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4000年的楼兰美女 |
古罗布泊人墓地位于铁板河河湾南面的两座高土阜上,约距铁板河北岸有2公里。土阜是典型的风蚀台地,松散的沙质土台四周已被风沙刮割成很陡的崖坡。在土阜的顶部台地的边缘,考察队员发现了暴露在外面的树枝和芦苇秆。在这寸草不生之地,怎么会在这座土阜顶上有干枯的树枝呢?经过研究,考察队中的考古人员立即在这里组织进行了发掘,考古队员在将上层的浮土清除后,才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座古代罗布泊人的墓葬。由于罗布泊地区也是强烈的风蚀区,因此这座古墓的南壁已经被风沙刮破,以至使原来盖在古尸身上的干树枝暴露了出来,这座古墓才为考察队发现。铁板河河湾发现的这座古墓,给了考察队员们一种启示,在铁板河河湾地区可能还有类同的古墓地。接着考察队对周围几处土阜作了调查,果然,在距上述古墓地西边约一公里的一座土阜顶上,考察队又发现了一处古墓地。但由于考察队此次时间很紧,无法在此久留,故只对原已暴露在外的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工作。 这座古墓编号为: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LOTMI)。考察队安排了一天时间,组织考古人员将古墓穴周围的积土清除,然后又将填压在死者身上的树枝和芦苇秆小翼翼地搬开,人们才看到,原来在这座古墓墓穴中躺着一具完整的古代罗布泊人的尸体。 这是一具女性干尸,保存完好,身长约有一百五十厘米。古尸脸面清秀,在她瘦削的脸庞上,有一个尖尖的下颏,深目微闭,直而尖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紧闭着。古尸皮肤指甲毛发都保存完好,皮肤呈褐色,头发是黄褐色,蓬松地散披到肩上。经古人类学家初步鉴定,认为这具古尸,具有古代雅利安人种的特征。古尸出土时,上身赤露,只裹着一条织造极其粗糙的“毛布”,毛布在胸前交裹处,其相叠的部分是用削尖的树枝别住的,下半身只有一块羊皮裹着,羊皮是经过处理了的光板羊皮;头上戴了顶毛织的帽子,帽子上还插了两根雁翎;脚上穿了一双皮制的鞋子,鞋的底面是用毛线缝合的,毛翻在外面,没有袜子。出土时,古尸的脸部盖有一块羊皮,羊皮上面还覆盖着一个用芨芨草秆和香蒲草叶编织的扁筐。在提篓的口部有根毛绳穿着,以便提取。这具女尸后来经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单位测定,她的死亡年龄约在40岁~45岁之间,生前是一个中年的强壮妇女。墓葬的形制是竖穴土坑。 由此,人们对古代罗布泊人的埋葬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古罗布泊人死后,就在土台高处挖一个土穴,土坑大约有一米深。然后把用毛布和羊皮裹好的尸体放到土穴中,再在尸体脸部上盖一块羊皮,上面覆盖一个扁筐,然后在尸体上再加盖芦苇秆和红柳树枝。墓室的两端靠墓壁处还各竖立一根粗树枝,最后用土掩埋。 这具罗布泊女性干尸的死亡的年代,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实验室测定其身上所裹的羊皮,所得数据为距今3880年±95年(树轮校正年代),其时代也与孔雀河古墓沟时代相当。由此可知,距今约三四千年前,在罗布泊地区就已有一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他们在此居住和生活,已有了原始的畜牧业,但仍要依靠捕猎飞禽走兽为生;已会用最简陋的办法来加工处理羊皮,粗捻毛线,并会用毛线编织出毛布,这种毛布都是平纹,其粗糙的程度,就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麻袋片。她们非常喜爱用芨芨草秆和香蒲草叶等原料编织成各种篓筐,用来盛装食物;由于她们会编织毛布,估计她们也会制做鱼网。他们已有了灵魂的概念和原始的宗教意识。但在古罗布泊人的社会中没有使用陶器,因为考察队在这类古墓中除发现了毛、草织物和木器外,没有发现一件陶器,包括在孔雀河古墓沟地区的古墓中也是如此。在对古尸尸体的研究中,另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这具尸体上还保存下来了许多虱子,虽然都是死的,但保存得很好。有的虱子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头、脚、吻齿和体外毛等,这些虱子和它们的女主人相伴了四千年之久,今天才重见天日。它们不仅是我国目前寄生虫研究中保存得最早的实物标本,也是目前世界上极其珍贵罕见的寄生虫标本。 使人意想不到的是,铁板河发现罗布女尸的消息一经发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注意,“楼兰美女”之名于是传开。1992年,日本《朝日新闻》社向我国有关部门提出要展出“楼兰美女”。新疆的考古学家在日本展出的“美女”和所作的有关“美女”发现经过的报告使日本举国轰动。此后20年来,“楼兰美女”之名长盛不衰,对它的研究和论著层出不穷,以它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屡屡出现,甚至有名为《楼兰新娘》的通俗歌曲在国内传唱一时。当“美女”发现并被发掘出来时,谁也没料到,这位沉睡了四千年的“楼兰美女”以它那清秀脸庞和神秘表情竟然倾倒了成千上万的人。 现在,“楼兰美女”静静躺在新疆博物馆的古尸展厅里,已是价值连城的著名文物,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从它的身上,激起了人们对神秘的楼兰王国的无限遐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