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就有人研究墓群之谜 一搁十余年
其实,早在1998年,泉州就有人开始研究蟳埔“小矮人墓群”之谜,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答案。
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就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
“每当看到小矮人的报道,我都感觉像被震了一下。”林少川拿出他珍藏多年的十几份小矮人资料说,1998年,自从他听闻蟳埔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之后,便开始搜集资料。
1998年,林少川作为记者,报道了鹧鸪山上发现“旧石器”,把泉州的人类历史从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推前至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他因此把鹧鸪山形容成泉州的母亲山,就在“母亲山”上,林少川听附近村民讲述了“小矮人”的传说。
“我采访了当地的村民,还给他们录了音、拍了照……”林少川说,1998年到1999年,包括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和当地的知情人一起,展开了对“小矮人墓群”的探访。
只是,这些最后都不了了之。“关键是没有系统的挖掘。”林少川说,系统的挖掘需要有部门牵头、需要有挖掘考古等相关经费,另外,还必须经过文物部门同意。
部门决定系统挖掘鉴定“小矮人”骨骸
“现在对蟳埔小矮人的传说都只是猜测,不可能有定论。关键是要让事实说话,泉州有关文物部门、考古队应该申请挖掘,邀请相关专家对小矮人的骨骸进行科学鉴定,让科学结论来说明问题。”林少川坚持揭秘“小矮人墓群”要有科学的态度。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也认为,鉴定小矮人骨骸,应该邀请人类学家、医学界、科学界专家一起来为把脉,“蟳埔小矮人的骨骸,年龄到底多大,是男性或是女性,是什么人种,通过科学检测可以找到答案。而这些仅靠泉州的考古力量不够,泉州需要找外援”。
对于林少川和陈鹏鹏的建议,丰泽区文体局副局长郑剑文昨日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看到小矮人的报道,十分关注,特地打电话到丰泽区文体局,表示要一起合作,邀请相关人类学专家一起挖掘蟳埔小矮人墓群,并鉴定‘小矮人’的骨骸。”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表示,此次小矮人再引关注,海交馆将借此机会,协调各部门一起来解开小矮人墓群之谜。目前,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正在着手相关的准备,并制定挖掘计划。
墓群几种可能都有研究价值
“如果蟳埔小矮人墓群埋葬的真的是小矮人,这将涉及人类种族的研究。如果埋葬的是在瘟疫中丧生的夭折孩童,那么也事关泉州历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不管怎样,通过科学鉴定,业界对蟳埔小矮人墓群持续十几年的猜测才能有个定论。”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鹏充分肯定揭开蟳埔“小矮人墓群”之谜的重要意义。
林少川也提出了四点研究价值:首先,如果真确定是是小矮人,就意味着泉州历史上出现了新的居住人种,这无疑是泉州文史界的重大发现。其次,如果能证明史料记载的侵犯晋江沿海的菲律宾毗舍耶人便是蟳埔“小矮人,那么蟳埔小矮人墓群将成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见证。其三,如果蟳埔小矮人真有定论,能打出名气,将给泉州的旅游经济带来新的亮点。最后,从更高层的意义说,人类起源说向来有一元论、多元论等不同观点,小矮人是不是也是人类的起源,蟳埔“小矮人墓群”的研究可能提供新的实物证据。
□史料揭秘
菲律宾毗舍耶人曾侵犯晋江沿海
蟳埔“小矮人”是毗舍耶人?
“如果能把对印尼小矮人、台湾小黑人、还有曾经侵犯泉州沿海的毗舍耶人的研究,和蟳埔‘小矮人墓群’的研究联系起来,也许会有惊天的大发现。”林少川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很早便是开放的海港,和海外的联系一直很紧密,如果墓群果真埋葬的是上述三种小矮人,有可能是从海外的这些地方过来的。
先说印尼的弗洛勒斯人。2003年,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一具古人类骨骼化石,弗洛勒斯人的身高仅有1米左右,体重约为25公斤,头部像小柚子那么大,大脑仅为现代人的1/3。科学家认为找到了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新人种,2004年,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公布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新发现。人类学家推论,这些“小矮人”可能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直立人早在80万年前就已历经千难万险从爪哇岛来到弗洛勒斯岛,由于食物的缺乏和人口数目的增多,直立人的个体开始缩小,从而使得他们进化成为较小的个体。
再说,台湾小黑人。清代文献对台湾小黑人的记录相当多,他们个子矮小、皮肤黑,会攻击原住民、性好渔色,最后据说是在清朝神秘消灭。
第三,菲律宾的的毗舍耶人(有少数学者认为毗舍耶人来自台湾)。在《泉州府志》等权威文献,都有关于宋元时期毗舍耶人侵犯晋江沿海的记录,有了文献佐证,说蟳埔小矮人墓群中埋葬的是毗舍耶人似乎更有可能性。
林少川为自己的猜测拿出了史料证据:南宋宗室子弟赵汝适在其所著《诸番志》提到: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与其国(即毗舍耶)密弥,烟火相望,时至寇掠,其来不测,多罹生蟳之害,居民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