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年的风雨历程,盘龙城已沉淀为厚重的历史。 盘龙城距今之久远、规模之完善,它的发现和发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堪称首屈一指。
上世纪五十、七十、八十年代至今,国内著名的考古专家和众多的考古工作者对盘龙城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一步一步破解了盘龙城千年之谜。
盘龙城是一座商代前期的小城,内城南北长290米,东西宽260米。它是江城城市文明兴起的始端。
2001年,武汉市考古所、盘龙城博物馆(筹)、黄陂区文化局对遗址的进行全面勘探,又在该城东北向的外围,发现一条宽度25米左右的夯土带,这是盘龙城外城垣遗址,其与东、南的湖面与河道共同构成盘龙城的外层屏障。
由此判断,盘龙城是一座东西800余米,南北800余米,有内外两重城垣的较大规模的“回”字形城市遗址。这种形制,与河南郑州商城同出一辙。
透过那些被封存的岁月,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商王朝捍土扩疆时的刀光剑影,纷争的烙印。
现已78岁高龄的蓝蔚老先生,说起半个世纪前首次寻觅、发现盘龙城的情景,他仍是津津乐道。
1954年防汛期间,为筑府河大堤,当地的人们展开大规模取土。出于职业敏感,蓝蔚认为,这一地带可能会有一些文物出现。他找出一张旧地图,看到地图上黄陂滠口境内标着土墙的图识。
第二天一大早,时任文管会委员的蓝蔚同另外一名同事一起,骑着自行车在杂草丛生的弯曲小路上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找到地图上标着土墙的具体位置。
由于防汛取土,许多土墙已经残缺不全,唯有西城土墙遗址依稀可见。
从断垣残土中,蓝蔚发现了这座古城的蛛丝马迹。
他在遗址地寻找着陶器、石器碎片,他断定这些碎片是商代的器皿残片。蓝蔚先生当即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随后,他取回许多标本带回来进一步研究。由此,初次揭开了盘龙城神秘的面纱。
盘龙城出土的礼器、兵器是商王朝时期的典型器物,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点。由此判定,武汉早已进入商文化圈,承受着中原文化的沐浴。
盘龙城是商代南沿要地,必须有强大的军事、行政力量进行镇抚以拱卫商代在河南的政治中心,并通过盘龙城继续向南扩张。
盘龙城为何建在这里?经专家认证,这要涉及长江、汉水与盘龙城的关系。汉水自鄂西北直下武汉地区,其河道多变。古时,汉水在汉阳郭茨口进入汉口,形成了后湖——潇湘湖水网地带,汉水从多口汇入长江。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与府河相交后,在盘龙城附近的黄陂沙口汇入长江。长江、汉水交汇的地方成为盘龙城诞生的温床。
根据考古界半个世纪的发掘和推断,盘龙城兴起于公元前十五世纪,存在二百多年,消失于公元前十二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