初慧安碑文是一致的,只不过,目的地,前者写的是山东,后者是辽宁杏山,初慧安后唐到烟台。传说中起始地前者为越南,后者为湖北。我认为明朝从越南迁山东可能性大。明初,越南权臣黎季犛夺取了陈氏王朝的江山,应陈朝遗臣请求,明成祖朱棣命将军张铺、沐英统兵讨伐黎季犛。擒获黎季犛后,朱棣下诏,改越南为交趾布政使司。二十年后,即宣德二年(1427年),朱棣的长孙、宣宗朱瞻基宣布撤销交趾布政使司,承认越南独立。在这风云变幻的二十余年间,大批越南人流亡中土。从宣德七年(1432年)一名叫陈复宗的越南籍小吏给朱瞻基的奏折中可知,交趾布政使司撤销后,一批越南籍的官员被安置在河南、山东②。我认为他们将唐初初氏家族整体移民到辽宁后到山东,与明初个别家族(河里曲先人)明初从河内移民山东的事件混合记忆了。
作者:221.208.96.*
据说那个时期山东半岛曾发生过一场瘟疫,使那里的人烟稀少,所以当时的官府就把这些人起到了山东半岛)。我认为这段应该是讲述是河里曲明初迁移山东事件的记忆。
作者:221.208.96.*
我是楼主,这些仅供参考,很多事还没有经过考证
作者:221.208.96.*
河里曲及雀山汤初姓起源的综合分析 初嘉斌2009-3-8

----由于缺少有关历史资料,分析的很不充分,只能当做参考,做为我们寻根朔源的线索,还需关注此事的初姓族人深入探索。
联系方式:邮箱: FH020@YAHUOO.COM.CN. QQ:327342738 一、 (当地人普遍认为) 初姓已经在河里曲村定居二百年了。
1、根据河里曲的范字分析,初旺(始迁祖)以后为范字,文平万水 启升孔嘉 守正为本 原善做人尚承天道喜盛传新。现在发展到守正为本辈了,这与二百年左右相符。也有资料显示初旺庄的始祖也是初旺,这个初旺和我们说的初旺是否一个人,初立孔很确定的说不是一个人,只是重名。
2、根据《道光八年(1828年),山东登、莱两府初姓居住地点(初文斌留稿):宁海州(21村):初家村 西陈家 水道村 税目村初家庄长岚村 上口村 西关 行上村 夹河村 千金村 远陵夼 朱塂铺 雀山汤 大庄村 河里曲家(曲家?) 黄家疃 马石店 城后油坊北桥村朱旦夼》可推断出1828年为181年前。
二、(当地人普遍认为)河里曲的初姓来自于雀山汤。
据初立孔(河里曲)说,我们原来是有家谱的,初家庙遗迹还在,家谱现在已经遗失或被毁掉了,但他还能回忆起来一些事情,来河里曲这一支的始迁祖是初旺,初旺来自于牟平雀山汤,当年因火灾烧掉全部家财,初旺挑担挑着三个儿子,来到河里曲,老初家来的时候先是给老曲家打工,之后,初旺的后代取了老曲家的姑娘才在这里稳定下来了,所以在河里曲初姓有三大支。
三、各地特别是胶东半岛(包括河里曲、雀山汤)的初姓基本都是同宗一脉的(也有个各别情况)。
 烟台福山区永福园初氏家谱有对联:“初氏远近一家人 宗亲思德万古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横批:岁飨同应。(岁飨,年关祭祖大典,俗称“年祭”。飨,原作“飨”。“同应”,即“共同享受”)
《初氏家谱》(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永福园、高疃镇孙家疃村,十七代孙:憻、十八代初有绩、天相首修于乾隆甲子年间(1744年左右),初积善等同治二年(1863)、初福坤光绪三十三年(1907)续修,堂号:敬一堂,初由奎提供),记载:二十三世。十八世初有绩写的序中有:“吾族初姓一家,按古籍历历考之,时昉有虞受生季连,姓缘于楚”。“西府直隶诸处、登州十属无非自芝罘而异居者也”。注:夏代以前的朝代是虞代。有虞氏部落的始祖虞幕,距今约五千余年。
1947年前,胶东的初氏每年清明都要到烟台芝罘扫墓、祭祖,由宗子---烟台福山区永福园东初的族人负责主持胶东族人祭祖,人数众多。
四、我们在河里曲、雀山汤之前来自于烟台芝罘,是烟台芝罘初慧安(一世)的后代。
1、烟台牟平雀山汤初家有:“南瞻衡阳思先德 北望芝罘想祖先”诗。
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姓名年代无考),才高德重,可不是一般的人,他非常清楚祖辈迁徙的历史过程。这首诗为后人指明了家乡故土的地点方位,叮嘱后人时刻不忘祖辈先德,让我们只要看了这首诗,就一定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了。
2、莱山区初家初春福2009年2月24日调查情报况,后山:村碑原名雀山汤,明末清初(约1650年),初姓自云南迁现芝罘区,后夫妻二人迁此,因村北有一小山,故名后山。由此说明,雀山汤的始迁祖之前是在烟台芝罘。
3、据初胜孔(银川)说武汉的哥哥初本孔后来叫初立生,范立字(和乳山的立字和孔字是同辈的)由此说明河里曲的初姓不是独立于胶东半岛的,如果乳山的立字辈和“福由本立钧祜荣新”有关话,我们就能和福山区永福园初姓排上辈份。福山区永福园第一代的初整是初慧安的二十二世。
4、河里曲有传说祖辈是从小云南来到山东省的,来山东之前不姓初而姓楚,家族中有在朝廷里做官的,因有事变,为防株连,改名换姓,为记念原姓,因初音相近于楚,所以相关族人改楚为初隐居他乡。这个传说和叔堪的经历极为相近。烟台芝罘后唐初慧安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第三子叔堪,在争夺君位的残酷斗争中,亡命他乡,只能隐姓埋名,后改以“楚”字的同音字“初”为氏,以纪念,又避“楚”字而躲祸,辗转来到几百里外的“南衡”。初慧安在自撰的墓志铭中写到"羽音世考","上先荆楚"。明代成化年间初化在碑文中写到“初姓楚始”。清朝乾隆甲子年间初有绩等修的《初氏家谱》记载:初姓“受生季连,姓缘于楚”。
5、《初氏谱书》(清)初文斌等篡修中于1829年(道光八年)在调查山东登、莱两府中列出了以宁海州初家村的范字,并以此为标杆,与其他村子范字进行了横向比对。其中推出与初家村日字同辈(39世)的有:宁海州的,雀山汤村:好原、好成、好礼、好生;与维字同辈(41世)的有:雀山汤村:柄贞。据此说明,河里曲及雀山汤的初姓是初慧安(一世)的后代。
五、河里曲、雀山汤的初姓在明朝(或某个时期)可能在小云南(具体地点无考,有人说是现在的云南或保定等地)居住过.
2、据莱山区初家初春福2009年2月24日调查情报况,后山:村碑原名雀山汤,明末清初(约1650年),初姓自云南迁现芝罘区。在河里曲也有同样的传说,只是没说明年代。
先不论小云南在哪,我认为河里曲、雀山汤的初姓应该是在明朝初年,先从山东迁到小云南,后来又在明末清初时,又迁回山东的。
六、我们今后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
1、我们初姓从雀山汤到河里曲的过程,目前还没见到有关记载的历史资料。
2、河里曲的始迁祖初旺与雀山汤范字的世系关系还没有弄清楚。
解决的办法:通过查找有关历史资料,寻找老家谱,过去的手抄本也行,以及碑文或家庙诗句、对联等有关历史记录,弄清楚河里曲始迁祖初旺在雀山汤时的范字辈份;弄清楚河里曲初姓的范字同其他支系范字的辈份对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