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武大在街道口修建了一个木制牌坊,为四柱琉璃飞檐木结构,结构古朴、描金彩绘,正面书有“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大字。这个木制牌坊目前尚未见到有确切记载的建造年代,但是从武大历届毕业纪念册上的照片分析,木牌楼在1934年6月前竣工是可以确定的。 可惜此木制牌坊于1935年被龙卷风刮走,后来又重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校门,也就是我们今天在街道口看到的那座牌坊,据历史照片分析,估计建于1937年夏天。 而现在武大正门处的这座新牌坊,则是在1993年百年校庆前夕由深圳校友会及其它海内外校友集资仿照老牌坊建造的。四根八棱圆柱,表示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柱头上的云纹,表示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上书“国立武汉大学”,也用的是原有墨迹。
本人在武大求学多年,对于“国立武汉大学”牌坊校名究竟为谁所书的问题很有兴趣,虽多方探寻也未有明确答案。也曾翻过目前武汉大学的校史和档案,均未见确切的记载,这也给武大优美的校园环境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综合网上和各种涉及到武大校门牌坊的报纸、期刊和著作的观点,目前对于“国立武汉大学”牌坊校名的题写者的认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8种说法: 一、闻一多所写,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1928年闻一多任武大文学院院长时,为武大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作出很多贡献,武大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他首设的。武大所在地“珞珈山”原本叫“罗家山”,改名“珞珈山”也是出自闻一多的灵感。据传武昌街道口和武大新校门上正面苍劲有力的楷书“国立武汉大学”、反面的篆字“文法理工农医”均为闻一多所题。他还为武大设计了一枚三角校徽,被采用为对外的印章徽记,现都已成为武汉大学永远的骄傲。 二、武汉大学历史系李工真教授认为,前面的“国立武汉大学”六字由武大数学系教授萧君绛书写,后面的“文法理工农医”由文学家、武大中文系教授刘赜(刘博平)书写,表示武大办学的理想规模。刘先生书法自成一家,郭沫若曾称赞他的书法是“珍品”。这也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一种说法,但似乎没有确切出处。 三、认为牌坊正面与反面字非一人所题,“国立武汉大学”这几个中正平和,儒雅潇洒,乃是当时的文学院院长、诗人闻一多所题。而牌坊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篆字为另一个学者萧君绛所题。此种看法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观点的折中。 四、“国立武汉大学”系蒋介石所题。有的说蒋中正亲笔题写,也有传闻曰取自蒋与武大的来往信件。 五、“国立武汉大学”系蒋介石题写,但非蒋亲笔所写,而是请人代笔,操刀者可能是数学系萧君绛教授。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有传闻言闻一多先生撰,闻先生也确实精篆书;但也有说系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缪琨先生撰。 六、为汪精卫所书。武汉大学为民国时期的“五大名校”,据说“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字是大汉奸汪精卫写的,而背面文、法、理、工、农、医6个大字由文学家刘博平教授所书。 七、木牌校门与水泥牌校门上的字非一人所书。据照片字体分析,木牌楼上的“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字,估计是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所题;而水泥牌楼上的“国立武汉大学”是1983年由著名书法家、画家曹立庵先生所写。 八、据校长刘经南院士讲:“‘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时期第一奇才于右任先生所题。”于右任是民国著名书法家,先后给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南洋大学题过字,但是给武汉大学题字历史上似乎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 这六个字究竟为谁所写,看来还是个谜,有待方家予以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