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 在这假期里,大约是西安的厚重与深沉,促使我不觉得思考起种种事物。于是我便想静下心来抒发些许关于友情、朋友的随感。 在我看来,友情是朋友间的感情,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是其基础。然而也有人说友情是功利的,我认为这说法不算错,但片面。你可以说友情带来利益,确有人通过他们的所谓感情投资来换取地位、财富。但莫能就此忽略友情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才是友情的真谛。 友情是自然形成的,刻意求之难免掺杂虚假,有点像爱情,可遇不可求,却又绝不同于爱情、亲情。友情侧重情投意合,求同存异,亲疏随缘,比之爱情、亲情要更随性情。有别爱情的藕断丝连,亲情的血浓于水,朋友间有隔阂,可能渐行渐远,乃至分道扬镳,形同陌路。交往甚深越是会绝交,谁都难以承受挚友背信弃义的巨大痛苦,而爱情、亲情中的痛苦会被责任与义务包容,奉献化解。所以,友情不是比爱情、亲情层次低,它是远比之纯粹得多,淡如水的感情。 人人都有朋友,人人都需要朋友。我又是为何交友呢? 其实,我一直觉得交友像游山玩水一样,都是对自然造化的品读。这过程的美妙在于与人发生共鸣和获得启示。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却看得清别人。当你有一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时,共鸣便发生在你们的共性之间。你不光看见对方,也看见了自己,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人类自诞生时便开始学习自然,从中得到启发。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是其一部分,故我们同样能从朋友那里学习智慧,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如此。 就我个人而言,特别喜欢自然、从容的人。他们不粉饰,得体大方足矣,亦不固执偏激,总能处变不惊善于变通。这样的人是成熟的,他们知道花过多精力在枝末上成不了事业,遂不了志愿。和这样的人交友,你会格外轻松愉快,也能从他们身上收获智慧。 不过,要想获得丰富多彩,有深度的友情,首先得提升自己的内涵,俗话说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朋友。我非常认可周国平的一句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由此看,两个人要成为朋友,得各自有独立的自我和有相当的内涵。友情是通过交流产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燕雀与鸿鹄何以交流,总不能终日闲聊“天气不错”“吃了没”吧。 说到交流,我就想起“坦诚”这个词。两人相交,坦诚固然好,但应明白这往往是相对的,朋友间总得有所保留。我觉得只要“坦之则诚”就可以了。另外,因着个体间无法避免的差异,有时纵使你真心为对方考虑,也不定就切其意愿,对此不必难过,出发点是好的,又能错在哪里呢。做朋友的也会理解你,况且来自朋友的不同声音常常给人启发。 孔子曰:“道不同,不为谋”。然而,我越发觉得志同道合在朋友层面不必苛求。因为即使人们追求不同的生活状态,社会价值,理想信念,态度却有类似。好比许多文艺作品,形式大相径庭,内涵殊途同归。交友本就是为了交心,自然不必在意他从事何种行当。 综合来看,我理想的朋友是坦诚从容,不拘小节,思想独立,内心丰富,热爱自然,心系民生,生活态度积极的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孔子对朋友的分类,我自己则分三层,相认,相熟,相知。大家总希望相知的最多,而事实往往是最少。 现在市面上关于教你如何社交的书不少,用周国平的话说:“读书如交友,但至少有一个例外,便是读那种教授交友之术的书。交友术兴,真朋友亡”。这话很在理,想交真朋友是做作不来的,当然若在交友中讲些方法,遇见知己的可能性不见得能高,至少人与人之间会更和睦,更融洽。 我想交友中有这样三点是一定得注意的: 第一,尊重。人生来或许就不平等,但我们应该受到平等的待遇,获得平等的争取幸福的权利。在大学里,五湖四海的学生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是事实,可谁又能因为他与你不同就排挤别人呢。成熟的人应该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而非恶毒地以其劣势衬托自己。尊重对方是一切社交的前提。 第二,尺度。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永远铭记关系的底线。感情是感性的,却也需要我们理性得维护。尤其我们要理解同样事对不同人在不同的时候,意义是不一样的。即使你与好友,假如不分场合时间地插科打诨反,也会引发冲突。 第三,宽容。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的人有个好处,他们通常更易获得快乐。试想以挑剔,偏激的眼光看待事物,又怎能发现美好,这于己于人都没有益处。所以把自己的修养提高点,在不关乎原则的事情上看开些。朋友间,以宽容的心求同存异,学会保留意见,把注意力放在大家的共性上,慢慢你会发现别人的美,也将看到他们的别样精彩。 在信的最后,我仅仅只愿你我情谊长久。 |