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登陆 ★ 注册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历史之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详细
 

解密传说: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长城吗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大致梗概是这样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发动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处躲藏,误入孟家花园,无意中发现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孟姜女惦记丈夫,就启程到万里长城寻夫。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谁知到了工地后才知道万喜良已经累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的消息,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忽然听得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最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这就是我国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当然,根据常识来判断,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不可能的。那么,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东周列国志》等书中出现的“×姜”,一般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所以,他们认为,孟姜女传说的雏形是《左传》记载的孟姜。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杞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严格说来,这时的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故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首先,杞梁的身分与万喜良的身份不同,一个是齐国的贵族战将,一个是苏州的书生、秦国的筑城役人。其次,从二者行为的性质看,贵族杞梁不贪敌贿,战死疆场;万喜良则是不堪辛苦,偷偷逃走。再次,从二位女人哭的原因来看,同样是哀哭崩城,贵族杞梁之妻是表达心中悲哀;民女孟仲姿则是为寻求被筑在城中的丈夫遗骸,哭到长城崩倒、白骨尽出。最后,从二人哭的地点看,杞梁妻是在城郊等候迎接亡夫的棺柩,再抚屍而哭;孟姜女则自己前往长城,哭倒长城。

  随着故事的流传,情节进一步增加和完善。西汉刘向的《说苑》,增加了“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情节。他的《列女传》中,又添了“投淄水”的情节。这样,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开始接近于孟姜女了。到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被孟姜女哭倒。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文学作品了。到了唐代,杞梁妻更加接近孟姜女。诗僧贯休在诗歌《杞梁妻》中,把春秋时期的事情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墙演化成长城。这样,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到了明代,政府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瞒,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有些人不同意杞梁妻演化成孟姜女这种观点,他们的根据是现在山东北部长城铺村的传说。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泰山西边有一条由齐国通往鲁国的交通要道,在这条大道的咽喉处,南北排列着几个村庄,最南边的叫界首,中间的叫皮家店,最再往北的村庄叫铺子。当时这里正是齐鲁两国的交界点,鲁国为了防御强大的齐国,就在边界一带由西向东修建了一道边防寨墙,只在路口处留有寨门,并屯兵把守。不久,就形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就叫界首。以后为了经商的方便,齐国商人便把货物运到两国边界附近的地方安顿下来,并在这里建商铺客店,很快形成了村落,村名也就被称为“铺子”和“店子”。

  这个传说并非没有任何根据。杞梁妻哭夫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549年,这时的秦长城还没有修建。而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齐长城西段早在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就已完成。《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可见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至于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墓,已有史可查,是清朝把一座贞女坟改成的孟姜女墓。齐长城考察队对齐长城进行了全面考察后,认为孟姜女的原型就是杞梁妻,孟姜女埋完丈夫后,回到长城铺,痛哭一场,投村东红石江(现有殉情遗址)。通过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孟姜女在长城铺哭夫,进而演化为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到底是谁,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顾颉刚是我国研究孟姜女故事的专家,他对传说故事进行精细和系统的考证,写出了《孟姜女的故事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从纵横两方面提出了故事的历史系统和地理系统,对孟姜女的传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孟姜女故事已看不清杞梁妻的真正历史面目了。所以顾颉刚提出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由春秋时杞梁之妻演化而来的说法,即第一种观点。不少学者同意顾颉刚的上述论点。例如钟敬文先生就认为:“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正是这种文学的重要特点。”“孟姜女这个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传播地区几乎遍全国,它的变化多姿是必然的。”“孟姜女传说,由原来的齐国杞梁之妻,逐渐演变,到了隋唐之前,急剧转变为孟姜女哭倒埋夫尸的万里长城,正是口头文学这种规律的表现。”

  当然,并非所有的专家都同意顾颉刚的观点。苏联汉学家鲍?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一书中指出:“顾颉刚在分析各种有关孟姜女的作品时,并没有把民间文学创作与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 “顾颉刚认为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古籍资料,这一结论是不能令人同意的。”近期,国内部分文物专家聚会山东省长清县齐长城遗址,参加“中国齐长城文化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确认了在我国流传久远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长清县境内。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专家尚且存在争议,我们就更不清楚她到底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